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 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哇,寒潮来袭,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天气、气候叙述正确( )
A.全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B.灾害性的天气有台风、寒潮和春旱
C.同时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的影响
D.浙江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答案】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苹果、大豆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柑橘等。寒潮是指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来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海陆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盛行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冬季盛行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偏南风,高温多雨。
【解答】A. 南方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A不符合题意;
B. 南方地区灾害性的天气有台风、梅雨和伏旱,B不符合题意;
C.南方地区同时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的影响,C符合题意;
D. 浙江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下列地理事物,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
A.温带常绿阔叶林一温带落叶阔叶林一亚寒带针叶林
B.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绿洲农业
C.农作物一年三熟一一年两熟一一年一熟
D.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
【答案】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各地获得积温的多少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亚热带一年二至三熟;热带一年三熟;青藏高原区部分地区一年一熟。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苹果、大豆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柑橘等。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主要发展灌溉农业,主要农作物有棉花、葡萄、哈密瓜等;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发展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解答】A. 温带常绿阔叶林一温带落叶阔叶林一亚寒带针叶林反映我国气温从南向北的变化规律,A不符合题意;
B. 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绿洲农业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B符合题意;
C. 农作物一年三熟一一年两熟一一年一熟反映我国气温从南向北的变化规律,C不符合题意;
D. 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反映地形对畜牧业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下图是广州、武汉、北京和哈尔滨四地气候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北京气候特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解答】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③、④都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不符合题意;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冬季气候过于寒冷,应该位于东北地区,因此不符合题意;而②的气候特征与北京相吻合。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下列关于气象灾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寒潮往往带来降温、霜冻、大风、扬尘天气
B.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处是狂风暴雨区
C.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渗透,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危害增加
D.城市热岛现象,使城市常出现大雾天气,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上空水汽充足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寒潮是指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来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解答】A. 寒潮往往带来降温、霜冻、大风、扬尘天气,A不符合题意;
B. 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处是狂风暴雨区,B不符合题意;
C. 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渗透,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危害增加,C不符合题意;
D. 城市热岛现象,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 )
A.狂风和寒潮 B.梅雨和伏旱 C.霜冻和风沙 D.洪涝和干旱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其中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也频繁发生,由于中国东部季风区人口、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因而旱灾造成的损失更大。
【解答】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因此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洪涝和干旱。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浙江省不太可能出现的气质灾害是 ( )
A.台风 B.寒潮 C.洪水 D.泥石流
【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寒潮是指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来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解答】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降水丰富,容易发生台风和洪水灾害,西南山地也会发生泥石流。但由于受到山脉阻挡,寒潮很少会影响到浙江省。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我国是一个气象气候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的灾害性天气是( )
A.寒潮 B.梅雨 C.台风 D.沙尘暴
【答案】C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台风过境时,大量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但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
【解答】 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的灾害性天气是台风。寒潮一般发生在冬半年,梅雨一般发生在夏初,沙尘暴一般发生在春季。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2020八上·杭州月考)下列关于寒潮灾害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南方远离寒潮的发源地,因此不会受到寒潮影响
B.寒潮能够引发多种灾害
C.寒潮是强冷空气人侵造成的剧烈降温活动,在我国全年皆可发生
D.冬季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
【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1、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每年袭击我国的寒潮平均约有 5次。寒潮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寒潮带来的雨雪和降温天气会造成能见度降低、地面结冰、路面积雪和大风等现象,对公路、铁路、航空和海上运输安全形成较大威胁。
