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一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一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26 15:5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课标解读】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个问题,即民族国家和国际法。但是通过分析教材我们知道,民族国家的形成可以理解是近代国际法形成发展的载体,因此,本节课采用主题式学习模式,以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为主题,将民族国家的学习纳入国际法主题之中,围绕中心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联系性的认识与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在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基础上,学会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
所以基于此把本节课整合为三个目标:
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国际法的载体
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国际法的历程及影响
三、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行展风范——国际法与中国
【学习目标】
1、运用思维导图归纳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并能够用课本史料进行论证;在史实分析的基础上,对民族国家的特点做出解释。
2、以时间为序梳理国际法发展历程并对重要节点进行微观探究,体会国际法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展完善;通过史料分析国际法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
3、通过史料阅读了解中国近代、现代与国际法的渊源,认识中国作际法的发展,各部分之间层层递进,具有逻辑性和体系性。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在必修课程中较少涉及,民族国家和国际法对学生来说属于全新内容,这部分知识距离学生的生活和认知太远,学生在学习中不容易产生共鸣。本课教材的内容涉及较多学术理论性的介绍,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材所用史料,对学生时空观念的要求较高。教材内容专业性太强,更多的是学术理论性的介绍,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教学重点】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
【教学难点】国际法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授课过程】一、导入(3分钟)2019年 7月 29日“大变局下的国际法: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司法机构的代表相聚北京,共同探讨当前国际法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方向,以及发展中国家对国际法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插放研讨会视频由此导入本课。
二、展示课标要求(1分钟)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教师进行概念解析:国际法
国际法:指适用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体。是用来解决国家间争端的原则、制度和方法。教师:确立探究主题“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三、课标解读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国际法的载体(近代西方民族国家)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国际法的历程及影响
3、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行展风范——国际法与中国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国际法的载体(近代西方民族国家)(8分钟)
【学习目标一】运用思维导图归纳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并能够用课本史料进行论证;在史实分析的基础上,对民族国家特点做出解释。
(一)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史料一:“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史料二:
史料三: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路易十四,自号太阳王。?朕即国家?路易十四亲政后,立即宣布僧侣会议必须听命于国王。教师总结:在中世纪的西欧,由于基督教文化共同体的长期存在和封建割据,民众首先认同自己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域的人,对国家的认同感淡薄,同时国家也没有明确的主权。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各国的世俗权力也得到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二)形成背景(展示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并用课本史料进行论证)
(三)特点及含义
1、民族组成:
2、主权:
3、语言:
4、文化
教师总结:近代民族国家指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
教师:民族国家的出现,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关系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国际法应运而生。
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国际法的历程及影响(20分钟)【学习目标二】以时间为序梳理国际法发展历程并对重要节点进行微观探究,体会国际法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展完善;通过史料分析国际法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
(一)发展历程:自主构建时间轴
(二)发展特点:师生合作探究
教师:
1、国际法的适用主体和范围不断扩大。
2、国际法调整领域不断扩大。
3、国际法内容不断调整。
4、国际法实施以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保障。
5、谋求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法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国际法的长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格劳秀斯是国际法的奠基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表现在对战争的否定,国际组织作用,以及国际法顺应时代发展向更宽的领域发展。
(三)微观探究
1、《战争与和平法》:
史料: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的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
——【荷兰】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阅读材料,分析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教师总结:战争是主权国家的统治者发动的,也应当由他们来缔结合约结束战争,强调了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史料: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教......--《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思考:《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对国际法有什么贡献?
教师: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奠定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
3、《非战公约》:
史料一: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非战公约》
史料二:1928年,在签订《非战公约》时,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法国说可以进行防御战争,日本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自由行动。
——世界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史料三:《非战公约》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生效后不久,1931年日本就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1935年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人教版选修三《战争与和平》
依据史料谈谈你对《非战公约》的认识?
教师: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提供了法律基础。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四)影响:视角一:
史料一: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与尊重。
——《红十字公约》
1864年 8月史料二:联合国之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做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联合国宪章》1945年 6月
视角二:
史料三:中国今日郑重声时,中国领土之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摘自《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史料四:1982年 4月 30日,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通过了被誉为当今世界“海洋宪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美国是四个反对国之一。《公约》于 1994年 11月 16日生效,迄今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 167个缔约方(含欧盟),而美国仍未加入。
阅读材料,从不同视角探讨国际法的发展对世界历史的影响?针对出现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教师:
影响:
①国际法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减少战争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②国际法的实施仍有很多局限性,一些国家为一己私利,不惜违反甚至退出国际条约,严重威胁着国际和平。
认识: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努力推进国际法权威性,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规范各国政府的行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坚持维护和平与安全原则;坚持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坚持主权平等原则;......
(五)知识小结
(六)目标评价1. 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促使其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
A. 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
B. 说明教会的束缚已经完全被打破
C. 民族语言的使用不利于国家认同
D.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
2.下表是二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协定公约。这反映出( )
A.国际社会的法制化
B.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事务
C.国际社会保护弱者
D.经济是国际交往主要内容
教师:国际法作用突出但实施中的不利因素一直存在;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必要性;努力推进国际法权威性,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必要性。而中国始终是国际法的坚定维护者和建设者。插入视频“大变局下的国际法: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国际研讨会。
三、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行展风范——国际法与中国(9分钟)1945年 12月1947年 10月1949年 8月1950年 11月1951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公约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学习目标三】通过史料阅读了解中国近代、现代与国际法的渊源,认识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所承担的责任与担当。
(一)昨日之局国际法传入中国、《万国公法》—中国第一部介绍国际法的出版物、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二)破局-向梦想出发新中国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十八大报告加强法治、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未来可期习主席的中国梦与世界梦:法治中国——中国人的法治梦、十九届五中全会 2035年法治远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