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

文档属性

名称 透镜及其应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5-21 22:1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透镜
透镜制成的原理:
透镜的种类及其区别:
光的折射
凸透镜
凹透镜
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
透镜的种类: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
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
有发散作用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比较中央与边缘的厚薄
对文字是否具有放大的作用
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主光轴和光心
C1
C2
主光轴
光心o
凸透镜
C1
C2
主光轴
凹透镜
焦点和焦距:(凸透镜)
O
焦点 F
f
焦距 f
F
焦点和焦距 (凹透镜)
o
f
F
虚焦点 F
虚焦距 f
·
·
·
F
F
O
·
·
·
F
F
O
·
·
·
F
F
O
·
·
·
F
F
O
中考考点
1、透镜
(1)透镜: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它分为____透镜和____透镜。
①凸透镜:___________,边缘薄的透镜。
②凹透镜: ___________,边缘厚的透镜。
(2)几个概念:①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②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_____。这个点叫透镜的______(O);边缘薄的透镜。


中间厚
中间薄
不会改变
光心
③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在_______在一点,这个点叫做______(F),透镜有两个焦点;
④焦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f)
(3)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作用;
(4)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作用;
练习:A+B P14基础训练1~4
会聚
焦点
焦点到光心
会聚
发散
1.光心、平行
3.B
2.A
4.ACF、BDE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放大、正立的虚像
放大、倒立的实像
缩小、倒立的实像
虚像与实像区别
虚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组成,是不能用屏承接的,但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屏承接的像,这个像用眼睛能直接看到,通过承接屏也能看到。
光的反射成的像都是虚像;光的折射成的像有虚有实。
2.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_____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_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_。
倒立
缩小
凸透镜
光屏
中考考点
(2)投影仪:投影仪是利用______成______、______的_____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投影片相当于_______,银幕相当于_______。
(3)放大镜:放大镜是利用______成______、 ______的_____像的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
倒立
放大

凸透镜
物体
光屏
凸透镜
正立
放大

练习:A+B P14基础训练5、6、8
5.凸透镜、倒立、缩小、实、异
6.凸透镜、倒立、放大、实、异、倒
8.凸透镜、近、放大、正
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点燃的蜡烛
凸透镜
光屏
光具座
实验器材
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能成在光屏上?
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 中心,使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
如何测定凸透镜焦距
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cm
10
移动透镜,直到屏上出现最小、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焦距近似等于像距(透镜到光屏的距离)
如何测定凸透镜焦距
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cm
10
透镜位置不变,分别向两侧同时移动蜡烛与光屏,直到屏上出现等大、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物距=像距=2*焦距(二倍焦距成等大实像)
*
物距
(u)
像的性质
大小
正倒
虚实
像距(v)
u>2f
u=2f
2f>u>f
u=f
u缩小
倒立

f等大
倒立

v=2f
放大
倒立

v>2f
不成像
放大
正立

与物同侧
----0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物距
(u)
像的性质
大小
正倒
虚实
像距(v)
u>2f
u=2f
2f>u>f
u=f
u缩小
倒立

f等大
倒立

v=2f
放大
倒立

v>2f
不成像
放大
正立

与物同侧
----0
二倍焦距是成
放大像和缩小
像的分界点
实像与物体在
透镜两侧且倒立;
虚像与物体在透镜
同侧且正立
一倍焦距是成实像
和虚像的分界点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记忆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倒异侧,虚正同侧。
镜头(凸透镜)
(像)
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镜头(凸透镜)
投影片(物)

屏幕
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投影仪
*
实验思考
1、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
*
F
F
f
思考:
在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从二倍
焦距以外向透镜靠近的过程中,成实
像与成虚像的时候像距与物距的变化,
所成像大小的变化。
*
结论1:当u>f时,物距u逐渐减小时,
像距将逐渐______,
像的大小将逐渐______.
结论2:当u像距将逐渐______,
像的大小将逐渐______.
增大
变大
减小
变小
*
练习
例: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
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
屏的位置。则:
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a
b
c
d
e
F
F
f
2f
*
a
b
c
d
e
F
F
f
2f
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
屏距凸透镜最远。
3、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______,用符号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______,用符号v表示。
物距
像距
中考考点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应用
u>2f fU=2f V=2f
f2f
u缩小
倒立

