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构成物质的微粒2同步练习基础过关(一)-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构成物质的微粒2同步练习基础过关(一)-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26 15:2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构成物质的微粒2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021~2022学年同步练习基础过关(一)(科粤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原子质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
A.核内质子的数目
B.核内中子的数目
C.核内质子、中子的质量
D.核外电子数目
2.某+3价阳离子具有10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它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37
B.20
C.17
D.14
3.影响元素化学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原子的质子数
B.原子的电子层数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组成某种物质的原子个数
4.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5.用“”“”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互为同位素
B.乙、丁为同一种元素
C.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D.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6.在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能得出的结论是(  )
A.a和c数量不相等
B.b决定原子种类
C.质量集中在c上
D.a和c之间存在吸引的力
7.已知A、B是原子序数小于18的两种元素(均大于2).它们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AmBn.在此化合物中,所有离子均能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结构.若A的核电核数为a,则B的核电核数不可能是(  )
A.a+8﹣m﹣n
B.a+18﹣m﹣n
C.a+16﹣m﹣n
D.a﹣m﹣n
8.与铵根离子(NH4+)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  )
A.Na+
B.OH﹣
C.H2O
D.LiF
9.对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同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
A.
B.
C.
D.
11.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核内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12.根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三种元素
B.②、③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D.①表示的是原子,而④表示的是阴离子
13.如图是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是金属元素
B.Y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X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与N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X和Y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相似
14.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7
B.10
C.9
D.19
15.硒元素在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等美誉。一种硒原子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和45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1
B.34
C.45
D.79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图中能正确反映他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选填甲或乙)。
(2)我们发现大部分粒子能够穿透过去,极少数粒子反弹回去,这2个现象能够支持了的观点是 
 
A.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内部结构中大部分是空的
D.原子内充满正电荷负电荷均匀分布
(3)卢瑟福等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氢的同位素原子﹣氚可用“H”表示(其中“1”表示核电荷数),氚原子的模型如图丙所示,丙图中“”表示的粒子是 
 。
17.直到19世纪末,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但是后来通过汤姆生发现电子的实验,人们才知道原子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1)请在如图所示的框图中完成原子的构成。
(2)在原子中存在一些等量关系,请写出其中的一种: 
 。
18.从“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阴离子、阳离子)”中,选择适当的微粒名称填写在空白处:
a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b不显电性的微粒有 
 ,c
带电的微粒有 
 ;d带负电的微粒有 
 。e质量最小的微粒是 
 
f一般来说,同一种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g构成原子核的微粒有 
 。h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19.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20.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2)D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是 
 ,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D属于 
 
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
(3)如图从A至F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
(4)E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X=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1.将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或电子等词语分别填入有关空格内: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2)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 
 .
(3)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4)带正电荷的是 
 .
(5)不显电性的是 
 .
(6)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
(7)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
(8)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
22.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2.3构成物质的微粒2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021~2022学年同步练习基础过关(一)(科粤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原子质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
A.核内质子的数目
B.核内中子的数目
C.核内质子、中子的质量
D.核外电子数目
【分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则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由质子和中子决定。
【解答】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原子质量大小由质子和中子决定。
故选:C。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和微粒的质量,只要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来分析解答即可。
2.某+3价阳离子具有10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它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37
B.20
C.17
D.14
【分析】某+3价阳离子具有10个电子,该离子是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3=13,据此由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某+3价阳离子具有10个电子,该离子是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3=13;由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3;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由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27﹣13=14。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灵活运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影响元素化学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原子的质子数
B.原子的电子层数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组成某种物质的原子个数
【分析】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可知,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一般金属元素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得到电子,从而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即在化学变化中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质子数不发生变化,不能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确;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电子层数能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故B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最外层电子数是失去、得到还是不变,主要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是影响元素化学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故C正确;
