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堂教学资料(课件+教案):春2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堂教学资料(课件+教案):春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1 22:27:32

文档简介

江苏省阜宁县明达中学
苏教版语文公开课教案:春
授课人:初一语文组 孔凡勇 时间:2010-11-11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体会拟人、比喻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揣摩精彩的词、句、段在表情达意傻瓜的作用
2.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吟咏四季的佳作,今天我们就随着朱自清的笔触一起去领略春的迷人风采。
二.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三.检查旧课,自然引出新课
上堂课,我们训练了朗读课文,梳理了文章结构,谁能说说全文分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板书:盼春——绘春——赞春)
本文于开头写盼春,就让读者内心掀起思春的波澜,为下文描绘春景奠定了欢乐基调,从第二段开始,作者抓住春天的特征,粗略勾勒了春天的轮廓画,创造了一个动人的意境,然后作者从容不迫地推出五幅特写镜头,浓墨重彩细致入微地描写春天的动人景象。
四.探究新课
这堂课我们就重点赏析绘春部分地五幅春景图,请同学们速读三至七段,按顺序说明每段描写的对象(板书:草花风雨人)
问:这五幅春景图中,你觉得那副写得最好,为什么?
(一)每幅图都有它的精彩之处,今天我们就以春雨图为样本共同赏析(出示课件,放朗读录音)
请同学们眼看画面,耳听录音,用心体会春雨图的优美意境。
思考:1.这段写了几层意思(板书:特点、景物)
2.春雨绵绵夏雨急,文中哪几句话突出了春雨的特点?分别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点?(板书:细密、闪亮、绵长)
3.雨中景都写了什么,(板书:树草灯人屋)
4.描写雨中景时采用什么顺序?(由物及人,由静到动,由近及远)
5.本段描写春雨及雨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喜雨之情)
6.哪些语句传达了这种感情,试举例说明。(可别恼)
7.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比喻拟人)
小结:这一段作者抓住了春雨特征及春雨中特有的景象,把那一派细雨绵绵的春光,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描绘的出神入化,表达了作者的喜雨之情。
刚才老师已做了赏析示范,接下来同学们要合作探究,品味赏析另几幅春景图。
(二)现在请同学们一面欣赏春草图的美丽景色(课件出示春草图)一面用原文语句给它配上画外音(齐背春草图)
今天我教给大家一种学习方法,叫发现法,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春草图,那么什么是发现法呢?围绕下边问题,谈出认识、体会的都是“发现”(课件出示)
1.发现哪个词用的妙,说说它的妙处。(偷偷,钻,嫩,绿,满是)
2.发现哪个句子写得好,说出它好在哪里。
3.发现这段用词上有什么突出特点(叠词的运用)
4.有什么疑问说出来和大家商讨。
现在速读春草图,你有什么发现,就举手和大家交流。(鼓励学生:只要认真阅读人人都会有所发现,有所发现说明你不仅勤于思考而且善于思考)
当学生谈到叠词特点时,问:那么这些叠词能不能去掉一个字呢?我们来试试看。去掉后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改后文字)大家再看原文比较一下,改后的文字和原文哪个富有感情?(改后的文字只是平淡地写写,而原文在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原文中那种写法叫什么(借景抒情)
质疑:老师有个疑问,所能帮老师解决,写春草为什么要写儿童在草地上嬉戏?(侧面写春草的柔嫩可爱,突出春草勃发带给人们的快乐)
小结:这段描绘春草的特点,观察细致,描写具体形象,使人有亲眼目睹,身历其境之感,而且较多地使用叠词,对小草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接下来作者着力描写春花竞放的场景,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打开大脑电视机,在荧光屏上放映百花争奇斗艳的画面。
(1)首先勾勒主要景物的形态,作者首先把镜头对准了树,你的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学生七嘴八舌的说:桃树、杏树、梨树,镜头下移:蜜蜂、蝴蝶、草丛、野花)
(2)现在把黑白电视变成彩色,看谁头脑中的画面色彩更艳丽。你看到了什么?(红像火的桃花,粉如霞的杏花,白似雪的梨花,黄褐相间的蜜蜂,色彩斑斓的蝴蝶,茵茵绿草地,野花五彩缤纷)
(3)好,我们的电视画面已经五彩缤纷了,现在我们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花下成群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蝴蝶轻盈起舞,草地上的野花迎风摇曳着,俏皮的眨着眼睛。)
刚才我们通过想象已初步领会春花图的意境,现在再交给大家一种学校方法:合作探究法(课件出示)
一会我们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春花图的妙处,在书上做好笔记,然后交流,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1.抓住春花什么特点?
2.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3.描绘景物时哪些词用得精确?
哪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5.运用了什么修辞?
全班交流:(1)花多、色艳、味甜(2)高—低 色-味 虚-实 (3)闹、赶趟儿、像眼睛、像星星(4)拟人、排比、比喻
刚才我们学习春草图的时候了解了一种侧面烘托的写法(写儿童在草地上嬉戏,是为了侧面烘托草的柔嫩可爱)本段有类似的写法吗?
(写蜂闹蝶飞,是侧面烘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小结:作者描绘春花图,动静、高低、色味虚实结合,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春意盎然,立体感很强的春花图,使人仿佛置身于春花烂漫的美景之中。
(四)春风是无形点的,最难描绘,作者却娴熟的从触觉,嗅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今天我们就运用圈点批注法给春风图做旁批。(课件出示:所谓圈点批注法就是对精彩的或自己喜爱的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写一两句感受、体会。
大家给“春风图”做旁批可从以下角度入手(课件出示:(1)从哪些角度写春风的?(触、嗅、视、听)(2)分别突出了春风哪些特点?(温柔、芳香、悦耳)(3)运用哪些修辞?(引用、拟人、比喻)
(4)可分析一两个精彩的句子。
小结:这一段作者调动多种感官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和悦,由此可见感受大自然(,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要五官一起调动才能写得生动传神。
(五)春景如此美妙动人,春天里的人怎样?
迎春图着力写春早人勤,巧妙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是希望”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总结:绘春部分,作者浓墨重彩,细笔描绘了春天里的各种景物千草勃发,万花竞艳,和风吹拂,细雨绵绵,就连春天的人也精神抖擞,充满活力,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六)纵观五幅春景图,你觉得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注意了什么?哪些写景的方法值得你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习借鉴?(学生归纳:抓住特征,细笔描绘;巧用修辞;借景抒情)
(七)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掌握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方法?
大家总结:(1)发现法。教师点评:我们在阅读中要善于发现美,要善于发现问题(2)合作探究法。点评:遇到问题要善于与别人合作协商解决。(3)圈点批注法,点评:不动笔墨不读书,古人读书常用此法,毛泽东也非常喜欢用这种方法阅读。我们学会了这些好的方法要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五.作业:
1.从五幅春景图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
2.从五幅春景图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三个专题分类收集诗句。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为它配画。(共39张PPT)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
映出红的花呀,映出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哩哩……
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1948年,他贫病交加,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走近作者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给红色的字注音: (1) 酝酿   (2)宛转   (3)嘹亮
(4)黄 晕   (5)应和 (6)薄烟
(7)抖擞  (8)蓑衣  (9)高涨
(10)散在草丛里  
(11)稀稀疏疏
niàng
zhuǎn
liáo
yùn

