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背诵:杜甫诗三首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马嵬》
李商隐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意。
2.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体悟诗中情感,掌握诗中的对比手法,并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3.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马 嵬(wéi)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bǔ)/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tuò),无复/鸡人/报/晓筹(chóu)。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诵 读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你所知道的唐玄宗、杨玉环?
弄清史实
李隆基小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的时候。他初登上帝位时,励精求治,使得唐王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顶峰,(著名诗人高适、岑参、王维特别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开元年代。)史称“开元盛世”。
玄宗取得了成就以后,自以为天下太平,变得骄傲怠惰,追求起享乐生活。51岁时,夺儿媳杨玉环。整天寻欢作乐,懒得上朝,用人不当,国内腐败空虚,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
唐玄宗
唐朝时期后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齐国公杨玄琰之女,宰相杨国忠堂妹。
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嫁给寿王李瑁为妃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奉命出家为女道士,后唐玄宗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后,跟随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士兵哗变,含恨赐死。
弄清史实
杨贵妃
安史之乱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弄清史实
对照注释自主学习,疏通诗意,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马 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对照注释自主学习,疏通诗意,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本诗。
首联:为杨玉环招魂
颔联:军旅逃难生活
颈联:马嵬兵变、盟誓长生殿
尾联:帝王和百姓的不同
体悟感情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1.你从中读出了哪些情感?怎么体会出来的?请同学们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内交流。(可以从唐玄宗及作者两个角度思考)
唐玄宗:
悲凉、可怜、无奈
作者对唐玄宗:
对唐玄宗轻蔑嘲弄、讽刺批判
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
对比、细节……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是唐诗繁荣发展期的最后一位有独特艺术成就的诗人,他的政治诗、咏怀诗特别是无题诗的成就和影响超越了"温李"诗派的范围,成为整个晚唐诗坛的典型与高峰,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知人论世
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国势衰危,宦官专权,党争剧烈,统治阶级却仍然过着骄奢淫欲、醉生梦死的生活。李商隐所历的几代皇帝中,穆宗、敬宗都是突出的荒淫昏聩的统治者,即使像武宗这样曾在政治上略有作为的皇帝,也宠女色,好神仙,喜游猎。
知人论世
你认为这首诗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讽刺唐玄宗荒淫误国,借古讽今,以史为鉴,告诫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对于这样一个此时痛心无奈的皇帝你怎么看?
同题阅读:
《马嵬》 清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思考:袁枚和李商隐的写作意图有何不同?
李商隐: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借古讽今,以史为鉴,告诫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袁枚:既告诫统治者要关心民间疾苦,又讽刺白居易美化帝妃爱情,提倡诗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主张。
课堂小结
唐玄宗、杨贵妃的悲剧固然有令人同情的一面,但是唐玄宗作为一国之君,本不应沉迷,荒淫无度,而应挑起江山这一重担。李商隐处于没落衰败的晚唐时期,面对统治者并未励精图治,并未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吸取经验,而是重蹈覆辙,深感忧虑,才有了这篇讽刺之作。
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感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