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第10课《社戏》(国标江苏版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第10课《社戏》(国标江苏版七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1 20:5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0课 社戏
鲁迅
社戏
社戏
水乡社戏与古戏台
一、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叙事有详有略的安排。
三、把握人物性格,体会作者对平桥村人的深厚感情。
二、感受文章描写的优美画面。
学习目标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中篇小说《阿Q正传》也是较有影响的作品,散文集有《朝花夕拾》、《野草》。此外还有《故事新编》、《且介亭杂文》等。
大抵 消夏 归省 乐土 行辈
惮 欺生 央人 絮叨 宽慰 怠慢
礼数 撺掇 底细 委实 凫水
弄潮 橹 潺潺 朦胧
x nɡ
hánɡ
dàn
dài
cuān duo

l
chán
歌吹 自失 弥散 蕴藻 宛转
悠扬 家眷 呵欠 扫兴 踱
喃喃 吁气 皎洁 漂渺 渔父
旺相 撮 枯桕树 渴睡 向午 棹 纠葛 好歹 见识
wēn
juàn
duó


xiànɡ
cuō
jiù
zhào
jiūɡé
多音字
行辈 行走
归省 省份
一哄而散 哄骗
哄动 渔父
父亲 吓人
恐吓
hánɡ
xínɡ
xǐnɡ
shěnɡ
hònɡ
hǒnɡ
hōnɡ


xià

形似字
钩(鱼钩) 钓(钓鱼)
搏(搏斗) 博(博览会)
喝(喝水) 渴(解渴)
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标题,看看文中一共回忆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为何要安排的有详有略?
盼看
去看 社戏
怀念
看社戏前的波折
月夜行船
赵庄看戏
月夜归航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看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在春末夏初。因课文写“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写的是春末夏初时的景物。
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这说明了什么?
(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2)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书。
(1)“我”在那里受到“优待”。
(钓虾“归我吃”;坐船“在舱中”;和年幼的小孩“剥豆”;六一公公送我罗汉豆。)
(5)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掘蚯蚓”、“钓虾”;放牛;看戏;偷豆、吃豆。)
(4)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
(有“最聪明的双喜”,有乐于助人的桂生,有公而忘私的阿发。)
文中写“乐土”之“乐”,是要反衬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不乐,表达了“我”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同时也反映了农村孩子的天真、友善和直爽的性格。
所说明的问题
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并体味其运用之妙。
动词:
拨、点、磕、架
(1)充分描绘出小伙伴架船技术的熟练,反映出小伙伴们聪明、能干的特点。
(2)表现了去看社戏的愉快心情。
“我”所急切想看到的戏好看吗?
不好看。
1、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
2、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
3、最怕看“老旦”,并不停地唱着。
(以上是正面表现戏不好看)
另外,文中写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神态描写,则是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1)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
(2)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
(3)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
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个怎样的孩子?
(聪明)
(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果断)
(聪明、细心)
(4)归航偷豆时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
(5)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
(考虑事情周到)
(反应灵敏)
小结: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
(1)“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2)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
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谈谈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淳朴、好客)
(3)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
小结: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
淳朴、好客、热诚。
如何看待孩子们偷豆的事
因此,这不算什么盗窃行为。而是表现孩子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
(3)六一公公还送豆给客人尝尝。
(2)从六一公公的话可以证明:“请客?——这是应该的。”
(1)偷的是自家的豆,请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请客,理所当然;
景物描写
1、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
嗅觉
触觉
视觉
听觉
想像
(清香)
(扑面吹来)
(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
(歌吹)
(戏台、渔火)
2、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