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分子热运动练习题
一、单选题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
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B.
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美味佳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
D.
银河系、地球、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
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
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
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A.
春天,柳枝吐芽
B.
夏天,山涧瀑布
C.
秋天,菊香满园
D.
冬天,雪花飘飘
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
打开香水瓶,香味四处飘逸
B.
拍打衣服时,灰尘纷纷掉落
C.
放在空气中的铁块,过一段时间生锈了
D.
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了
宏观的热现象如果用微观的分子动理论去分析,常常会得到全新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的汽化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的速度就越快
B.
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表面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
C.
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间隙
D.
固态或液态物质不会自动缩小体积说明组成它们的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关于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分子结构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很大的作用力
B.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
C.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间作用力极小
D.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其结构特点大同小异,没有本质区别
刮大风时尘埃在空中飞舞,对于尘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和一个分子差不多大小
B.
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尘埃分子
C.
它的直径大约为
D.
它是由许多分子构成的
下列诗词中,体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A.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香
B.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烟
C.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絮
D.
“沙迷双眸人不见,尘覆万柳鸟无鸣”沙
虽然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分子.对于分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隙
B.
液体可以流动,说明液体分子间无作用力
C.
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D.
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
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
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
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
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
玻璃表面太光滑
C.
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
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没有搅拌,过一会发现砂糖不见了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
中错误的是
A.
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B.
这种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这种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
这种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下列物态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间距增大的是
A.
冰熔化成水
B.
水蒸气液化
C.
碘蒸气凝华
D.
干冰升华
二、填空题
春天整个校园都能闻到花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这种现象表明了:______;将装有半瓶纯水的瓶子中加满酒精,拧紧瓶盖后剧烈摇晃一段时间,停下来发现瓶中的液体“少了”,这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___。
运用分子动理论,可以对液体的蒸发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由于液体表面的分子不停地在做??????????,所以在任何温度下蒸发现象都能发生;温度越高,分子的??????????,蒸发越快.
从物理学角度看,破镜是??????????填“能够”或“不能”“重圆”的,因为镜子破了后分子间距离??????????,分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填“大”或“小”.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____________、原子构成的;炒菜时闻到香味,这一现象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三、实验探究题
把的染色酒精倒入装有的水的试管中,加盖后颠倒几次使其混合,如图所示.
完全倒入并混合后,观察试管中混合液体的体积,你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现象,回答相关问题.
甲图说明_______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乙图说明_______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5年后它们可以互相渗入约深,说明_______分子也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
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小军乘坐地铁时,发现地铁严禁携带有“异味”的物体,这是因为“异味”物体的分子发生了______
现象,充满了整个密闭空间,影响其他乘客。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安全带是人们生命安全的保障之一,乘车时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由于______
带来的伤害。
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A.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错误;
B.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错误;
C.美味佳着,香气扑鼻,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比太阳小,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之一,所以它们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C
【解析】A.沙尘暴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沙尘不属于微观粒子,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这是花的香味分子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C符合题意;
D.雪花漫天飞舞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C
【解析】A.柳枝吐芽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合题意;
B.山涧瀑布是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形成的,是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
C.菊香满园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
D.雪花飘飘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不合题意。故选C。??
4.【答案】A
【解析】
5.【答案】D
【解析】A、水的汽化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表明水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的速度就越快。选项正确;
B、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选项正确;
C、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选项正确。
D、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体或液体物质不会自动缩小体积说明组成它们的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选项错误。故选:D。??
6.【答案】D
【解析】
A、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故
A正确
B、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故
B正确
C、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极小,故
C正确
D、固态、液态、气态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其结构特点不同,由于分子排列不同、物质结构不同,因此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性质不同,
D错误。故选:D。??
7.【答案】D
【解析】构成物质的分子体积非常小,如果将分子看成一个个的小球,其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利用光学显微镜分辨不出它们,所以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故B错误;
空气中的尘埃是固体小颗粒,比分子大得多,由许多分子构成,分子的直径大约为?m,故AC错误,D正确。故选D。??
8.【答案】A
【解析】A、闻到花的香气是花香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故A符合题意;
B、“烟”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中,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不合题意;
C、“絮”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不合题意;
D、“沙”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D
【解析】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A错;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液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液体分子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运动,故液体具有流动性,B错;
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C错.
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对。??
10.【答案】D
【解析】A.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左右两个瓶子颜色变均匀了,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扫地时灰尘飞扬”是固态颗粒的机械运动,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不同,故B错误;
C.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两瓶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仍然在运动,故C错误;
D.因为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两气体混合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故D正确。故选D。??
11.【答案】D
【解析】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故无法产生引力。故选D.??
12.【答案】D
【解析】答: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砂糖会溶解“消失”在水中,是扩散现象,说明砂糖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同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分子动理论初步内容: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此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应用,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13.【答案】D
【解析】解:冰熔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A错。
B.水蒸气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故B错。
C.碘蒸气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C错。
D.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先分析各个物态变化是由哪种状态转化成哪种状态,再结合不同状态下的分子间距离进行分析。
物态变化的各个知识点,要理解和分析每个物态变化的过程;同种物质固态的分子间距最小,液态其次,气态最大。
14.【答案】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间隙
【解析】解:春天整个校园都能闻到花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这种现象表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将装有半瓶纯水的瓶子中加满酒精,捻紧瓶盖后剧烈摇晃一段时间,停下来发现瓶中的液体“少了”,这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是一部分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隙造成的。
故答案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隙。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
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掌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无规则运动?
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解析】: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讲,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6.【答案】?
不能?
变大?
小
17.【答案】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小
【解析】解: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能够闻到炒菜的香味;
一般地,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
故答案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小。
根据对分子动理论的掌握作答。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分子动理论的掌握和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容易解答。
18.【答案】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
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解析】
【分析】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解答】
完全倒入并混合后,观察试管中混合液体的体积,会发现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
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故答案为: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
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
19.【答案】?气体?
液体?
固体?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分析】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解答】
甲图抽去中间的玻璃板,过一会儿下方玻璃杯中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变浅,上方玻璃杯中的空气颜色变深,说明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的瓶子中,下面的二氧化氮分子运动到上面的瓶子中,属于扩散现象,表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刚开始时,水与硫酸铜溶液两者各自独立,界面分明,时间越长,两者混合的越均匀,说明水分子和硫酸铜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即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5年后互相渗入,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固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可得出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0.【答案】:扩散;惯性。
两种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本题考查了扩散现象、惯性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现象,体现了学以致用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