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
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
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著有诗集《繁星 春水》等,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母亲》创作背景:
《母亲》这首小诗是她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的而写下来的:“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根据雨中荷叶庇护红莲的感触,冰心写成《母亲》一诗,把母亲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这种思想感情,凝练得更加鲜明、深刻,歌颂了”母亲“的博大无边、伟大无私。
摘自《往事(一)》
《母 亲》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心中的风雨”指什么呢?“只”字在这句诗里有什么好的表达效果?
“心中的风雨”指心中的烦恼、忧愁、痛苦
等等。“只”强调了唯一,别无选择,从而
更能突出母爱的力量。
品读、思考:
2、两个 “躲”用得特别好,它们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巧妙地借用鸟的“躲”引出 我的“躲”,这种自然的联想与巧妙的类比,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纸船》创作背景
1923年求,冰心赴美留学,海浪滔滔,天风卷吹,诗人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油轮上,远离亲人,驶入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回到亲人的怀抱?诗人因强烈思念故国,亲人,越发孤独,惆怅。
纸 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泊在/船头上。
我/仍是/ 不灰心的/ 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 我要它/ 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凉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 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讨论:
谈谈<<母亲>>、<<纸船>>
两首诗的区别.
<<母亲>>是一种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
的心态,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侧重
于母爱的付出。
<<纸船>>是步入青年后对母爱的怀念
和依恋,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侧重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
成功的花
成 功的花 ,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
的明艳!
B. 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
哪一句效果好 为什么
A句表达的效果要好,因为A句别人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名言,警句,俗语: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成功的桂冠是用荆棘编织成的
嫩绿的芽儿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思考
1、“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可不可以互换?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这三节诗按内容看是递进关系。“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2、诗中用“嫩绿”“淡 白”“深红”来分别描写 “芽”“花”“果”的色彩, 这样的色彩分别体现了 它们什么样的内在特征?
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淡白: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深红:象征丰硕、甜美和美丽。
植物的生长----比喻----青年的成长
嫩绿的芽儿----劝勉----学习提高
淡白的花儿----告诉----奉献社会
深红的果儿----鞭策----创造辉煌
小结: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
仿写练习
墙 角 的 花 ,
你 孤 芳 自 赏 时 ,
天 地 便 小 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