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教学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一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节选《安塞腰鼓》
课堂导入
住着的是窑洞,唱着的是信天游,踩着的是黄土,演绎的却是恣意的人生,这便是黄土高原养育的儿女。今天我们将目光投向那片土地,看一看独属于黄土高原人家的生活。
二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01
自然地理概况—位置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大致北起_____,南至_____,西抵_______,东到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黄土高原位于___纬度内陆地区。
长
城
长城
秦
岭
秦岭
乌鞘岭
乌鞘岭
太
行
山
太行山
中
新课讲解-
01
自然地理概况—范围
黄土高原包括_____、____、
、
____等省级行政区域的一部分。
山西
陕西
宁夏回族自治区
甘肃
新课讲解-
01
自然地理概况—气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5.5
-2
4.2
12.2
18.1
21.8
23.4
21.9
16.5
10.1
2.5
-3.7
降水量/mm
3.2
5.2
13.4
19.9
33.3
55.9
102.1
107
51.6
25.6
10.7
3.2
太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0.1
2.9
8.1
14.7
19.8
24.8
26.6
25.3
19.9
13.9
6.9
1.3
降水量/mm
6.9
9.6
28.6
43
60.2
54.4
98.6
70.8
91.6
59.9
23.9
5.8
西安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
黄土高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新课讲解-
01
自然地理概况—地形
1、海拔800-1000米,位于地势第二阶梯,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地表沟壑纵横,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新课讲解-
01
自然地理概况
黄土高原的塬、梁、峁
在黄土高原上,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地,周围为沟谷所环绕,是高原表面受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地貌。面积较大者如陇东的董志塬、陕北的洛川塬。黄土塬地势坦荡,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梁是指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峁是指孤立的黄土丘。梁和峁通常是共生的,形成黄土丘陵,其中沟谷纵横,流水深切。梁、峁地形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新课讲解-
01
自然地理概况
自然地理要素
主要特征
地形
气候
河流
植被
土壤
高原地形,海拔800-25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沟壑纵横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河流众多,含沙量大;径流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
表面覆盖着很厚的黄土层,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
新课讲解-活动1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流失。地表径流越大,侵蚀力越强。黄土高原的径流量主要来自降水。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且多为暴雨,所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
新课讲解-活动1
2、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自然原因: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覆盖较差;④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植被稀少,许多地方表土裸露……
人口增长快;滥砍滥伐,过度放牧……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新课讲解-
01
自然地理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与范围:
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
包括山西、陕西、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等省级行政单位的一部分
2、气候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3、地形特征:
地表沟壑纵横
水土流失严重
新课讲解-
02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衣食住行
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的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食物日趋丰富,居住环境变好,交通便利,居住在高原深处的人们也能通过电脑和手机上网,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
新课讲解-活动2
1、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深厚,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黄土高原森林较少,建筑材料不足,修建窑洞可以节省建材;黄土高原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窑洞则冬暖夏凉,可以节省能源等。
新课讲解-活动2
2、山西人喜食醋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对于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关系的分析,玲玲、贝贝的说法有道理吗?你还能作进一步的补充吗?
都有道理。
山西的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内的酸碱平衡。
山西人喜面食,尤其是各种杂粮面食。饮食中常用醋来调味,既美味可口,又有助于消化。
山西人喜食面,尤其是各种杂粮面食,杂粮面食较难消化,而醋有帮助消化的作用。因黄土碱性较重,导致山西的水土较硬,饮用水碱性较重,而醋呈弱酸性,可以起到软化的作用,有利于身体内的酸碱平衡。此外,当地盛产酿造醋的原料—优质高粱,当地的气候也有利于酿造优质醋等。
窑洞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外观以圆拱形为主,靠门窗处采光较好,里面则略显阴暗。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如果山崖较高,往往开凿多层窑洞,类似于现代的楼房。
近些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注重对传统窑洞的改良,多采用新型建材,注重空间分隔,不仅继承了传统窑洞的优点,而且通过增设采光、通风装置,妥善解决了旧式窑洞内部阴暗潮湿的不足。新式窑洞群立面美观,富有现代气息。
传统窑洞
现代窑洞
新课讲解-
02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新课讲解-
02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黄土高原现代生活方式
食物结构
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咸菜、辣椒、醋为佐食,食物结构简单
民居
传统窑洞,居住条件差
交通或通信方式
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对内对外联系不便
食物结构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
或住进新窑洞,或搬到高楼房,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修建了铁路和公路,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与外界联系密切
总结:
新课讲解-活动3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你了解黄土高原这些传统文化吗?请把你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同学。
剪纸
陕西剪纸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使它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窗花,是陕西剪纸最多的一种,此外,婚娶时的装饰,枕头顶子、鞋花和刺绣花样等,也是以剪纸为底样。
新课讲解-
02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腰鼓
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气势磅礴,快收猛放,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的特点。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集中体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安塞腰鼓名扬中外,堪称“中国一绝”和“中国第一腰鼓”。
新课讲解-
02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秦腔
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它的一大特点是唱、念全都是以陕西关中方言为基础,同时也融人了我国汉唐时期的一些诗、词、曲的语言,形成了秦腔艺术独特的声腔风格,即语调高亢激昂、语音生硬、语气硬朗结实等风格。
