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阳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做到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能结合阅读体验,从整体上了解“阳气”、“地气”等词语的意思;同时借助
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与生活经验理解“佝偻”、“朗朗的笑声”、“洋溢”、“蠕动”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背诵第4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引导学生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感悟到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具体的、生动的,是可见可感的。
教学重点:感悟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具体的、生动的。
教学难点:从整体上了解“阳气”、“地气”等词语的意思。
策略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第一单元学习的内容都和春天有关,你们喜欢春天吗?到了春天你有哪些新的发现?师:你能用一两个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的春天吗?(春意盎然、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春色满园、五彩缤纷、光彩夺目) 通过谈话创设春天的情景,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设疑激趣,引发探索欲望。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师:是呀,春天是美好的,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带给我们无限生机与希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与春天有关的文章《阳气》(板书课题)师: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什么叫阳气?)师: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按照阅读要求仔细阅读,读完后我们要看看谁读的最准、懂得最多。出示阅读要求:⑴读准生字新词,不会读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者和同桌商量,把句子读通顺。⑵找出不会的词语,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或结合上下文琢磨琢磨。⑶说一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2.认读生字新词。师: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读得怎么样!⑴读准下列字并组词:锈 镜 冻 泡 宽 匆 跨 犁 溢 僵仍 枣 院 冻 绕 拖 枯 泛 沟 眠师: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自己读一读。⑵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哪些字是今天才认识的,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⑶谁来写一写加点字:枣、冻、绕、匆。写这些该注意什么?⑷读课文中,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佝偻:脊背向前弯曲。 这样放手让学生自己逾越生字障碍,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而且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习惯,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朗朗:象声词,形容清晰响亮的声音。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蠕动:像蚯蚓那样慢慢地行动。(结合动作、造句等加深理解。)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读课文,互相评议朗读情况。2.说一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四、小结,布置作业同学们,能找到问题说明我们学习很用心,有一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意思是说,书读得多了,自然能深刻理解文章内容。请同学们课下继续熟读课文,深入理解,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作业布置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默读课文,提出疑问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五课《阳气》。请同学们迅速把课文浏览一遍,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1.什么叫“打罢春,阳气升”?2.打罢春,发生了哪些变化?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阳气?二、朗读课文,理解感悟1.指名读课文。师:谁愿意把课文给大家美美地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进行理解感悟。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2.回答问题1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打罢春,阳气升”?(师介绍“打春”,比方说过年的时候扫房子,通常都在打春前进行。打春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出示二十四节气歌)3.学习第四自然段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文中的小朋友一起走出屋去,看一看有什么发现?(1)“风尖溜溜的,天仍然很冷。”师:“尖溜溜”写出了刚出屋的感觉,同时点明了季节特点,将抽象的冷形象化了,一个“仍然”道出了冬的痕迹依旧。(2)“几棵老枣树……又钻回柴草垛”师:“佝偻”、“又干又硬”“钻出,又钻回”从视觉上写出了冬春交替时的特点。(3)“那条小河……嘎嘎地叫起来”师:读到这里你的心中是否涌起了丝丝暖意,感受到了初春时节的勃勃生机?你会想起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诗句呢?(春江水暖鸭先知)(4)“河岸的柳林……长出米粒儿大的疙瘩……”师:这句话从不同的视觉角度描绘出了初春色彩的美丽,美得那么自然、那样富有生机、富有层次。(5)指导鉴赏、背诵:师:同学们,你觉得这段文字哪里写得最美?师:作者正是对立春后的事物进行了仔细观察才把事物描写得如此生动,谁来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师:作者通过感觉、视觉、听觉等多元体验,结合动态、静态、颜色、声音等方面描写,使文章动静结合、有声有色。这也是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学习的。 抓住关键词语指导朗读,打开学生的阅读体验,调动多元体验,结合动态、静态、声音、气息、颜色等方面体会语言丰富、美好。同时引导学生积累习作式样——如何仔细观察,把事物写生动、具体。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4.学习5——13自然段师:作者出来后遇到了谁?他(奎五爷)要去干吗?他的动作是怎样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师:奎五爷的脚步为什么是腾腾的?从朗朗的笑声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奎五爷喜悦、激动的心情)5.学习14——17自然段师:作者还碰到了谁?他在干什么?师:你从对话中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从对话中我们感受到农民迎接春天的兴奋与激动,我们仿佛看到了西瓜丰收的美好前景。)师:谁来试着分角色扮演一下我和奎五爷、张二伯。(分角色朗读)师:看到忙碌的奎五爷和张二伯,你想到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谚语?(出示谚语)三、总览全文,升华情感师:同学们,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深入体会,你找到升腾的阳气了吗?师:阳气就是萌动的春意,就是春天的大地上万物勃勃的生机,就是农民眼中丰收的希望。四、课外拓展,寻找春天师:同学们,留心生活,会让人变得聪慧;热爱生活,会让人变得幸福。一个人如果留心,如果热爱,就会有许多的感慨和发现。请同学们也找一找身边的春天,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你眼中的春天。作业:1.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眼中的春天。2.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童年书架》中的《春之韵》单元。 结合重点词语,进一步体验人物内心情感,体会春天给大地、植物、人类带来的希望。借助朗读和扮演深入体会人物情感。将学生的心灵、视觉、兴趣带领到更广阔的空间,体验语文学习的博大与深远,使语文学习体验与生活体验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