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 第1节 大气层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 第1节 大气层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20 17:41:41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 第1节 大气层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兰溪期中)一架机由赤道上空向北极飞行,保持10千米高度飞行则该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  )
A.始终在对流层 B.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2.(2020八上·浙江期末)飞机适宜在离地面10km以上的平流层中飞行,主要是因为(  )
①在平流层中,温度适宜;
②空气中上热下冷,不易形成对流现象,气流稳定;
③空气含水汽少,能见度好;
④在平流层中,有利于改变航向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3.(2020八上·南浔期末)国庆期间,小科从湖州坐飞机到北京旅游, 在空中他感觉飞机颠簸得很厉害, 此时飞机处于大气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4.(2019八上·新昌期末)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
B.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C.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
5.(2020八上·西湖期末)下列关于大气分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B.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C.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大气温度都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D.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6.(2019八上·衢州期中)如果没有大气层,那么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在地球上发生的是(  )
A.地球上到处都是陨石坑 B.出现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
C.天空背景变成黑色 D.生命将从地球上消失
7.(2019八上·江山期中)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没有了它,人类将无法生存。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以下现象将不再发生的是(  )
A.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B.夏天,可以用伞挡住阳光
C.可以看到日食、月食现象 D.用吸管喝饮料
8.(2019八上·诸暨月考)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天空过渡区。某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时,其气温变化(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升高
9.(2019八上·杭州期末)小应暑假乘飞机旅行,飞机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起飞一段时间后,突然窗外阳光明媚,白云都在脚下,看上云像无际的雪原!他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如下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云、雨、雪等均属于降水,都发生在对流层
B.飞机上升过程中感到耳朵有点疼,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升高,气压逐渐减小
C.地面阴雨绵绵,高空阳光灿烂,是因为飞机进入了平流层
D.“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描述的是当时的天气
10.(2019八上·黄岩期末)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B.纬度越高对流层厚度越大
C.飞机主要在这一层飞行
D.雷电、雨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11.(2018八上·天台月考)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是(  )
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避免流星的袭击
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
C.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
12.(2018八上·湖州月考)封闭玻璃管内装有水,现将玻璃管的右下角置于冰块上(如图),则(  )
A.水会逆时针流动 B.水会顺时针流动
C.水只在右侧竖直管内上下流动 D.水不会流动
13.(2018八上·杭州月考)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4.(2018八上·秀洲期中)下列符合对流层大气特点的是(  )
A.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B.不同纬度其高度都是一样的
C.云雨天气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 D.热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
15.(2020八上·拱墅月考)甲、乙、丙和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量的变化规律。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Ⅰ是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B.乙图中,若a处是茎的向光侧,则b处一定是茎的背光侧
C.丙图中,曲线表示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户外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
D.丁图中,饭后1﹣2小时内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升高
16.(2019七上·浙江期中)我国北方的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关于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以下正确的是(  )
A.4℃ B.一定是-40℃
C.0℃ D.应该略高于-40℃
二、填空题
17.(2019八上·嘉兴期末)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使得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1)请在上面的“空气对流运动”模型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运动方向。
(2)根据对流原理,室内的取暖装置应安装在房间的   (选填“上部”或“下部”)效果更好。
18.(2018八上·秀洲期中)读“大气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变化来说,A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   。
(2)从大气的运动来看,A层以   运动为主;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   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层,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影响的是   层。
19.(2018八上·杭州期中)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在A、B、C三层中。C是为中间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事   (填序号)
下列关于对流层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⒈对流层内随高度的升高温度上升
⒉不同地表的对流层是一样的
⒊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剧烈的水平运动
⒋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⒌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0.(2018八上·杭州期中)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的组成等特点,我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其中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是对流层和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   ;大气层中的90%的臭氧集中在    层。
21.(2018八上·台州期中)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
(2)B 层的名称是   。
(3)A 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 。
A.距离地面近 B.水汽和固体杂质少
C.对流运动旺盛 D.气温随高度增加不断升高
22.(2018八上·金华期中)肩负着美国人重返月球和载人探索火星重任的“猎户座”飞船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顺利升空。发射最佳时机的几日,卫星发射基地中心的气象要素如表所示:
(1)表中所描述的是   现象(选填“天气”或“气候”)。
(2)    (选填“A”或“B”)曲线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在探测器外面有一测大气温度的仪器,当位于平流层时,它的示数随高度的增加而   。
23.(2018八上·衢州期中)如图是一根环形管,注满水,内有一只乒乓球。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A 处用火加热,则乒乓球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选填“顺时针”或“逆 时针”)。
(2)根据此原理,你能解释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吗?   。
24.读图,回答问题:
甲图中大气分层的主要依 据是    .乙图中空 气以   (“平流”或“对流”)运动为主,根据其运动原理,判定这种运动主要存在于甲图的   层.
25.读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对流层厚度由   向   逐渐变薄。
(2)有大气对流运动的是   。(填序号)
(3)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有电闪雷鸣现象的是   。(填序号)
(4)D层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的空气   (填“向上”或“向下”,下同)垂直运动,冷的地方的空气   垂直运动。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各线段的气流运动方向。
(3)大气各层中,对对流运动形成有利的气温垂直分布状态是   。由此可知,若想较快地冷却一盒牛奶,应将冰块放在牛奶的   (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
27.(2017八上·乐清月考)空气对流的运动规律是: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   ,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   .据此,冰箱冷冻室的冷凝管安装在冷藏室的   (上部或下部).
28.(2017八上·乐清月考)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05成功发射.在“嫦娥一号”穿过大气层时, 它先经过对流层、   和中间层,最后进入飞行轨道.
29.(2018八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   ,所以热空气   (选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30.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后经过   、平流层和中间层等,最后奔向月球。大气这样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从太空中看地球,地球表面呈白色的部分主要是    (填“云层”或“冰雪”)。
31.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的上部(夹持装置省略),上部的水沸腾了,而试管下部水里的鱼却安然无恙。这表明下部水的温度没有明显升高,其主要原因是在上部加热,水的   不能形成。
32.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    ,所以热空气    (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33.(2020八上·滨江月考) 2020年5月27日11时,中国再次登顶珠峰。为其测量了“身高”,体现了现代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真与探索精神。
(1)如图甲珠峰的峰顶常年被冰雪覆盖,这是因为在对流层, 海拔越高,温度越   。
(2)如图乙珠峰植被呈垂直分布,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不同。(填“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或“地势高低”)
(3)珠峰南坡降水较多,导致其雪线(积雪区的下部界线)海拔比北坡低。由此推测南坡属于   。(填“迎风坡”或“背风坡”)
三、解答题
34.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
A   ,B   ,C   。
(2)A层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是   。
(3)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   。(填字母)
(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   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5)某地区近地面气温32℃,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16.8千米,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________。(填字母)
A.-100.8℃ B.-68.8℃ C.-132.8℃ D.-42.8℃
(6)图中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   ,这是因为   。
35.如图是一根环形管,管内注满水,水中有一只乒乓球。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A处用火加热,则乒乓球会向哪个方向运动?为什么?
(2)根据此原理,你能解释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吗?
36.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①②③三层中,①为中间层;②为   ;③为   。
(2)用图中序号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   ,臭氧主要集中在   ,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③,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
(3)③层的厚度不均,一般来说,   地区最厚,   地区最薄,其原因是   。
(4)③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 (填字母)。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
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37.观察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B层叫    层,温度变化规律为    .