照相机
等大
倒立

放大
倒立

投影仪
放大
正立

放大镜
由上表可得:_______是虚、实的分界点;_________位置是成放大像或成缩小像的分界点。
(2)虚像和实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即能用眼睛观察到,又能用______接收的;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虚像_______用光屏接收,但能用眼睛观察到。
1倍焦距
2倍焦距
光屏
不能
练习:A+B P15基础训练7、9~12、13、14
7.B
9.C
10.平行光源、刻度尺、烛焰、光屏、凸透镜
11.C
12.(1)下; (2)10; (3)右、放大
14.小于、大于
13.凸透镜、缩小、实
如何形成近视眼?
  如果眼睛长时间不注意用眼卫生,会造成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疲劳过度,调节能力下降,这时就容易形成近视眼。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射作用过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前,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的矫正
   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在光进入人眼睛之前,先经过凹透镜进行发散,再经眼睛会聚,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上,从而看清物体。
如何形成远视眼?
老年人的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当只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过薄,折射能力弱,像会聚于视网膜后,使人看不清近处物体,这就是远视眼。
远视眼的矫正
 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由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来自近处物体的发散光经凸透镜会聚一些后,再经过眼睛会聚在视网膜上。
4.眼睛和眼镜
(1)眼睛: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一样,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它把来自于物体的光会聚在相当于光屏的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____立、_____的像。
(2)近视眼及其矫正
特点:只看得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_____的物体。
矫正办法:配带______,使远方物体成像在______上。
凸透镜
视网膜

缩小
远处
凹透镜
视网膜
(3)远视眼及其矫正
特点:只看得清______的物体,看不清_____的物体。
矫正办法:配带______,使近处物体成像在______上。
5.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的光学仪器。
构造:主要由焦距较短,靠近物体的____镜和焦距较大,靠近眼睛的____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_______,起两次_____的作用。
远处
近处
凸透镜
视网膜


凸透镜
放大
(2)望远镜
作用:用来观察远处物体或天体的光学仪器。
构造:由两组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______,靠近物体的叫______。一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另一种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目镜
物镜
练习:A+B P15~16
基础训练15~19
练习
15.凸透镜、倒立、缩小、实
16.远、厚、强、前方、凹透
17.近、薄、弱、后方、凸透
18.放大、实、放大
19.缩小、实、放大
实力检测
1、B;2、C;3、C;4、C;5、D;
6、D;7、D;8、D;9、D;10、C;
11、C;12;D;
13、凸,前方,凹;
14、U>2f;2f>U>f; U15、2.9; 正立、放大;
16、折射,放大镜(凸透镜),虚;
17、焦点,2倍焦距的位置;
18、凸面镜,凹面镜,
凸透镜,凹透镜;
19、凸,会聚,幻灯机(或照相机、放大镜、投影机);
20、放大,实,放大,虚;
作图题(略)
实验题
23、(1)测量凸透镜焦距,
(2)上,
(3)放大;
24、(1)10
(2)同一高度
(3)清晰
(4)乙
(5)光屏一侧;放大;放大镜
(6)①两个蜡烛并排放置且烛焰高度不同,观察光屏上烛焰像的变化情况;
②用嘴轻轻地吹烛焰使其左右摆动,然后观察光屏上烛焰的变化情况;
③用物体在烛焰前挡住左侧或右侧一部分火焰,然后观察光屏上烛焰像的变化情况。
25、
①烛焰,透镜,光屏不在同一高度,
②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③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
④烛焰到透镜的距离略大于一倍焦距,所成的像的像距太大;
26、
近视眼:
(1)厚,(2)强,(3)长,(4)前,凹透镜
远视眼:
(1)薄,(2)弱,(3)短,(4)后,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