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16课
明朝的中外交往与冲突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侵占澳门
明朝那些事 之二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侵占澳门。
评价郑和下西洋以及对明朝出现外敌入侵的认识。
重点
难点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课程标准
明朝的中外关系
交往
冲突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侵占澳门
郑和下西洋
看图回答:
此人是谁?他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考 考 你 ?
那时的西洋,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西洋:明朝把文莱以西的南洋群岛和印度洋的广大地区叫做西洋。
文莱
刘家港
讨论:
郑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1.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2.宣扬明朝的国威
3.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郑和在航海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海上迷路的可能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时间
次数
规模
人数
到达范围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船只200多艘。
1405—1433年
先后7次
每次出海2.7—2.8万人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船只200多艘。
1405—1433年
先后7次
每次出海2.7—2.8万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文莱
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刘家港
郑和下西洋路线
你知道我的远航为什么能成行吗?
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客观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
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
的积累等等。
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郑和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郑和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各船成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等。
“郑和是和平亲善的使者,是中华文明的传播者,是伟大的航海家,是我们海外华人共同的骄傲”。
郑和的半身画像。郑和身穿蟒袍,披青布斗篷,身后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海上有郑和的宝船,反映了郑和决心完成远航使命的英雄气概。
第一枚
郑和到达占城,占城国王骑象欢迎郑和的情景。郑和与国王同坐在大象身上,四周是载歌载舞欢迎郑和到来的占城人民。
第二枚
郑和的船队到达阿拉伯,明朝的使者用丝绸、瓷器同当地人民交换产品。人们态度友好,气氛和谐。
第三枚
郑和的船队到达非洲,当地的国王穿着礼服欢迎郑和。人们高兴地手舞足蹈,郑和抱拳向人们表示感谢。
第四枚
开辟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 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郑和的远航有哪些影响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120吨
100吨
50吨
长24.5米
宽6米
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
船只大小
4艘
17艘
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
船数
160人
1000-1500人
27800人
人数
1次
4次
7次
次数
1497-1498年
1492-1504年
1405-1433年
时间
绕过非洲南
端到达印度
到达美洲
下西洋
地点
达·伽马
哥伦布
郑和
姓名
郑和率领的船队时间早,规模大,人数多,到达范围广,技术先进,领先于欧洲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通过对比,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郑和下西洋的远航特点:)
郑和铜钟
郑和行香碑
戚继光(1528—1588),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 晚号孟诸。祖籍河南卫辉,后迁定远(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是指什么人?倭患是怎么回事?
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开始有组织地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因为古代日本被称为“倭奴国”,所以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倭寇 盔甲
《太平抗倭图》
戚继光
想一想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戚继光抗倭是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
他训练的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他得到了其他抗倭将领的相互配合;
采取了灵活的作战方法。
戚继光纪念馆外景
太平寨下的戚继光像
三、葡萄牙侵占澳门
澳门大三巴牌坊
你可知道“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1553年,葡萄牙船长索萨贿赂中国地方官吏,得以入据澳门。图为当时澳门画家缪鹏飞作《葡萄牙人到阿妈港》。
葡人入据澳门以后,逐渐在澳建房屋、教堂,设立市政机构。16世纪后期,一个带有欧洲色彩的东方国际商港已经形成。图为1598年以前荷兰画家布里绘制的早期澳门全图。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不仅强占澳门半岛,还借机赶走清朝驻当地的官员,并相继占领了凼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先后签署了《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北京条约》,承认葡萄牙在澳门的最高权力。
你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么?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郑和
下西洋
国力强盛
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体现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国力衰弱
海防松弛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侵占澳门
明朝对外交往与冲突
课堂练习
基础巩固
1.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根本原因是( )
A.航海技术先进
B.郑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C.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D.全体船员的共同努力
2.右图人物是我国古代抗倭英雄(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C
C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东南亚各地 B.阿拉伯海沿岸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
5.1553年,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西方国家( )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意大利
A
4.“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
A.岳飞 B.韩世忠
C.俞大猷 D.戚继光
D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