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35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共35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5 19:1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草无法报答春光的沐浴之恩,就像小草一样,我们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正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
课堂导入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史铁生(1951—2010),祖籍河北,生于北京。当代作家。1972年双腿瘫痪。1978年发表作品《爱情的命运》。《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关于史铁生
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背景链接
瘫痪 暴怒 沉寂 侍弄 捶打 憔悴
央求 絮叨 诀别 淡雅 高洁 烂漫
翻来覆去 喜出望外
tān huàn
bào
qiáo cuì

chuí
xù dāo

shì
yāng
jué

jié?
làn
wàng
课后字词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侍弄:精心经营照管
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瘫痪:形容因某些原因使脚不能走路
暴怒无常:时不时就生气
词语解释
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看菊花?“我”有什么样的表现?
整体感知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1)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3 )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7)
不,我不去!(1)
什么时候?(3)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7)
整体感知
1、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我可活什么劲儿1(绝望)
要好好儿活7(再生)
2、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母亲
1、读第?段思考: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课文解读
暴怒无常
敏感脆弱
2、面对我的暴怒悲观,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扔东西时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动作描写。? “悄悄地躲藏” 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 “偷偷地听”是因为母亲不放心“我”,体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课文解读
捶打双腿时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描写 “扑、抓” 说明母亲很在意“我”的感受,怕儿子伤害自己,失去生活勇气,体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2、面对我的暴怒悲观,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课文解读
语言描写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是母亲鼓励自己勇敢地对抗病魔?是鼓励儿子身残志坚,勇敢面对生活。体现了母亲的无私和坚韧。
要我去看花时③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态描写。? “憔悴”说母亲忍受病痛折磨、病入膏肓? “央求”说明母亲自知时日不多;想让儿子通过看菊花重塑生命,勇敢面对生活。体现了母亲的睿智、细心和慈爱
2、面对我的暴怒悲观,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课文解读
我答应看花时④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得到我应允看菊花的要求后的喜悦
2、面对我的暴怒悲观,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课文解读
突然中断语言说明母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怕敏感的字眼刺激到我,而变得小心翼翼。体现了母亲的细心和慈爱。
3、母亲当时,自身的状况如何?
课文解读
身患绝症 病入膏肓
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有没有大声呼喊我可活什么劲儿!
儿子瘫痪 暴怒无常
对比衬托
突出母亲的坚强与母爱的伟大
——没有
——没有
——没有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
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
课文解读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觉得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慈爱
包容
无私
坚强
睿智
细心
课文解读
5、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母亲自知病重,所剩时间不多,?菊花开放在秋季,象征着顽强生命力,母亲想让儿子通过看菊花领悟生命的真谛,重塑对生活的希望。
白色的花高洁
要活得
高尚而纯洁
课文解读
5、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
要活得平淡
做个实实在在的人
?母亲自知病重,所剩时间不多,?菊花开放在秋季,象征着顽强生命力,母亲想让儿子通过看菊花领悟生命的真谛,重塑对生活的希望。
课文解读
5、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紫红色的花
热烈而深沉
要活得有热情
有活力
?母亲自知病重,所剩时间不多,?菊花开放在秋季,象征着顽强生命力,母亲想让儿子通过看菊花领悟生命的真谛,重塑对生活的希望。
课文解读
5、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也就是说:母亲实际想告诉我,人有各种活法。具体来说,可以活得——淡雅(要活得平淡,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活得——高洁(要活得高尚而纯洁)、也可以活得——热烈而深沉(要活得有热情、有活力)。
6、怎样理解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
课文解读
景物描写的作用?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的氛围? 烘托了作者…的心情?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通过对黄、白、紫红三种菊花的描写,?渲染了美好(优美)的氛围? 烘托作者看到菊花时愉悦的心情?体现了作者最终懂得了 “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沉地怀念之情。
难点探究
1、母亲所说的“好好儿活”到底是怎样活?通过看菊花,母亲想告诉儿子什么?
母亲希望儿子像盛开的菊花一样乐观、积极,即使身体有缺陷但仍要坚强地活着,做个生活的巨人。
难点探究
2、课文为什么不以《怀念母亲》为题,却以《秋天的怀念》为题?
【标题作用】
① 点明文章线索,贯穿全文②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③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④ 突出主题⑤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议论)⑥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
重点记忆
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
母爱是伟大的。 妈妈每天忙这忙那,还不都是为了我们!有时候,我们不耐烦地嫌她唠叨。现在我们明白了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小时候,妈妈把好的都留给我们,长大后,我们应该体谅、关心妈妈,帮助妈妈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妈妈,在明年春暖花开、五彩缤纷、绿草如茵的五月,我一定送您一束最美丽、最鲜艳的花!
情感迁移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
——季羡林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儿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
情感迁移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请大胆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母亲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生命是美好的,一定要珍惜并好好活下去。
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记叙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1、学完本文之后,你是否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感动呢?你会不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你的妈妈为你所做的一切,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封信,不少于200字。
2、课外阅读《我与地坛》。
课后作业
课后题答案
一、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秋天”?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所以“秋天”是文章的线索? 菊花放在秋天,它象征了顽强的生命力,在这个季节,作者通过看菊花,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重塑了对生活的希望
“怀念” 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伟大母爱的歌颂之情。
课后题答案
二、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下列细节,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 “悄悄地躲藏”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 “偷偷地听”是因为母亲不放心“我”,体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课后题答案
二、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下列细节,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描写 “扑、抓” 说明母亲很在意“我”的感受,怕儿子伤害自己,失去生活勇气,体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语言描写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是母亲鼓励自己勇敢地对抗病魔?是鼓励儿子身残志坚,勇敢面对生活。体现了母亲的无私和坚韧。
课后题答案
二、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下列细节,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动作描写: “挡” 表明母亲怕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而产生伤感痛苦的心情。体现了母亲的细心和关爱。
神态描写:? “憔悴”说母亲忍受病痛折磨、病入膏肓? “央求”说明母亲自知时日不多;想让儿子通过看菊花重塑生命,勇敢面对生活。体现了母亲的睿智、细心和慈爱
课后题答案
三、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二处的“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的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理解与思考,即永不放弃,顽强执着地活出有意义的生命。
第一个“好好儿活”表明母亲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也是在鼓励自己要战胜病魔,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坚忍和母爱的深沉无私。
课后题答案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四、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品析词语答题模式?……的意思是……(解释词语意思)?用在句中表示……?体现了作者……情感
? “一直”的意思是长期以来,总是。?用在句中表示“我”沉浸在双腿瘫痪的巨大痛苦中,从来没有去关注母亲,?体现了作者内心难过忧伤又遗憾自责的情感。
课后题答案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四、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品析词语答题模式?……的意思是……(解释词语意思)?用在句中表示……?体现了作者……情感
? “再也”的意思是永远。?用在句中表示母亲这是我和母亲的最后一次诀别,母亲去世永远不能回到“我”的身边了?体现了“我”对母亲的愧疚以及悲痛之情。
课后题答案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四、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品析词语答题模式?……的意思是……(解释词语意思)?用在句中表示……?体现了作者……情感
? “绝”的意思是一定,坚决,确定地。“竟”的意思是没想到,意料之外。?用在句中表示“我”绝对没想到这是和母亲之间的诀别?体现了了“我”内心深深的愧疚和怀念。
课后题答案
五、课文第1段与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的节奏。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第1段:悲伤的语气,“我”十分地痛苦和绝望。而母亲隐忍、鼓励,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
第3段:央求的语气,“我”很烦恼,母亲希望“我”能开心、快乐,内心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