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童年的朋友》课件(苏教版七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童年的朋友》课件(苏教版七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1 20: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高尔基
教学目标
1.感受外祖母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
2.品读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
3.了解记叙文中人物形象的刻划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发绺( ) 马 鬃( )
诅( )zhòu( ) 惩( )罚
丰润( ):
两颊( ):
颤( )动:
liǔ
zhōng

rùi
jiá
chàn
chěng

丰茂滋润。
脸的两侧从眼到下颌的部分。
整体感知课文
2、填空。
《童年的朋友》选自 ,作者是 (国籍)作家 ,他的自转体三步曲是
、 和 。
3、在“我”的眼里外祖母是怎样的一个人?
4、找出文章中描写外祖母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这些描写的独到之处。
走近作者
高尔基——苏联作家。出生于木
工家庭,早年丧父,只上到三年级。8
岁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学徒,码头工、
面包师傅等,工作之余勤奋读书。1892
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描写俄国
沙皇制度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
活的憧憬。其中剧本《小市民》、散
文《鹰之歌》、《海燕》等作品引起巨
大反响。后因参加革命工作几次被捕。
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作品。1934年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还写有自传
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在高尔基的童年,曾是织花边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亲近的人。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炉沿上,望着被小洋灯的亮光照耀着的小外孙,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正如高尔基后来回忆的:“我的头脑里充满了外祖母的童话,就像蜂房里充满甜蜜一样。”高尔基笔下的外祖母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
作品素材
朗读结尾段,找出关键词——
外祖母是“我”“ 知心”“ 了解”“ 珍贵”的人
阅读全文
说说作者为什么说外祖
母是“我”“最知心”“最了
解”“最珍贵”的人?
1、“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抬梳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可见祖孙关系密切,是“我”最了解的人。
2、因其密切,“我”对外祖母的一颦一笑都了如指掌,从第1、6两段由粗到细的外貌描写中可见一斑。
3、因其密切,外祖母总是用“温暖而柔和”的腔调与“我”对话,她也因此而成为我“最知心”的人。
4、当“我”孤独无助时,外祖母出现了,她仿佛是一盏明灯,给我光明,带我前行。她又成为我一生中“最珍贵”的人。
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跳读课文,将预习时所找的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与同学讨论交流,说说你的感受。
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头发
描写非常细致,突出她的头发“多”“密”“长”“黑”“厚”的特点。
A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B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声音
比喻又新鲜又奇妙,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在我的心目中,外祖母的每句话都像歌声那样动听,并且永远刻在我的心上。
A 黑眼珠儿闪烁着气愤的光芒 B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C 通过她的眼睛,从她的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眼睛
这些句子形象地表现了外祖母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乐观坚毅的个性 。
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动作
腰成了驼背,记载着外婆所承担的繁重劳动和生活的艰辛。把外祖母比做猫,调皮中写出了外祖母的勤劳能干,也表明了我和外祖母的朋友关系。
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微笑
写出了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饱含了热爱之情 。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外祖母
乐观、坚毅
善良、充满活力
愉快、温暖
有爱心
热爱
感激
板书设计
深入探究
课题告诉我们,高尔基把外祖母看作是“童年的朋友”,你赞成这个标题吗?文中哪些地方直接或间接表现外祖母对我的爱?
外祖母的爱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把我的心灵从黑暗带到了光明的地方,她像朋友一样尊重我,平等地对待我,是我最知心的人
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和作品内涵。
跟课文学人物描写方法
1、写长相:如面貌、五官、身材、神态等。如文中写外祖母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2、写出性格:要表现人物的个性。如文中写眼神:“通过她的眼睛,从她的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写动作:“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4、从描写服装方面表现人物的习性及身
份。
5、还可以描写环境衬托人物。如只要写出家中环境的清洁,就可以衬托家中女主人公的爱整洁的性格特点。
3、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如文中表现外祖母亲切而诙谐的语言:“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则可以看出她的慈爱和宽容。
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
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了解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从侧面描写入手。如文中,“我”的心理感受就是烘托外祖母的侧面描写。
从细节描写入手。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肮脏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深入探究
1、文章第一段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说说“我”和外祖母的关系。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外祖母的声音比做鲜花?
4、文中有几次写到外祖母的眼睛,你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5、段中有一个独特的比喻句,请你找出来,分析其独特在何处。
6、在文章的中心句中,作者说“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外祖母的爱心呢?
练笔
1、有人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写人最好是写眼睛,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就多次写到了外祖母的眼睛,你能写写老师或父母的眼神吗?(课后练习三)
2、如何理解“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你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朋友是谁?用学习文中的写法,用简短的文字描绘出你心目中朋友的形象。
(选做一题,誊入周记本中)
1、写出外祖母生活的不如意,也是后文写外祖母对“我”态度温和的一个反衬。外祖母“嘴唇歪着”,“又小又可笑”的脸,本来都是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时的表现,而外祖母并没有因为自己是长辈而隐藏这些,她把这些孩子的童真全部都表现出来,说明她充满了童心,像作者童年的朋友一样。说明她与作者之间是没有心灵隔阂的,会有许多共同的语言。
2、“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的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外祖母理解孩子犯错后害怕责备的心理,不以长辈的身份和口气训斥孩子,体现了外祖母对“我”的关心,显出了她对“我”朋友般的关怀。外祖母是“我”终生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因为外祖母的温和善良,温暖了“我”那一颗冷漠黑暗的心,使“我”走出了黑暗,走向光明。
3、把外祖母说话的声音比做温柔、鲜艳、丰润的鲜花,这个比喻既美妙又独特,一下子使得外祖母的形象变得格外的美丽,而且是一种超越容颜的不朽的美。可以想象它的光彩。这里以视觉形象“鲜花”来比听觉形象,新鲜又奇妙,非常具有美感,外祖母的形象也就显得格外美好。
4、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慈祥、温柔的外祖母的眼睛里,“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这是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的强烈表现。这种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也正是外祖母成为“我”的朋友的重要原因。所以文章着重描写外祖母的眼睛。
5、“在她没来以前……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是比喻句从头到尾并没有写把外祖母比喻成什么,而是从侧面突出外祖母温和的性格使“我”的心灵走出了黑暗,感到了世界的温暖和光明。从比喻句本身反映出比喻的内容,堪称一绝。
6、外祖母“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她微笑的时候……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等正面描写以及“我”的心理感受等侧面描写,都能体现出外祖母对“我”的爱。
7、本文并没有写具体的事,所心有人说,这篇文章内容空洞,不能突出贡献外祖母是“我”终生的朋友,给人印象不深,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温柔慈爱的朋友般的外祖母,她对“我”充满了爱,她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我”,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使“我”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高尔基苦难的童年有了外祖母的陪伴,就有了驱散黑暗的阳光,滋润心田的雨露。这些都是通过外祖母日常的言行、细节表现出来的,细腻而真实,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超链接说明
第16张分别和第19-----24张往返超链接。单击16张中每题前的塔形图片可分别至19----24;单击19----23张中题下图片则返回16张。
单击第24张下面的图片,则超链接至17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