(2)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    层,温度变化规律为     。与之温度变化规律相同的还有[     ]    层。(填序号和名称)。
四、实验探究题
38.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 ①②③ 三层中, ① 为高层大气; ② 为   层; ③ 为   层。
(2)用图中数字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   层,臭氧主要集中在   层,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   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层。
(3)③ 层的厚度不均,一般地说,   地区较厚,   地区较薄,其原因在于   。
(4)③ 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_______)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
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39.如图是一根环形管,管内注满水,水里有一只乒乓球。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A处用火加热,则乒乓球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为什么
(2)根据此原理,你能解释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流层的定义和特点分析。
【解答】由于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而不同地理纬度的地面受热不均匀,因此对流层的高度也不均匀;低纬度空气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可达17~18千米,而高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仅8~9千米。因此,飞机在10km的高空从赤道上空飞往南极上空,若该飞机的飞行高度不变,则该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从对流层飞至平流层内。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
【解答】①平流层的温度与对流层温度差不多,不是适宜飞机飞行的原因,故①错误;
②空气中上热下冷,不易形成对流现象,气流稳定,有利于飞机的稳定飞行,故②正确;
③空气含水汽少,能见度好,良好的视野有助于飞机的飞行;故③正确;
④飞机改变航向与所处的空间无关;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层,是指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也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平流层是夹于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平流层之所以与对流层相反,随高度上升而气温上升,是因为其顶部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而被加热。故在这一层,气温会因高度而上升。 中间层又称中层,是指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该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暖层一般指热层,是地球大气层的一层。它位于中间层之上及散逸层之下,其顶部离地面约800km。
【解答】A、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民航客机应在对流层上端飞行,A符合题意;
B、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5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平流层,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了,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故很少有天气现象了,该层适合军用飞机飞行,B不符合题意;
C、从平流层以上到80千米这一层,有人称它为中间层,这一层内温度随高度降低,不适合飞机飞行,C不符合题意;
D、在80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左右这一层的空间,叫做热层,这一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不适合飞机飞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对流层和人类的关系密切,因为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均发生在对流层,平流层中最重要的化学组分就是臭氧,大气层能够保护地球,大气层对人类的作用极其重要。
【解答】A、雷电风雨的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A符合题意。
B、许多小行星会撞向地球,由于地球大气层的防护,大多数小行星在撞击地面之前就会被燃烧殆尽。在没有大气层的情况下,小行星就会长驱直入,与地球正面撞击,比如没有大气层的后果,月球那满目疮痍的表面。
C、对流层,因为其主要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所以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层随高度变化的普遍规律: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5℃。由于气温的这种变化,故形成空气对流运动强烈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
D、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①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17~18千米;中纬厚度约10~12千米;高纬厚度约8~9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②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对流层的大气温度都随高度上升而下降,而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地球的大气层对人类的生活至关重要,没有大气层鸟儿不能飞翔,天空将会变得阴暗,人会缺少水资源和氧气,有了大气层,就会出现雨雪,冰雹等多样的天气现象,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就没有生命,其他行星上有大气层但是陨石坑依然很多。
【解答】A、地球有大气层,陨石经过地球大气层就会摩擦燃烧,小的陨石等到撞击到地面时已经烧尽了。大一点的陨石经过大气层也会被烧烤得很小了,撞击地面威力很很小,但是月球上是没有大气层的,陨石来临,那就是毫无阻挡,直接就撞上去了,陨石坑数量自然也就多了。因此说明了就算没有大气层,行星上依然会有陨石坑,A不符合题意。
B、因为大气层中的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都出现在对流层,因此若是没有大气层,地球上不会出现雪、雨等复杂的天气现象,B符合题意。
C、如果地球的大气层消失了,就没有蓝天,没有美丽的日落,天空会变黑,因为空气中没有散射太阳蓝光的粒子了,C不符合题意。
D、如果地球的大气层消失了,海洋、湖泊和河流也将开始表现出一些奇怪的行为。在没有大气压的情况下,水的沸点将从100℃显著下降,地球上所有的水都会像被遗忘的水壶一样开始沸腾,并非所有这些水都会变成蒸汽。很快,我们将通过足够的蒸汽来达到平衡,以防止水的沸腾。但在大气压力为零的情况下,水不会保持液态,剩下的就会变成冰,人和动物的生命离不开水,没有水资源生物就会死亡。在地球没有大气层的情况下,人可以活多久,除非人有一套太空服和氧气面罩外,如果没有这两样东西,那么就会死去。为了吸气,人需要压力差。如果没有外部压力,人将无法呼吸,即便是连接到呼吸器。但不要屏住呼吸,因为人的肺会在几秒钟内发生爆裂。而呼气可以帮助人的身体保持大约3分钟的活力,但是,在大约15秒后,人将会失去知觉,因此没有大气层,生命将从地球上消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温度计测量温度、太阳光、日食和月食的发生都与大气层无关,生活中许多工作需要大气压的作用,人的生活离不开大气压。
【解答】A、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与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并不能导致温度计不能测量液体温度,A不符合题意。
B、阳光来自于太阳,就算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可是太阳还在那么太阳光依旧可以直射,所以夏天可以用伞遮住阳光,也并不是不再发生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所以就算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和日食,月食现象发生无关的,C不符合题意。
D、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把饮料压入嘴里,吸管吸饮料时,吸气时,管内压强减小,饮料在大气压作用下被压入嘴里,因此假如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以下现象将不再发生的是用吸管喝饮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
【解析】【分析】对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5℃。其原因是太阳辐射首先主要加热地面,再由地面把热量传给大气,因而愈近地面的空气受热愈多,气温愈高,远离地面则气温逐渐降低。 自对流层顶向上55公里高度,为平流层。其主要特征:①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平流层的下层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很小。大约在20公里以上,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这是因为20~25公里高度处,臭氧含量最多。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升高。
【解答】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距离地面20千米为对流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再往上就是平流层,平流层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因此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气温变化是先下降后升高。
故答案为:D
9.【答案】A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平流层接受太阳辐射,也就是臭氧层,雪,云,雨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坐飞机若是飞机上升时最好保持咽鼓管张开免得耳朵疼。
【解答】 A、云、雨、雪确实是发生在对流层,但是云不属于降水,A符合题意。
B、高度增加,气压逐渐减小的, 遇到巨大声音时使咽鼓管张开,或堵耳、闭嘴以保持鼓骨两侧大气压力平衡,咽鼓管不张开,不堵耳,不闭嘴导致耳朵疼,B不符合题意。
C、阴雨绵绵此时是在对流层,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的上层就是平流层,平流层气温会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此层接受太阳辐射,导致高空阳光灿烂也不稀奇了,C不符合题意。
D、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在对流层内,可进一步根据对流层中大气的运动状态、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和天气现象的变化特征,将对流层分为以下三层:
(1)下层:其范围一般是自地面到2千米高度。随季节和昼夜的不同,下层的范围也有一些变动,一般是夏季高于冬季,白天高于夜间。在这层里气流受地面的摩擦作用的影响较大,湍流交换作用特别强盛,通常,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增大,风向偏转。这层受地面热力作用的影响,气温亦有明显的日变化。由于本层的水汽、尘粒含量较多,因而,低云、雾、浮尘等出现频繁。 [8]
(2)中层:中层的底界在摩擦层顶,上层高度约为6千米。中层由于摩擦作用的减弱,乱流运动减少,平流运动增强, 受地面影响比摩擦层小得多,大气的运动规律显得较简单清楚,气流状况基本上可表征整个对流层空气运动的趋势。大气中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和降水大都产生在这一层内。
(3)上层:上层的范围是从6千米高度伸展到对流层的顶部。这一层受地面的影响更小,气温常年都0℃以下,水汽含量较少,各种云都由冰晶和过冷水滴组成。在中纬度和热带地区,这一层中常出现风速等于或大于30米/秒的强风带,即所谓的急流。;
