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

文档属性

名称 《沁园春 长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1 20:0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毛泽东
这首诗作于1925年秋,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词。
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 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文体知识
听录音,自读思考下列问题:
●根据《沁园春·长沙》的思路与层次,请找出显示本词思 路的关键词。
1.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2.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3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多彩的秋色图的?
4看到这幅秋景图,作者想到了什么?
●体会下列加点字的妙处:
独立寒秋 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长沙
秋色图
(写景)


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远眺
近观
仰视
俯察
万类竞自由


谁主沉浮
绚丽多姿 充满生机
◆“独立”:是不仅表明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染”:拟人手法,秋色之壮观。
◆“争”:千帆竞发,争先恐后。
◆“击”: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力量。
◆“翔”:水之清,鱼之轻灵自由。
◆“竞”: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品味红色的词语的意趣: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独立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 翔 浅 底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梦》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







词人写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为什么?
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气度
襟胸
性格
身份
凌云志
(抒情)

峥嵘岁月
同学少年

中流击水

风华正茂
指点江山
击扬文字
浪遏飞舟
书生意气
本词上阙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乐章。
下半阕虽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不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吗?
作业
1.背诵本文,下次课默写;
2. 将《沁园春·长沙》改写为一篇300左右的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