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达标检测试卷 学生版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铁丝网上的白霜 屋檐下的冰凌
A B
冰冻的衣服晾干 草叶上的露珠
C D
2.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一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也可能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
干冰变小 树枝上形成霜
A B
干手器将手烘干 冰雪消融
C D
4.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像是( )
A B
C D
5.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6.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上升情况的是( )
A B
C D
7.寒冷的冬天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只有液化 B.只有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8.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9.“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10.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熔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 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20 mi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2020年云南省在全省范围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在公共厕所洗手处安装了自动干手器.将双手伸在自动干手器的出风口下,自动干手器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的水分快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原因是舒适的暖风加快了手上方的 ,并提高了水的温度,从而达到快速干手的目的.
12.汽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汽锅(如图所示)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汽锅中间的汽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汽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13.如图所示是“观察水沸腾”的实验,通过现象可以判定水 (选填“正在”或“没有”)沸腾;杯口冒出“白气”,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4.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丙图的物质处于 状态,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叫做 (填物态变化名称).
15.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戴着面罩工作一段时间后,面罩会模糊不清,这是由于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面罩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
16.如图所示,烧瓶中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凉水后会 ,说明 .
17.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开州区雪宝山镇,有“巴山明珠,伊甸天国”的美称.该地1月的平均气温为-0.8 ℃~4.5 ℃,常出现雾凇奇观.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在树枝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这一物态变化过程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8.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再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19.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可达-88.3 ℃,依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 温度计.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 78 ℃
水银 -39 ℃ 357 ℃
20.下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此过程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
21.下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图像是 (选填“熔化”或“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2.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 (选填“吸”或“放”)热成为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空中,高空中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滴,相互聚集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落大地.
三、实验及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22分)
23.(6分)小芳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图甲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存在的错误之处是 .
(2)小芳同学在水温升高到90 ℃时开始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画出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而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
(3)从图乙中还可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24.(12分)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 min开始熔化,第8 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9.5 51 52.5
(1)在下图的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时间图像.
答案图
(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
(3)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海波的熔点是 ℃.
25.(4分)小雨同学猜想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以下三个:
A.水的表面积;
B.水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C.水的温度.
(1)小雨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你认为小雨在探究水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
(2)接着小雨用电吹风的热风挡在上图左边玻璃片上方吹风,发现左边玻璃片更早干了.小雨由此得出,水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越大,蒸发也越快.你认为此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达标检测试卷 教师版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A )
铁丝网上的白霜 屋檐下的冰凌
A B
冰冻的衣服晾干 草叶上的露珠
C D
2.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一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C )
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也可能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B )
干冰变小 树枝上形成霜
A B
干手器将手烘干 冰雪消融
C D
4.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像是( C )
A B
C D
5.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B )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6.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上升情况的是( A )
A B
C D
7.寒冷的冬天里人们呼出了“白气”,不久又看不见了,这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C )
A.只有液化 B.只有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8.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C )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9.“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10.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熔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C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 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20 min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2020年云南省在全省范围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在公共厕所洗手处安装了自动干手器.将双手伸在自动干手器的出风口下,自动干手器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的水分快速__汽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原因是舒适的暖风加快了手上方的__空气的流动__,并提高了水的温度,从而达到快速干手的目的.
12.汽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汽锅(如图所示)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汽锅中间的汽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汽__放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后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13.如图所示是“观察水沸腾”的实验,通过现象可以判定水__正在__(选填“正在”或“没有”)沸腾;杯口冒出“白气”,这是水蒸气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4.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丙图的物质处于__固体__状态,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叫做__凝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
15.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戴着面罩工作一段时间后,面罩会模糊不清,这是由于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面罩的__内侧__(选填“内侧”或“外侧”).
16.如图所示,烧瓶中刚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凉水后会__重新沸腾__,说明__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__.
17.雪宝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开州区雪宝山镇,有“巴山明珠,伊甸天国”的美称.该地1月的平均气温为-0.8 ℃~4.5 ℃,常出现雾凇奇观.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蒸气__凝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在树枝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这一物态变化过程要__放出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8.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__熔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再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__放出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19.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3__℃.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可达-88.3 ℃,依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__酒精__温度计.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 78 ℃
水银 -39 ℃ 357 ℃
20.下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汽化__,此过程__吸热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
21.下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图像是__凝固__(选填“熔化”或“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该物质是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2.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__吸__(选填“吸”或“放”)热成为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空中,高空中水蒸气遇冷__液化__成小水滴,相互聚集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落大地.
三、实验及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22分)
23.(6分)小芳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图甲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存在的错误之处是__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__.
(2)小芳同学在水温升高到90 ℃时开始记录数据,并根据数据画出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而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98__℃.
(3)从图乙中还可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__吸收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24.(12分)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 min开始熔化,第8 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9.5 51 52.5
(1)在下图的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时间图像.
答案图
(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__.
(3)海波是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海波的熔点是__48__℃.
25.(4分)小雨同学猜想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以下三个:
A.水的表面积;
B.水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C.水的温度.
(1)小雨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你认为小雨在探究水蒸发快慢与__水的表面积__是否有关.
(2)接着小雨用电吹风的热风挡在上图左边玻璃片上方吹风,发现左边玻璃片更早干了.小雨由此得出,水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越大,蒸发也越快.你认为此过程存在的问题是__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的温度相同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