【解答】A、对流层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故A错误;
B、纬度越高对流层的厚度越小,赤道的厚度最大;故B错误;
C、飞机主要在平流层飞行;故C错误;
D、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绝大部分的水汽,所以雷电、雨雪等天气都发生在对流层;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铅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暖层)和散逸层。
【解答】A 流星与大气会发生剧烈摩擦,还没到达地表就已经燃烧殆尽,故大气层对地球有保护作用,正确;
B 各种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平流层相对稳定,错误;
C 由于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所以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正确;
D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 ,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高层大气又可细分为中间层、热层(暖层)和散逸层)。
故答案为:B
12.【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空气对流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水的对流是热水上升,冷水下沉。
【解答】如图,冰块放在右下角,那么玻璃管的右下角为冷水,要形成对流,冷水会下沉;而右下角水已经在下方,则不会形成对流。
故答案为:D
13.【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
【解析】【分析】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解答】 A、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A图表示冷的地方空气上升,A不符合题意。
B、白天的海洋和陆地区别在于,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的气温,所以陆地是上升气流,海洋是下沉气流,可是B图是陆地盛行下沉气流,海洋盛行上升气流,B不符合题意。
C、白天的山峰和山谷之间,山峰气温高于谷地气温,因此山峰呈上升气流,山谷呈下沉气流,C符合题意。
D、城市气温高于郊外气温,所以城市盛行上升气流,郊外盛行下沉气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大气对流层特点的理解判断能力。
【解答】A 对流层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这样才能形成对流,错误;
B 低纬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因为对流运动比高纬地区强烈.这也导致了低纬地区对流层的厚度要比高纬地区大,错误;
C 各种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云雨天气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正确;
D 对流层大气由于热量直接来源于地表,故距下垫面越远,气温越低。所以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错误。
故答案为:C
15.【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体温的控制;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1)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2)植物的向光性的实质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低于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
(3)人之所以能维持稳定的体温,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4)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
【解答】A、甲图中,I是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不符合题意;甲图中,酶的催化效率最高的是20℃的影响,而人体淀粉人体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影响最适宜的温度是37℃,A错误;
B、由于b点的生长素含量比最高点低,并不一定是茎的背光侧,也可能是介于背光侧和向光侧之间的部位,B不符合题意;
C、 丙图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在寒冷的环境时,人的血液量减少,在温暖环境中人的血液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
D、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大气的温度
【解析】【解答】冰水混合物中的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度,晶体在熔化时和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冰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当外界温度高于0度时,热传递只能促进冰熔化成水,外界温度低于0度时热传递只能促进水凝固成冰,外界温度等于0度时冰水混合物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所以无论外界温度怎样变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总是0度,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选C。
【分析】掌握摄氏温度的规定。
17.【答案】(1)
(2)下部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上升运动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一般在气温较高,比较炎热的赤道地区,容易形成对流雨。
【解答】(1)
(2)根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原理,取暖器应该安装在下部有利于空气对流。
故答案为:(1)上图:(2)下部
18.【答案】(1)下降
(2)对流
(3)对流;平流;暖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层从地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暖层、外层。
【解答】(1)由图可知,A是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A是对流层,对流层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3)各种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平流层空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暖层的大气分子吸收了因太阳的短波辐射及磁场后其电子能量增加,其中一部分进行电离,这些电离过的离子与电子形成了电离层,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因此它又被人类利用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
故答案为:(1)下降;(2)对流;(3)对流;平流;暖
19.【答案】B;4和5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层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解答】(1)由图可知,A是对流层,B是平流层,高空飞行主要是在平流层;
(2)由图可知,对流层内随高度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故1错误;
对流层的 高度是不一样的,与纬度有关;故2错误;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故3错误;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四分之三的大气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故4正确;
对流层因为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导致天气复杂多变;故5正确;
故答案为:(1)B;(2)4和5.
20.【答案】中间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平流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1)大气层中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是对流层和中间层;
(2)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内层,大气主要成分为氢和氧,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3)在离地面10~50km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大气中约90%的臭氧,其中离地22~25km臭氧浓度值达到最高,称其为臭氧层。
【解答】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的组成等特点,我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其中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是对流层和中间层;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大气层中的90%的臭氧集中在平流层。
21.【答案】(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2)平流层
(3)C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从低往高的顺序为第一层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第二层为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第三层为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5公里高度为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降低;第四层为暖层,随高度的增高,气温迅速升高。因此A曲线能够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平流层的温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出现逆温层。
【解答】 (1)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2)A为对流层,对流层的上层为平流层,B为平流层。
(3)A、A层为对流层因为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A不符合题意。
B、对流层是水汽是最多的层,B不符合题意。
C、 因为对流运动显著,而且富含水汽和杂质,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如雾、雨、雪等与水的相变有关的都集中在本层,C符合题意。
D、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才是逆温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2)平流层(3)C
22.【答案】(1)天气
(2)A;增大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一区域大气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是大气的一种综合表现,包括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天气变化。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光照等要素。气候是一个区域相对稳定的大气要素,我们通常可以根据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来划分不同的气候类型。全球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山高寒气候等等。
【解答】(1) 天气是大气短时间内的快速变化,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就需要“天气预报”;气候是指一个区域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稳定性,反应的是长期的大气状况,表中所描述的是天气现象.
