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列宁
(1870-1924)
第3课
一、年轻的反叛者
1.革命理想的确立(少年时代)
⑴原因:
①受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
②对其哥哥革命悲剧的反思
③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⑵主张: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立平等的新社会
2.早期革命活动
①参加反对沙皇专制政府的学生运动
②1893年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发动……
③1895年会晤劳动解放社领导人普列汉诺夫
结合列宁的生平和他早期的革命活动,说说你得到的启示
二、组建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1.建党的准备工作
⑴组织准备:
⑵理论准备:
创建“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
2.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1903年)
⑴成立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⑵主要内容:
①制定党纲:
②中央机关:
③指导思想:
⑶意义: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
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
拥护列宁的人占多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派
布尔什维主义形成
三、领导十月革命
1.理论指导:
①战争策略:一战爆发后,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
国内战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一国胜利”理论
③夺权和建设的理论:《四月提纲》
④指导武装起义: 1917年《国家与革命》系统论述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a背景…… b内容…… c意义……
2.实践指导:
①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立即组织武装起义
② 1917年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
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事件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二月革命
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十月革命
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帝国大厦的坍塌
二月革命倒沙皇
(1)时间:1917、3 (俄历2、23)
苏维埃
&
临时政府
(工人、士兵)
(资产阶级)
(2)地点:彼得格勒
(4)结果:
A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B 出现两个政权并立局面
游行示威
面包
停战
武装起义军队倒戈
工人士兵二月革命
(3)经过:
《四月提纲》 -----指明革命方向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觉悟性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请回答:①上述内容出自什么文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制定的 ②这一文献的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①出自《四月提纲》,是列宁于1917年4月在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情况下所作的报告。
②为布尔什维克党规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
《四月提纲》指方向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以和平方式取得
时间:1917年4月
内容: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影响: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革命群众运动不断高涨
七月流血事件
——革命发展中的转折点
政权转移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结束
革命和平发展阶段结束,暴力革命时机日渐成熟
时间:1917、7(俄历)
前线失利
工兵示威
临时政府镇压
要求政权
归苏维埃
经过:
结果表明:
二月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苏维埃
《四月提纲》
继续战争
七月事件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经过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领导
性质
目的
结果
工兵代表苏维埃
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问题探究:
你认为俄国在一年内接连发生两场革命(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这两场革命的性质是否相同?你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参考:
①决定因素:俄国社会矛盾的尖锐
②革命性质:1917年的二月革命属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属社会主义革命
③判断依据:革命任务和革命成果
问题探究:
1917年11月6-8日俄国十月革命在一天多的时间里就在首都彼得格勒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反动巢穴冬宫被攻占。
你认为十月革命能够取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参考:
①俄国社会矛盾的极度复杂与尖锐
②列宁《四月提纲》给革命指明了方向
③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首先夺取大城市(俄国革命道路)
1917年3月
1917年7月
1922年12月
1991年12月
沙俄
两个政权并存
苏俄
苏联
独立国家联合体
1613年1月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17年11月
3.巩固新生政权(1918-1920):
⑵措施:
①同德、奥议和,退出一战
②1918年3月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③苏维埃政权在全俄的普遍确立(1918年)
④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哪两次?)
⑤全俄人民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
⑥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有益探索
⑶结果:1920年底苏俄人民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⑴困境:
①国内: ②国外: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
探索之一
⑴背景: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
⑵主要内容:余粮征集制、企业国有化、实物配给制、
强制劳动
⑶作用:对集中全国人力物力……
2.新经济政策(1921.3)
探索之二
⑴背景: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严重的
经济政治危机,农民对余粮征集制极为不满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
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探索
现代化
民族问题的探索
政权、政党建设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
期苏俄采取的经济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
苏俄国内战争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
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
难。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主要内容包括:实行战时总动员;实行粮食等农产品的征购制度;实行全部工商业的国有化,禁止私人贸易;实行义务劳动制和食堂免费就餐。
⑵主要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开放市场、
允许自由贸易、实行租让制和租赁制
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⑶评价:
①是列宁为首的俄共(布)中央……
②它的实施,使俄国国民经济……
3.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全面建设道路:
探索之三
①经济建设: ②民族建设: ③政治建设:
4.列宁逝世(1924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①实行固定的粮食税②实行余粮征集制③实行工业国有化④允许本国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⑤允许自由贸易⑥取消商品贸易,国家集中分配⑦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⑧工资级别制,按劳分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内
容 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
影响 积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胜利;消极:超过限度,不利于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 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工农支持,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② ①
③ ④
⑥ ⑤
⑦ ⑧
五、对列宁的贡献和评价
1. 列宁的贡献:
①一个政党:
②一个国家:
③一个主义:
④一大政策:
①缔造俄国共产党——
布尔什维克党
②领导十月革命,创立
社会主义俄国
③发展马克思主义,形
成列宁主义
④实行新经济政策,探
索俄国发展道路
伟大的一生——革命实践和理论成就
列宁 实践活动 理论成就
建党时期
十月革命
巩固政权
建设探索
列宁 实践活动 理论探索
建党时期
十月革命
巩固政权
建设探索
创建…….协会
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
制定党纲,创建布尔什维克党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一国胜利论
《四月提纲》
《国家与革命》
敦促……发动武装起义
直接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俄国
外交:退出一战
政治:普遍建立起苏维埃政权
军事:反对国内外发动势力的进攻
经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探索
现代化
民族问题的探索
政权、政党建设的探索
理论创新发展的典范
理论阐释 指导的实践 历史作用 启示
一战
期间
二月革命后
十月
革命
启示:反映列宁能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革命具体问题,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
理解历史
一国胜利理论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
《四月提纲》
七月事变
为夺权和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国家
与革命》
十月革命
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二步”这表明列宁认为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
C.俄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必须部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2、列宁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形成
B.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
C.《四月提纲》的发表
D.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大召开
3、1920年,苏俄一农民在火车站出售一批粮食,根据政策,当地政府的态度是
A.表彰奖励 B.没收上缴 C.限定场所D.听之任之
4、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说明
A.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走资本主义道路在当时比较适合苏俄国情
C.列宁开始提出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错误的政策
D.新经济政策实践证明是社会主义走向繁荣富强的最佳政策
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有①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得胜利②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③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④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6、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道路的原因之一是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城市人口占少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力量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力量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7、列宁提出的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
A、《国家与革命》 B、《四月提纲》
C、《告俄国公民书》 D、《和平法令》
8、下列哪项是新形势下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A、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
B、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C、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
D、主张用革命的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9、列宁对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动,下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推行新经济政策 ②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领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④创办《火星报》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10、在列宁生命的最后几年,尽管身体条件每况愈下,但他仍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共心和思考着的问题有①现代化大生产问题 ②共产党执政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③如何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④反对官僚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1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性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来。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据材料一,“冲击的办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列宁说它“已经失败了?”
“冲击办法”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是因为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来。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据材料二,苏联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特点:充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调节和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来。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
启示: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的调节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