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5 17:5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在我们要讲的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
——钱穆
“以往的读史者,甚至治史者,往往以鄙夷不屑的眼光看待宋朝的历史……”
——王曾瑜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
政治、军事
经济、文化社会
VS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1
农业
① 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推广,产量提高
② 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③ 户口增长,人口激增
④ 边疆地区农业获得进一步发展
农业革命
宋朝农业革命的影响
宋史学者评估,北宋的粮食商品率约为17%。在江南,每个农户可以养活2.35个五口之家,粮食商品率达40%。换言之,宋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大量粮食得以成为商品粮,流入市场;大批农业人口得以脱离土地束缚,进入城市生活,推动城市化进程。
商品化
城市化
手工业:制瓷业

江南成为制瓷业的中心 ,江西 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景德镇
官窑
钧窑
定窑
哥窑
汝窑
2
元青花“鬼谷下山”
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
元朝青花瓷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中国瓷器是人类贸易史上第一个全球化的商品,其流传之久远,使用之广泛,真正做到了中国智慧的全球共享。中国瓷器对欧洲人的餐桌礼仪、室内装饰、生活品味、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 南宋庄绰
《天工开物》南方挖煤图
手工业:采煤业
2
1078年,北宋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7.5万到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年英国本土生铁产量的两倍半至五倍。 ——罗伯特·哈特威尔(美国)《北宋中期中国铁与煤工业的革命》
工业化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宋版书
南宋临安府陈宅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首页,国家图书馆藏
手工业:印刷业
2
1.市场
(1)基层市场:草市。
(2)边境贸易:榷场
◎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2、货币:
(1)北宋钱币铸造量大
(2)北宋交子
(3)元朝纸币作为主币。
◎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会子
3.海外贸易
(1)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2)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3)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等。
丝织品、瓷器等
香料、珠宝等
西市
东市
唐朝的长安城
北宋东京城
4、城市的繁荣
宋的变化:
(1)城市界限打破,商业经营突破时空限制;
(2)时间:宵禁取消、夜市i增多、娱乐活动 丰富多彩
宋代经济分布图
思考:宋代农业主产区、手工业发达区和商业城市的分布呈现什么特点?
三、经济重心南移
【知识梳理】
朝代
表现
特征
规律
魏晋南北朝
(永嘉南渡)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一是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二是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中唐以后
(安史之乱)
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南方经济总量基本持平
南宋时期
(靖康之变)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标志)和规律
【课堂探究】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哪些影响?
(1)交通贸易: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2)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文化: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促进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科举南北分卷制度)
(4)民族关系:北民南迁,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5)生态环境: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4
材料2: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
婚姻中重财不重身份
平民社会
材料1: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宋会要辑稿·选举》
材料3:“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材料4: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为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南宋)叶适
科举取士不重家世
阶层流动
社会成员平等
国家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松弛
契约化
四、社会的变化
古代
现代:鉴往知来
侵街
地摊
夜市
广告
……
时代思辨
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社会?
国家是人民组成的,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靠每个人的奋斗,大家都好了,国家就更好!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我们会给你们支持的。
——李克强
百舸争流 万象争新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
——钱穆《理学与艺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这一论断。
宋代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
1、科举制更为完善,门第观念淡化,更加强调公平竞争,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3、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4、理学诞生,儒学思想进一步走进广大平民的日常生活。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重心南移)
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变化
门第观念淡化,
社会流动加强
社会成员身份
趋于平等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公平
平等
自由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