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行、使用情况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进以及关税、个人所得税在中国的产生和实行。
第六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
发现以上汉字的共同点,说明了什么现象?
都与贝有关,说明贝币是古代经济发展的
起源与社会基石,是常用的一般等价物。
夏、商和西周的贝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的史料依据?
夏朝二里头遗址,出土海贝与骨制石制的
仿制贝
史料实证
(1)最早的货币——海贝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商后期铜铸币的产生
意义:
(2)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铜贝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原因: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②冶铜技术的长足发展,铜不易腐蚀、造价低
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2.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秦朝半两钱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1)春秋战国——币制混乱
原因:西周末年周王衰微,诸侯割据混战
币制不统一的弊端?
①频繁的货币换算导致效率低下;
②不利于商品贸易与国内统一市场
的形成,加剧国家分裂。
(2)秦——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
意义: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导与练P85页(视角1)
3、铸币权由地方收归中央——汉五铢
①利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和交流 ②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③五铢钱大量流通,使币制和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对后世影响深远。④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重大转变。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 的演变——唐代开元通宝
西汉“五铢”铜钱范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唐 开元通宝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材料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于是悉令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五铢钱轻重合宜,自汉至隋七百余年,基本上行用不废。
问题: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的意义?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5.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北宋交子
意义:弥补现钱的不足,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政府货币改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影响深远。
北宋 交子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需要大量货币②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③铁钱等携带不便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⑤发达的金融信用(飞钱、柜坊)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元:单一流通纸币—— 钞
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
认识: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反映;纸币承担货币流通功能,其价值要与真正货币相适应;纸币的流通量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无节制的乱发,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元 宝钞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民谣: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6、明清: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1)演变:明初:铜钱与纸币并行——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的原因?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2)原因:纸币(宝钞)的弊端;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的认可使用到政府的推动肯定;白银的供给来源增加(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材料:明初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对中国: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缓解了通货膨胀;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对世界: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3)影响: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的影响
1、银元
(1)晚清时,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
为法定货币。
晚清银元
民国银元(孙小头)
民国银元(袁大头)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
2、法币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1)发行:
(2)废弃: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
探究认识——1935年国民政府为何实行法币改革?
背景:
内容:
评价:
深化认识——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
背景:
②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
③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
内容:
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
评价:
改变中国币制混乱的局面;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贸易发展;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掠夺财富,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最终导致了其国民政府的灭亡;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①统一货币发行权,法币为唯一流通货币;
②白银国有,禁止流通;
③放弃银本位,采用外汇本位制。
积极:
消极:
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上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被迫改革,于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1先令2.5便士,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币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摘编自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等
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币改革的目的。如何理解“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9分)
理解: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成功集中国内资金,为抗战作了物质准备。(6分)
目的:防止白银外流;缓解经济危机,巩固统治。(3分)
模拟题训练
3、金圆券、银圆券
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开始发行金圆券,其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金圆券
1、背景
①随着解放战争胜利进展,中共领导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
②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
③统一货币,促进经济发展;巩固政权,加强民族认同。
2、产生
①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3、发展
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三)、中国现代货币的演进
第一套至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图案
4、对人民币的评价:
数十年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子货币阶段
合作探究
结合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探究影响货币演变的因素?
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
国家政治形势;
巩固统治的需要;
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动;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经济实力强大。
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利于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黄金集中于少数国家;1929年经济危机造成黄金挤兑,美国宣布停止兑换黄金,禁止黄金出口
建 立
原因
影响
特点
崩 溃
原因
影响
失去统一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动荡和混乱;形成多个货币集团,各自为阵,一片混乱加剧了世界矛盾冲突。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建立与崩溃
背 景
1945年的德国百废待举
残破的英国
材料 美国的经济在战争期间获得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1006亿美圆上升到1945年的2136亿美圆。……美国的黄金储备1945年已占到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1948年更增至74.5%。美国已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①二战使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
②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③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背 景
2.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形 成
布雷顿森林会议会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大楼
世界银行总部大楼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特 点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材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
时间
1948—1960
1960—1965
1965—1970
增长率
6.8%
7.9%
11%
评 价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材料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根据成员国认缴资金的数额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评 价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合作探究
积极影响:
(1)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标准和基础。
(2)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影响: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建立起了自己的国际经济霸主地位,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
评 价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程总结
A.图1中的货币确立了中国古代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
B.图2中的货币是汉武帝时期铸造发行的货币
C.图3中的货币改变了以重量为钱币命名的传统
D.三种货币中,年代最久远的是图1所示
1.古代中国的货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结合图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