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27 11:5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综合训练
1.不能用水来进行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Na2SO4固体和CuSO4固体
B.CaCO3固体和Na2CO3固体
C.BaCl2固体和NaNO3固体
D.浓H2SO4和稀H2SO4
2.某无色溶液X是稀硫酸、稀盐酸、Na2CO3溶液、NaOH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X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CuO粉末、Ba(NO3)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是(
)
加入的物质
酚酞试液
CuO粉末
Ba(NO3)2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蓝
产生白色沉淀
A.稀硫酸
B.稀盐酸
C.Na2CO3溶液
D.NaOH溶液
3.(烟台中考)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MnO2(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CaO(CaCO3)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C.
N2(O2)
通过灼热的足量的铜网
D.
NaOH溶液
(Na2CO3)
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4.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对该图的分析有如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向a点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可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
B.取少量b点溶液,滴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第4题图
C.c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D.该温度下,向d点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溶质质量不变
5.数字化实验可以准确、直观地比较实验结果。用质量相同、颗粒大小不同的碳酸钙与浓度相同的稀盐酸反应,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锥形瓶内气压变化情况并绘制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的是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
B.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
C.等质量不同聚集状态的碳酸钙参加反应,粉末状碳酸钙产生CO2多
D.对比曲线①②中a、b或c、d两点实验数据,可比较锥形瓶内的反应速率
第5题图
6.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第6题图
A.①一定量的水通过电解水的装置电解
B.②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正好完全反应
C.③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
D.④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一定时间
7.某无色溶液中可能有Na+、Mg2+、Fe3+、Cl-、OH-、SO等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经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pH为11。由此可知,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多角度看物质,有助于加深对物质的认识。Na2CO3是一种常见的盐,请回答:
(1)Na2CO3可看成是碱和氧化物反应的产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CO3作为反应物之一,写出一个符合A+B→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20g。室温下,向该样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蒸发该溶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9.氯化钙钾石的化学式为KCl·xCaCl2(x是CaCl2的系数)。它是一种天然的钾肥,溶于水后得到K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氯化钙钾石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样品18.55g加水完全溶解,得到K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产生的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段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样品中CaCl2的质量是多少?
②所用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①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②氯化钙钾石化学式中的x值是多少?
第9题图
10.(选做)老师在演示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中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变红,但又立即消失呈无色。同学们分析原因:有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变质,有同学认为是其他原因。老师建议在这个溶液中边滴加稀盐酸,边搅拌,观察到NaOH溶液颜色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
第10题图
(1)小柯认为是氢氧化钠变质引起褪色是不成立的,小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柯同学通过网络搜索“酚酞”得知,酚酞(以H2In表示)其实是一种极弱的酸,遇碱溶液变红的变化可表示为:H2In(无色)In2-(红色),而后来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在pH>12的条件下,In2-离子会进一步转化为InOH3-离子(无色),使溶液褪为无色。
根据上述信息写出H2In遇NaOH溶液变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此小柯知道老师让他滴加稀盐酸的用意了,实验中溶液变红又褪色是因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柯同学把无色酚酞滴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红色且不褪色,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章综合训练
1—5.CADDD 6.D
7.OH- Mg2+、Fe3+
8.(1)CO2+2NaOH===Na2CO3+H2O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23.4
9.(1)CaCl2已完全反应,且Na2CO3溶液过量
(2)①11.1g ②10% (3)①21.0% ②1
10.(1)变质后的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 (2)2NaOH+H2In===Na2In+2H2O 酚酞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In2-离子(红色),又由于碱性太强,In2-离子进一步转化为InOH3-离子(无色),于是溶液褪为无色 (3)因为石灰水的碱性较弱,pH<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