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分子热运动 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1 分子热运动 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26 07:3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14120010833100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一、单选题
1.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这是因为(  )
A.“纳米纸”分子间无空隙 B.油分子与水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这种纸能使细菌的分子停止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液体汇集成小液滴
2.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整杯水变成红色。这一现象表明(  )
A.分子间存在间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分子间存在斥力
3.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灰尘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C.海绵被捏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尺度最小的是原子
4.图示的四种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柳絮飞舞 B.梅花飘香
C.樱花飘落 D.尘土飞扬
5.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建筑工地尘土飞扬 B.泡茶时茶香四溢 C.秋风起时落叶缤纷 D.下雪时雪花飘飘
6.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看到的大量碳粒不是分子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两种不同颜色的物体间
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7.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引力
C.向篮球中打气——分子间有间隙
D.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一一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8.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alse。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判断
9.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
A.姑苏域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B.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欢红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11.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地系一根棉线;图乙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丙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丁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有空隙
1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来解释的是(  )
A.墙里桂花墙外香 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C.盐水腌蛋,蛋会变咸 D.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13.气压和温度相同时,氢气的密度比氧气的密度小,用“○”表示氢气分子,用“●”表示氧气分子,在装有氧气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装有氢气的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甲所示,移去玻璃板后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则氢气分子与氧气分子的分布为图乙选项中的(  )
A. B. C. D.
14.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0 m。这说明(  )
A.分子间有空隙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D.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15.固体很难被压缩,主要是因为(  )
A.固体分子不停地运动 B.固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C.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D.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二、多选题
16.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的残阳铺水中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成像
B.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中花气袭人原因是花香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中的城中增暮寒是因为雪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萧萧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17.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块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橡皮筋容易被拉长,是由于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C.风吹动柳絮漫天飞舞,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18.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B.“破镜难圆”是因为两片破镜子中的分子间存在斥力
C.向水中滴上一滴墨水,水的温度越高墨水扩散的越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尘土满天飞”是由于分子热运动造成的
19.在生活中物理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端午米粽飘香,能闻到米粽的香味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塑料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水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烧烤时香味四溢,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20.对于分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有斥力
B.液体可以流动,说明液体分子间无作用力
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D.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实验题
21.在测量水和酒精混合物的密度的实验中,将22mL水全部倒入盛有20mL酒精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混合液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接着将烧杯中的混合液全部倒入量筒中,体积如图乙所示,然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4g。
(1)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
(2)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应在天平______(填“左”或“右”)盘中加减砝码;由图甲可知烧杯和混合液的总质量为______g;
(3)该实验测得水和酒精混合液的密度为______g/cm3。
22.完成下列各题:
(1)如图甲所示,将几滴蓝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观察到整杯水慢慢变蓝,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______;
(2)如图乙所示,先将注射器筒内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使筒内空气排出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结果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
(3)如图丙所示, 将吹足气的气球固定在玩具小车上,当打开气嘴放气时,小车将向左运动,这说明______;
(4)如图丁所示,两只气球自由悬挂在空中,用吸管对准A、B球之间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可观察两气球______(选填“分开”、或“靠近”)。
23.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宇在一个圆柱形量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30天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说明:______。小宇想,气体之间能否发生类似的现象呢,于是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他在上、下两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红棕色二氧化碳氮气体和透明的空气,并用玻璃板隔开(false),再将玻璃板拿走后,观察两个瓶中的颜色变成均匀的浅棕色。小宇______(填“能”或“不能”)从这个实验得出相同的理论;
(2)如图丙所示,小宇先后将false水和false的酒精倒入玻璃管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false,这说明:______。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______,目的是______。为使实验观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____(填“细”或“粗”)的玻璃管;
(3)如图丁所示,小宇用细线拴住玻璃板的四个角,用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线,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这说明:______。这个理由可以用来解释固体很难被______(填“拉伸”或“压缩”)。
24.阅读短文,完成答题。
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
①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王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一滴红墨水,小王他们发现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小王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请说说你现在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理解: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任何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空隙,故A不符合题意;
B.任何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故B不符合题意;
C.任何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纳米纸“油水不沾”是因为液体分子间的引力使液体会聚成滴,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
将红墨水滴入水中,红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都会相互进入对方,所以整杯水会变成红色,这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C。
3.B
详解:
A.灰尘是宏观物体,灰尘飞舞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
B.物体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液体很难被压缩,因为液体分子之间的斥力使分子间距很难变小,故B正确;
C.捏海绵使得它的体积变小,是因为海绵宏观上结构疏松多孔,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故C错误;
D.在电子、质子和原子中,电子的尺度比质子小,质子又比原子小,即尺度最小的是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
A.柳絮是宏观物体,柳絮飞舞是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梅花飘香是扩散现象,是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造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樱花是宏观物体,樱花飘落是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尘土是宏观物体,尘土飞扬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
ACD.尘土飞扬、落叶缤纷、雪花飘飘都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
B.泡茶时茶香四溢,是茶的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被我们闻到,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
A.分子的体积很小,用放大镜无法看到,故A正确;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B错误;
C.扩散现象是由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扩散现象与物体的颜色无关,故C错误;
D.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D错误。
故选A。
7.B
详解:
A.酒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酒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我们可以闻到酒香,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气体受到压力时,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变小,气体压强变大,所以可以向篮球中打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因为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所以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
A.在客船上能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
B.闻到蔷薇香是花香的分子进入鼻子,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看到桃花是红色的,是因为桃花只反射红光,而吸收其它色光,故C不符合题意;
D.青山相对是孤帆是运动的,而孤帆相对青山来说,也是运动的,这是物体在做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A
详解:
A.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变成固体后,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合理,A符合题意;
B.八月桂花飘香是气味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人鼻子,人闻到花香,故B合理,B不符合题意;
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C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
D.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总体积小于100mL,故D合理,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详解:
用手指轻碰棉线的左边,左边肥皂膜破了后,由于右侧肥皂膜和棉线间分子有力的作用,故将棉线拉向右侧,说明了分子存在相互的引力;故B正确;该实验无法证明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及分子间是否存在空隙和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 C. D错误;故选B.