(2)大气分层从低往高的顺序为第一层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第二层为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第三层为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5公里高度为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降低;第四层为暖层;随高度的增高,气温迅速升高。因此A曲线能够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平流层的温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出现逆温层。
故答案为:(1)天气(2)A;增大
23.【答案】(1)逆时针
(2)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把冷凝管安装在上方,有利于空气对流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物理学上指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上升,较冷的部分下降,循环流动,互相搀和,使温度趋于均匀。对流是液体或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解答】(1)A处加热后,导致A处液体的温度升高,向上运动导致水流的运动,从而带动乒乓球逆时针运动;故答案为:逆时针;
(2)冷空气的密度比热空气的密度大,所以冷空气会下沉,而热空气则会向上运动,这样容易形成对流现象;故答案为: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把冷凝管安装在上方,有利于空气对流;
故答案为:(1)逆时针;(2)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把冷凝管安装在上方,有利于空气对流。
24.【答案】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对流;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和大气运动的特点。大气层大致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三部分。
【解答】甲图中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乙图反应的是空气对流运动,主要在对流层。
故答案为: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对流;A。
25.【答案】(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赤道;两极
(2)A
(3)B;A
(4)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大气扰动程度、电离现象等特征,一般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 外层(又称外逸层或逃逸层)。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
【解答】(1)大气的分层主要依据是气温的垂直变化情况;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与地表直接接触,而地球是一个中间略鼓,两边略尖的球体,所以对流层的是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薄变化的;故答案为: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赤道;两极;
(2)有显著大气对流现象的是对流层;即A;故答案为:A;
(3)适合飞机飞行的是平流层,即B;电闪雷鸣等大气现象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即A;故答案为:B;A;
(4)D是外层,外层的气温变化是随着高度的升高,温度也越高;故答案为: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故答案为:(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赤道;两极;(2)A;(3)B;A;(4)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26.【答案】(1)向上;向下
(2)解:
(3)上冷下暖;上方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对流的运动过程;
【解答】(1)热的空气密度小会上升,而冷的空气密度大会下降;故答案为:向上;向下;
(2)图中冷的空气由于密度大,会向下运动,而热的空气密度小,会向上运动;故答案为:;
(3)由2可知,空气对流时上冷下热;为了较快的冷却牛奶即实现对流即可;所以把冰块放在上方,冷空气会下降从而对牛奶全方位的冷却;故答案为:上冷下暖;上方;
故答案为:(1)向上;向下;(2);(3)上冷下暖;上方。
27.【答案】上升;下沉;上部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指的是流体内部由于各部分温度不同而造成的相对流动,即流体(气体或液体)通过自身各部分的宏观流动实现热量传递的过程.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上升,较冷的部分下降,循环流动,互相掺和,最终使温度趋于均匀.
【解答】根据对流运动的特点热的上升冷的下降,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上升运动,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下沉.冷的气流下沉,所以冰箱冷冻室的冷凝管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使气流下沉冷却效果好.
故答案为:上升;下沉;上部
28.【答案】平流层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层由地面向上可分为五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解答】在“嫦娥一号”穿过大气层时, 它先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最后进入飞行轨道.
故答案为:平流层
29.【答案】小;上升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空气对流现象是指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可回答此题。
【解答】点燃蜡烛后火焰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小,所以热空气上升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故答案为:小;上升
30.【答案】对流层;温度;云层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陆地基本是灰色的。森林的地方是绿色的,海洋是蓝色的。 白色涡流是气旋,也就是云。
【解答】根据大气层的分布火箭发射升空后,先后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从太空中看地球,地球表面呈白色的部分主要是云层。
故答案为:对流层;温度;云层
31.【答案】对流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液体也有对流现象,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烧水时火焰在下方水容易烧开就是利用了水的对流。
【解答】图中酒精灯加热试管的上部,使试管上部的水温度高下部的水温度低不利于水的对流,故看到上部的水沸腾了,而试管下部水里的鱼却安然无恙。所以主要原因是水的对流不能形成。
故答案为:对流
32.【答案】小;上升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1)密度大小的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温度、气压、状态。
(2)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密度不同。
(3)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0--4℃的水除外)。
(4)在相同条件下,针对气体来讲,气压越高,体积越小,密度越大。
(5)在相同条件下,固态的密度>液态的密度>气态的密度(水除外)
【解答】点燃蜡烛上方的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密度小的热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吹动扇叶转动。
故答案为:小 上升
33.【答案】(1)低
(2)地势高低
(3)迎风坡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降水
【解析】【分析】对流层,是指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也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75%,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降水是一种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水或固态水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解答】(1)在对流层范围内,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所以珠峰的顶端终年冰雪覆盖,
(2)山脚到山顶植物种类的不同,是因为温度的差异,而珠峰的温度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图乙珠峰植被呈垂直分布,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低。
(3)珠峰南坡降水较多,植物种类更丰富,推测南坡是迎风坡,迎风坡降水较多,在对流层范围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低。
故答案为:(1)低(2)地势高低(3)迎风坡
34.【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3)A
(4)电离
(5)B
(6)升高;该层有大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和大气运动的特点。大气层大致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三部分。
【解答】(1)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2)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离地面越近,温度越高,所以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3)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对流运动显著。(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太阳活动会释放大量的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发生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5)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是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32-16.8*6=-68.8℃。(6)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因为该层有大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增温。
故答案为:(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3)A(4)电离(5)B(6)升高;该层有大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5.【答案】(1)解: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时,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
(2)解: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例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指的是流体内部由于各部分温度不同而造成的相对流动,即流体(气体或液体)通过自身各部分的宏观流动实现热量传递的过程。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上升, 较冷的部分下降,循环流动,互相掺和,最终使温度趋于均匀。
【解答】(1)当在A处加热时,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所以乒乓球向左运动。(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时,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故答案为:(1)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时,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例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36.【答案】(1)平流层;对流层
(2)③;②;②
(3)赤道;两极;赤道地区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C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中间层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暖层和外层随高温增加温度增加。
【解答】(1)根据温度与大气层的分层关系可知:②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为平流层;③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为对流层。(2)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对流层由于下热上冷,空气垂直运动强烈。平流层上热下冷,对流不明显,有利于高空飞行。(3)对流运动强弱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对流越显著反之越弱,赤道温度最高所以最厚,两极温度最低所以最薄。(4)③是对流层处于大气层的低部受到的光照最少,所以图中呈现的③的气温变化是由地面向上逐渐降低,所以考虑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反射的太阳光对它进行加热。故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平流层;对流层 (2)③;②;② (3)赤道;两极;赤道地区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C
37.【答案】(1)平流;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2)A;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D;暖层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的名称、气温分布规律、大气运动特点以及各层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在 1000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 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 500千米。 对流层(troposphere)是大气的底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 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
【解答】
(1)图中ABCD层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故B为平流层。温度变化规律为由图可知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2)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层,温度变化规律为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与之温度变化规律相同的还有暖层。
