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贪tān 奈何nài 哀告āi 匹配pǐ 痴情chī
2.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3. 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
4. 词语
佳节:令人愉悦的节日。
莫奈何:没办法。
佩剑:身上佩戴着宝剑。
仗剑:手里拿着宝剑。
哀告:哀求告知。
尊声:尊敬地叫一声。
匹配:①合为婚姻 ②指元器件等的配合。
5. 作者、作品简介
田汉(1898.3.12——1968.12.10)湖南长沙人,字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等。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1922年回国后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继而组织南国电影剧社,从事话剧创作和演出活动。此时期创作的话剧《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等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1930年加入“左联”,1935年创作的剧本《回春之曲》是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来表现人民抗战决心的作品。同年被国民党逮捕,经营救出狱。
抗战开始,立刻参加集体创作话剧《芦沟桥》,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1944年与欧阳予倩等在桂林组织了西南戏剧展览会。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创作了剧本《丽人行》、《忆江南》等。1948年转入华北解放区。
解放后,任中国剧协主席和党组书记,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创作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及整理戏曲《白蛇传》、《谢瑶环》等,在历史剧的创作和改编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田汉改编白蛇戏曲始于抗战后期。1944年他在桂林作了二十六场京剧《金钵记》。这个戏解放初还上演和出版了剧本。但1950年田汉又重新构思,方写成了十六场京剧《白蛇传》,其后又不断修改,所以作者在1955年说,这已是“十年磨一剑”之作了。
6. 京剧常识
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二)阅读能力目标
1. 了解京剧常识,感受中国古典文化魅力。
2. 学习分析作品人物的方法。
(三)写作能力目标
练习写作简单的剧本。
(四)思想教育
揣摩白蛇的形象意义。
三、教师建议
学习课文首先要了解《白蛇传》的有关常识。《白蛇传》最初起源于民间发现巨蟒的传闻,并受到唐传奇《白蛇记》的一定影响。据杭州《净慈寺志》记载,在宋代该寺附近山阴曾出现过巨蟒,并会变女人时常害人,而陈芝光《南宋杂事诗》中,也已见“闻道雷峰蛇怪”之说。此外,民间还有法海做了坏事,竟躲在田螺壳里不敢出来的传说,也是这个故事的片断材料。《白蛇传》还吸收了一些金山原有的僧龙斗法传说。《西湖三塔记》中进一步反映了白蛇故事的梗概。清代初年的《雷峰塔传奇》,减弱了白蛇的妖气,突出了她坚决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敢性格。故事的主要矛盾,转变成白蛇与法海之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义妖传》和《白蛇宝卷》也表现了同一倾向,其中法海成为干预和破坏幸福婚姻的恶势力代表。《白蛇传》传说进入戏曲以后,情节更为丰富,人物性格也更加丰满。《白蛇传》传说从最初的雏型发展到基本定型,其中既有民间文学自身的流传变化,也接受了说唱、小说、宝卷、戏曲等俗文学的影响。
四、课文讲解
(一)文章概要。
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节在杭州游西湖时遇雨。青年许仙以伞相借。后来白娘子以送伞为名,向许仙表白爱情,定下姻缘,二人迁往镇江开设药店为生。金山寺法海和尚见了许仙,说他面有妖气,叫他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显形,吓死许仙。白娘与小青盗仙草救活许仙,但法海又将许仙骗至金山寺,使夫妻分离。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与许仙断桥相遇,和好团圆。法海再度前去破坏,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
(二)《盗草》的主题。
歌颂坚贞爱情和舍身救夫的牺牲精神。见练习二解答。
(三)蛇、狼等动物故事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寓意(主题)
写动物其实是写人,故事里的蛇、狼与自然界中的蛇、狼并不是一回事,文学又是虚构的,加上不同民族文化的原因,寓意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毫不足怪。详见练习二解答。
(四)感受、领略唱词的节奏特点以及它与舞台道白、平时说话的一些区别。
唱词的三言收尾,舞台道白的四言(二言)收尾,平时说话的散文句式、省略成分的简短句式。参见练习三解答及词句品味。
(五)蛇的形象。
在文学创造中,人们对于蛇的想象不是固定的、僵化的,而是十分自由的。同样一种动物,从不同的方面出发,可以创造出不同性质的形象来。
蛇的文学形象反差甚大。有时,人们把蛇刻画得邪恶无比,十恶不赦,人类对于它不能有任何麻痹大意,就是它处于逆境也不能被饶恕;有时,又产生像中国“白蛇传”这样的民间故事,并且又广为流传,被改编成传奇小说和戏曲。
白娘子,是蛇在民间传说中难得的一个正面形象。她不但比“知识分子”许仙更坚定地忠于自己的爱情,而且还比超人的和尚法海更富有人情味。
我们选入课本的《盗草》,大体继承了民间传说的基本精神,但是,由于是浪漫主义作家田汉所创作,又明显地含有现代的浪漫的爱情观念。白娘子盗仙草,与仙童搏斗,不敌,临死不惧,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痛苦,而且声言“死不足惜”,但丈夫没有“回生之望”,将是终生遗憾。——这本来已经相当浪漫了(浪漫的特点,是情感的绝对化),而掌握生死大权的南极仙翁居然为之感动,轻易地让她带上仙草回家救夫。如果不是民间故事,这样的写法,可能要被认为是把封建社会中争取爱情自由的过程简单化了,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肤浅化了。但是在这里却只给人一种浪漫的、诗化的感觉,无限美好的感觉。这是因为,这样的情节设置从效果上把爱情的感人性强调到极端,到了超越现实的程度:爱情是美好的,美好得连敌人也为之感动。这就把白蛇的爱情诗化了。作者对于白蛇的同情溢于言表。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世界文学史中,《白蛇传》可能是惟一赋予蛇以人性、纯洁爱情和诗意的文艺作品。(共22张PPT)
田汉
临泽县沙河中学 郎开智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字词,了解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内容并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及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主人公坚贞纯洁的爱情和舍身救夫的精神,培养学生善良的优秀品质。
1、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是什么?