D、组成某种物质的原子个数,不影响元素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原子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达到最外层8电子结构,从而体现出元素的化学性质,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4.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分析】根据物质构成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是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b是原子核,c是核外电子,观察选项,故选A。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粒子构成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用“”“”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互为同位素
B.乙、丁为同一种元素
C.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D.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分析】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同种元素的核内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甲、丙的核电荷数,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甲、丙的中子数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
A、甲、乙原子的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位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丁的核内质子数相同,为同一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甲、丙的核内质子数均为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甲、丙的核电荷数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甲、丙的中子数不同,甲、丙不是同一种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元素的特征、同位素的特征、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在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能得出的结论是(  )
A.a和c数量不相等
B.b决定原子种类
C.质量集中在c上
D.a和c之间存在吸引的力
【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和原子各种微粒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a和c数量相等,A错误;
B、原子的种类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因此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B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错误;
D、a为负电荷,c为正电荷,异种电荷相吸,因此a和c之间存在吸引力,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是对原子结构的考查,难度不大。
7.已知A、B是原子序数小于18的两种元素(均大于2).它们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AmBn.在此化合物中,所有离子均能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结构.若A的核电核数为a,则B的核电核数不可能是(  )
A.a+8﹣m﹣n
B.a+18﹣m﹣n
C.a+16﹣m﹣n
D.a﹣m﹣n
【分析】A、B是第2或第3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它们可形成离子化合物AmBn,则A为金属元素,离子为An+,B为非金属元素,离子为Bm﹣均有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结构,讨论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是否同周期、核外电子数目相等,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B是第2或第3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它们可形成离子化合物AmBn,则A为金属元素,离子为An+,B为非金属元素,离子为Bm﹣,离子均有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结构,①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目相同,设B的原子序数为x,则a﹣n=x+m,即x=a﹣n﹣m;②若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在同周期,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目相差8,则a﹣n+8=x+m,即x=a+8﹣m﹣n;③若金属离子在第2周期,阴离子在第3周期,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目相差16,即x=a+16﹣m﹣n;显然不可能为a+18﹣m﹣n,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关系及原子的原子序数,明确可能的存在形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利用电子数寻找关系式即可解答.
8.与铵根离子(NH4+)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  )
A.Na+
B.OH﹣
C.H2O
D.LiF
【分析】微粒中质子数为各原子的质子数之和,若微粒为分子,质子数=电子数;若微粒为阳离子,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若微粒为阴离子,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解答】解:NH4+中N原子的质子数为7,H原子的质子数为1,所以NH4+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11﹣1=10。
A、Na+中质子数为11,电子数=11﹣1=10;
B、OH﹣中质子数为9,电子数=9+1=10;
C、H2O中质子数=1×2+8=10,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10;
D、LiF中质子数=3+9=12,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1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粒中质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难度不大,明确阳离子中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中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9.对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同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根据Mg2+和Mg两种粒子可以看出它们都是镁元素形成的不同微粒,据此解答.
【解答】解:①因它们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质子数相同,故核电荷数相同,正确;
②Mg2+是Mg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离子,故两者的电子数一定不同;错误;
③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二者的电子层数不同,错误;
④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质量几乎相等,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此题是对原子和离子转化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离子与原子间转化是通过得失电子完成的;
10.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为8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质子数为18的原子,最外层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性质稳定;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错误。
B、虽然两种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却完全不同。质子数为2的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而质子数为12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错误。
C、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7、3,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前提是原子结构。
11.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核内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核外的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得到或失去而满足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即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
【解答】解:因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在反应中不变化,则不会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时,在反应中一般失去电子而满足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当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时,在反应中一般得到电子而满足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即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比较基础,学生需要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正确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12.根据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三种元素
B.②、③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D.①表示的是原子,而④表示的是阴离子
【分析】先分析结构示意图得到①是氧原子,②是镁离子,③是镁原子,④是氟离子,再分别判断各选项即可。
【解答】解:①圆内是8,圆外的电子总数
8,所以该图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②圆内是12,圆外的电子总数10,所以该图是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③圆内是12,圆外的电子总数12,所以该图是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④圆内是9,圆外的电子总数10,所以该图是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A、由上述分析可知,①是氧原子,②是镁离子,③是镁原子,④是氟离子,所以是氧元素、镁元素和氟元素,三种,正确;
B、②是镁离子,③是镁原子,最外层电子不同,所以②③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错误;
C、镁是金属,故选项正确;
D、①是氧原子,④是氟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了元素的概念,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粒子结构示意图。会读懂原子结构示意图,还要知道电子层的最外层是8个电子(H是2个电子)时为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大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13.如图是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是金属元素