故本题的答案为:1.平流;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2.A;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D;暖层。
38.【答案】(1)平流;对流
(2)③;②;③;②
(3)中纬度;高纬度;中纬度地区热量多,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
【解答】(1)在 ①②③三层中, ①为高层大气; ②为平流层; ③为对流层。
(2)天气现象发生在③对流层,臭氧主要集中在②平流层,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对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②平流层。
(3)③层的厚度不均,一般地说,中纬度地区较厚,高纬度地区较薄,其原因在于中纬度地区热量多,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③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平流;对流(2)③;②;③;②(3)中纬度;高纬度;中纬度地区热量多,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4)C
39.【答案】(1)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管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
(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垂直下降,水管中冷气经吸热后变成热气流而上升,因此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干对流运动,使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流知识的应用。所谓对流,在书本上是这样描述的“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 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本题中水温度高的地方向上流动,温度低的地方向下流动,就可以形成水的对流现象。
【解答】
1.如图在A点加热,A的水就会如图中红色箭头方向流动,就是逆时针流动。那么乒乓球就会随着水一起运动。
2.冰箱的原理是希望把中的热量带出,而根据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垂直下降,这样原理那么水温度高的地方向上流动,温度低的地方向下流动,冷凝管安装在上部,冷水自动往下流,冰箱中的热量把冷水加热后,又把水往上运动带到压缩机形成自然的流动而不需要额外的动力。
故答案为:
1.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管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
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垂直下降,水管中冷气经吸热后变成热气流而上升,因此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干对流运动,使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1 / 1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 第1节 大气层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兰溪期中)一架机由赤道上空向北极飞行,保持10千米高度飞行则该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  )
A.始终在对流层 B.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流层的定义和特点分析。
【解答】由于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而不同地理纬度的地面受热不均匀,因此对流层的高度也不均匀;低纬度空气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可达17~18千米,而高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仅8~9千米。因此,飞机在10km的高空从赤道上空飞往南极上空,若该飞机的飞行高度不变,则该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从对流层飞至平流层内。
故选D。
2.(2020八上·浙江期末)飞机适宜在离地面10km以上的平流层中飞行,主要是因为(  )
①在平流层中,温度适宜;
②空气中上热下冷,不易形成对流现象,气流稳定;
③空气含水汽少,能见度好;
④在平流层中,有利于改变航向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
【解答】①平流层的温度与对流层温度差不多,不是适宜飞机飞行的原因,故①错误;
②空气中上热下冷,不易形成对流现象,气流稳定,有利于飞机的稳定飞行,故②正确;
③空气含水汽少,能见度好,良好的视野有助于飞机的飞行;故③正确;
④飞机改变航向与所处的空间无关;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B。
3.(2020八上·南浔期末)国庆期间,小科从湖州坐飞机到北京旅游, 在空中他感觉飞机颠簸得很厉害, 此时飞机处于大气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层,是指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也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平流层是夹于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平流层之所以与对流层相反,随高度上升而气温上升,是因为其顶部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而被加热。故在这一层,气温会因高度而上升。 中间层又称中层,是指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该层内因臭氧含量低,同时,能被氮、氧等直接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温度垂直递减率很大,对流运动强盛。暖层一般指热层,是地球大气层的一层。它位于中间层之上及散逸层之下,其顶部离地面约800km。
【解答】A、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民航客机应在对流层上端飞行,A符合题意;
B、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5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平流层,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了,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故很少有天气现象了,该层适合军用飞机飞行,B不符合题意;
C、从平流层以上到80千米这一层,有人称它为中间层,这一层内温度随高度降低,不适合飞机飞行,C不符合题意;
D、在80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左右这一层的空间,叫做热层,这一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不适合飞机飞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2019八上·新昌期末)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
B.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C.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对流层和人类的关系密切,因为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均发生在对流层,平流层中最重要的化学组分就是臭氧,大气层能够保护地球,大气层对人类的作用极其重要。
【解答】A、雷电风雨的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A符合题意。
B、许多小行星会撞向地球,由于地球大气层的防护,大多数小行星在撞击地面之前就会被燃烧殆尽。在没有大气层的情况下,小行星就会长驱直入,与地球正面撞击,比如没有大气层的后果,月球那满目疮痍的表面。
C、对流层,因为其主要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所以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层随高度变化的普遍规律: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5℃。由于气温的这种变化,故形成空气对流运动强烈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
D、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2020八上·西湖期末)下列关于大气分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B.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C.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大气温度都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D.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①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17~18千米;中纬厚度约10~12千米;高纬厚度约8~9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②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对流层的大气温度都随高度上升而下降,而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6.(2019八上·衢州期中)如果没有大气层,那么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在地球上发生的是(  )
A.地球上到处都是陨石坑 B.出现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
C.天空背景变成黑色 D.生命将从地球上消失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地球的大气层对人类的生活至关重要,没有大气层鸟儿不能飞翔,天空将会变得阴暗,人会缺少水资源和氧气,有了大气层,就会出现雨雪,冰雹等多样的天气现象,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就没有生命,其他行星上有大气层但是陨石坑依然很多。
【解答】A、地球有大气层,陨石经过地球大气层就会摩擦燃烧,小的陨石等到撞击到地面时已经烧尽了。大一点的陨石经过大气层也会被烧烤得很小了,撞击地面威力很很小,但是月球上是没有大气层的,陨石来临,那就是毫无阻挡,直接就撞上去了,陨石坑数量自然也就多了。因此说明了就算没有大气层,行星上依然会有陨石坑,A不符合题意。
B、因为大气层中的对流层,有强烈的对流,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都出现在对流层,因此若是没有大气层,地球上不会出现雪、雨等复杂的天气现象,B符合题意。
C、如果地球的大气层消失了,就没有蓝天,没有美丽的日落,天空会变黑,因为空气中没有散射太阳蓝光的粒子了,C不符合题意。
D、如果地球的大气层消失了,海洋、湖泊和河流也将开始表现出一些奇怪的行为。在没有大气压的情况下,水的沸点将从100℃显著下降,地球上所有的水都会像被遗忘的水壶一样开始沸腾,并非所有这些水都会变成蒸汽。很快,我们将通过足够的蒸汽来达到平衡,以防止水的沸腾。但在大气压力为零的情况下,水不会保持液态,剩下的就会变成冰,人和动物的生命离不开水,没有水资源生物就会死亡。在地球没有大气层的情况下,人可以活多久,除非人有一套太空服和氧气面罩外,如果没有这两样东西,那么就会死去。为了吸气,人需要压力差。如果没有外部压力,人将无法呼吸,即便是连接到呼吸器。但不要屏住呼吸,因为人的肺会在几秒钟内发生爆裂。而呼气可以帮助人的身体保持大约3分钟的活力,但是,在大约15秒后,人将会失去知觉,因此没有大气层,生命将从地球上消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2019八上·江山期中)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没有了它,人类将无法生存。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以下现象将不再发生的是(  )
A.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B.夏天,可以用伞挡住阳光
C.可以看到日食、月食现象 D.用吸管喝饮料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温度计测量温度、太阳光、日食和月食的发生都与大气层无关,生活中许多工作需要大气压的作用,人的生活离不开大气压。
【解答】A、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与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并不能导致温度计不能测量液体温度,A不符合题意。
B、阳光来自于太阳,就算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可是太阳还在那么太阳光依旧可以直射,所以夏天可以用伞遮住阳光,也并不是不再发生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日食,又叫做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所以就算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和日食,月食现象发生无关的,C不符合题意。
D、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把饮料压入嘴里,吸管吸饮料时,吸气时,管内压强减小,饮料在大气压作用下被压入嘴里,因此假如地球周围没有大气层,以下现象将不再发生的是用吸管喝饮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19八上·诸暨月考)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天空过渡区。某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时,其气温变化(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升高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
【解析】【分析】对流层的主要特征;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5℃。其原因是太阳辐射首先主要加热地面,再由地面把热量传给大气,因而愈近地面的空气受热愈多,气温愈高,远离地面则气温逐渐降低。 自对流层顶向上55公里高度,为平流层。其主要特征:①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平流层的下层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很小。大约在20公里以上,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这是因为20~25公里高度处,臭氧含量最多。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升高。
【解答】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距离地面20千米为对流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再往上就是平流层,平流层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因此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气温变化是先下降后升高。
故答案为:D
