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法
目录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
成就:《婚姻法》
《土地改革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
作用: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特点:法律集中在政治领域,主要是建章立制。
(二)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后
材料: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程上来。……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成就:
中共中央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刑事诉讼法》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981年,《经济合同法》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特点: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加强了法治建设.
54年宪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82年宪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对比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的不同
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放在国家机构前面,凸显公民的地位,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尊重保障人权。
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于1999年写入宪法
(三)形成体系: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1992
党的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
1993 年宪法修正案
1982 年宪法
1993
1997
中国十五大
会议名称:
会议成果: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一次完整提出
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形成体系: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2012
中共十八大以来
维护宪法权威:领导人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深化司法改革:感受公平正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四)中共十八大以来:走向完备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民法典》,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法治建设新理念:整体推进,一个都不能掉队
在立法方面,由改革开放之初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加快立法”,“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发展到“科学立法保证良法善治”。
(四)中共十八大以来:走向完备
2012
中共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
“推进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精细化、规范化、民主化
“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 的升级版
2020.5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与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
“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王进喜
李四光
雷 锋
时传祥
华罗庚
焦裕禄
“用科学知识回报祖国的地质学家”
“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的党的好干部
“最迷糊的店铺伙计、最优秀的数学家”
范孟泰
“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钢铁战线的老英雄”
(1)背景:百废待兴、物质匮乏
(2)时代精神:踏实肯干
埋头苦干
科学实干
(3)社会风尚:爱党爱国
关心集体
无私奉献
互帮互助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改革开放后
(1)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年)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四有公民
(二)改革开放后
2.改革开放后
(2)20世纪90年代:
①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大系列创建活动为社会风气的好转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改革开放后
2.改革开放后
(2)20世纪90年代:
②爱国主义教育
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
4.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能和各国人民一道,为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4.8.23
(二)改革开放后
2.改革开放后
(3)21世纪初:公民道德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年9月20日)
爱国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把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以德治国的高度。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以法为主,以德为辅,法律是准绳,道德是基石。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二)改革开放后
2.改革开放后
(4)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06.10
2007.10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中共十七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012.11
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是国家的建设目标,居最高层次,起统领作用
社会层面: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个人层面: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价道德行为的基本标准
(二)改革开放后
2.改革开放后
(4)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杨善洲
黄大年
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同志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9月25日,杨善洲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
黄大年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首次推动了中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的研发,攻关技术瓶颈,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他既是“无私的爱国者”,也是“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
(二)改革开放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不仅体现于精神文明创建的各个环节,以及 在精神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领域中发挥引领作用, 还体现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 贤思齐,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 到实处,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广泛践行,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每个人都应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由易到难,由近及远,把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在 ( )
A.抗美援朝期间 B.解放战争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解析】选D。“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给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故选D。抗美援朝是1950—1953年,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A排除;解放战争是1945-194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合,B排除;改革开放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完善,C错误。
课堂检测
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呼唤新的法治环境。下列
史事中,回应了这一时代呼唤的是 (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建设方针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十五大提出要“依法治国”
【解析】选D。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A、
C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故排除B;中共十五大召开于1997年,故
选D。
3.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
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
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
A.长征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大庆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身上共同体现出
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故选B。A与三者都没有关系;C只与
王进喜有关;D只与邓稼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