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1)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硬铝片比纯铝片硬度小 B.钢的性能优良,是很纯的铁C.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快 D.为防止钢铁生锈,可在其表面涂油
2.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现有下列物质:①纯碱;②生石灰;③盐酸;④熟石灰;⑤甲烷;⑥铜;⑦石墨。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 B.属于单质的有②⑥⑦ C.属于碱的有①④ 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
3.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B.向b点所得固体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C.c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铜D.d点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铜
4.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用BaCl2溶液除去NaCl溶液中的NaOH溶液B.用NaOH除去CO2中混有的HClC.用CaCO3除去CaCl2溶液中的盐酸D.用点燃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5.将36.5g稀盐酸和40g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则所得溶液的pH( )
A.一定等于7 B.可能等于7 C.一定大于7 D.一定小于7
6.小明分别取20gNaOH固体A、B、C,采用不同方法保存。几天后,A未变质、B部分变质、C全部变质,他将三份固体分别配成溶液并滴入20%的稀硫酸直到正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几天后,三份固体的质量为:A=B=CB.正好反应时,生成硫酸钠的质量都相等,均为35.5gC.正好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D.为控制正好反应,A不能用酚酞试液指示,B、C可滴加稀硫酸直到正好不冒气泡
7.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纸上的少量金属是( )
A.Cu B.Ag C.Fe和Cu D.Cu和Ag
8.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 )
A.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B.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D.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
9.如图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正确是( )
A.不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② B.实现③转化,可通至氯化钠溶液C.实现⑤转化,可加入碳酸钙粉末 D.实现⑥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10.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除去H2中的少量水蒸气:通过浓硫酸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C.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CaCl2: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D.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加入足量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B.t℃时,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12.分别向50gFeSO4溶液和50gZn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Mg粉恰好完全反应。随Mg粉消耗,Mg粉与溶液
中FeSO4.ZnSO4的质量变化见图。请读取图象信息并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面说法合理是( )
A.反应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FeSO4>ZnSO4B.反应后,所得两溶液中溶质质量不相等C.反应后,两溶液底部析出金属的质量:Fe>ZnD.反应后,若FeSO4和ZnSO4对应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则A<B
二、填空题
13.我国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是钢芯镀镍(Ni),镍与稀硫酸能发生下列反应:Ni+H2SO4===NiSO4+H2↑。根据此材料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请回答:
(1)铸造硬币用到的材料是__ __(选填“有机合成”“金属”或“无机非金属”)材料。
(2)写出Ni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
14.现有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仪器和药品,对A、B、C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下列探究实验,已知丁试管里所加溶液为金属B的可溶性盐溶液。
(1)只有试管甲中的物质不反应,由此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中,可以省略的一组实验是___________。
15.A~L为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已知A是黑色固体,B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C是红棕色固体,D、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K是食用调味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甲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写出G的一种用途:________。
16.2018年5月13日,我国首艘001A型国产航母开始海试,标志着我国在航海及军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__ 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工业制钛有一种反应为TiF4+2H2SO44HF+2X+TiO2,X的化学式为__ __。
(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__ __接触而锈蚀。
(3)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__ __(填字母)。
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17.酸与碱的反应是酸碱盐之间的一类重要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个特殊类型。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典型代表,如图是有关此反应发生过程中各项的变化,请分析:
(1)根据图四pH变化图像判断,该反应的实验过程是按照图二中的图__ __(选填“甲”或“乙”)进行。
(2)当图一中的溶液恰好变成无色的时候,是图三中A、B、C三点中的点__ __(选填“A”“B”或“C”,下同),是图四中的点__ __时的溶液;加入紫色石蕊试液会呈现红色的是图四中的点__ __时的溶液,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有__ __。
(3)为了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生成物,小明的探究过程如下:向装有一定量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生成了氯化钠。小思认为该结论不正确,合理解释是__ 。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D
2.D
3.C
【解析】A、a点时锌和部分硝酸银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硝酸锌、剩余的硝酸银和没有反应的硝酸铜,故错误;B、b点时锌和硝酸银恰好反应,固体中只有银一种物质,加入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故错误;C、b~c段是锌和硝酸铜反应,c点表示锌和硝酸铜恰好反应,所得固体为银和铜,故正确;D、d点表示锌过量,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锌,故错误。
4.C
5.B
6.B
7.B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且两金属相差越多越先反应。
【解答】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硝酸银剩余,则滤纸上只有置换出的银;故答案为:B。
8.B
9.A
【解析】A.由于酸性氧化物只和碱反应生成盐,而不能生成碱,所以CO2与NaOH不能直接转化,故A正确;B.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因此③不可以直接转化,故B错误;C.由于碳酸钙不溶于水,因此和NaOH无法反应,故C错误;D.Na2CO3如果和氢氧化钾反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既没有沉淀,也没有气体,更没有水生成,因此它们不能反应,故D错误。
10.B
11.A
【解析】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起始阶段氧气产量逐渐增多,反应结束后,氧气不再增加,A图正确。t℃时,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再增加。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质量会不断增加。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此阶段不生成沉淀,硫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溶液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12.D
【解析】A.反应前,硫酸锌的质量是8.05g,硫酸亚铁质量是7.60g,溶液质量相等,因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FeSO4<ZnSO4,故A错误;B.镁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铁,和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锌,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后两溶液中溶质都是硫酸镁,质量相等,故B错误;C.镁和硫酸亚铁、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由质量关系可知,镁质量相等时生成铁的质量小于生成锌的质量,结合图中数据可知,消耗镁的质量都是1.2g,因此反应后两溶液底部析出金属的质量:Fe<Zn,该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后,生成锌质量大于生成铁的质量,因此硫酸亚铁和镁反应后形成的溶液质量大于硫酸锌和镁反应形成的溶液质量,若FeSO4和ZnSO4对应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则A小于B,故D正确。
二、填空题
13.金属;Ni+CuSO4===NiSO4+Cu;
14.(1)C>B>(H)>A(2)乙
15.(1)NaOH(2)Na2CO3+CaCl2=CaCO3↓+2NaCl(3)制作铜线
16.原子;SO3;水、氧气;A、B;
17.乙;B;B;C;Na+、H+;盐酸中也含有氯离子,也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