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素质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素质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26 10:2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测试题
(答题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题表中对应位置。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某同学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45cm、2.46cm、2.4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5cm B.2.457cm C.2.45cm D.2.46cm
2.小刚使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c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的 B.该结果中的“3”不是估读的
C.是用最小刻度为1cm的刻度尺测量的 D.该结果不存在误差
3.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房屋 B.云层 C.停在路边的汽车 D.远处的高山
4.近来共享电动汽车成为人们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车30min行驶20km,则该车的平均速度为(  )
A.40km/h B.1.5km/min C.15m/s D.40m/s
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
A.B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B.A物体作变速运动
C.vA>vB 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6.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7.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和二胡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
8.如图所示,将正在发生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D.音调是否和频率有关
9.下列几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路灯下的“人影” B.大桥在水中的“倒影
C.海面上的“海市蜃楼” D.雨后的“彩虹
10.图中给出“L”形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可能(  )
A.等于 0° B.小于 60° C.等于 60° D.大于 60°
1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13.某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4.放在温水中的冰块逐渐变小,冰块发生的物态变化(  )
A.凝固 B.液化 C.汽化 D.熔化
15.下列关于雾、露、冰、霜形成原因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水汽化形成 B.露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C.冰是水凝固形成 D.霜是水蒸气升华形成
16.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C.冰的熔点为0℃ D.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17.年幼的弟弟发现密封的面包被挤扁总说面包变少了,哥哥却说面包没变。你认为哥哥所说的“没变”可能是指下列哪个物理量(  )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硬度
18.冬天里,室外水管被冻裂的原因是(  )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以后,密度变大 B.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C.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质量变大 D.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冰的体积变大
19.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宇宙中的中子星的密度可达1×1014t/m3,一个体积为33.5cm3(大小似一只乒乓球)的中子星的质量是(  )
A.3.35×1012kg B.3.35×106kg C.3.35×109kg D.3.35×103kg
20.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
A.8:1 B.4:3 C.4:1 D.2:1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21.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5.25   (填单位)。
22.空中加油机在高空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若加油机以500km/h的速度航行0.2h,通过的路程是   km。
23.现代生活中的小汽车倒车雷达系统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而眼镜店里的超声波清洗机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来清洗眼镜上的污垢(前两空均选填“能量”或“信息”),除此之外人们还利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深度为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24.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选填“大”或“小”)。光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25.眼球的结构类似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当戴   镜进行矫正(选填“凸透”或“凹透”)。
26.把洗完的衣服展开晾在阳光下,并且挂在   处(选填“通风”或”不通风”),这是为了加快水份的   。
27.如图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水的初温是   ℃;加热至水沸腾用了   min;在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   保持不变。
28.小东买了一瓶矿泉水,喝去了一半后,剩余的矿泉水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2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分析,密度ρ甲  ρ乙(选填“>”、“<”或“=”);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其质量是   g;质量为1.8kg乙物质的体积为   dm3。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30.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31.透镜左侧有一点光源S发出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在右侧的出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通过光路作图标出点光源S的位置。
四、实验题探究题(每空1分,共24分) 
32.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选填“同一位置处”或“不同位置处”)。
(4)vAB   vBC(选填“>”“<”或“=”)。
33.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这说明了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
3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峻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接着小峻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峻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35.如图甲所示是萘的熔化实验装置。
(1)将装有荼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的目的是   ;
(2)图乙是小明绘制的荼熔化的图象,其中BC段物体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整个熔化过程用时约   分钟;由图象可以推断,萘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图丙是某一时刻读取温度计时的情景,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此时的温度为   ℃。
36.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玻璃碎片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碎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碎片的质量为   g;
(2)他发现碎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碎片的体积:
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碎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标记,然后取出碎片;
②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碎片的体积为   cm3。
(3)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碎片的密度ρ=   kg/m3。
(4)该实验所测密度与碎片实际的密度相比较   (填“偏大”或“偏小”)
 
五、计算题(37题4分,38题6分,共10分)
37.飞机在空中水平匀速飞行。徐冰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学习过的光学、力学知识,测量飞机的飞行速度,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当他听到飞机的声音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37°角的方向,如图所示,已知h=2052m,飞机从头顶正上方到达他前上方与地面成37°角的位置时用时6s,且直角三角形一个角为37°角时,三个边的长度之比为3:4:5。求:
(1)飞机在此过程中飞行的速度是多少?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38.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50cm2、高为10cm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和一个质量为100g的小球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液体的密度是多少g/cm3?
(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液体的质量是多少?
(3)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再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沉入容器底,待液体溢尽,擦干容器壁,测得总质量为660g;则小球的密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题表中对应位置。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A
B
D
A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D
C
C
B
D
A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21.1;cm; 22.静止;100;
23.信息;能量;3000; 24.大;真空;
25.照相机;倒立;凹透; 26.通风;蒸发;
27.90;7.5;温度; 28.不变;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29.>;54;2。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30. 31.
 
四、实验题探究题(每空1分,共24分) 
32.(1)40.0;0.25;(2)小;(3)同一位置处;(4)<;
33.(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在桌面上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3)空气;(4)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
34.(1)10.0;(2)放大;投影仪;(3)不能;
35.(1)使荼受热均匀;(2)固液共存;20;晶体;(3)B;48;
36.(1)32;(2)16;(3)2×103;(4)偏小。
五、计算题(36题4分,37题6分,共10分)
37.(1)456m/s;(2)342m/s;
38.(1)1g/cm3;(2)500g;(3)2.5g/cm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