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8单元 统计(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8单元 统计(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26 13:4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平均数(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们班有四位同学这次的数学考试考的非常的好,老师要给他们奖励,老师手上现在有8支铅笔,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老师应该怎么把这8支铅笔给这四位同学?请大家帮忙想一想,要怎样分?
我们依次给四个同学发笔,每次发一支,我们一共发了两次,发了两支。
用算式表示为:8÷4=2(支)
合作探究寻求方法
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他们收集的瓶子一样多吗?
根据你们得到的信息,哪位同学能够用文字帮我把这些信息编程一道应用题?
旁边的那位阿姨的问题,你们会解答么?怎么解答?由怎么理解阿姨的那句话呢?
拓展升华巩固提高
补多补少
如果我们用算式
该怎么计算呢?
拓展升华巩固提高
÷4
(14+12+11+15)
=52÷4
=13
(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13个矿泉水瓶子。
小队四个人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子的数目
平均分成4份
13就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
总数量
总份数
平均数
÷
=
拓展升华巩固提高
(1)新学期开学,我们班一共有42名学生,平均每个学生发5本数学作业本,那么,一共发了多少本?
(2)学校给我们班的学生发奖品,每个小朋友发3支铅笔,一共发了126支铅笔,那么,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
求什么?
求总数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42×5=210(本)
答:一共发了210本。
求什么?
求总份数。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126÷3=42(人)
答:我们班一共有42人。
拓展升华巩固提高
总份数×平均数=总数量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1.
已知总数量和总份数,求平均数。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3.
已知平均数和总份数,求总数量。
2.
已知总数量和平均数,求总份数。
自我完善课堂检测
1.
李师傅上午工作了3小时,共加工零件246个,下午工作了4小时,共加工零件342个。李师傅这一天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2.
赵老师由于要编排出版一本教辅材料,赵老师每小时打字800个,那么赵老师工作6小时30分钟能够完成多少字?
3.
课本92页做一做第一题。
归纳总结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收获?
三、根据平均数公式,我们学会了如何求总份数。
一、如何求平均数;
二、根据平均数公式,我们学会了如何求总数量;
课后作业
练习二十二1、2、3题。
平均数(2)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踢毽子吗?上周我们学校的运动会上的男生和女生的踢毽子比赛的结果还没有出来,请你们帮帮忙,我们该怎样才能判断出,哪一队能赢呢?结果是否公平呢?
谁说的对呢?
我认为:算出哪个队踢毽子的个数多就行了。
我认为:先算出两队的平均数,再进行比较。
合作探究寻求方法
1.
我们先算出各队的总数,然后比较哪个队成绩好。
男生队:19+15+16+20+15=85(个)
女生队:18+20+19+19=76(个)
思考:两个队的人数不一样,我们用总数比较是不是不公平?
小结:当我们要比较的两个队的成绩时,两个队的人数不同时,
我们是不可以用总数来进行比较的。
那我们该如何比较呢?
2.
我们先算出各队的平均数,然后比较哪个队成绩好。
男生队(19+15+16+20+15)÷5=17(个)
女生队:(18+20+19+19)÷4=19(个)
小结:当我们要比较的两个队成绩时,两个队的人数不同时,
我们可以用平均数来进行比较的。
因为:17(个)<19(个)
所以:女生队的成绩好!
总结:当我们比较两个队的成绩时,如果两个队的人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总数
进行比较;如果两个队的人数不相同时,我们可以用平均数进行比较。
课堂及时训练
1.
长江路小学举办趣味运动会,四(1)班和四(2)班的学生参加乒乓球
投篮比赛。每个班级5位运动员参赛。下表是两个班级运动员成绩的统计表,
请你判断哪儿班级的成绩好。
2.
四(1)班举行我是计算小能手比赛,男生一共5个人,女生一共6个人,答对题目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请你判断哪个队成绩好。
成绩(个)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四(1)班
12
9
12
10
7
四(2)班
13
12
5
7
6
姓名
答对题目数
1号
8
2号
6
3号
10
4号
10
5号
9
姓名
答对题目数
1号
10
2号
9
3号
6
4号
8
5号
7
6号
10
拓展升华巩固提高
1.