báo
sǒu
suō
zhǎng
sàn
shū
学情检查:
听录音朗读课文
注意字词读音
把握朗读的节奏
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说一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2、写春景,作者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
理清文章思路
(1)盼春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2)总括春天
(3)春草图
(4)春花图
(5)春风图
(6)春雨图
(7)迎春图
(8)“新”
(9)“美”
(10)“力”
(一)
(二)绘春
(三)颂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自主探究(一)
(一)盼春
开头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什么情感?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自主探究(二)
1、第2自然段与3-7自然段存在着什么关系?
绘 春
作者抓住春山、春水、春日的特点,从大处着笔勾勒出春景的轮廓,为具体描写下面的五幅图创设了广阔的背景。
春草图
春草图: (1)春草有什么样的特点?
(2)描绘春草时,作者是运用哪些方法来写景抒情的?
(3)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好?
合作探究(一)
(4)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合作探究(一)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
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花图
我来当老师:
根据刚才分析“春草图”的方法尝试给 “春花图”出几个题目。
(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
(还运用了联想的写作手法----由花甜联想到果实)
春花图作者抓住了春花怎样的特点来描写的?本段是怎样写景抒情的?
(实写与虚写相结合)
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树上繁花
树中昆虫
树下野花
高低结合
眼前花儿争春
联想到结果实
虚实结合
花的色彩
花的味道
色味结合
像星星眨呀眨
暗写风与太阳
明暗结合
全方位描绘春花的美
春风图
春风图
作者从哪些感觉来写春风?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鸟鸣、流水、短笛
触觉
嗅觉
听觉
运用各种感觉描绘春风柔、暖
和煦
芳香
悦耳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
南宋 志南和尚
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细密
……一层薄烟
细密迷蒙
一下就是三两天

抓住特点描绘春雨的“润”
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一句中,这三个比喻都是在描绘 的春雨,不同的是:“像牛毛”,侧重写春雨的 ,“像花针”,侧重写春雨的 ,“像细丝”侧重写春雨的 。
“……密密地斜织着”一个“斜”字,不仅在写春雨,而且也写了 。“织”字是承上句像 的比喻,准确表现了春雨的动态。
细密
闪烁



花针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
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
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
上前去。

(比喻,突出了春天的新、美、力)
不能,因为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又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排列有序,不能调换。
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调换顺序?
小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复 习 几 首
咏 春 的 诗 词
——春天,永远是
爱好生活的人们歌咏的对象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