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声
(答题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题表中对应位置。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
A.手不能传播声 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2.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停止振动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 D.声的回音
3.声在下面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空气 B.水 C.煤油 D.钢铁
4.当我们听到飞机在头顶正上方轰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还没有达到头顶的正上方 B.飞机正好在头顶的正上方
C.飞机已经飞过头顶的正上方 D.上述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5.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音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6.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
7.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教学楼的楼道墙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请勿大声喧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请勿大声喧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大声”和“轻声”均指声音响度的大小
D.“大声”和“轻声”均指声音音调的高低
8.近期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中国首档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经典文学作品。听众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 B.振幅 C.音调 D.音色
9.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 )
A.振幅一定更大 B.振幅一定更小
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 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
10.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多少dB( )
A.20 B.50 C.90 D.110
11.如图所示,是从智能手机音频文件中截取的一段波形图。表示声音响度最大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2.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
A.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声源产生噪声 D.以上方式都有
13.下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 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14.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
A.声音的响度大些 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 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15.电影院的墙壁上有许多形状不同的凸起和凹陷,其目的是( )
A.增强响度 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
C.增大声音的频率 D.减弱回声
16.如图所示,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B.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声速和振幅的关系
17.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 B. C. D.
钢尺振动 烛焰晃动 超声检查 倒车雷达
18.祖国即将迎来70周年华诞之际,走在大街小巷上经常能听到有人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人们通过歌曲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依恋。唱歌中涉及到的物理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歌词上方的数字表示的是音调
C.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D.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递能量
19.当环境温度是15℃时,一人在峭壁前850m处对着峭壁大喊一声,从他喊叫到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是( )
A.5s B.15s C.1.25s D.2.5s
20.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可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地方被有些动物接收到,并有所反应.表中是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其中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地方能感觉到地震的是( )
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Hz
蝙蝠
1000~120000
海豚
150~150000
猫
60~65000
大象
1~20000
A.蝙蝠 B.大象 C.猫 D.海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2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 产生,以 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22.如图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编钟,不同大小的编钟发出声音的 不同,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 不同;图乙是竖笛,吹奏竖笛时,按住不同的笛孔,声音的 就会改变;图丙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 我们能很轻易地区分唢呐、编钟和竖笛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以上四个空均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甲 乙 丙
23.某种昆虫飞行时4秒翅膀振动1600次,则它的频率是 赫兹,我们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2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图,其中属于噪声的是________图,响度相同的是 图和_________图;刘昊欣在音乐厅里弹钢琴,琴声通过 传到距离他17m远的观众耳中,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时间是 s。
丁
25.看图完成下列填空。如图甲所示,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出声音,物理学中这类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如图乙示,高速公路两边安装有高大的隔音板,这是控制噪声中的____________环节(选填“消声”、“隔声”或“吸声”);如图丙所示,泥石流发生前会产生____________(选填“超声”或“次声”)。
甲 乙 丙
26.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利用超声波排出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 。(两个空均选填“能量”或“信息”)。
27.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为了便于观察音叉的振动,此实验使用了________法(选填“控制变量”、“替换”或“对比”)。若把图乙中的实验拿到月球上去做,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泡沫塑料球_______弹起(选填“会”或“不会”),因为 。
三、问答和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28.北宋时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尽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29.下图1是某一声音的波形图,请在下图2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
四、实验题探究题(每空1分,共24分)
30.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___________(选填“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或“保持不变”);
(2)假设玻璃瓶内的空气全部被抽出,则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声音;
(3)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为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结论的得出主要运用了_________(选填“推理”、“归纳”或“控制变量”)的方法。
31.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声音高低、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过程如下:
(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现象是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________(快/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高/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一定,先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再让钢尺振动的幅度大一些。实验现象是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大/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___(强/弱)。
32.如图所示,两位同学在一起做“土电话”实验:
(1)“土电话”能够传声,说明声音能在__________中传播。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比_______传声性能好。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使棉线的_________停止,从而导致__________停止。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其原因是松弛的线_________(填“易”或“不易”)传声。
3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下表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1.02
C
铜
80
0.76
D
钢
80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__;
(3)如果小明还想验证猜想三,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______________。
34.如下图所示,3个相同的玻璃瓶里都装有水,且水面高度不同。李菁和刘晔两个同学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使它们发出声音,其中李菁用嘴贴着瓶口往里面吹气,而刘晔对瓶进行了敲击。根据所学的声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李菁使瓶产生的声音的声源是 (选填“瓶子和水”或“空气柱”),发出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2)刘晔使瓶产生的声音的声源是 (选填“瓶子和水”或“空气柱”),发出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五、计算题(35题4分,36题6分,共10分)
35.如图所示,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经过1.6s收到回波信号。(声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1)该处海水的深度。
(2)这种方法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吗?说明理由。
36.为了测定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取一长L=664米的钢轨,在其一端用铁锤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记录指出两次响声相隔时间△t=1.87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332m/s,求: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2)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
参考答案
第3章 声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英文字母填入答题表中对应位置。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C
B
A
C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D
D
B
B
A
A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21.振动;声波(或“波”); 22.音调;响度;音调;音色;
23.400;能; 24.丁;甲;丙;空气;0.05;
25.共鸣;隔声;次声; 26.信息;能量;
27.振动;替换;不会;真空不能传声。
三、问答和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28.答:因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而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快,所以士兵能及早听到敌军马蹄的声音。
29.
四、实验题探究题(每空1分,共24分)
30.(1)逐渐减弱;(2)不能;(3)推理;
31.(1)快;高;物体振动频率;(2)小;弱;
32.(1)固体;(2)金属丝;棉线;(3)振动;发声;(4)不易;
33.(1)A;B;(2)二;(3)C;D;0.76;
34.(1)空气柱;甲;(2)瓶子和水;丙;
五、计算题(35题4分,36题6分,共10分)
35.(1)1200m;(2)由于地球与月球之间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36.(1)2s;(2)510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