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资料:《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 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资料:《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1 22:41:42

文档简介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一)
年级:高一 编写:裴以杰 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 日期:2011-8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诗中具体的形象,体味和感受诗中蕴含的真挚感情和深刻哲理。
2、注意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情感目标
诗歌深沉真挚的感情。
【重点难点预测】
(1)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应作为学习的重点;
(2) 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朗读法、讨论交流、质疑对抗、小结归纳、反思感悟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其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礼赞》、《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2.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中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他,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规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3.文题释义
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大叶荷这个村子很小,大堰河从小做童养媳,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死时也只有一口很简陋的棺木。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学,基础过关(A级)
1.注音
团箕( ) 檐头( ) 瓦菲( ) 冰屑 ( ) 青苔( )
荆棘( ) 火钵( ) 忸怩( ) 叱骂( ) 麦糟( )
牌匾( ) 灶火( ) 碾过( ) 咒语( ) 虱子( )
2.字形辨识
堰( ) 檐( ) 掐( ) 钵( ) 忸( )
偃( ) 瞻( ) 陷( ) 体( ) 钮( )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从整体上感知全诗
朗读时注意
①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轻重、读出感情;
②理解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感情、走进作者内心。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C级)
提示:每小组选一人进行文字展示,另选一人结合文字展示口头分析讲解
研读文章,探究问题
问题:本文是叙事诗,叙述了什么内容?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加粗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典押diǎn yā 忸怩niǔ niè 凌侮líng wǔ
B 叱骂chì 醉酒zuì 咒语zhòu
C 拥抱yōng bào 娇美jiāo 漂泊piāo
D 荆棘jīng jí 辉煌huī huáng 悄然qiǎo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 )
A、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B、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续乐”的匾。
C、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D、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3. 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 虱子 漂泊 闪烁 B. 雕花 蝉翼 窒息
C. 檐头 歌谣 唏嘘 D. 匾额 今霄 愚蠢
五、课堂梳理(从知识、学法、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六、总结拓展(D级)
课外美文品读
母亲一生的八个谎言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家来,晚上糊了,挣点分分钱补点家用。有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躬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了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高考那年,母亲请了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参加高考的男孩助阵。时逢盛夏,烈日当头,固执的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茶亦浓,情更浓。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亲撒的第四个谎。
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在缝纫社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李叔叔知道后,大事小事就找岔过来打个帮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钱粮来帮补男孩的家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母亲说,我不爱!——母亲撒的第五个谎。
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知道后就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母亲撒的第六个谎。
男孩留校任教两年,后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男孩想把母亲接来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母亲撒的第七个谎。 晚年,母亲患了胃癌,住进了医院,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飞机赶回来时,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母亲老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男孩悲痛欲绝,潸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母亲撒的第八个谎。]
说完,在“谎言”里度过了一生的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二)
年级:高一 编写:裴以杰 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 日期:2011-8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分层研读诗歌,深入理解。
2、分析人物大堰河的形象,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
3、探讨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学习诗歌中的主要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预测】
1、有感情齐读全诗,回忆上一课时划分的层次。
2、根据下列问题,分层赏析诗歌。
3、讨论总结人物大堰河的形象,分析本诗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朗读法、讨论交流、质疑对抗、小结归纳、反思感悟
【知识链接】
本课艺术特色。
㈠形式上的自由。
1、“什么是‘自由诗’?简单说,这种诗体,有一句占一行的,有一句占两行的;每行没有一定音节,每段没有一定行数;也有整首诗不分段的。‘自由诗’有押韵的,有不押韵的。‘自由诗’没有一定的格式,只有旋律。《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形式上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在奔放与约束意见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
2、全诗13节,少则4行一节,多则16行一节;少则每行2字,多则每行22个字。全诗不押韵,但有11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这首诗与《雨巷》《再别康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它们同样成为新诗中的名篇佳作。
㈡排比、反复。
这是一首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全篇不断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隽永。
1、排比
诗中多次运用排比,如第四节中的八个排比,一方面具体地铺述了大堰河的繁重劳动,赞美了她的勤劳品格,另一方面表现出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歌颂她的美好的心灵。这样写,省去了许多笔墨,扩大了诗歌内容和意境上的容量。如第六节中的7个排比;第七节中的6个排比;第十节5个排比;十二节的8个排比。这些排比的使用,使诗歌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2、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节的“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节的“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10、11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㈢对比。
①在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主题。如第四节和第六节,诗人把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未作任何评论,但黑暗的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已经明显地显现出来,不能不激起人们对旧世界的愤恨与诅咒。同时,又把在家里的“新客”地位和在大堰河家里所受到的爱抚进行对比,清楚地显示出诗人的爱憎。此外,如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劳和死后的凄苦悲凉……这些对比,大大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有力地揭示了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小组展示(C级)
提示:每小组选一人进行文字展示,另选一人结合文字展示口头分析讲解
第一层(1―2节)
问题1:从第1节可以看出大堰河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大堰河”是河的名字还是人的名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问题2:大堰河,我的保姆”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二层(3―8节)
问题1:第三节,诗人为我们描绘了四个画面,如这样改“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坟墓/你的瓦菲/你的园地/你的石椅……”,把那些修饰语“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门前的长了青苔”全部省去,不是更简练吗?
问题2:细读第4、7、8节,诗人回忆了大堰河对自己的爱,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爱的 体会诗人给我们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大堰河形象。
问题3:怎样理解“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这种矛盾的写法在本节中还有哪些?
