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构成物质的微粒2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021~2022学年同步练习基础过关(二)(科粤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2.M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离子Mn﹣与N元素的离子Nm+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N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a+n+m
B.m+n﹣a
C.a﹣n﹣m
D.a+m﹣n
3.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电子层数
B.核外电子数
C.核内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4.不同原子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
A.中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
5.如图是用α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图。图中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过金箔,只有一部分发生偏转,还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粒法错误的是( )
A.绝大多数穿过,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B.实验说明:原子体积主要取决于原子核的大小
C.一部分发生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
D.极少数被反弹,说明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7.X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n,X2﹣离子和Y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Y原子的质子数是( )
A.n+1
B.n+2
C.n+3
D.n+5
8.下列关于Cl、Cl﹣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数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化学性质Cl﹣比Cl稳定
A.①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⑤
9.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①化学性质②元素种类③相对原子质量④电子层数⑤原子的电性⑥原子核
A.①⑤
B.②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10.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1.下列项目不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是(这里面的元素通常指主族元素)( )
A.元素的化合价
B.元素的化学性质
C.元素的分类
D.元素种类
12.根据图示粒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B.①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
C.③④都属于阳离子
D.②③属于不同元素
13.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①②④不在同一周期
D.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14.高铁上装有烟雾传感器,主体是放有镅(Am)的电离室,这种镅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5个质子和146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95
B.146
C.241
D.51
15.金属铬常用于制不锈钢。一种铬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和28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
B.24
C.28
D.52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如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〇”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
②原子中质子数为
;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
17.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按照目前你所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填数字序号)。
(2)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实验。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了
;
②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因是这些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
(填“吸引”或“排斥”)而稍稍改变了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原因是α粒子的质量远远
(填“大于”或“小于”)金原子核的质量。
(3)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科学家们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18.下表微粒中,是阴离子的是
,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
。
组别
质子
中子
电子
A
8
8
8
B
17
18
18
C
17
18
17
D
8
10
8
19.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左图,X、Y、Z、W表示的元素分别为图中的O、Mg、Al、Cl,试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W2与单质Y的反应中,Y原子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
(2)X、Z形成的化合物为
(填物质名称)。
(3)原子序数分别为2和10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样,但在元素周期表中都处于同一族,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其原因:
。
20.根据下列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如图中,六种粒子属于
种(填数字)元素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
(2)如图中,其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有
(填序号),表示阳离子的符号为
。
(3)如图中,A与
(填名称)化学性质相似。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1.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等粒子构成的。请在如图方框中填写粒子名称,表示各种粒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22.下面是几种原子的基本结构,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出两条即可)
名称
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H
1
0
1
氧
O
8
8
8
钠
Na
11
12
11
氯
Cl
17
18
17
2.3构成物质的微粒2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021~2022学年同步练习基础过关(二)(科粤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分析】A.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解答;
B.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解答;
C.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解答;
D.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故错误;
B.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
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故正确;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构成以及数量、质量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M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离子Mn﹣与N元素的离子Nm+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N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a+n+m
B.m+n﹣a
C.a﹣n﹣m
D.a+m﹣n
【分析】根据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得到n个电子后变为Mn﹣,而N失去m个电子后变为Nm+,根据电子层结构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列出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设元素N的质子数为b,由题意可知,因为M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阴离子Mn﹣,所以它的阴离子中带有(a+n)个电子;而阳离子Nm+与阴离子M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b﹣m=a+n,即b=a+m+n.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要知道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若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则微粒带正电;若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则微粒带负电。
3.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电子层数
B.核外电子数
C.核内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A、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核外电子层数,故选项错误。
B、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
C、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质子数,故选项错误。
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正确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不同原子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
A.中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原子的种类与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有关,据此解答
【解答】解:原子的种类与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有关,不同原子间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观察选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同原子间的区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如图是用α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图。图中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过金箔,只有一部分发生偏转,还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粒法错误的是( )
A.绝大多数穿过,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B.实验说明:原子体积主要取决于原子核的大小