2、寒潮带来的大风可以使火车出轨以致颠覆,影响飞机起飞和降落。海上风浪增大,威胁船舶航行。冰冻和积雪会使汽车车轮打滑,致使交通事故增多,导致高速公路关闭。低温积雪可以使道岔冻结,铁轨被雪埋没,通信信号失灵,列车运行受阻。寒潮造成的电线积冰会造成杆塔倒塌、导线断线,供电线路中断,造成电网的严重损坏,并直接影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解答】A、寒潮影响范围广,我国的南方地区也要受到寒潮的影响,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寒潮能够引发多种灾害,说法正确,B正确;
C、寒潮是强冷空气的活动,一般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C错误;
D、冬季农作物少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小,初春时影响最大,D错误。
故选B
9.(2020八上·温岭期中)如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所表示的气象灾害分别是( )
A.干旱、洪涝、霜冻 B.洪涝、寒潮、霜冻
C.洪涝、暴雪、沙尘暴 D.干旱、寒潮、沙尘暴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1、干旱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
2、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3、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解答】根据图示可知,甲气象灾害的成因与水少有关,应该是干旱。乙的成因是冬季风强盛应该是寒潮。丙是在接近沙源地,干旱、大风时出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应该是沙尘暴。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D
10.(2020八上·椒江期中)台州地区经常遭遇台风天气,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登录时伴随狂风、暴雨。如图示意1981--201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台风属于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汽输送
B.台风只有坏处没有益处
C.我国冬季仍有台风登陆
D.夏季生成多,但登陆少
【答案】A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台风的重灾区。台风在海上会形成狂风巨浪,它带来的大风能吹倒大树和不牢固的建筑物,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过在干旱季节,台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同时台风对缓和高温天气也有一定的作用;
2、根据图像反映的季节与台风生成和登陆的情况可判断选项。
【解答】A:台风属于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汽输送。台风会带来大量的降水,说法正确,A正确;
B:台风只有坏处没有益处,台风可以缓解旱情,缓和高温天气,说法错误,B错误;
C:我国冬季仍有台风登陆。图中冬季时台风有生成,但登陆数为0,所以冬季无台风登陆,C错误;
D:夏季生成多,但登陆少。图中反映出夏季台风生成多,登陆也多,D错误。
故选A
11.(2020八上·柯桥期末)夏季,造成绍兴地区损失最严重的气候灾害是( )
A.寒潮 B.台风 C.霜冻 D.洪涝
【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绍兴位于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容易受台风的影响而出现大风和暴雨天气。台风是夏季造成绍兴地区损失最严重的气候灾害的天气。
【解答】由分析可知,造成夏季绍兴地区损失最严重的气候灾害是台风,B选项正确。寒潮一般在冬季出现,绍兴地区冬季气温较高不易出现寒潮,A错误;绍兴地区河湖众从泄洪能力强,不易发生洪涝,D错误;夏季不会出现霜冻,C错误。
故选B
12.(2019八上·萧山期中)下列关于气象灾害或环境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寒潮往往会带来降温、霜冻、大风、扬尘天气
B.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处是狂风暴雨区
C.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渗透,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增加
D.城市热岛现象,使城市常出现大雾天气,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上空水汽充足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寒潮是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植被可以涵养水分,帮助抑制洪水灾害。植物的根须非常发达,因为蒸腾作用需要蒸发大量的水分,根须也就必须深入到土壤的每个角落来吸收水分,同时植物的根须由于深入到了土壤,这好比一个大网,将土壤固定起来,因为发大水的时候水的作用是在土壤的表层,而土壤的表层正好被大量的植物根须牢牢抱住,因此水只能冲掉很小一部分土壤并破坏不了土壤和根须的坚固结构。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水气影响、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多方面的因素。当云墙区的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后,由于气压梯度的减弱,大量空气被迫外抛,形成流出层,只有小部分空气向内流入台风中心,并下沉,造成晴朗的台风中心,这就是台风眼区。
【解答】A、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台风眼外侧半径100KM左右的是狂风暴雨区,形成厚厚的云墙,台风中最大风速发生在云墙的内侧,最大暴雨发生在云墙区,所以云墙区是最容易形成灾害的狂风暴雨区,B不符合题意。
C、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的状况越轻,C不符合题意。
D、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2019八上·衢州期中)如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所表示的气象灾害分别是( )
A.干旱、洪涝、霜冻 B.寒潮、台风、霜冻
C.干旱、暴雪、沙尘暴 D.干旱、寒潮、沙尘暴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解答】甲降水量少和春季的灌溉用水量多,因此甲地为干旱;乙地冬季风强势,因此形成寒潮和大风天气;丙地由于冬季的大风且接近沙源地,则容易形成沙尘暴,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2018七上·天台月考)形成泥石流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二是人类活动。人类的下列活动,有助于削弱泥石流活动强度的是( )
A.乱砍滥伐、毁林开荒 B.开采矿物、堆放矿渣
C.修建公路、破坏地表 D.修建水库、调蓄水流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山区由于暴雨、冰雪融水激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A、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会增强泥石流的活动,故A错误;
B、开采矿物、堆放矿渣不利于削弱泥石流的活动,故B错误;
C、修建公路、破坏地表不利于削弱泥石流的活动,故C错误;
D、修建水库、调蓄水流有利于削弱泥石流的活动,故D正确;
故选D。
15.(2018八上·金华期中)下列有关我国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仅沿海地区受台风袭击,内陆地区则不受其影响
B.我国沿海地区在夏、秋季节多发的气象灾害是干旱和洪涝
C.我国沿海地区在夏、秋季节多发的气象灾害是台风和暴雨
D.各种洪涝灾害的出现都是锋面过境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答案】C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台风,干旱,洪涝,以及冷锋过境后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解答】 A、其实除了西部的几个省(区)以外,全国五分之四的省(区)都可能受到台风的影响,因此也包括内陆省份, A不符合题意。
B、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旱情严重,东部季风区也常出现旱灾. B不符合题意。
C、暴雨若是频繁发生会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 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C符合题意。
D、冷锋过境后的现象为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洪涝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它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2018八上·绍兴期中)如果要在我国东部城市周围建一个对空气有污染的企业,考虑到风向的关系,图中四个地点,最佳位置应选择( )
A.① B.④ C.②③ D.都可以
【答案】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企业排放的污染气体,会随着风吹飘散,最好对空气污染的企业远离城市。