前几天,学校举行了献爱心活动,我们班52名同学分成4组,第1组捐款192元,第2组捐款212元,第3组捐款205元,第4组捐款
198元,平均每组捐款多少元?
2.
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
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比较几个小组的成绩时,当人数相同时,
我们可以比较他们的总成绩即可;
比较几个小组的成绩时,当人数不同时,
我们可以比较他们的平均成绩即可。
课后作业
练习二十二4-6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情境导入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据卫生部、教育部联合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而且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
你能设计一个调查表,调查一下人们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吗??
你能设计一个调查表,调查一下人们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吗?
二、合作探索
讨论:
1.设计这个调查表,都要考虑哪些事项?
2.你想用什么方法,通过哪些渠道进行调查?
3.如何记录、收集和整理数据?
你能设计一个调查表,调查一下人们患近视的年龄是
二、合作探索
讨论:
1.设计这个调查表,都要考虑哪些事项?
2.你想用什么方法,通过哪些渠道进行调查?
3.如何记录、收集和整理数据?
确定调查的对象:
有患近视的学生及其家长。
确定调查的内容:
学生及其家长各是什么时候开始近视的。
访问法和查阅法。
个人调查、
小组记录、
全班汇总。
调查患近视的学生及其家长,并查阅健康成长表。
通过这个调查表你能判断出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吗?
需要进行分年龄段整理。
二、合作探索
调查了45名患有近视的中小学学生和家长,他们开始患近视的年龄分别如下表。
中小学学生与家长开始患近视的年龄统计表
2012年4月
你能用更直观的方法来描述数据吗?
二、合作探索
如何把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呢?
合计
7岁以下
7~9岁
10~12岁
13~15岁
15岁以上
学生
45
2
8
11
17
7
家长
45
1
1
7
21
15
类别
人数(人)
年龄
7岁以下
7~9岁
10~12岁
13~15岁
15岁以上
人数(人)
5
0
10
15
25
20
2
8
11
7
17
中小学学生开始患近视的年龄统计图
2012年4月
年龄
人数(人)
7岁以下
7~9岁
10~12岁
13~15岁
15岁以上
年龄
家长开始患近视的年龄统计图
2012年4月
10
25
20
5
0
15
1
1
15
7
21
两幅统计图看起来不方便,怎么办?
二、合作探索
中小学学生与家长开始患近视的年龄统计图
2012年4月
学生
家长
可以把两幅合并成一幅。
人数(人)
7岁以下
7~9岁
10~12岁
13~15岁
15岁以上
年龄
家长开始患近视的年龄统计图
2012年4月
10
25
20
5
0
15
这样的统计图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合作探索
年龄
7岁以下
7~9岁
10~12岁
13~15岁
15岁以上
人数(人)
5
0
10
15
25
20
2
8
11
7
17
中小学学生开始患近视的年龄统计图
2012年4月
1
1
15
7
21
中小学学生与家长开始患近视的年龄统计图
2012年4月
学生
家长
从统计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
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还便于对两组以上的数据进行对比和比较。
图例
三、自主练习
1.
二班
跳高和跳远
(1)哪个班在短跑项目上占优势。
(2)五年级一班在哪些项目上占优势。
(3)你还有什么发现?
短跑
跳高
跳远
铅球
中长跑
项目
25
20
15
10
5
0
成绩(分)
在中长跑项目上,二班明显占优势;铅球成绩两个班差不多。
(1)哪个月收到的普通邮件最多?哪个月收到的电子邮件最多?
三.自主练习
2.张丽第二季度收到的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数量如下表。
13
8
45
65
4月份
6月份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自主练习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3.五年级一班有40人,体育技能测试合格情况统计如下。
立定跳远
跳绳
投实心球
仰卧起坐
项目
五年级一班体育技能测试合格人数统计图
25
20
15
10
5
0
人数(人)
(1)女生哪个项目合格人数最多?哪个项目合格人数最少?
(2)男生立定跳远比跳绳项目合格人数多多少?
(3)比较男、女生每个项目的合格情况,你有什么想法?
跳绳
仰卧起坐
2人
除了跳绳以外,其他项目男女生成绩差别不大。
20
18
17
22
18
18
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