C.一部分发生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
D.极少数被反弹,说明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分析】根据题意,绝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过金箔,只有一部分发生偏转,还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绝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过金箔,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绝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过金箔,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原子体积不取决于原子核的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α粒子带正电,一部分发生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D、极少数被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说明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明确α粒子带正电、了解原子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分析】原子的定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尽管原子很小,但仍然可以再分,结合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核不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X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n,X2﹣离子和Y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Y原子的质子数是( )
A.n+1
B.n+2
C.n+3
D.n+5
【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n,X得到2个电子后变为X2﹣,Y失去3个电子后变为Y3+,根据电子层结构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列出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设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b,X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n,因为X的核电荷数为n,它的阴离子X2﹣,所以它的离子中带有(n+2)个电子。因为阴离子X2﹣与元素Y的阳离子Y3+电子层结构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2+n=b﹣3,即b=n+5。
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解答本题要掌握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
8.下列关于Cl、Cl﹣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数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化学性质Cl﹣比Cl稳定
A.①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⑤
【分析】根据氯原子与氯离子的转化: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氯离子,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①因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故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但核电荷数相同,故正确;
②因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故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错误。
③因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但电子层数相同,故正确;
④因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二者的质量几乎相等,故正确;
⑤因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Cl﹣比Cl
稳定,故正确。
所以正确的是①③④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理解原子与离子转化时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掌握元素的概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①化学性质②元素种类③相对原子质量④电子层数⑤原子的电性⑥原子核
A.①⑤
B.②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特点可知,电子的得失能影响到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当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时能影响到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数会发生改变;核电荷数、元素种类、相对原子质量和电子的得失没有关系。当原子得电子时最外层电子数改变,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元素种类、相对原子质量不变。原子得失电子后,最外层电子数发生改变,故元素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①化学性质:由分析知原子得失电子后,最外层电子数发生改变,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故元素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②元素种类:由分析知原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未变,故元素种类未变;
③相对原子质量:电子的质量相对于原子核的质量很小,所以电子的变化并不能影响其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层数:若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若是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时,电子层数不变;
⑤原子的电性由分析知原子变成离子后由中性变成了带电的微粒,故电性一定变化;
⑥原子核:由分析知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所以电子数一定改变,而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改变,即原子核没有变化。
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②③⑥。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要掌握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原子核很稳定,核外电子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数目上的变化.
10.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分析】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解答。
【解答】解: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所以①④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判断不同微粒性质,学生应首先学会利用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来分析是何种微粒,然后利用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其性质,尤其注意稀有气体性质稳定。
11.下列项目不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是(这里面的元素通常指主族元素)( )
A.元素的化合价
B.元素的化学性质
C.元素的分类
D.元素种类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得失电子的性质,同时可以确定元素的化合价进行解答。
【解答】解:A、最外层电子数能确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以及元素的化合价,故A不符合题意;
B、最外层电子数能确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以及元素的化合价,故B不符合题意;
C、主族元素一般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而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所以由最外层电子数也能确定元素的分类,故C不符合题意;
D、最外层电子数只能确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以及元素的化合价,而元素的种类则是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根据图示粒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①②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B.①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
C.③④都属于阳离子
D.②③属于不同元素
【分析】A、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
B、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的结构为稳定结构分析;
C、根据在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分析;
D、根据同种元素的定义分析。
【解答】解:A、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稳定结构,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易失去,两种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故A错误;
B、①的质子数=电子数=2,是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稳定结构,故B正确;
C、在③中,质子数=12>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在④中,质子数=17<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故C错误。
D、②③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①②④不在同一周期
D.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分析】A、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
B、根据微粒的构成写出符号;
C、根据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分析;
D、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及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错误;
B.在④中,质子数=12>电子数=10,是镁离子,属于阳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故错误;
C.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①②④对应的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在同一周期,故错误;
D.②表示的元素是钠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故正确。
故选:D。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4.高铁上装有烟雾传感器,主体是放有镅(Am)的电离室,这种镅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5个质子和146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95
B.146
C.241