【解答】因为我们国家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东临太平洋,夏季受东南风影响,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如果对空气有污染的企业位于②③两地,那么就对城市没有太大危害。
故答案为:C
17.2016年入春以来,中国南方多省区由于连降暴雨,引发洪涝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下列对一些自然灾害发生采取的应急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
A. 地震发生时在路边抱着高压电线杆
B.雷雨天气在野外躲在大树下
C.泥石流发生时顺着泥石流运动方向撤离
D.当被洪水围困在室内时往高处转移,等待救援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对于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正确解答本题有着重要意义。
【解答】地震发生时在路边应到空旷的地方蹲下不动,故A不符合题意;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气躲在大树下容易遭遇遭受雷电袭击,故B不符合题意;野外遭遇泥石流,应迅速离开河谷,向山坡高处跑,较安全,故C不符合题意;当被洪水围困在室内时往高处转移,等待救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C.雾是由浮游在大气中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形成的
D.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1)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2)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故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
【解答】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而不是小水滴和小冰晶;故A错误;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的实质是小液滴,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故B正确;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错误;雾和霾不是同一个概念;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9.关于我国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潮有害也有利,它带来的降雪可以缓解北方夏旱
B.台风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
C.寒潮、台风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D.台风能缓解或解除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旱情
【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解答】寒潮的出现,往往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在干燥地区,寒潮引起的“沙暴”不仅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大大损耗土壤肥力,而且还可以埋没田园。故A不符合题意。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台风雨的强度很大,日降水量可超过100~200毫米,甚至达500~600毫米。故B符合题意。洪涝是我国频繁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在我国,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亦常出现旱灾。故C不符合题意。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旱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那么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根本成因是( )
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B.深居内陆,地形阻隔
C.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
【答案】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有自然原因: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常。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棌;过度农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
【解答】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深居内陆,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21.读我国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冬季风的是 图,它来自 地区,性质 ,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我国冬季气温 。
(2) 我国有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 和 。
【答案】(1)A;蒙古—西伯利亚;寒冷干燥;南北差异大
(2)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地形因素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我国受西伯利亚季风的影响导致南北气温差异大。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为冬季风。季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导致干燥寒冷。由于我国北方纬度高,受蒙古高气压控制,故其冬季寒冷,从而造成南北气温差异大。
(2)影响气候的三个主要因素,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地形因素。
22.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如图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序号①、②代表的气象灾害分别为 、 .
(2)灾害②大多发生在 季节;主要影响我国的 地区.
(3)③地是 多发区(填气象灾害名称).
(4)我国由于山区面积广大,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也比较高.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 、 等.
(5)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两条我国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
【答案】(1)寒潮;台风
(2)夏秋;东南沿海
(3)洪涝
(4)滑坡;泥石流
(5)解:我国修建大量防灾工程,如北方为防御风沙而营造的防护林.我国建设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等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解答】解:(1)图中数字序号①、②代表的气象灾害分别为寒潮、台风.(2)灾害②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3)③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多发区.(4)我国由于山区面积广大,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也比较高.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4)我国修建大量防灾工程,如北方为防御风沙而营造的防护林;我国建设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寒潮;台风.(2)夏秋;东南沿海.(3)洪涝.(4)我国由于山区面积广大,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也比较高.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4)我国修建大量防灾工程,如北方为防御风沙而营造的防护林.我国建设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等.
23.如图是2008年我国某地区发生的气象灾害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这场灾害属于气象灾害中的 .
(2)冻雨分布严重的省份分别是:江西、湖南、贵州,贵州简称 ,这些省份从我国划分的四大地理区域上来看,它属于 地区;从中国温度带的划分来看它属于 带.
(3)冻雨期间严重的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冻雨严重地区,就有我国重要的南北铁路交通主干线,其中穿过我省(湖北)省会城市的铁路干线是 .
(4)靠近冻雨分布严重的周围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 农业区.