梁祝 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 牛郎织女
2、谁能讲一讲《白蛇传》的故事?
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节在杭州游西湖时遇雨。青年许仙以伞相借。后来白娘子以送伞为名,向许仙表白爱情,定下姻缘,二人迁往镇江开设药店为生。金山寺法海和尚见了许仙,说他面有妖气,叫他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显形,吓死许仙。白娘与小青盗仙草救活许仙,但法海又将许仙骗至金山寺,使夫妻分离。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与许仙断桥相遇,和好团圆。法海再度前去破坏,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
《白蛇传》故事梗概:
你所知道的白娘子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白娘子,是蛇在民间传说中难得的一个正面形象。她不但比“知识分子”许仙更坚定地忠于自己的爱情,而且还比超人的和尚法海更富有人情味。
作者简介:
田汉(1898----1968)现代作家。 湖南长沙人,原名田寿昌。14岁开始发表剧本1934年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词,聂耳作曲。田汉一生创作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二千首,著作编入《田汉居作选》和《田汉文集》等。
戏剧知识介绍
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知识介绍
中国古典戏剧
中国传统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故称“戏曲”。戏曲是一种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戏剧知识介绍
中国戏剧的角色
戏剧的角色分为生(末)、旦、净、杂、丑几个行当:男角称末(生)行;女角称旦行;净行,以扮演刚猛凶恶的人为主,有男有女;杂行,包括孤(官员)、孛老(老年男子)、卜儿(老年妇女)、徕儿(小孩)、细酸(穷秀才)等。正旦、正末是两种主唱角色。
戏剧知识介绍
戏曲语言的组成
戏曲语言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三部分。其中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和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科介,是剧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
戏剧知识介绍
京剧知识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剧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都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京剧是徽剧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演变而成的。或:徽剧经过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而演变成了京剧。
(A)
复述故事
注意:
1 抓住主要事件
2 语言简明生动
3 时间不超过三分钟
整体感知课文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白素贞为救丈夫,冒着生命危险去仙山盗取灵芝仙草的经过。
2、分析白素贞这一人物形象 。
“素贞死不足惜,只可叹我那许郎就无有回生之望了” ——心地善良,对爱情忠贞。
揭示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讲述白素贞为救丈夫,冒着 生命危险去仙山盗草的过程,赞扬了白素贞善良的心地,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展示了人性美。
合作探究:
《盗草》和《白蛇传》中的蛇精与前面寓言中的蛇有截然不同,能对此说一说你的理解吗
寓言、童话、民间故事中的“蛇”也像其它被写到的动物一样,实际上写的是“人”。作品不过是取了动物的某一自然特性(如蛇毒性大,伤人致命)或某一习惯看法(如以为蛇能修炼成精),借以鞭笞丑恶现象、坏人坏事或歌颂好人性、好品德。如,《白蛇传》和《盗草》中的蛇精大约跟蛇的灵巧机敏的特性,认为蛇能修炼成精的迷信看法,以及它的形体与女性的苗条之间的联想有关,但主要还是借此表达了对坚贞爱情的歌颂。其实,自然界中的蛇,不要说“恶人”,连“恶蛇”都没有多少资格称得上,更不用说“成精”了。总之,文学作品中的“蛇”与自然界中的蛇往往是两码事,而文学是虚构的,寓意截然相反就毫不足怪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