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国标江苏版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国标江苏版七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1 20:5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18课 斜塔上的实验
解析文题:
1.这是个什么斜塔?在哪里?
2.是谁要在这里做实验?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3.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实验结果怎么样呢?
4.这个实验要证明什么问题?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塔体共8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3层时,发现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偏离塔体垂直中心线2米左右。由于该塔“斜而不塌”,名声大噪。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自由落体试验,比萨斜塔更加有名了。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
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
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
实验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
者之一。它通过实验,建立了自
由落体定律。还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他因此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学习目标
3.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1.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2.了解课文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丰富知识背景。
读读,写写
祈祷 qí 粗糙 cāo
倔强 jué jiànɡ 卷帙 juàn zhì
妥协 tuǒ xié 不屑 xiè
嘀嗒 dī 嘀咕 dí
嘘 shī 赫赫 hè hè
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漫不经心:
心不在焉:
默默无闻:
妥协: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随便。
心思不在这里,思想不集中。焉,代词,这里。
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
一劳永逸:
兴高采烈:
不折不扣:
形容高兴的样子。兴,兴致。采,神采,精神。烈,旺盛。
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逸,安乐,安闲。
13-19自然段 斜塔上的实验
伽利略专心于实验时,学生和教授们对伽利略的态度是怎样的?请找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分析他们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面对来自周围的巨大压力,伽利略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态度?请找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分析他们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由刚才这段文字,你觉得伽利略有哪些优点,也就是可以总结出哪几条关于创新的经验?
1、勤于思考。
2、不断实践。
3、不轻易相信权威。
4、对每一事物、每一规则都进行考察。
举例:
1、伽利略不停的搞实验。甚至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轻易相信权威。
2、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
强调伽利略从小就具有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充满信心,坚信科学,坚持真理的思想和勇气。
3、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伽利略不轻易相信权威,具有“实验是检验真理、发现真理的道路”的科学思想。
文章在结尾部分写了伽利略的比萨斜塔的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那开头讲了他的什么发现?中间写的又是什么呢
一、伽利略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孩童与学生时代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故事。
三、自由落体实验。
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简称“传”。从创作方法来说,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以记叙详实的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另一类属文学范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这是传记文学。从篇幅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从立传来看,又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他传是记叙别人的思想、经历、言行的传记,一般是对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并有较大影响的人写传。请同学们把本文按各种分法一一归类。
人物传记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写,而这篇课文为什么首先描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
文章构思巧妙。它没有按一般人物传记以时间为顺序的写法,而是从描写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一个场面落墨,迅速地吸引住读者,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童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归纳概括
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童、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首尾两件事最能体现伽利略的这种精神。
课外拓展
古今中外,像伽利略这样受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启发而有所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是大有人在,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