【答案】(1)寒潮
(2)贵或黔;南方;亚热
(3)京广线
(4)水田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4℃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可见图中的气象灾害是寒潮.(2)从图中可以看出,冻雨分布严重的省份分别是:江西、湖南、贵州,贵州简称贵或黔;这些省份从我国划分的四大地理区域上来看,它属于南方地区;从中国温度带的划分来看它属于亚热带.(3)湖北省省会为武汉,穿过武汉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广线.(4)从图中可以看出,靠近冻雨分布严重的周围地区,位于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湿热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故答案为:(1)寒潮;(2)贵或黔;南方;亚热;(3)京广线;(4)水田.
2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地理事件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工厂排放废水,造成河流污染
B.北京北部苹果产区遭冰雹袭击,几乎绝产
C.台风“尼伯特”造成福建省69人死亡,6人失踪.
D.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 、干旱、台风和 等.
(3)我国的春旱灾害主要分布在 地区.
(4)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 的地区.
(5)我国的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 地区.
【答案】(1)A
(2)洪涝;寒潮
(3)华北
(4)南
(5)东南沿海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北美地区常见的飓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解答】解:(1)“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滑坡、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选项BCD中描述的都是自然灾害,选项A属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灾害,不属于自然灾害.(2)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3)旱灾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春旱出现在北方广大地区和华南沿海、西南地区,以华北地区尤为严重.(4)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以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尤为严重.(5)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故答案为:(1)A;(2)洪涝;寒潮;(3)华北;(4)南;(5)东南沿海.
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寒潮路径A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① 平原,路径B经过的②是 山脉.
(2)寒潮路径B经过的③省区是 (全称),该省区内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2014年3月12日,山东省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寒潮给山东的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3)山东省的行政中心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
(4)寒潮属于 灾害(自然灾害).
【答案】(1)长江中下游;祁连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油气
(3)济南;小麦
(4)气象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4℃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解答】解:(1)如图,寒潮路径A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①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路径B经过的②是祁连山脉.(2)新疆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该省区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2014年3月12日,山东省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寒潮给山东的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3)山东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季风区,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行政中心是济南;(4)寒潮属于气象灾害,寒潮的出现,往往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入侵南方的强寒潮,常常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有时还会使体弱的牲畜直接受冻致死.在干燥地区,寒潮引起的“沙暴”不仅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大大损耗土壤肥力,而且还可以埋没田园.
故答案为:(1)长江中下游;祁连;(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油气;(3)济南;小麦;(4)气象.
26.国是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夏秋季节对我国东南沿海造成巨大危害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 ,冬半年影响我国北方主要灾害性天气是 .
【答案】台风;寒潮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解答】解: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夏秋季的5﹣10月,尤以7﹣8月为多.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故答案为:台风;寒潮.
27.成渝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易发区,多地震、滑坡、崩塌和 等地质灾害.
【答案】泥石流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解答】解:成渝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同时当地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所以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故答案为:泥石流.
28.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 地区,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 地区.
【答案】东南沿海;华北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解答】解: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也频繁发生,以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故答案为:东南沿海;华北.
29.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 、 、 、等,常见的 地质灾害有 、 、 、等,我国是世界多自然灾害的国家.
【答案】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人类破坏自然,导致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解答】解: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寒潮、暴雪、沙尘暴等;常见的地质灾害有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故答案为: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
30.气象灾害主要有 、 、 、 等.
【答案】洪涝;干旱;寒潮;梅雨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北美地区常见的飓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解答】解: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故答案为:洪涝;干旱;寒潮;梅雨.
