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汽化和液化 同步培优小练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汽化和液化 同步培优小练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26 11: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年八年级物理同步培优小练(苏科版)
2.2
汽化和液化
一、(本大题共12小题)
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
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2.向大家介绍一个新名词---着火点.着火点是指物质用不着靠近火焰就能自己着火的温度.例如,纸的着火点是183℃,就是说,只要纸的温度达到183℃,它就会自动燃烧起来.一般煤炉火焰的温度约为600℃左右,把干燥的纸放到这样的火焰上,马上会燃烧;可是,用纸糊成一个槽,并在纸槽中注入水,再把它放到炉火上去,纸槽却不会燃烧,其原因是
A.水的温度低
B.纸槽盛水后,改变了纸的着火点
C.水一旦沸腾后,能保持温度不变,使纸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D.水一旦沸腾后,温度升高,但是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3.已知一杯水的温度与室内气温相同.用温度计测这杯水的温度,当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水后
A.温度计示数始终往下降
B.温度计示数始终保持不变
C.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
D.温度计示数先上升后下降
4.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5℃.那么,温度是78.5℃的酒精
A.一定正在沸腾
B.一定是液态的
C.一定是气态的
D.可能是气、液共存状态
5.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
B.
C.
D.
6.下列事例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
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
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7.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雾是水蒸气
B.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
C.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8.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降低水温,减慢馒头的变熟,使馒头更美味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是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9.以下实例中液化方法与其他都不同的是(  )
A.煤气罐中的液体
B.一次性打火机中的液体
C.烧水时锅盖内侧的水滴
D.推压活塞,注射器内重新出现液态乙醚
1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
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
C.通过如图中的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中的乙所示
11.如图,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
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
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
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12.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
二、(本大题共7小题)
13.100℃的水蒸气和100℃的开水比较,其冷热程度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这是因为高温的水蒸气遇冷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4.夹蜂窝煤的火钳在炉子里烧一段时间,火钳头热的发红后,插入水中,会听到“吱吱吱”的响声,并在水面上看到白气,这一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
15.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氧、氮、氦的沸点分别是-183℃、-196℃、-269℃.若从液态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随着温度升高而被分离出来的顺序是______.
16.林则徐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据说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洋人请他吃冰淇淋,他看到冰淇淋上方雾气腾腾,以为很烫,就用嘴吹,洋人以此取笑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林则徐回请洋人喝汤,由于滚烫的汤上覆盖了一层油膜,油膜的上方什么也看不到,洋人抬起就喝……林则徐用自己的智慧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林则徐看到的“雾气”是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现象;因为油膜的隔绝,阻碍了汤的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这种物态变化需要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17.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沸腾时,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_,根据图中表格中的数据,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__的温度计.
18.夏天,西瓜切开后,常用保鲜膜覆盖切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减慢水分_______,从而使西瓜保鲜时间更长,病人发烧时,在他身上擦些酒精可以起到降温作用,这种方法叫做“物理降温法”,其道理是_______.
19.物质由_______态变为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主要方式是_______和_______,这两种方式的不同点是:
(1)_______只发生在液面,而_______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2)_______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_______只有当温度达到_______时才能发生.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
20.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安装实验器材时:
(1)小华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在图示中,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存在的错误之处是______.对水加热,可以观察到:
(2)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______,还未到达液面就消失
(3)沸腾后,水的温度______,同时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______,一直上升到液面而破裂.
(4)水沸腾前,有部分水蒸气产生,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使水汽化而形成的.
(5)小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立即停止沸腾,该现象说明:______;
(6)在该实验中注意加水要适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若太多会________;若太少了带
来的问题是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热风”说明了既能提高液体的温度,又能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这些都是加快液体蒸发的主要因素。
2.C
【解析】纸的着火点是183℃,煤炉火焰的温度约为600℃左右,把干燥的纸放到火焰上,达到了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马上会燃烧;在纸槽中注入水,再把它放到炉火上去,纸槽中的水吸收火的热量,能达到沸点,达到沸点后,水的温度还低于火的温度,还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纸槽中的水能沸腾,当水沸腾后,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且不断吸热,使得纸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槽不会燃烧。故选C.
3.C
【解析】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时,温度上面会有水,水在蒸发时会从温度计上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然后又会回到室温温度;即温度计的示数先下降后上升;故选C.
4.D
【解析】酒精温度78.5℃时刚好达到了沸点,但不知道是否有继续吸热,所以是否沸腾无法判断。但不管酒精有否沸腾,都会有些酒精蒸发到空气中,成为气态的酒精,因为蒸发是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的,所以78.5℃的酒精可能是气液共存的状态。故选D.
5.C
【解析】因室内温度为20℃,所以温度计开始示数是20℃,排除选项D;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时,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排除选项A;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排除选项B.
6.A
【解析】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水的蒸发,故A正确;
B.将盘子里的水倒入瓶子内,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这样做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B错误;
C.把衣服上的水通过外力挤掉一部分,衣服上的水是减少了,但这与加快蒸发没有联系,故C错误;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慢液体蒸发,故D错误。
故选A。
7.D
【解析】A
CD.雾是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故AC错误,D正确;
B.烟是固体颗粒,故B错;
应选D.
8.C
【解析】
水沸腾后,即使用小火加热,水的温度也不会变,仍保持在沸点的温度,但用小火可以节省燃料,故应选C.
9.C
【解析】ABD.属于减小气体体积使气体液化的,不符合题意;
C.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解析】A、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而此时水的沸点是99°C,根据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可知当时的气压较低,低于标准大气压,故A错误;
B、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初温是89℃,从第5分钟温度达到沸点,所以从89℃到开始沸腾所用时间为5min,故B错误;
C、水的沸腾是吸热过程,所以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甲图,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是水的沸腾时的现象;乙图,气泡上升时不断减小,是水沸腾之前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1.B
【解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说明试管中的液体达到沸点,能够继续吸热.这个热量是烧杯中的沸水传递的,说明试管中的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正确选B.
12.B
【解析】
夏天剥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的周围冒“白烟”,“白烟”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
故选B.
13.相同
液化
放热
【解析】100℃的水蒸气和100℃的开水比较,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100℃,所以其冷热程度相同;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100℃的水蒸气遇到比它温度低的人手会放出热量液化成100℃的水,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多了水蒸气液化放热这个过程,所以,100℃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
14.汽化液化
【解析】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冷水吸热迅速汽化变为水蒸气;水蒸气上升的过程中受冷放热,液化形成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就是“白气”。
15.汽化
压缩体积
氦、氮、氧
【解析】(1)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2)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3)温度升高时,沸点低的液态氦先达到沸点,先汽化;沸点高的液态氧最后汽化.它们逸出的先后顺序是氦、氮、氧.
16.液化
汽化(或蒸发)

