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3.4 世界的气候(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3.4 世界的气候(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26 16:38:53

文档简介

3.4
世界的气候(一)
一、课标要求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和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二、教材分析
气候这部分内容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前两节有关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是本节知识的准备和基础,本节知识是前两节知识的归纳。本节教材的布局谋篇仍然按照气温、降水两节的思路设计,以基础知识为框架,将能力线索贯穿其中。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基础
学生在第二节、第三节中分别学会了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并且对于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学习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课将气候的两大要素结合在一起,分析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对学生读图方法和读图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学生认知能力
学生经过前两节课的读图训练,读图能力有了新的提升,读图方法步骤基本形成,但是将两个要素结合在一起之后,对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图形,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
四、学习目标
1、能通过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某地的气候特征
2、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并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3、能说出典型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五、教学过程
【图片设疑导入】
在英国,人们的假日往往是在草坪上度过的,每到休息的日子,人们便会来到草地上,或跑步,或看书,英国的草地是任人随便踩踏的。在天津,我们经常会在草坪上看到这样的标志,如果很多人都随意踩踏草坪,会让草坪受到破坏,甚至直接露土。这是为什么呢?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气候
【设置问题】
世界各地气候差异很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出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讲解】
以一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为例,讲解阅读这种地理图表的一般方法,可以先读气温曲线图,分析该地的冷热状况气温变化的描述方法是,观察气温曲线,气温季节变化小的就描述为全年,气温季节变化大的就描述为冬季、夏季。关于形容气温的词语的用法,通常是以月平均气温与0摄氏度,15摄氏度相比较而划分的。月均温大于15℃为高温,月均温在0℃-15℃之间,若是冬季描述为温暖,若是夏季描述为凉爽。月均温小于0℃描述为寒冷。
再来看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的干湿状况。100mm以上为多雨,50mm—100mm为湿润,50mm以下为少雨、干燥。这就是气候特征的一般写法,包括时间、气温和降水三个方面。
【练习】
读A、B两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判断出A、B两地的气候特征,进而比较气候的差异。
【总结】
如何判断气候类型:判断南北半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具体来说,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出现在7、8月为北(点半球,出现在1、2月份为南半球。
以温定带,月最低气温大于15℃为热带,0-15℃之间是亚热带,最低气温小于0℃是温带,月最低气温远低于0℃的是寒带。需要注意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虽然是地处温带,但由于受海洋影响比较大,最冷月均温也在0℃以上。以水定型,分析各地降水的特点,进而判断气候类型。
【设置问题】
欧洲西部的人都喜欢去地中海沿岸晒太阳,同学们能否分析其中的原因呢?
【承接】
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人们有时对气候的差异可能感觉不太明显,植被的不同是对各地气候差异最直观的体现。
设想一下在寒假从天津坐火车沿着京沪线去上海,一路上看到植被景观会有所不同,我们根据植被的不同,发现了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再适当考虑成因,就可以给这气候类型,分别起不同的名称。说到气候类型,我们来看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气候如此复杂多样,自然景观各异,看似杂乱无章、混乱无序,怎样将世界的气候进行分类呢?
【教师讲解】
了解柯本气候分类法,借鉴地理学家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围绕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我们尝试对气候类型进行“分区划块”。
第一步:整体扫描。
第二步:联系“五带”分大类。
从赤道到两极,由于纬度的不同,可以将世界的气候类型再分出热带的、温带的和寒带的三大类气候类型,这体现了世界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我们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有11种气候类型,可分为热带、温带、寒带的三种次一级的气候类型。
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局部聚焦”来分析热带、温带和寒带这三种次一级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提出问题】
“局部聚焦”到热带
热带气候的分布的主要纬度范围
分布在热带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哪条纬线附近?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最大的分布区位于哪个大洲?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哪些大洲?最大的分布区位于哪个大洲的什么地方?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个大洲的哪些地方?