三、解答题
31.材料一:2001年11月,太平洋上美丽的岛国——图瓦卢,其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宣告失败,并宣布他们将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到新西兰。
材料二: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气候变化将产生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对粮食和水安全等造成威胁。
(1)图瓦卢成为全球第一个“环境难民”国家,将其影响因素按因果关系填入方框内(填字母)。
A.二氧化碳增加
B.全球变暖
C.过度砍伐森林
(2)全球气温上升不仅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还发生 等危害,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3)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至45%。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两点可行性建议:① ;② 。
【答案】(1)
(2)旱涝、粮食减产、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
(3)多植树造林;节能减排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解题时除了要结合所学内容外,还要有一种好的环保意识,低碳生活习惯.可从温室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和防治措施方面着手,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习惯来回答。
【解答】(1)我们知道,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以及过度砍伐森林会造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大增,地球的气温就会升高,地球就变暖,致使冰川消融,低地被淹;
(2)全球气温上升不仅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还会产生旱涝灾害、粮食减产、水资源短缺等危害,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3)低碳生活的好做法有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寻找新能源、控制人口增长等。
故答案为:(1);
(2)旱涝灾害;粮食减产、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3)多植树造林 ;节能减排。
1 / 1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 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同步练习(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哇,寒潮来袭,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天气、气候叙述正确( )
A.全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B.灾害性的天气有台风、寒潮和春旱
C.同时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的影响
D.浙江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2.下列地理事物,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
A.温带常绿阔叶林一温带落叶阔叶林一亚寒带针叶林
B.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绿洲农业
C.农作物一年三熟一一年两熟一一年一熟
D.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
3.下图是广州、武汉、北京和哈尔滨四地气候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北京气候特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关于气象灾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寒潮往往带来降温、霜冻、大风、扬尘天气
B.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处是狂风暴雨区
C.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渗透,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危害增加
D.城市热岛现象,使城市常出现大雾天气,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上空水汽充足
5.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 )
A.狂风和寒潮 B.梅雨和伏旱 C.霜冻和风沙 D.洪涝和干旱
6.浙江省不太可能出现的气质灾害是 ( )
A.台风 B.寒潮 C.洪水 D.泥石流
7.我国是一个气象气候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的灾害性天气是( )
A.寒潮 B.梅雨 C.台风 D.沙尘暴
8.(2020八上·杭州月考)下列关于寒潮灾害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南方远离寒潮的发源地,因此不会受到寒潮影响
B.寒潮能够引发多种灾害
C.寒潮是强冷空气人侵造成的剧烈降温活动,在我国全年皆可发生
D.冬季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
9.(2020八上·温岭期中)如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所表示的气象灾害分别是( )
A.干旱、洪涝、霜冻 B.洪涝、寒潮、霜冻
C.洪涝、暴雪、沙尘暴 D.干旱、寒潮、沙尘暴
10.(2020八上·椒江期中)台州地区经常遭遇台风天气,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登录时伴随狂风、暴雨。如图示意1981--201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台风属于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汽输送
B.台风只有坏处没有益处
C.我国冬季仍有台风登陆
D.夏季生成多,但登陆少
11.(2020八上·柯桥期末)夏季,造成绍兴地区损失最严重的气候灾害是( )
A.寒潮 B.台风 C.霜冻 D.洪涝
12.(2019八上·萧山期中)下列关于气象灾害或环境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寒潮往往会带来降温、霜冻、大风、扬尘天气
B.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处是狂风暴雨区
C.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渗透,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增加
D.城市热岛现象,使城市常出现大雾天气,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上空水汽充足
13.(2019八上·衢州期中)如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所表示的气象灾害分别是( )
A.干旱、洪涝、霜冻 B.寒潮、台风、霜冻
C.干旱、暴雪、沙尘暴 D.干旱、寒潮、沙尘暴
14.(2018七上·天台月考)形成泥石流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二是人类活动。人类的下列活动,有助于削弱泥石流活动强度的是( )
A.乱砍滥伐、毁林开荒 B.开采矿物、堆放矿渣
C.修建公路、破坏地表 D.修建水库、调蓄水流
15.(2018八上·金华期中)下列有关我国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仅沿海地区受台风袭击,内陆地区则不受其影响
B.我国沿海地区在夏、秋季节多发的气象灾害是干旱和洪涝
C.我国沿海地区在夏、秋季节多发的气象灾害是台风和暴雨
D.各种洪涝灾害的出现都是锋面过境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16.(2018八上·绍兴期中)如果要在我国东部城市周围建一个对空气有污染的企业,考虑到风向的关系,图中四个地点,最佳位置应选择( )
A.① B.④ C.②③ D.都可以
17.2016年入春以来,中国南方多省区由于连降暴雨,引发洪涝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下列对一些自然灾害发生采取的应急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
A. 地震发生时在路边抱着高压电线杆
B.雷雨天气在野外躲在大树下
C.泥石流发生时顺着泥石流运动方向撤离
D.当被洪水围困在室内时往高处转移,等待救援
18.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C.雾是由浮游在大气中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形成的
D.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19.关于我国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潮有害也有利,它带来的降雪可以缓解北方夏旱
B.台风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
C.寒潮、台风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D.台风能缓解或解除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旱情
20.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那么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根本成因是( )
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B.深居内陆,地形阻隔
C.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
二、填空题
21.读我国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冬季风的是 图,它来自 地区,性质 ,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我国冬季气温 。
(2) 我国有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 和 。
22.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如图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序号①、②代表的气象灾害分别为 、 .
(2)灾害②大多发生在 季节;主要影响我国的 地区.
(3)③地是 多发区(填气象灾害名称).
(4)我国由于山区面积广大,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也比较高.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 、 等.
(5)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两条我国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
23.如图是2008年我国某地区发生的气象灾害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这场灾害属于气象灾害中的 .
