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物质的转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 物质的转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27 11:2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物质的转化
一、选择题
1.下列操作中能使溶液的pH减小的是( )
①在水中通入二氧化硫②在水中加入生石灰
③在稀硫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④向水中不断吹气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2.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温度太低 B.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C.试管口倾斜了 D.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
3.工业上制取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下列对该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反应的生成物具有助燃性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D.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4.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月饼、蛋糕等食品包装袋内常放有一小包食品抗氧化剂,下列物质可以用作食品抗氧化剂的是( )
A.炭粉 B.铁粉 C.氯化钙 D.生石灰
5.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进行如下操作:①加热②停止加热③通入氢气④停止通入氢气.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6.我们可以利用物质与物质间的反应制造出新的物质。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uCl2→CuB.Ba(OH)2→NaOHC.H2SO4→HClD.NaNO3→NaCl
7.通过对反应2CuO+C=高温2Cu+CO2↑;CuO+CO=ΔCu+CO2↑的比较分析,小丁同学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其中说法有错误的是( )
A.C和CO都具有还原性
B.反应中CuO都提供了氧,具有氧化性
C.两个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D.两个反应所需的能量不同
8.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X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B.Y一定是稀盐酸C.N转化为铁的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D.Y、M反应一定无现象
9.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在准备实验时,甲同学配制了Na2SO4、K2CO3、BaCl2、稀盐酸四种溶液,但没有及时贴标签。乙同学在使用时为区分四种无色溶液,将溶液分别编号为①②③④并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由此推断①②③④依次是( )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①+②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④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①+③
有气泡冒出
A.稀盐酸、Na2SO4溶液、K2CO3溶液、BaCl2溶液B.K2CO3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Na2SO4溶液C.BaCl2溶液、K2CO3溶液、Na2SO4溶液、稀盐酸D.Na2SO4溶液、BaCl2溶液、K2CO3溶液、稀盐酸
10.电脑芯片的制作要用到高纯度的硅。目前广泛采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为原料制取,其中一步反应为:SiO2+2CSi+2CO↑.对该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C.碳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 D.该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
11.现有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①一定不含有CuSO4;②一定不含有NaOH;③一定含有CaCO3;④该白色粉末的组成有5种可能,其中正确的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深圳】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棕色B.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b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CO有毒,通常在c处将其点燃或用气囊收集,防止污染空气D.该实验可验证CO的还原性
二、填空题
13.医用消毒酒精为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产中可用A(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作原料,经以下流程制取乙醇:

(1)步骤①的转化属于   (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步骤②是乙烯和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B发生化合反应,则B中所含元素是   。
14.在高温下,碳、氢等会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____,会使金属氧化物____成金属单质,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 。碳、氢和一氧化碳等能从氧化铜、氧化铁中夺取氧的性质叫做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做 。
15.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混合,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触混合物,这时部分混合物迅速变红热状态,撤离玻璃棒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全部混合物都呈红热的状态,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
(1)该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__ (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铁与硫的反应是 ___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 。
16.实验室用如图装置还原CuO,从A处通入CO,B处是CuO,C处是澄清石灰水,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一段时间后,在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在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
(2)在做这个实验时,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①通入CO之前应先__ __;
②应先__ __,再给试管__ __,以免__ __;
③D处排出的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应__ __,以免__ __。
17.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物质X的化学式为__ __。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__ __。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写出它的一种用途: 。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18.工业上以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烧碱的简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纯碱溶液的酸碱度,其测定结果会偏__(填“高”或“低”)。
(2)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均能与__(填字母)发生化学反应。
A.水 B.盐酸 C.二氧化碳
(3)步骤④分离并除去碳酸钙沉淀的操作是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
(4)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工艺流程图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D
2.D
3.B
4.B
5.D。
【解析】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是: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实验开始时,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点燃酒精灯时,使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应先通入氢气,先将试管中的空气排出,然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实验结束时,为防止生成的铜在高温下再次被氧化,应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然后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④。
6.D
【解析】A.铁、锌、镁、铝等金属都比铜活泼,都能够和氯化铜反应能生成铜和相应的盐,能一步实现,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能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一步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C.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能一步实现,故C不符合题意。D.硝酸钠不能和其它物质一步转化出氯化钠,不能一步实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C
8.B
9.B
10.A。
【解析】解: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夺取了二氧化硅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碳属于单质,故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一氧化碳中氧元素显-2价,碳元素显+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D、碳夺取了二氧化硅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11.C
【解析】(1)因为溶液为无色溶液,所以其中肯定不含硫酸铜;(2)因为白色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它肯定是碳酸钙,而不是硫酸钡,即溶液中氯化钡和硫酸钠不能同时存(3)该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为:①CaCO3、BaCl2;②CaCO3、Na2SO4;③CaCO3、NaOH;
④CaCO3、BaCl2、NaOH;⑤CaCO3、Na2SO4、NaOH,则正确的是①③⑤,故选C。
12.A
二、填空题
13.化学;氢元素、氧元素;
14.氧还原氧化还原反应还原性还原剂
15.盐;放热;
【解析】解:(1)该黑色无磁性的固态物质是硫化亚铁,在物质分类上属于盐。
(2)用烧红的玻璃棒一端接触混合物,这时部分混合物迅速变红热状态,撤离玻璃棒后,反应继续进行,说明铁与硫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6.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CO的纯度;通入一段时间CO;加热;不纯的气体引起爆炸;收集(或点燃);污染空气;
17.CO2;D;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合理即可);CO2+H2O===H2CO3;
18.(1)低(2)B(3)过滤;漏斗(4)Na2CO3+Ca(OH)2===2NaOH+CaCO3↓置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