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发展史。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知道《汉谟拉比法典》编订的历史背景、目的、内容,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和历史地位。
史料实证:初步学习根据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
家国情怀:通过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认识到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兴起和发展状况。
2.知道古代巴比伦进人早期文明的典型标志:《汉谟拉比法典》。掌握两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其他文明成就。
3.理解两河流域对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所起的重要作用。
【重点】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目录:
一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二 古巴比伦王国
三 《汉谟拉比法典》
二、新课讲解
模块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材料一:苏美尔人的诗歌: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至于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黏土。
——H·G·韦尔斯《世界史纲》
从材料来看,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什么?
泛滥的洪水带给人们灾难,但是也带给人们可靠的收成和建筑房屋的材料。这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定居的地域。
2.文明历程
两河流域文明的科学文化成就
视频:楔形文字
模块二、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汉谟拉比
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任君主,在一系列战争中他击败邻国,将巴比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整个两河流域,从而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全盛。
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汉谟拉比死后,国内各种矛盾激化,许多地方发生暴动,国力逐渐衰落。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赫梯人灭亡。
模块三、《汉谟拉比法典》
视频: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文物现存法国巴黎卢浮宫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A.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C.经济领域: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
阶级歧视
如果奴隶告其主人云“你不是我的主人”,则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然后主人可以割掉奴隶的耳朵。
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
如果自由民毁损任何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毁其眼睛。如果自由民折断自由民的手足,则应折其手足。
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制定者:汉谟拉比
2.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知识拓展
空中花园
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古代两河流域还经历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据说,新巴比伦的一个国王为满足王后的思乡之情,在宫中修建了一座空中花因,园内种满奇花异草,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伊朗高原上兴起的波斯帝国消灭。
三、课后小结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