(2)冻雨分布严重的省份分别是:江西、湖南、贵州,贵州简称 ,这些省份从我国划分的四大地理区域上来看,它属于 地区;从中国温度带的划分来看它属于 带.
(3)冻雨期间严重的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冻雨严重地区,就有我国重要的南北铁路交通主干线,其中穿过我省(湖北)省会城市的铁路干线是 .
(4)靠近冻雨分布严重的周围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 农业区.
2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地理事件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工厂排放废水,造成河流污染
B.北京北部苹果产区遭冰雹袭击,几乎绝产
C.台风“尼伯特”造成福建省69人死亡,6人失踪.
D.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 、干旱、台风和 等.
(3)我国的春旱灾害主要分布在 地区.
(4)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 的地区.
(5)我国的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 地区.
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寒潮路径A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① 平原,路径B经过的②是 山脉.
(2)寒潮路径B经过的③省区是 (全称),该省区内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2014年3月12日,山东省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寒潮给山东的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3)山东省的行政中心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
(4)寒潮属于 灾害(自然灾害).
26.国是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夏秋季节对我国东南沿海造成巨大危害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 ,冬半年影响我国北方主要灾害性天气是 .
27.成渝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易发区,多地震、滑坡、崩塌和 等地质灾害.
28.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 地区,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 地区.
29.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 、 、 、等,常见的 地质灾害有 、 、 、等,我国是世界多自然灾害的国家.
30.气象灾害主要有 、 、 、 等.
三、解答题
31.材料一:2001年11月,太平洋上美丽的岛国——图瓦卢,其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宣告失败,并宣布他们将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到新西兰。
材料二: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气候变化将产生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对粮食和水安全等造成威胁。
(1)图瓦卢成为全球第一个“环境难民”国家,将其影响因素按因果关系填入方框内(填字母)。
A.二氧化碳增加
B.全球变暖
C.过度砍伐森林
(2)全球气温上升不仅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还发生 等危害,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3)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至45%。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两点可行性建议:① ;②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苹果、大豆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柑橘等。寒潮是指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来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海陆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盛行来自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冬季盛行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偏南风,高温多雨。
【解答】A. 南方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A不符合题意;
B. 南方地区灾害性的天气有台风、梅雨和伏旱,B不符合题意;
C.南方地区同时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的影响,C符合题意;
D. 浙江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各地获得积温的多少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亚热带一年二至三熟;热带一年三熟;青藏高原区部分地区一年一熟。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苹果、大豆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柑橘等。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主要发展灌溉农业,主要农作物有棉花、葡萄、哈密瓜等;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发展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解答】A. 温带常绿阔叶林一温带落叶阔叶林一亚寒带针叶林反映我国气温从南向北的变化规律,A不符合题意;
B. 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绿洲农业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B符合题意;
C. 农作物一年三熟一一年两熟一一年一熟反映我国气温从南向北的变化规律,C不符合题意;
D. 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反映地形对畜牧业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解答】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③、④都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不符合题意;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冬季气候过于寒冷,应该位于东北地区,因此不符合题意;而②的气候特征与北京相吻合。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寒潮是指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来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解答】A. 寒潮往往带来降温、霜冻、大风、扬尘天气,A不符合题意;
B. 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处是狂风暴雨区,B不符合题意;
C. 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渗透,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危害增加,C不符合题意;
D. 城市热岛现象,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其中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也频繁发生,由于中国东部季风区人口、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因而旱灾造成的损失更大。
【解答】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因此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洪涝和干旱。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寒潮是指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来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解答】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降水丰富,容易发生台风和洪水灾害,西南山地也会发生泥石流。但由于受到山脉阻挡,寒潮很少会影响到浙江省。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C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台风过境时,大量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但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
【解答】 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的灾害性天气是台风。寒潮一般发生在冬半年,梅雨一般发生在夏初,沙尘暴一般发生在春季。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1、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每年袭击我国的寒潮平均约有 5次。寒潮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寒潮带来的雨雪和降温天气会造成能见度降低、地面结冰、路面积雪和大风等现象,对公路、铁路、航空和海上运输安全形成较大威胁。