【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总结热带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提出问题】
“局部聚焦”到温带
温带气候的分布的主要纬度范围
分布在温带的气候类型
以“北半球亚欧大陆”为例来分析温带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教师讲解】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温带亚欧大陆的气候类型分布情况,对照图例,我们可以看到,亚欧大陆中部广泛分布着较为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在东西两岸各有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纬度较高地区的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几乎对称,分布着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在纬度较低的地区,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对应着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这是气候类型在东西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体现了世界气候类型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教师讲解】
讲解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教师小结】
归纳一下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按照纬度位置分布规律,热带的气候类型有4种,它们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温带的气候类型有5种,它们是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寒带的气候类型有1种,就叫做寒带气候。
依据海陆位置分布规律,以温带亚欧大陆为例,大陆东岸有2种气候类型,它们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有2种气候类型,它们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有1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温带和热带的某些高山、高原上,还有一种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
【总结提升】
在某理想大陆示意图上填出11种气候类型。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方法分析某地气候的特点,进而判断气候类型。我们围绕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对气候类型进行“分区划块”。掌握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六、拓展作业
手绘世界气候分布图,找一张空白的世界地图,根据11种气候类型的位置和范围,用不同的颜色把它们画在世界地图上。
七、板书设计
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
一、气候特征(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1.气温
15℃以上为高温
0℃~15℃
温和(冬)
凉爽(夏)
0℃以下为寒冷
2.降水
100mm以上为多雨
50mm~100mm为湿润
50mm以下为少雨、干燥
3.判断南北半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气候的分布
热带气候类型及分布
温带气候类型及分布
温带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西岸
寒带气候类型及分布
高原山地气候3.4
世界的气候(二)
一、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讲述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之后,为什么气候类型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层层递进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在活动式课文中,选择一些各地气候的具体案例,最后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气候的结尾,同时协调人与气候的关系,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会了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并且通过学习和阅读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对全球的气候分布有了整体认识,但只是停留在“是什么”的状态,对于其主要影响因素也就是“为什么”还未涉及,并且涉及到主要成因问题,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案例带领学生分析,对前期学生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要求。
2.学生认知能力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对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分析,气候特征与分布规律的分析有了一定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仍需教师逐步引导,并且本节课最后部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学习目标
1、能够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2、能够举出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图片中漂亮的黄色花田是什么花吗?对了,是油菜花。油菜在我国分布极广,北起黑龙江省,南至海南省,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至沿海各省,不论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还是地势低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均有种植。请同学们根据图中的4个赏花景点的花期,合理安排赏花的月份。
【设疑承接】
为什么不同地区油菜开花时间不同呢?
【教师讲解】
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具体讲解原因,总结归纳,油菜花期的不同,反映了我国各地存在明显的气候差异。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这三个因素对各地的气温和降水产生影响,但是侧重点却是不同的。
【图片承接】
通过极端点的例子,赤道地区和南极地区景观差异为例,说明纬度位置主要影响的是气温。
【教师讲解】
一般来说纬度低的地方太阳辐射强,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就高,而纬度高的地方太阳辐射弱,得到的光热少,气温就低。
纬度位置也会影响两地的降水。赤道附近的地区终年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流上升冷却,容易成云致雨。
【图片过渡】
北纬40度-60度,纬度位置相差不大的六个不同地点的自然景观差异,引出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讲解】
详细讲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距离海洋近的地方降水多,距离海洋远的地方降水少。海陆位置侧重影响降水,但它也会影响气温。
讲解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变化幅度上。海洋中的气温变化幅度远没有陆地大,所以离海近的地方,一天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会比深居大陆内部的地方小得多。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有两种情况,如果两地的海拔不同,那他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上。地势越高的地方气温越低,遵循的是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的规律。
而如果两地的海拔没有明显差异,只是一个在山地吹来湿润气流的迎风坡,一个在背风坡的话,那地形影响的主要是降水。迎风坡降水会比位于背风坡要多。
【实例练习】
拉萨与成都的纬度相近,但年平均气温却明显要比成都低,这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却冬季漫长?
为什么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北京的气候却比较湿润?
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的自然景观和气候资料,差异很大,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总结】
纬度位置对气温影响很大,一般来说,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位置对降水也有影响,赤道附近的地区降水多。而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对气温也有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冬季陆温低,海温高,夏季陆温高,海温低。距海近的地方气温变化幅度小,距海远的地方气温变化幅度大。
就地形而言,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承接】
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教师讲解】
通过各地图片展示,生动说明气候对人们的衣食住的影响。
【过渡】
实际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绝不仅仅停留在穿衣、住房、饮食这样的表面现象,而是非常深刻的,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还会影响我们的生产,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显著。
【教师讲解】
教师通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形象说明气候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还体现在对社会文化甚至民族性格的塑造上,比如生活在温带地区的人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研究气候,寻找季节变化的规律,在这一点上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的我国先民们所取得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24节气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讲解气候异常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渡】
在气候影响人类活动的同时,人类活动对气候也会产生影响。
【教师讲解】
通过塞罕坝变荒原为林海的绿色奇迹说明人类对环境的有益活动例如植树造林会改善局地气候。通过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说明人类一系列不合理行为、污染活动例如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排放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会导致局地气候甚至全球气候的恶化。
【总结提升】
我们应该密切监视这些活动,并采取措施减少他们对环境的破坏,个人也可以通过节约能源来抵御全球变暖,因为降低能耗就意味着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费。节约能源的简便方法你一定做过很多,比如在房间没有人时随手关灯,在冬季穿厚点,以便可以将暖气调低,废物回收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希望我们一起从点滴做起,守护我们的家园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影响气候的因素,而且知道气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活动也能影响气候。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要保护好大气环境,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六、拓展作业
你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旅行吧!有没有发现当地居民的一些生产、生活现象有很深刻的气候烙印,把这些现象讲给你的小伙伴听吧!
七、板书设计
世界的气候(第二课时)
影响气候的因素
气候与人类活动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气候对生产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