9.(2019八上·杭州期末)小应暑假乘飞机旅行,飞机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起飞一段时间后,突然窗外阳光明媚,白云都在脚下,看上云像无际的雪原!他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如下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云、雨、雪等均属于降水,都发生在对流层
B.飞机上升过程中感到耳朵有点疼,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升高,气压逐渐减小
C.地面阴雨绵绵,高空阳光灿烂,是因为飞机进入了平流层
D.“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描述的是当时的天气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平流层接受太阳辐射,也就是臭氧层,雪,云,雨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坐飞机若是飞机上升时最好保持咽鼓管张开免得耳朵疼。
【解答】 A、云、雨、雪确实是发生在对流层,但是云不属于降水,A符合题意。
B、高度增加,气压逐渐减小的, 遇到巨大声音时使咽鼓管张开,或堵耳、闭嘴以保持鼓骨两侧大气压力平衡,咽鼓管不张开,不堵耳,不闭嘴导致耳朵疼,B不符合题意。
C、阴雨绵绵此时是在对流层,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的上层就是平流层,平流层气温会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此层接受太阳辐射,导致高空阳光灿烂也不稀奇了,C不符合题意。
D、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2019八上·黄岩期末)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B.纬度越高对流层厚度越大
C.飞机主要在这一层飞行
D.雷电、雨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在对流层内,可进一步根据对流层中大气的运动状态、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和天气现象的变化特征,将对流层分为以下三层:
(1)下层:其范围一般是自地面到2千米高度。随季节和昼夜的不同,下层的范围也有一些变动,一般是夏季高于冬季,白天高于夜间。在这层里气流受地面的摩擦作用的影响较大,湍流交换作用特别强盛,通常,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增大,风向偏转。这层受地面热力作用的影响,气温亦有明显的日变化。由于本层的水汽、尘粒含量较多,因而,低云、雾、浮尘等出现频繁。 [8]
(2)中层:中层的底界在摩擦层顶,上层高度约为6千米。中层由于摩擦作用的减弱,乱流运动减少,平流运动增强, 受地面影响比摩擦层小得多,大气的运动规律显得较简单清楚,气流状况基本上可表征整个对流层空气运动的趋势。大气中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和降水大都产生在这一层内。
(3)上层:上层的范围是从6千米高度伸展到对流层的顶部。这一层受地面的影响更小,气温常年都0℃以下,水汽含量较少,各种云都由冰晶和过冷水滴组成。在中纬度和热带地区,这一层中常出现风速等于或大于30米/秒的强风带,即所谓的急流。;
【解答】A、对流层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故A错误;
B、纬度越高对流层的厚度越小,赤道的厚度最大;故B错误;
C、飞机主要在平流层飞行;故C错误;
D、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绝大部分的水汽,所以雷电、雨雪等天气都发生在对流层;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2018八上·天台月考)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是(  )
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避免流星的袭击
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
C.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铅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暖层)和散逸层。
【解答】A 流星与大气会发生剧烈摩擦,还没到达地表就已经燃烧殆尽,故大气层对地球有保护作用,正确;
B 各种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平流层相对稳定,错误;
C 由于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所以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正确;
D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 ,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高层大气又可细分为中间层、热层(暖层)和散逸层)。
故答案为:B
12.(2018八上·湖州月考)封闭玻璃管内装有水,现将玻璃管的右下角置于冰块上(如图),则(  )
A.水会逆时针流动 B.水会顺时针流动
C.水只在右侧竖直管内上下流动 D.水不会流动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空气对流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水的对流是热水上升,冷水下沉。
【解答】如图,冰块放在右下角,那么玻璃管的右下角为冷水,要形成对流,冷水会下沉;而右下角水已经在下方,则不会形成对流。
故答案为:D
13.(2018八上·杭州月考)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
【解析】【分析】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解答】 A、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A图表示冷的地方空气上升,A不符合题意。
B、白天的海洋和陆地区别在于,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的气温,所以陆地是上升气流,海洋是下沉气流,可是B图是陆地盛行下沉气流,海洋盛行上升气流,B不符合题意。
C、白天的山峰和山谷之间,山峰气温高于谷地气温,因此山峰呈上升气流,山谷呈下沉气流,C符合题意。
D、城市气温高于郊外气温,所以城市盛行上升气流,郊外盛行下沉气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2018八上·秀洲期中)下列符合对流层大气特点的是(  )
A.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B.不同纬度其高度都是一样的
C.云雨天气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 D.热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大气对流层特点的理解判断能力。
【解答】A 对流层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这样才能形成对流,错误;
B 低纬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因为对流运动比高纬地区强烈.这也导致了低纬地区对流层的厚度要比高纬地区大,错误;
C 各种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云雨天气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正确;
D 对流层大气由于热量直接来源于地表,故距下垫面越远,气温越低。所以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错误。
故答案为:C
15.(2020八上·拱墅月考)甲、乙、丙和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量的变化规律。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Ⅰ是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B.乙图中,若a处是茎的向光侧,则b处一定是茎的背光侧
C.丙图中,曲线表示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户外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
D.丁图中,饭后1﹣2小时内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升高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体温的控制;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1)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2)植物的向光性的实质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低于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
(3)人之所以能维持稳定的体温,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4)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
【解答】A、甲图中,I是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不符合题意;甲图中,酶的催化效率最高的是20℃的影响,而人体淀粉人体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影响最适宜的温度是37℃,A错误;
B、由于b点的生长素含量比最高点低,并不一定是茎的背光侧,也可能是介于背光侧和向光侧之间的部位,B不符合题意;
C、 丙图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在寒冷的环境时,人的血液量减少,在温暖环境中人的血液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
D、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多,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2019七上·浙江期中)我国北方的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关于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以下正确的是(  )
A.4℃ B.一定是-40℃
C.0℃ D.应该略高于-40℃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大气的温度
【解析】【解答】冰水混合物中的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度,晶体在熔化时和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冰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当外界温度高于0度时,热传递只能促进冰熔化成水,外界温度低于0度时热传递只能促进水凝固成冰,外界温度等于0度时冰水混合物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所以无论外界温度怎样变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总是0度,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选C。
【分析】掌握摄氏温度的规定。
二、填空题
17.(2019八上·嘉兴期末)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使得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1)请在上面的“空气对流运动”模型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运动方向。
(2)根据对流原理,室内的取暖装置应安装在房间的   (选填“上部”或“下部”)效果更好。
【答案】(1)
(2)下部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上升运动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一般在气温较高,比较炎热的赤道地区,容易形成对流雨。
【解答】(1)
(2)根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原理,取暖器应该安装在下部有利于空气对流。
故答案为:(1)上图:(2)下部
18.(2018八上·秀洲期中)读“大气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变化来说,A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   。
(2)从大气的运动来看,A层以   运动为主;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   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层,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影响的是   层。
【答案】(1)下降
(2)对流
(3)对流;平流;暖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层从地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暖层、外层。
【解答】(1)由图可知,A是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A是对流层,对流层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3)各种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平流层空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暖层的大气分子吸收了因太阳的短波辐射及磁场后其电子能量增加,其中一部分进行电离,这些电离过的离子与电子形成了电离层,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因此它又被人类利用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
故答案为:(1)下降;(2)对流;(3)对流;平流;暖
19.(2018八上·杭州期中)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在A、B、C三层中。C是为中间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事   (填序号)
下列关于对流层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⒈对流层内随高度的升高温度上升
⒉不同地表的对流层是一样的
⒊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剧烈的水平运动
⒋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⒌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答案】B;4和5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层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解答】(1)由图可知,A是对流层,B是平流层,高空飞行主要是在平流层;
(2)由图可知,对流层内随高度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故1错误;
对流层的 高度是不一样的,与纬度有关;故2错误;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故3错误;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四分之三的大气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故4正确;
对流层因为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导致天气复杂多变;故5正确;
故答案为:(1)B;(2)4和5.