2、寒潮带来的大风可以使火车出轨以致颠覆,影响飞机起飞和降落。海上风浪增大,威胁船舶航行。冰冻和积雪会使汽车车轮打滑,致使交通事故增多,导致高速公路关闭。低温积雪可以使道岔冻结,铁轨被雪埋没,通信信号失灵,列车运行受阻。寒潮造成的电线积冰会造成杆塔倒塌、导线断线,供电线路中断,造成电网的严重损坏,并直接影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解答】A、寒潮影响范围广,我国的南方地区也要受到寒潮的影响,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寒潮能够引发多种灾害,说法正确,B正确;
C、寒潮是强冷空气的活动,一般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C错误;
D、冬季农作物少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小,初春时影响最大,D错误。
故选B
9.【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1、干旱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
2、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3、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解答】根据图示可知,甲气象灾害的成因与水少有关,应该是干旱。乙的成因是冬季风强盛应该是寒潮。丙是在接近沙源地,干旱、大风时出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应该是沙尘暴。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D
10.【答案】A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台风的重灾区。台风在海上会形成狂风巨浪,它带来的大风能吹倒大树和不牢固的建筑物,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过在干旱季节,台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同时台风对缓和高温天气也有一定的作用;
2、根据图像反映的季节与台风生成和登陆的情况可判断选项。
【解答】A:台风属于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汽输送。台风会带来大量的降水,说法正确,A正确;
B:台风只有坏处没有益处,台风可以缓解旱情,缓和高温天气,说法错误,B错误;
C:我国冬季仍有台风登陆。图中冬季时台风有生成,但登陆数为0,所以冬季无台风登陆,C错误;
D:夏季生成多,但登陆少。图中反映出夏季台风生成多,登陆也多,D错误。
故选A
11.【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绍兴位于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容易受台风的影响而出现大风和暴雨天气。台风是夏季造成绍兴地区损失最严重的气候灾害的天气。
【解答】由分析可知,造成夏季绍兴地区损失最严重的气候灾害是台风,B选项正确。寒潮一般在冬季出现,绍兴地区冬季气温较高不易出现寒潮,A错误;绍兴地区河湖众从泄洪能力强,不易发生洪涝,D错误;夏季不会出现霜冻,C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寒潮是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植被可以涵养水分,帮助抑制洪水灾害。植物的根须非常发达,因为蒸腾作用需要蒸发大量的水分,根须也就必须深入到土壤的每个角落来吸收水分,同时植物的根须由于深入到了土壤,这好比一个大网,将土壤固定起来,因为发大水的时候水的作用是在土壤的表层,而土壤的表层正好被大量的植物根须牢牢抱住,因此水只能冲掉很小一部分土壤并破坏不了土壤和根须的坚固结构。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水气影响、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多方面的因素。当云墙区的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后,由于气压梯度的减弱,大量空气被迫外抛,形成流出层,只有小部分空气向内流入台风中心,并下沉,造成晴朗的台风中心,这就是台风眼区。
【解答】A、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台风眼外侧半径100KM左右的是狂风暴雨区,形成厚厚的云墙,台风中最大风速发生在云墙的内侧,最大暴雨发生在云墙区,所以云墙区是最容易形成灾害的狂风暴雨区,B不符合题意。
C、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的状况越轻,C不符合题意。
D、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解答】甲降水量少和春季的灌溉用水量多,因此甲地为干旱;乙地冬季风强势,因此形成寒潮和大风天气;丙地由于冬季的大风且接近沙源地,则容易形成沙尘暴,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山区由于暴雨、冰雪融水激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解答】A、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会增强泥石流的活动,故A错误;
B、开采矿物、堆放矿渣不利于削弱泥石流的活动,故B错误;
C、修建公路、破坏地表不利于削弱泥石流的活动,故C错误;
D、修建水库、调蓄水流有利于削弱泥石流的活动,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台风,干旱,洪涝,以及冷锋过境后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解答】 A、其实除了西部的几个省(区)以外,全国五分之四的省(区)都可能受到台风的影响,因此也包括内陆省份, A不符合题意。
B、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旱情严重,东部季风区也常出现旱灾. B不符合题意。
C、暴雨若是频繁发生会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 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C符合题意。
D、冷锋过境后的现象为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洪涝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它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企业排放的污染气体,会随着风吹飘散,最好对空气污染的企业远离城市。
【解答】因为我们国家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东临太平洋,夏季受东南风影响,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如果对空气有污染的企业位于②③两地,那么就对城市没有太大危害。
故答案为:C
17.【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对于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正确解答本题有着重要意义。
【解答】地震发生时在路边应到空旷的地方蹲下不动,故A不符合题意;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气躲在大树下容易遭遇遭受雷电袭击,故B不符合题意;野外遭遇泥石流,应迅速离开河谷,向山坡高处跑,较安全,故C不符合题意;当被洪水围困在室内时往高处转移,等待救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1)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2)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故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
【解答】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而不是小水滴和小冰晶;故A错误;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的实质是小液滴,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故B正确;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错误;雾和霾不是同一个概念;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9.【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解答】寒潮的出现,往往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在干燥地区,寒潮引起的“沙暴”不仅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大大损耗土壤肥力,而且还可以埋没田园。故A不符合题意。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台风雨的强度很大,日降水量可超过100~200毫米,甚至达500~600毫米。故B符合题意。洪涝是我国频繁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在我国,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亦常出现旱灾。故C不符合题意。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旱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答案】B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有自然原因: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常。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棌;过度农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
【解答】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深居内陆,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
故答案为:B。
21.【答案】(1)A;蒙古—西伯利亚;寒冷干燥;南北差异大
