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26 16:3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课标要求
1、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讲述了气温的概念与测量,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的空间分布三个内容。本节教材是属于世界地理总论部分,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也是上节可《多变的天气》的自然延伸,也是学习第四节《世界气候》的基础,承上启下,极为重要。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动,需合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该阶段学生知识储备少,读图析图能力弱。
四、学习目标
1.了解并能计算日、月、年均温和日、年较差。
2.能绘、读气温曲线图。
3、说出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并理解影响因素。
4、体验科学实验。
五、教学过程
【情境设疑,导入课程】
屏幕前的很多同学都是2008年出生的奥运宝宝吧!
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天津为协办城市之一。
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在北京举办。
北京将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按规定,夏季奥运会必须在夏天举行,国际奥组委最早提出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日期是2008年7月25日,可是为什么最终选择在了2020年8月份举行呢?希望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过渡】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欣赏一年四季美景的同时,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冷热的差别,而这些其实是气温的变化所引起的。那什么是气温呢?
【教师讲解】
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它反映的是大气的状况。在日常生活中测量室内温度,我们一般使用这样的温度计,它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来制作的。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出现了电子温度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教师简单说明测量气温和读取气温的方法。接着,教师由读值引出日平均气温的概念,以及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概念。
【穿插生活情境,衔接课程】
接下来我们看看小明和小红的对话,小明说今天中午真热,小红说不过早上上学的时候还挺凉爽的!
他们还聊到到晚上还会变凉,这个季节就是这样,昼夜温差很大。同学们感受到了一天的24小时中,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的吗?那么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没有规律?
【学生活动----读图】自行获得答案
【教师讲解】我们都知道,太阳升起,气温就开始了上升的过程,而太阳落山后则是一个降温的过程。因此,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方面,虽然一天中的最强光照出现在中午12点,但由于大气的受热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气温的最高值并没有出现在12点,而是出现在了12点之后的14点。
人们通过大量的观察,最终得出了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然后气温逐渐上升,午后14点左右,气温最高,然后气温逐渐降低。由此引出日较差,年较差的计算与概念。
【设置问题】是所有的地方都是最高气温在七月,最低气温在一月吗?海洋上的气温变化和陆地上一样吗?有没有差异呢?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
【获得结论】水升温慢,降温也慢;沙土升温快,降温也快。也恰恰是因为这一变化规律,当夏天到来陆地热浪滚滚时,人们都喜欢到海边避暑。
【教师讲解】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理解气温的年变化规律。一年中,对于北半球的陆地来讲,最高月均温出现在七月,而最低月均温出现在一月,海洋升温和降温慢,所以,北半球海洋的最高月均温出现在八月,最低月均温出现在二月,南半球恰好相反,我们可以用一年中最高月均温减去最低月均温,获得该地气温年较差,从而了解该地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
【情境回归】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气温的测量以及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大家能否知道为什么北京夏季奥运会选择在8月份举行了吗?
从气温方面考虑,北京位于北半球陆地,7月份气温最高,1月份气温最低。国际奥组委最早提出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日期2008年7月25日,之所以选择8月8日而不选择7月25日,主要是考虑天气原因,例如7月份雨期密集、天气炎热等原因。8月份相对要好一些。看来学会读懂气温曲线图,对一些大型活动举办日期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习绘制气温曲线图。
【教师讲解】教师简要说明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方法。第一步,我们先画横坐标。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一月份二月份,一直到12月份。第二步,我们画纵坐标。第三步是点的标注。第四步用一条平滑的曲线,从左到右把刚才所画的点连起来,注意:连线过气温点的中心,曲线要平滑,曲线的两端不越过气温点。第五步,在绘制好的气温曲线图下方标注此图名称: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接下来,指导学生读图,并引导学生判读该气温曲线图的地点位于南北哪个半球。
【换情境,接课程】
世界上有很多城市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我们选择近五年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把每一个城市的位置标出来,看看它们的分布情况。这些城市曾举办过夏季奥运会,这些城市曾举办过冬季奥运会。这些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气温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可以借助世界气温的分布图了解一下世界各地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教师讲解】由等高线引出等温线概念。通过分析等温线模式图,引导学生认识低温中心,高温中心相关概念与基础知识。
【教师指导,读图析图,获取结论】
请大家先来观察这张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通过阅读图例并观察图中的等温线,我们可以发现,等温线大致都是沿东西方向延伸,气温值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反映了气温分布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因素的影响,通过观察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分布,我们发现从低纬向高纬方向年均温在逐渐降低。这是世界气温分布的总体趋势。
[结论]从南北半球来看,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也就是说,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气温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深度析图1】接下来请注意观察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程度又有什么差别?南半球较平直,北半球更曲折,这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的陆地相对多一些,地表形态多种多样,等温线更加弯曲。
【教师引导,深度析图2】另外,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上气温也有差异,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
通过分析,在同一纬度范围内,一般情况下,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而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
【结论】通过前面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明白了,水平方向上的气温分布特点,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差异的影响。
【过渡】那么,垂直方向上气温变化又有怎么样的特征?古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还有高处不胜寒。这些诗句说明了气温变化与海拔高度有关系,到底是怎么变化的?
【教师讲解】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值在逐渐降低。经过研究和计算,人们还发现气温和海拔高度存在这样的关系。(点击鼠标)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摄氏度。利用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根据海拔高度计算气温了。
【学生活动】计算山顶温度。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气温的测量、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以及气温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还学会了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阅读时要注意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疏密程度,高、低温中心等等。我们学会了分析判断世界或区域气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在垂直方向上,气温的高低受海拔高度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六、拓展作业
七、板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1、
日平均气温
月均温
年均温
2、
日较差:最高温——最低温(天/年)
年较差: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沙升温快,降温快
水升温慢,降温慢
北半球:最高温
陆7
海8
最低温
陆1
海2
南半球:最高温
陆1
海2
最低温
陆7

8
二、气温的分布
1、高温中心
低温中心
2、密集:气温差异大
稀疏:气温差异小
3、分布规律: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