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专题复习:纳兰性德作品专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专题复习:纳兰性德作品专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6 11:0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纳兰性德作品专练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清】纳兰性德
空山梵呗①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②
回首,何日得投簪③。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注】①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②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③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19.本诗描绘出《西山秋爽图》中景物的

特点。(2
分)
20.简析诗歌的抒情艺术。(6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准确把握诗歌景物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一顶要根据词句的内容以及关键词语,确定词中所写对象的特点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解答】(1)根据“静”“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可知,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由此可见,景物的特点是:空寂清幽。
(2)作者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上片侧重景与境的描写,借景抒情,描绘了“空山疏林”“茅庵”等景物,渲染了空寂清幽的意境,通过对画中声音的想象,对往日景象的回忆等,表达内心的向往之情。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这是想象中的隐逸生活,与尘世官途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希望难以实现的无奈。“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借用了南柯梦、阮籍“几两屐”等典故,抒发了诗人向往归隐的急切。
答案:
(1)空寂清幽
(2)①上片借对空山、疏林、茅庵等景物的描绘,抒发对画作的喜爱及对画中意境的向往。
②对比抒情,将现实仕途生活与想象中的归隐生活做对比,表达所愿难以达成的矛盾和无奈。
③用典抒情,借南柯梦、阮籍“几两屐”等典故,表达内心对归隐的渴望。
④借想象、回忆等抒情,通过对画中声音的想象,对往日景象的回忆等,表达内心的向往之情。
译文:
??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赏析:
??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本篇即可谓有如此特色的一首。此中之物是作画者所画之图,人是赏画之作者。清人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又于画景之中表达了感受和心情。上片侧重画图之景与境的描写,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由此篇所表达的情趣来看,纳兰厌于荣华富贵的贵公子、侍从官的生涯,向往清心寡欲。远离尘嚣,像图画中的老僧一样去生活,同对也表达了所愿难以求得的矛盾与无奈的心情。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临江仙·寒柳①
(清)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②。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③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注释】①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②相关:
关心。③湔(jiān)裙:溅湿了衣裙。这里用遇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湔裙来会。
12.
这首词押韵的字数正确的一项是(???
)
A.
4???????
B.
5??????C.
6????????D.
8
13.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花飞絮飘泊零落。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
B.
“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子,由咏柳引出怀念之人。
C.
两人无缘相会,面“梦断”之后连梦中的欢会也不可得,更添愁苦。
D.
“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
14.
鉴赏上阙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
【答案】
12.
C???
13.
D???
14.
“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五更寒”“明月”写出夜阑天寒,明月映照的环境,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写明月关心寒柳,运用拟人手法(移情),更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也可以说:以树喻人,寄托词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鹧鸪天
?
纳兰性德
?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
(1)请赏析本词上阕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效果。(4分)
(2)请分条简答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
答案:
14.(1)①绘形绘声绘色(或视听结合,或调动多种感官感受):描写残阳西挂、白雁成行、黄花委地,点染白、黄、残阳暮色等色调,氤氲玉笛幽怨之音;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写登高见闻,描绘秋天黄昏萧瑟伤感景象,传达孤独落寞、萧索感伤之情。?
②视角推移:仰观遥望天际雁,俯察近观地上花。?
③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以景写情):分析略。(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给4分)?
(2)①惊叹节序变化、时光易逝;②感慨命运浮沉变幻;③感伤青春、繁华、美好如梦;④咏叹人生有如一梦的惆怅悲凉;⑤孤独和对友人的怀念。(每点1分,任意答出四点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