B.Y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X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与N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X和Y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相似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解:A、X原子结构示意图,其核内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为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Y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X元素为镁元素,核内为12个质子,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氖原子核内为10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X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与N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7
B.10
C.9
D.19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9,故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5.硒元素在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等美誉。一种硒原子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和45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1
B.34
C.45
D.79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图中能正确反映他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乙 (选填甲或乙)。
(2)我们发现大部分粒子能够穿透过去,极少数粒子反弹回去,这2个现象能够支持了的观点是 AC 
A.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内部结构中大部分是空的
D.原子内充满正电荷负电荷均匀分布
(3)卢瑟福等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氢的同位素原子﹣氚可用“H”表示(其中“1”表示核电荷数),氚原子的模型如图丙所示,丙图中“”表示的粒子是 中子 。
【分析】(1)根据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过去,少数发生偏向,极少数反弹了回来;
(2)根据原子的内部结构来分析;
(3)根据氚原子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1)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过去,由于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少数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或发生了很明显的偏向,故填:乙;
(2)A.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所以只有极少数粒子反弹回去,故正确;
B.原子的质量不是均匀分布的,故错误;
C.大部分粒子能够穿透过去,说明原子内部结构中大部分是空的,故正确;
D.原子内充满正电荷负电荷不是均匀分布,故错误。
故选:AC;
(3)每个氚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2个中子,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所以丙图中“”表示的中子;故填:中子。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的组成,各微粒的带电情况,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
17.直到19世纪末,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但是后来通过汤姆生发现电子的实验,人们才知道原子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1)请在如图所示的框图中完成原子的构成。
(2)在原子中存在一些等量关系,请写出其中的一种: 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
【分析】(1)根据原子的构成回答;(2)根据原子中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回答。
【解答】解:(1)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
(2)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故答案为:(1);(2)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原子的构成,知道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18.从“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阴离子、阳离子)”中,选择适当的微粒名称填写在空白处:
a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分子 ,b不显电性的微粒有 分子、原子、中子 ,c
带电的微粒有 质子、电子、原子核、离子 ;d带负电的微粒有 电子、阴离子 。e质量最小的微粒是 电子 
f一般来说,同一种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质子、电子 。g构成原子核的微粒有 质子、中子 。h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分子、原子、离子 ;
【分析】可以根据微观粒子的性质及其构成、电性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分子;故填:分子;
b、分子、原子、中子呈电中性。故填:分子、原子、中子;
c、原子核和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故填:质子、电子、原子核、离子;
d、电子和阴离子带负电;故填:电子、阴离子;
e、一个电子的质量约是一个质子的,故质量最小的是电子,故填:电子;
f、同一种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故填:质子、电子;
g、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填:质子、中子;
h、分子、原子和离子能够直接构成物质。故填:分子、原子、离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构成等方面的内容。
19.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最外层电子数 。
【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核外的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得到或失去而满足最外层8电子的稳定结构,即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
【解答】解: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所以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故答案为:最外层电子数。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即可正确解答。
20.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 3 种元素。
(2)D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是 8 ,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D属于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
(3)如图从A至F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A、E、F 。
(4)E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X= 9 。
【分析】(1)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解答;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电子解答;
(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属于稳定结构解答;
(4)根据带1个单位负电荷说明得到了一个电子解答。
【解答】解: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所以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三种元素;
(2)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D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是8,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电子,所以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3)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属于稳定结构所以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AEF。
(4)带1个单位负电荷说明得到了一个电子,所以X=2+8﹣1=9;
故答案为:
(1)3。
(2)8,得到,非金属。
(3)A、E、F。
(4)9。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原子结构示意图,知道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1.将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或电子等词语分别填入有关空格内: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原子 .
(2)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 分子、原子 .
(3)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分子、原子 .
(4)带正电荷的是 原子核、质子 .
(5)不显电性的是 分子、原子、中子 .
(6)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质子、中子 .
(7)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质子、电子 .
(8)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电子 .
【分析】根据已有的微观粒子的构成以及带电情况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填:原子.
(2)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分子、原子,故填:分子,原子.
(3)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或原子,故填:分子、原子.
(4)带正电荷的是原子核和质子,故填:原子核,质子.
(5)不显电性的是分子、原子、中子,故填:分子、原子、中子.
(6)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是质子和中子,故填:质子、中子.
(7)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核内质子和核外电子,故填:质子、电子.
(8)质量最小的粒子是电子,故填:电子.
【点评】掌握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以及粒子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原子是 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粒子.
【分析】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解答】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故答案为:化学变化.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