秦腔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戏曲音乐文化发展的根基,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课讲解-
02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新课讲解-
02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1、传统地域文化
2、现代生活方式
新课讲解-
03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黄土高原治理前
黄土高原治理后
高原绿了,农民富了
“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在延安市宝塔区张新庄村群众眼中,这首“信天游”不但唱出了自己村庄的变化,也唱出了整个黄土高原的变化。
得益于持续不断的生态治理,黄土高原开始披上绿装。陕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而随着高原的变绿,人们开始富裕起来。
张新庄村一位农民高兴地说:“10年前自己家种90亩山地,守黄土高坡受穷受累;如今87亩山地变成了林子,栽种了果树,自己家的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有的地方还将旅游和特色农业作为两大支柱产业,农民收入增加了,逐渐摆脱了贫困。
新课讲解-
03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新课讲解-
03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措施
植树造林、种草
打坝於地、建坝拦沙
新课讲解-
03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水平梯田
坡耕地
水平梯田改变了坡面的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既加强了水分下渗,又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新课讲解-活动4
1、黄土高原广大群众称赞淤地坝“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视其为“粮囤子”和“钱袋子”。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修建以拦泥淤地为目的的坝体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的坝叫淤地坝。淤地坝中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土地生产力高;有坝拦蓄水源,抗旱能力强。淤地坝成为黄土高原生产条件最好的土地资源。
新课讲解-活动4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居住在宁夏同心县惠安新村的老马,是从黄土高原北部的西海固一个山村搬过来的。老马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听听老马自己的介绍:
“过去老家严重缺水,从距离80多里的县城拉一方水回去需要100多元,而现在村子里接上了自来水。”
“以前在山区,家里几十亩地,也不够一家人的口粮。而现在村里的地都修了水渠,到了浇水的时候就可以及时灌溉。如今的三五亩地就顶那几十亩地。”
“家家盖起了牛棚、羊圈。一年就能收入一万多。”
“政府给每一户村民都搭起了蔬菜大棚,村里人不仅自己有蔬菜吃,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家家建沼气,做饭不用柴火。”
“老家没有学校,娃娃上学得走十多里路,现在方便了,学校离家不到一里地。”
“这里离县城近,信息灵通,交通方便,打工也比较近。”
新课讲解-活动4
(1)想一想,老马家搬迁前后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了使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落到实处,必须进行生态移民……
只有人退下来了,耕才能退,草才能长,林才能兴,沙才能稳,尘才能定……
(1)饮用水和生产用水条件改善;粮食产量和其他农产品产量大增,经济收入提高;生活饮食条件改善;教育条件改善;交通和信息条件改善。
新课讲解-活动4
(2)议一议,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国家为什么要花费巨资来实施生态移民?
为了使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落到实处,必须进行生态移民……
只有人退下来了,耕才能退,草才能长,林才能兴,沙才能稳,尘才能定……
(2)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一方面可以减轻人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继续破坏,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二是可以通过异地开发,逐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三是减小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压力,使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新课讲解-
03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宏观措施
微观措施
控制人口增加,生态移民
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建设防护林
改善天然草场植被
搞好矿区的土地复垦
工程措施——平整土地;缓坡修筑水平梯田;
打坝建库,拦淤蓄水
生物措施——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
农业技术措施——建设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农
业体系,改善灌溉方式,节约用水
新课讲解-
03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黄土高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2019建立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
新课讲解-
03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西安高新区
咸阳高新区
兰州新区
2011年建立西安咸阳高新区为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立国家级兰州新区。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1、水土流失的整治,环境质量提高
2、建设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新课讲解-
03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3、城市化建设加快
三
课堂练习
1.黄土高原南连秦岭,北抵长城,西起乌鞘岭,东至(
)
A、太行山
B、大兴安岭
C、贺兰山
D、武夷山
A
课堂练习
2.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有
(
)
A.太原、西安、兰州
B.太原、石家庄、银川
C.兰州、郑州、西安
D.呼和浩特、银川、西宁
A
课堂练习
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B、水土流失是当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C、人口稠密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D、应大力发展采矿业,增加农民收入
B
课堂练习
4.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不平
B、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不大
C、黄土覆盖,地面坦荡无垠
D、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D
课堂练习
5.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黄土高原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②2009年成立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
③2011年国家把西安咸阳高新区确定国家级高新区
④2012年设立银川国家级新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课堂练习
6.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居民生活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居民的食物发生变化,如今黄土高原的人们以海鲜为主要食材
B、越来越多的居民离开窑洞,住进宽敞明亮的四合院
C、黄土高原上修建了许多公路,老百姓的出行以马车为主,逐渐方便起来
D、居住在黄土高原深处的人们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
D
课堂练习
7.“高原绿了,农民富了”说明黄土高原治理的根本是(
)
A、多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B、在沟里打坝淤地
C、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D、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D
课堂练习
8.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质疏松
②植被少
③地形平坦
④夏季降水集中
⑤过垦过牧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
C
课堂练习
四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自然地理概
况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位置与范围
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水土流失严重
传统地域文化
现代生活方式
水土流失治理
能源基地建设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发展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