12.B
详解:
A.墙里桂花墙外香说明花香分子进入到了空气中,是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知识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尘土满天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知识无关,故B符合题意;
C.盐水腌蛋,蛋会变咸说明盐水分子进入到了鸡蛋分子中,是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知识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与分子热运动知识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D
详解:
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当足够长时间之后,氢气分子与氧气分子会进入对方的空隙中,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详解:
A.分子直径很小,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故A不符合题意;
B.物质一般比较大,而一个分子的直径都很小,那么只能说明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故B符合题意;
C.扩散现象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故C不符合题意;
D.固体难以压缩,也难以拧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C
详解: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由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6.BCD
详解:
A.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的残阳铺水中是利用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故A错误;
B.“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因为雪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城中傍晚更加寒冷,故C正确;
D.落木萧萧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D正确。
故选BCD。
17.AD
详解:
A.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正确;
B.分子之间有引力也有斥力,故B错误;
C.柳絮是固态物体,柳絮漫天飞舞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C错误;
D.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比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D正确。
故选AD。
18.AC
详解:
A.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正确;
B.“破镜难圆”是因为两片破镜子分子距离比较远,没有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向水中滴上一滴墨水,水的温度越高墨水扩散的越快,这说明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
D.“尘土满天飞”是灰尘不是分子,故D错误。
故选AC。
19.ACD
详解:
AD.能闻到米粽的香味和烧烤的香味都是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产生的,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AD正确;
B.塑料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因为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而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错误;
C.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作用,故C正确。
故选ACD。
20.AD
详解:
A.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正确;
B.液体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故B错误;
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故C错误;
D.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花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AD。
21.间隙 右 62 0.95
详解:
(1)[1]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是因为水分子跑进酒精分子的间隙内,酒精分子跑进水分子的间隙内,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2)[2]测量物体质量,天平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所以应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示数。从图中可以看出,烧杯和混合液的总质量
false
烧杯和混合液的总质量为62g。
(3)[4]图中量筒的分度值是1mL,量筒的读数为40mL,即混合液的体积
false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4g,则混合液的质量
false
根据false可知混合液的密度
false
测得水和酒精混合液的密度是0.95g/cm3。
22.无规则运动 斥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靠近
详解:
(1)[1]如图甲所示,将几滴蓝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观察到整杯水慢慢变蓝,表明水分子和墨水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2]如图乙所示,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结果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说明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3)[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小车向左运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说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4]用吸管对准A、B球之间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两球中间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变小,两球外侧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压强差产生向里的压力差,使两球靠近。
23.分子在不停在做无规则运动 不能 分子间有空隙 水 便于准确记录混合前的总体积 细 分子间存在引力 拉伸
详解:
(1)[1]如甲图所示,硫酸铜溶液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沉在水底,放置一段时间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底部的硫酸铜运动到上方,说明分子在不停在做无规则运动。
[2]二氧化碳氮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二氧化碳氮气体置于上方集气瓶中,会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到下方瓶中,不能说明是分子在作无规则运动。
(2)[3]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
[4][5]由于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所以应在直玻璃管中先注入密度较大的水,这样刚开始时,两种物质不会混合,便于记录酒精和水混合前的体积。
[6]在实验中是通过液柱的长短变化来判断的,所以应选择内径较小的玻璃管较为明显。
(3)[7]玻璃板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8]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选填拉伸。
2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控制变量法 不能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详解:
(1)[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2]水中颜色变化快慢受水温、水的多少等多个因素影响,这里控制水温不同而其它因素相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3]即使分子不运动,用玻璃棒搅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
(4)[4]气温升高,导致花香分子在空气中无规则运动加剧,扩散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