【解析】
冰淇淋上的“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如果没有油膜,汤里的水会汽化成水蒸气,而后在冬天液化成水珠出现“雾气”,而油膜阻碍了汤中水的蒸发,所以油膜上方什么也看不到;蒸发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17.96℃
水银
【解析】
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温度计液柱上表面对准了100℃下面四个格,即96℃.(2)因为沸水的沸点为100℃.所以应该选沸点高于水的沸点的物质做测温物质,故选水银温度计.
18.蒸发
蒸发吸热
【解析】
西瓜切开后用保鲜膜覆盖,目的是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慢蒸发。物理降温法的原理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
故答案为:
(1).
蒸发
(2).
蒸发吸热
19.液

蒸发
沸腾
蒸发
沸腾
蒸发
沸腾
沸点
【解析】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只是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沸点)才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比较缓慢,沸腾发生在液化表面和内部,比较剧烈;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

(2).

(3).
蒸发
(4).
沸腾
(5).
蒸发
(6).
沸腾
(7).
蒸发
(8).
沸腾
(9).
沸点
20.自下而上
温度计与烧杯壁接触
减小
保持不变
变大
蒸发
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同时还要继续吸热
增加实验时间
不便于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解析】(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由图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加热水时,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先上升后不变,水中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体积变化;(2)水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产生的气泡不断上升,体积变小,直至消失;(3)沸腾后,水的温度不变,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4)水沸腾前,有部分水蒸气产生,这是通过蒸发的方式使水汽化而形成的;(5)小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立即停止沸腾,该现象说明: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同时还要继续吸热;(6)加热至沸腾时间较长,可能是因为火力过小或者水量大造成的;实验中水量过大会增加加热时间;若水量过小则很难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
温度计与烧杯壁接触(2)减小
(3)保持不变;变大
(4)蒸发;
(5)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同时还要继续吸热.(6)增加实验时间;不便于观察水的沸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