D.51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决,由题意“镅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5个质子和146个中子”。则可推测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解答】解:由题意“镅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5个质子和146个中子”。所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可推测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5。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等量关系,并据此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15.金属铬常用于制不锈钢。一种铬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和28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
B.24
C.28
D.52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决,由题意“铬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和28个中子”。则可推测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解答】解:由题意“铬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和28个中子”。所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可推测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等量关系,并据此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如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〇”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
②原子中质子数为 1 ;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①② 。
【分析】根据微观结构示意图中的质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原子中,电子在原子核的外部,所以小圈表示的是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白球表示质子,黑圈表示中子;再根据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可知,②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①和②这两种粒子核内的质子数均为1,故属于同种元素。
故答案为:1;①②。
【点评】掌握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7.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按照目前你所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①②③ (填数字序号)。
(2)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实验。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了 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
②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因是这些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 排斥 (填“吸引”或“排斥”)而稍稍改变了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原因是α粒子的质量远远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金原子核的质量。
(3)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科学家们运用了 模型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分析】(1)根据原子的构成特点来回答本题,原子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微粒是质子和中子。
(2)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现象来分析;
(3)根据科学研究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说法错误;
②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电子在核外空间中绕核做高速运动,故说法错误。
③一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同一类原子只能说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即原子的质量也不一定相同。故说法错误。
故填:①②③;
(2)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了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故填: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②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因是这些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排斥而稍稍改变了运动方向;故填:排斥;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原因是α粒子的质量远远小于金原子核的质量;故填:小于;
(3)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科学家们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故填:模型。
【点评】本题难度不小,掌握原子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要熟悉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原子核带正电荷。
18.下表微粒中,是阴离子的是
,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 AD 。
组别
质子
中子
电子
A
8
8
8
B
17
18
18
C
17
18
17
D
8
10
8
【分析】根据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解答;
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质子数相同的属于同种元素;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解答;
【解答】解:ACD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B中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A和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
故答案为:B;
A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构成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9.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左图,X、Y、Z、W表示的元素分别为图中的O、Mg、Al、Cl,试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W2与单质Y的反应中,Y原子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Mg2+ 。
(2)X、Z形成的化合物为 三氧化二铝(或氧化铝) (填物质名称)。
(3)原子序数分别为2和10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样,但在元素周期表中都处于同一族,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其原因: 最外层都是相对稳定结构(或最外层电子数都填满) 。
【分析】(1)根据根据题意,Y是镁元素,最外层的电子数为2个,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进行解答;
(2)根据X是氧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2个电子,化合价为﹣2价,Z是铝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去3个电子,化合价为+3价进行解答;
(3)根据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以及微粒的表示方法分析回答。
【解答】解:(1)根据题意,Y是镁元素,最外层的电子数为2个,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符号为:Mg2+;
(2)由图示可知:X是氧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2个电子,化合价为﹣2价,Z是铝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去3个电子,化合价为+3价,X、Z形成的化合物为三氧化二铝(或氧化铝);
(3)原子序数分别为2和10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样,但在元素周期表中都处于同一族,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其原因最外层都是相对稳定结构(或最外层电子数都填满)。
故答案为:
(1)失去;
Mg2+;
(2)三氧化二铝(或氧化铝);
(3)最外层都是相对稳定结构(或最外层电子数都填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总结元素周期律及对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20.根据下列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如图中,六种粒子属于 5 种(填数字)元素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B (填序号)。
(2)如图中,其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有 BCD (填序号),表示阳离子的符号为 Al3+ 。
(3)如图中,A与 硫 (填名称)化学性质相似。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图中六种粒子属于5种元素的粒子,AB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故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B。
(2)多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稳定结构,故如图中,其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有BCD,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表示阳离子的为D,符号为Al3+。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故图中A与E的化学性质相似,E表示的是硫。
故答案为:
(1)5;AB;
(2)BCD;Al3+;
(3)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1.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等粒子构成的。请在如图方框中填写粒子名称,表示各种粒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填:
【点评】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2.下面是几种原子的基本结构,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答案合理即可) 。(答出两条即可)
名称
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H
1
0
1
氧
O
8
8
8
钠
Na
11
12
11
氯
Cl
17
18
17
【分析】根据分析图表中数值关系进行规律找寻.
【解答】解:由图表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等。
故答案为: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答案合理即可)。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表中提供的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