20.(2018八上·杭州期中)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的组成等特点,我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其中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是对流层和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   ;大气层中的90%的臭氧集中在    层。
【答案】中间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平流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1)大气层中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是对流层和中间层;
(2)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内层,大气主要成分为氢和氧,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3)在离地面10~50km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大气中约90%的臭氧,其中离地22~25km臭氧浓度值达到最高,称其为臭氧层。
【解答】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的组成等特点,我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其中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是对流层和中间层;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大气层中的90%的臭氧集中在平流层。
21.(2018八上·台州期中)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
(2)B 层的名称是   。
(3)A 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 。
A.距离地面近 B.水汽和固体杂质少
C.对流运动旺盛 D.气温随高度增加不断升高
【答案】(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2)平流层
(3)C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从低往高的顺序为第一层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第二层为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第三层为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5公里高度为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降低;第四层为暖层,随高度的增高,气温迅速升高。因此A曲线能够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平流层的温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出现逆温层。
【解答】 (1)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2)A为对流层,对流层的上层为平流层,B为平流层。
(3)A、A层为对流层因为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A不符合题意。
B、对流层是水汽是最多的层,B不符合题意。
C、 因为对流运动显著,而且富含水汽和杂质,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如雾、雨、雪等与水的相变有关的都集中在本层,C符合题意。
D、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才是逆温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2)平流层(3)C
22.(2018八上·金华期中)肩负着美国人重返月球和载人探索火星重任的“猎户座”飞船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顺利升空。发射最佳时机的几日,卫星发射基地中心的气象要素如表所示:
(1)表中所描述的是   现象(选填“天气”或“气候”)。
(2)    (选填“A”或“B”)曲线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在探测器外面有一测大气温度的仪器,当位于平流层时,它的示数随高度的增加而   。
【答案】(1)天气
(2)A;增大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一区域大气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是大气的一种综合表现,包括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天气变化。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光照等要素。气候是一个区域相对稳定的大气要素,我们通常可以根据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来划分不同的气候类型。全球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山高寒气候等等。
【解答】(1) 天气是大气短时间内的快速变化,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就需要“天气预报”;气候是指一个区域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稳定性,反应的是长期的大气状况,表中所描述的是天气现象.
(2)大气分层从低往高的顺序为第一层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第二层为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第三层为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5公里高度为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降低;第四层为暖层;随高度的增高,气温迅速升高。因此A曲线能够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平流层的温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出现逆温层。
故答案为:(1)天气(2)A;增大
23.(2018八上·衢州期中)如图是一根环形管,注满水,内有一只乒乓球。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A 处用火加热,则乒乓球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选填“顺时针”或“逆 时针”)。
(2)根据此原理,你能解释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吗?   。
【答案】(1)逆时针
(2)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把冷凝管安装在上方,有利于空气对流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物理学上指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上升,较冷的部分下降,循环流动,互相搀和,使温度趋于均匀。对流是液体或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解答】(1)A处加热后,导致A处液体的温度升高,向上运动导致水流的运动,从而带动乒乓球逆时针运动;故答案为:逆时针;
(2)冷空气的密度比热空气的密度大,所以冷空气会下沉,而热空气则会向上运动,这样容易形成对流现象;故答案为: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把冷凝管安装在上方,有利于空气对流;
故答案为:(1)逆时针;(2)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把冷凝管安装在上方,有利于空气对流。
24.读图,回答问题:
甲图中大气分层的主要依 据是    .乙图中空 气以   (“平流”或“对流”)运动为主,根据其运动原理,判定这种运动主要存在于甲图的   层.
【答案】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对流;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和大气运动的特点。大气层大致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三部分。
【解答】甲图中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乙图反应的是空气对流运动,主要在对流层。
故答案为: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对流;A。
25.读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对流层厚度由   向   逐渐变薄。
(2)有大气对流运动的是   。(填序号)
(3)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有电闪雷鸣现象的是   。(填序号)
(4)D层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
【答案】(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赤道;两极
(2)A
(3)B;A
(4)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大气扰动程度、电离现象等特征,一般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 外层(又称外逸层或逃逸层)。接近地面、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区域为对流层,对流层上界称对流层顶,在赤道地区高度约17~18千米,在极地约8千米;从对流层顶至约50千米的大气层称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多作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臭氧层即位于这一区域内;中间层又称中层,是从平流层顶至约80千米的大气区域;热层是中间层顶至300~500千米的大气层;热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外层大气。
【解答】(1)大气的分层主要依据是气温的垂直变化情况;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与地表直接接触,而地球是一个中间略鼓,两边略尖的球体,所以对流层的是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薄变化的;故答案为: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赤道;两极;
(2)有显著大气对流现象的是对流层;即A;故答案为:A;
(3)适合飞机飞行的是平流层,即B;电闪雷鸣等大气现象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即A;故答案为:B;A;
(4)D是外层,外层的气温变化是随着高度的升高,温度也越高;故答案为: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故答案为:(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赤道;两极;(2)A;(3)B;A;(4)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的空气   (填“向上”或“向下”,下同)垂直运动,冷的地方的空气   垂直运动。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各线段的气流运动方向。
(3)大气各层中,对对流运动形成有利的气温垂直分布状态是   。由此可知,若想较快地冷却一盒牛奶,应将冰块放在牛奶的   (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
【答案】(1)向上;向下
(2)解:
(3)上冷下暖;上方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对流的运动过程;
【解答】(1)热的空气密度小会上升,而冷的空气密度大会下降;故答案为:向上;向下;
(2)图中冷的空气由于密度大,会向下运动,而热的空气密度小,会向上运动;故答案为:;
(3)由2可知,空气对流时上冷下热;为了较快的冷却牛奶即实现对流即可;所以把冰块放在上方,冷空气会下降从而对牛奶全方位的冷却;故答案为:上冷下暖;上方;
故答案为:(1)向上;向下;(2);(3)上冷下暖;上方。
27.(2017八上·乐清月考)空气对流的运动规律是: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   ,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   .据此,冰箱冷冻室的冷凝管安装在冷藏室的   (上部或下部).
【答案】上升;下沉;上部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指的是流体内部由于各部分温度不同而造成的相对流动,即流体(气体或液体)通过自身各部分的宏观流动实现热量传递的过程.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上升,较冷的部分下降,循环流动,互相掺和,最终使温度趋于均匀.
【解答】根据对流运动的特点热的上升冷的下降,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上升运动,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下沉.冷的气流下沉,所以冰箱冷冻室的冷凝管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使气流下沉冷却效果好.
故答案为:上升;下沉;上部
28.(2017八上·乐清月考)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05成功发射.在“嫦娥一号”穿过大气层时, 它先经过对流层、   和中间层,最后进入飞行轨道.
【答案】平流层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层由地面向上可分为五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解答】在“嫦娥一号”穿过大气层时, 它先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最后进入飞行轨道.
