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第17课《夏》(国标江苏版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第17课《夏》(国标江苏版七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1 20:5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梁衡
第17课 * 夏
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培养自主质疑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3.学会筛选信息的方法。
学习目标
梁衡:山西霍县人。1968年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从事散
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
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
优秀科普作品奖;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掌握词语
芊芊细草:
黛色:
磅礴:
贮满:
匍匐:
秋波澹澹:
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dài 青黑色。
pánɡ bó 气势盛大。
zhù 储存满,积蓄满。
pú fú爬行。
dàn dàn 水波荡漾的样子。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
(紧张、热烈 、急促)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③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热爱、赞美)
再读课文,感知文段内容
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
第二段:写夏季的自然景象。(实写和虚写)
第三段:写夏天的色彩。
第四段:写夏天紧张的旋律。
第五段:表达作者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合作探究
1.首段和末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
2.在作者看来,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的?
3 .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首段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末段既总结上文,又顺承上文的写景抒情。
“……——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
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春天的色彩与夏天的色彩相比较(对比)
——采用对比手法,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品味语言:
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仿句:
仿照下列句式,写一写“冬之色”。
在作者的眼里,夏天的色彩是( )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认为“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解。
金黄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总结文章主题:
三、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热烈紧张收获
暑气蒸腾麦浪翻滚蓬勃生长
如果你来写城市之夏,你将选取哪些景物?准备写出景物的哪些特点?请用你灵动的文字展现我们的城市之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