(2)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地形因素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我国受西伯利亚季风的影响导致南北气温差异大。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为冬季风。季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导致干燥寒冷。由于我国北方纬度高,受蒙古高气压控制,故其冬季寒冷,从而造成南北气温差异大。
(2)影响气候的三个主要因素,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地形因素。
22.【答案】(1)寒潮;台风
(2)夏秋;东南沿海
(3)洪涝
(4)滑坡;泥石流
(5)解:我国修建大量防灾工程,如北方为防御风沙而营造的防护林.我国建设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等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解答】解:(1)图中数字序号①、②代表的气象灾害分别为寒潮、台风.(2)灾害②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3)③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多发区.(4)我国由于山区面积广大,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也比较高.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4)我国修建大量防灾工程,如北方为防御风沙而营造的防护林;我国建设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寒潮;台风.(2)夏秋;东南沿海.(3)洪涝.(4)我国由于山区面积广大,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也比较高.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4)我国修建大量防灾工程,如北方为防御风沙而营造的防护林.我国建设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等.
23.【答案】(1)寒潮
(2)贵或黔;南方;亚热
(3)京广线
(4)水田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4℃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可见图中的气象灾害是寒潮.(2)从图中可以看出,冻雨分布严重的省份分别是:江西、湖南、贵州,贵州简称贵或黔;这些省份从我国划分的四大地理区域上来看,它属于南方地区;从中国温度带的划分来看它属于亚热带.(3)湖北省省会为武汉,穿过武汉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广线.(4)从图中可以看出,靠近冻雨分布严重的周围地区,位于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湿热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故答案为:(1)寒潮;(2)贵或黔;南方;亚热;(3)京广线;(4)水田.
24.【答案】(1)A
(2)洪涝;寒潮
(3)华北
(4)南
(5)东南沿海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北美地区常见的飓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解答】解:(1)“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滑坡、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选项BCD中描述的都是自然灾害,选项A属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灾害,不属于自然灾害.(2)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3)旱灾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春旱出现在北方广大地区和华南沿海、西南地区,以华北地区尤为严重.(4)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以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尤为严重.(5)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故答案为:(1)A;(2)洪涝;寒潮;(3)华北;(4)南;(5)东南沿海.
25.【答案】(1)长江中下游;祁连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油气
(3)济南;小麦
(4)气象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4℃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解答】解:(1)如图,寒潮路径A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①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路径B经过的②是祁连山脉.(2)新疆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该省区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2014年3月12日,山东省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寒潮给山东的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3)山东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季风区,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行政中心是济南;(4)寒潮属于气象灾害,寒潮的出现,往往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入侵南方的强寒潮,常常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有时还会使体弱的牲畜直接受冻致死.在干燥地区,寒潮引起的“沙暴”不仅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大大损耗土壤肥力,而且还可以埋没田园.
故答案为:(1)长江中下游;祁连;(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油气;(3)济南;小麦;(4)气象.
26.【答案】台风;寒潮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解答】解: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夏秋季的5﹣10月,尤以7﹣8月为多.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故答案为:台风;寒潮.
27.【答案】泥石流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解答】解:成渝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同时当地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所以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故答案为:泥石流.
28.【答案】东南沿海;华北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解答】解: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也频繁发生,以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故答案为:东南沿海;华北.
29.【答案】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人类破坏自然,导致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解答】解: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寒潮、暴雪、沙尘暴等;常见的地质灾害有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故答案为: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
30.【答案】洪涝;干旱;寒潮;梅雨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北美地区常见的飓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解答】解: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故答案为:洪涝;干旱;寒潮;梅雨.
31.【答案】(1)
(2)旱涝、粮食减产、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
(3)多植树造林;节能减排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解题时除了要结合所学内容外,还要有一种好的环保意识,低碳生活习惯.可从温室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和防治措施方面着手,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习惯来回答。
【解答】(1)我们知道,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以及过度砍伐森林会造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大增,地球的气温就会升高,地球就变暖,致使冰川消融,低地被淹;
(2)全球气温上升不仅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还会产生旱涝灾害、粮食减产、水资源短缺等危害,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3)低碳生活的好做法有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寻找新能源、控制人口增长等。
故答案为:(1);
(2)旱涝灾害;粮食减产、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3)多植树造林 ;节能减排。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