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
初中函数定义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
新课导入
问题一: t 的变化范围是什么? S的变化范围是什么?
问题二: t 和 S有什么关系?
实例1
“这趟列车加速到350km/h后,运行1h就前进了350km.”?
对于数集A1中的任意时刻t,根据对应关系S=350t,在数集B1中都有唯一确定的路程S和它对应.
实例2
新课导入
问题一: d 的范围是什么? w 的范围是什么?
问题二:d 和 w 有什么关系?
实例1和实例2中的函数有相同的对应关系,它们是同一个函数吗?
对于数集A2中的任意一个工作天数d,根据对应关系w=350d,在数集B2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工资w和它对应.
实例3
新课导入
对于数集A1中的任意时刻t,根据图中曲线给定的对应关系,在数集B3中都有唯一确定的AQI的值I和它对应.
新课导入
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年份y ,按照表中关系,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恩格尔系数r和它对应.
实例4
新课导入
问题1 以上四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
① 都包含两个非空数集A、B;
② 两个数集之间都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③ 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数x,按照某种对应关系,
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
你能否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抽象概括出函数的概念呢?
解析式,图像,表格都是一种对应关系
讲授新知
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设A,B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按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函数三要素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是否也具有上述特征?
讲授新知
y=ax+b
(a≠0)
R
R
y=ax2+bx+c
R
y=ax2+bx+c
R
问题2:如何判断给定的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1)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否给出
(2)根据所给的对应法则,自变量x在其定义域内是否都有唯一确定的一个函数值y和它对应
讲授新知
例题1 结合函数的定义,判断下列对应是不是从数集A到数集B的函数.
A
B
f
1
2
2
4
3
6
A
B
f
1
2
2
4
3
6
4
A
B
f
1
2
2
4
3
B
A
f
1
2
2
4
3
6
8
6
x
y
0
(A)
x
y
0
(B)
x
y
0
(D)
x
y
0
(C)
例题2 判断下列图象能表示函数图象的是( )
A
B
f
1
2
2
4
3
6
8
该函数的值域是什么? 集合B和值域是什么关系?
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设A,B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按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2. 函数三要素:对应关系、定义域 、值域
复习回顾
3. 判断函数:根据对应法则,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与之对应。
复习回顾
A
B
f
1
2
2
4
3
6
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上的一种对应——A,B必须为非空数集;
集合A中数的任意性,集合B中数的存在性与唯一性;
集合A是函数的定义域,集合B不一定是函数的值域(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关于y=f(x):
函数定义的再理解
4. 关于y=f(x):
“y=f(x)”即为“y是x的函数”的符号表示;
y=f(x)不一定用解析式表示,还可以用图像,表格表示;
对于对应关系f,也可以表示成g(x),F(x),φ(x)等
f(x)与f(a)有什么区别?
f(a)表示当x=a时,函数y=f(x)的函数值,是一个常量;
f(x)表示自变量x的函数,一般情况下是变量.
f (x)是一个符号,不能理解为 f 与 x 的乘积。
函数不一定有表达式。
x为自变量,a为参数
定义
名称
符号
数轴表示
{x|a≤x≤b}
闭区间
{x|a<x<b}
开区间
{x|a≤x<b}
半开半闭区间
{x|a<x≤b}
半开半闭区间
[a,b]
(a,b)
[a,b)
(a,b]
无穷区间的表示
定义
R
{x|x≥a}
{x|x>a}
{x|x≤a}
{x|x<a}
符号
(-∞,+∞)
[a,+∞)
(a,+∞)
(-∞,a]
(-∞,a)
∪
用区间表示下列数集:
例题1
区间之间要用并集符号∪连接
(4){x|2(2,3)
(5,9)
{x|x<0或x>0}
(-∞,0)
(0,+∞)
∪
分析:如果只给出解析式 y= 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那么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
例题2 求具体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
(2)
(3)
(4)
(5)
(6)
求函数的定义域的常见类型:
(5)当 f(x)是由几个式子组成时,定义域是使各个式子都有意义的x的取值的集合。
(2)当 f(x)为分式时,定义域为使分母不为0的x的集合;
(3)当 f(x)为二次根式时,定义域为使被开方式非负的x的集合;
(1)当 f(x)为整式时,定义域为R;
(4)函数 f(x)=x0中的x不为0;
例题3 求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1)已知f (x)的定义域为(3,5),求f (2x+1)的定义域;
(2)已知f (2x+1)的定义域为(3,5),求f (x)的定义域;
(3)已知f (2x+1)的定义域为(3,5),求f (x-1)的定义域.
如果有两个函数,它们的定义域相同,对应法则也完全一致(从而它们的值域也相同),那么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
例题4 判断下列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并说明理由.
(1)
(2)
(3)
(4)
化简→对应关系
定义域(原函数)
(-∞,+∞)
[0,+∞)
不是同一函数
不同
相同
(-∞,+∞)
(-∞,+∞)
相同
相同
是同一函数
对应关系
定义域
【注意】对于f[g(x)]型的求值,按“由内到外”的顺序进行,要注意f[g(x)]与g[f(x)]的区别.
求函数值
(1)求 的值;
例题1 已知函数 , .
(2)当a >0时,求 的值;
(3)求 的解析式;
(一)观察法(直接法)
要求值域,先看定义域。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求函数值域
(二)配方法——形如 y=ax2+bx+c (a≠0)的函数
(三)换元法——形如 的函数
(1)求函数 的值域.
(四)分离常数法——形如 的函数
(1)求函数 的值域.
(五)判别式法——形如 (a1,a2不同时为0)的函数
(1)求函数 的值域.
(2)求函数 的值域.
对应关系
x
清 李善兰
“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则称此为函数”
y
是 的函数,记作f(x)
匣,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