故答案为:平流层
29.(2018八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   ,所以热空气   (选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答案】小;上升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空气对流现象是指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可回答此题。
【解答】点燃蜡烛后火焰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小,所以热空气上升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故答案为:小;上升
30.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后经过   、平流层和中间层等,最后奔向月球。大气这样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从太空中看地球,地球表面呈白色的部分主要是    (填“云层”或“冰雪”)。
【答案】对流层;温度;云层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陆地基本是灰色的。森林的地方是绿色的,海洋是蓝色的。 白色涡流是气旋,也就是云。
【解答】根据大气层的分布火箭发射升空后,先后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从太空中看地球,地球表面呈白色的部分主要是云层。
故答案为:对流层;温度;云层
31.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的上部(夹持装置省略),上部的水沸腾了,而试管下部水里的鱼却安然无恙。这表明下部水的温度没有明显升高,其主要原因是在上部加热,水的   不能形成。
【答案】对流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液体也有对流现象,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烧水时火焰在下方水容易烧开就是利用了水的对流。
【解答】图中酒精灯加热试管的上部,使试管上部的水温度高下部的水温度低不利于水的对流,故看到上部的水沸腾了,而试管下部水里的鱼却安然无恙。所以主要原因是水的对流不能形成。
故答案为:对流
32.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    ,所以热空气    (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答案】小;上升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1)密度大小的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温度、气压、状态。
(2)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密度不同。
(3)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0--4℃的水除外)。
(4)在相同条件下,针对气体来讲,气压越高,体积越小,密度越大。
(5)在相同条件下,固态的密度>液态的密度>气态的密度(水除外)
【解答】点燃蜡烛上方的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密度小的热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吹动扇叶转动。
故答案为:小 上升
33.(2020八上·滨江月考) 2020年5月27日11时,中国再次登顶珠峰。为其测量了“身高”,体现了现代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真与探索精神。
(1)如图甲珠峰的峰顶常年被冰雪覆盖,这是因为在对流层, 海拔越高,温度越   。
(2)如图乙珠峰植被呈垂直分布,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不同。(填“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或“地势高低”)
(3)珠峰南坡降水较多,导致其雪线(积雪区的下部界线)海拔比北坡低。由此推测南坡属于   。(填“迎风坡”或“背风坡”)
【答案】(1)低
(2)地势高低
(3)迎风坡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降水
【解析】【分析】对流层,是指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也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75%,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降水是一种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水或固态水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解答】(1)在对流层范围内,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所以珠峰的顶端终年冰雪覆盖,
(2)山脚到山顶植物种类的不同,是因为温度的差异,而珠峰的温度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图乙珠峰植被呈垂直分布,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低。
(3)珠峰南坡降水较多,植物种类更丰富,推测南坡是迎风坡,迎风坡降水较多,在对流层范围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低。
故答案为:(1)低(2)地势高低(3)迎风坡
三、解答题
34.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
A   ,B   ,C   。
(2)A层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是   。
(3)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   。(填字母)
(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   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5)某地区近地面气温32℃,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16.8千米,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________。(填字母)
A.-100.8℃ B.-68.8℃ C.-132.8℃ D.-42.8℃
(6)图中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   ,这是因为   。
【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3)A
(4)电离
(5)B
(6)升高;该层有大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和大气运动的特点。大气层大致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三部分。
【解答】(1)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2)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离地面越近,温度越高,所以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3)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对流运动显著。(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太阳活动会释放大量的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发生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5)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是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32-16.8*6=-68.8℃。(6)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因为该层有大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增温。
故答案为:(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3)A(4)电离(5)B(6)升高;该层有大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5.如图是一根环形管,管内注满水,水中有一只乒乓球。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A处用火加热,则乒乓球会向哪个方向运动?为什么?
(2)根据此原理,你能解释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吗?
【答案】(1)解: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时,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
(2)解: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例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指的是流体内部由于各部分温度不同而造成的相对流动,即流体(气体或液体)通过自身各部分的宏观流动实现热量传递的过程。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上升, 较冷的部分下降,循环流动,互相掺和,最终使温度趋于均匀。
【解答】(1)当在A处加热时,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所以乒乓球向左运动。(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时,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故答案为:(1)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时,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官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流垂直下降,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于对流运动,例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36.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①②③三层中,①为中间层;②为   ;③为   。
(2)用图中序号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   ,臭氧主要集中在   ,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③,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
(3)③层的厚度不均,一般来说,   地区最厚,   地区最薄,其原因是   。
(4)③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 (填字母)。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
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答案】(1)平流层;对流层
(2)③;②;②
(3)赤道;两极;赤道地区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C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中间层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暖层和外层随高温增加温度增加。
【解答】(1)根据温度与大气层的分层关系可知:②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为平流层;③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为对流层。(2)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对流层由于下热上冷,空气垂直运动强烈。平流层上热下冷,对流不明显,有利于高空飞行。(3)对流运动强弱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对流越显著反之越弱,赤道温度最高所以最厚,两极温度最低所以最薄。(4)③是对流层处于大气层的低部受到的光照最少,所以图中呈现的③的气温变化是由地面向上逐渐降低,所以考虑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反射的太阳光对它进行加热。故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平流层;对流层 (2)③;②;② (3)赤道;两极;赤道地区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C
37.观察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B层叫    层,温度变化规律为    .
(2)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    层,温度变化规律为     。与之温度变化规律相同的还有[     ]    层。(填序号和名称)。
【答案】(1)平流;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2)A;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D;暖层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的名称、气温分布规律、大气运动特点以及各层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在 1000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 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 500千米。 对流层(troposphere)是大气的底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 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
【解答】
(1)图中ABCD层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故B为平流层。温度变化规律为由图可知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2)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层,温度变化规律为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与之温度变化规律相同的还有暖层。
故本题的答案为:1.平流;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2.A;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D;暖层。
四、实验探究题
38.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 ①②③ 三层中, ① 为高层大气; ② 为   层; ③ 为   层。
(2)用图中数字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   层,臭氧主要集中在   层,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   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层。
(3)③ 层的厚度不均,一般地说,   地区较厚,   地区较薄,其原因在于   。
(4)③ 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_______)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
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答案】(1)平流;对流
(2)③;②;③;②
(3)中纬度;高纬度;中纬度地区热量多,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
【解答】(1)在 ①②③三层中, ①为高层大气; ②为平流层; ③为对流层。
(2)天气现象发生在③对流层,臭氧主要集中在②平流层,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对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②平流层。
(3)③层的厚度不均,一般地说,中纬度地区较厚,高纬度地区较薄,其原因在于中纬度地区热量多,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③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平流;对流(2)③;②;③;②(3)中纬度;高纬度;中纬度地区热量多,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4)C
39.如图是一根环形管,管内注满水,水里有一只乒乓球。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A处用火加热,则乒乓球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为什么
(2)根据此原理,你能解释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吗
【答案】(1)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管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
(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垂直下降,水管中冷气经吸热后变成热气流而上升,因此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干对流运动,使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流知识的应用。所谓对流,在书本上是这样描述的“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 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本题中水温度高的地方向上流动,温度低的地方向下流动,就可以形成水的对流现象。
【解答】
1.如图在A点加热,A的水就会如图中红色箭头方向流动,就是逆时针流动。那么乒乓球就会随着水一起运动。
2.冰箱的原理是希望把中的热量带出,而根据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垂直下降,这样原理那么水温度高的地方向上流动,温度低的地方向下流动,冷凝管安装在上部,冷水自动往下流,冰箱中的热量把冷水加热后,又把水往上运动带到压缩机形成自然的流动而不需要额外的动力。
故答案为:
1.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管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
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垂直下降,水管中冷气经吸热后变成热气流而上升,因此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干对流运动,使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