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5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5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5 12:1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
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新文化指 资产阶级文化
旧文化指 封建的思想文化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问题探究1
新旧思想发生激烈冲突
材料一: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浪潮,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
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新思想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旧思想逆流
冲突
吾国之维新也,...... ,共和也,帝制也, ......,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
{E8B1032C-EA38-4F05-BA0D-38AFFFC7BED3}新文化运动基本情况
时间
兴起标志
主要人物
旗帜
(口号)
阵地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并发表《敬告青年》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民主和科学
问题探究2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正式开始。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还向青年提出六点希望: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隐退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
1917年8月,《新青年》出完第三卷后,因发行不广,销路不畅,一度中止出版。早期《新青年》没有多大影响。每期印数仅1000本
1918年1月,《新青年》在中断4个月之后重新出版,一批北大教授加盟《新青年》。
1919年初,《新青年》声名大振。杂志最高印数达一万五六千份。
这是为什么?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横眉冷对千夫指”
获有36个博士学位的“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李大钊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辜鸿铭
鲁迅
李大钊
蔡元培
陈独秀
胡适
蔡元培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有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镜头一:辛亥革命后,
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帝德乾坤大
皇恩雨露深
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劳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以及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
愚昧、迷信的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县长给她修建贞洁牌坊进行表彰。
镜头三: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
旧道德草菅人命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三从四德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四德是旧时束缚和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
男人也要有三从四德
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讲错要盲从。
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胡适
什么是旧道德和新道德?
旧道德指的就是以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为核心的儒家伦理学说。
新道德是男女平等、自由、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提倡民主与科学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道:“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真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乌黑,头发无,麻子 ,脚不大周正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3、推倒旧文学,倡导白话文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文学革命
故事一
故事二
胡 适
文言文:“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白话文:“干不了,谢谢。”
《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以白话文
代替文言文
《乐观》—胡适
这株大树很可恶,
他碍着我的路!
来!
快把他砍到了,
把树根也掘去。
哈 哈!
好了!
提倡______反对______

提倡______反对______

提倡______反对______

提倡______反对______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民主
专制
科学
迷信
新道徳
旧道德
新文学
旧文学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上海
天津
湖南
浙江
湖北
北京
少年中国学会
广东
新学生社
四川
上海
北京
全国
资产阶级思想
马克思主义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1922年11月8日《新浙江》登载了大诗人徐志摩和妻子张幼仪的离婚声明。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于是选择了和家庭包办的妻子张幼仪离婚。离婚后的张幼仪开始学习德语,后单担任苏州大学德语教授,并投身金融界,成为中国银行第一位女总裁。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
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材料二
2、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
结合上述二则材料说说新文化运动存在怎样的局限?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片面性)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性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新”表现在那些方面?
一本新杂志
一批新青年
一种新思潮
一个新时代
近代中国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技术)器物
洋务运动
洋务派
制度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维新派
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
思想
激进派
由表及里
层层递进
单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