问题4:第7节中反复写“她含着笑”,应该如何理解
第三层(9―11节)
问题:第9节中,写了大堰河死时的境况及她的丈夫和儿子、我在她死时的样子或境况,各有什么作用
第四层(12―13节)
问题:在第12节中,诗人用“紫色的灵魂”来形容大堰河的灵魂,“紫色的灵魂”应该怎样理解 看看全诗中艾青用了多少颜色词语,一一找出来,说说各自的意义。。
二、主旨探讨(C级)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该如何概括?
三、学习反思(C级)
如何理解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 大堰河形象在当代有何意义
四、当堂检测
1、比较阅读(D级)
这首诗和上一课的两首诗同属于新诗,但在抒情方式上却有所不同,试分析其各自在抒情方面的特点,比较其不同之处。
2、比较阅读
阅读艾青的《礁石》一诗,完成下列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象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艾青说过:“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试比较分析《礁石》与《大堰河》在表达观念、抒发情感方面的“形象”有何不同。
(2)、试简要分析“礁石”这一形象。
五、总结拓展(D级)
简要分析下列诗歌景与情的关系。
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2、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六、课堂梳理(从知识、学法、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一)
年级:高一 编写:裴以杰 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 日期:2011-8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诗中具体的形象,体味和感受诗中蕴含的真挚感情和深刻哲理。
2、注意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情感目标
诗歌深沉真挚的感情。
【重点难点预测】
(1)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应作为学习的重点;
(2) 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朗读法、讨论交流、质疑对抗、小结归纳、反思感悟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其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礼赞》、《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2.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中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他,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规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3.文题释义
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大叶荷这个村子很小,大堰河从小做童养媳,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死时也只有一口很简陋的棺木。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学,基础过关(A级)
1.注音
团箕( ) 檐头( ) 瓦菲( ) 冰屑 ( ) 青苔( )
荆棘( ) 火钵( ) 忸怩( ) 叱骂( ) 麦糟( )
牌匾( ) 灶火( ) 碾过( ) 咒语( ) 虱子( )
2.字形辨识
堰( ) 檐( ) 掐( ) 钵( ) 忸( )
偃( ) 瞻( ) 陷( ) 体( ) 钮( )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从整体上感知全诗
朗读时注意
①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轻重、读出感情;
②理解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感情、走进作者内心。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C级)
提示:每小组选一人进行文字展示,另选一人结合文字展示口头分析讲解
研读文章,探究问题
问题:本文是叙事诗,叙述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2诗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3─8诗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眷恋与感激。(家务繁重,疼爱乳儿;含泪别离,贫富对比;生活勤俭,宽厚善良;爱儿好梦,美丽心灵)
第三部分(9─10诗节) :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死后凄苦,一生悲凉;殡葬之薄,悲惨写照;家人遭遇,悲剧命运)
第四部分(11─13诗节):抒发诗人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四、当堂检测
1、下列加粗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典押diǎn yā 忸怩niǔ niè 凌侮líng wǔ
B 叱骂chì 醉酒zuì 咒语zhòu
C 拥抱yōng bào 娇美jiāo 漂泊piāo
D 荆棘jīng jí 辉煌huī huáng 悄然qiǎo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 )
A、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B、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续乐”的匾。
C、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D、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3. 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 虱子 漂泊 闪烁 B. 雕花 蝉翼 窒息
C. 檐头 歌谣 唏嘘 D. 匾额 今霄 愚蠢
五、课堂梳理(从知识、学法、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六、总结拓展(D级)
课外美文品读
母亲一生的八个谎言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家来,晚上糊了,挣点分分钱补点家用。有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躬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了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高考那年,母亲请了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参加高考的男孩助阵。时逢盛夏,烈日当头,固执的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茶亦浓,情更浓。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亲撒的第四个谎。
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在缝纫社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李叔叔知道后,大事小事就找岔过来打个帮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钱粮来帮补男孩的家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母亲说,我不爱!——母亲撒的第五个谎。
男孩和她的哥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知道后就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母亲撒的第六个谎。
男孩留校任教两年,后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男孩想把母亲接来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母亲撒的第七个谎。 晚年,母亲患了胃癌,住进了医院,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飞机赶回来时,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母亲老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男孩悲痛欲绝,潸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母亲撒的第八个谎。]
说完,在“谎言”里度过了一生的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二)
年级:高一 编写:裴以杰 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 日期:2011-8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分层研读诗歌,深入理解。
2、分析人物大堰河的形象,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
3、探讨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学习诗歌中的主要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预测】
1、有感情齐读全诗,回忆上一课时划分的层次。
2、根据下列问题,分层赏析诗歌。
3、讨论总结人物大堰河的形象,分析本诗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朗读法、讨论交流、质疑对抗、小结归纳、反思感悟
【知识链接】
本课艺术特色。
㈠形式上的自由。
1、“什么是‘自由诗’?简单说,这种诗体,有一句占一行的,有一句占两行的;每行没有一定音节,每段没有一定行数;也有整首诗不分段的。‘自由诗’有押韵的,有不押韵的。‘自由诗’没有一定的格式,只有旋律。《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形式上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在奔放与约束意见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
2、全诗13节,少则4行一节,多则16行一节;少则每行2字,多则每行22个字。全诗不押韵,但有11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这首诗与《雨巷》《再别康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它们同样成为新诗中的名篇佳作。
㈡排比、反复。
这是一首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全篇不断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隽永。
1、排比
诗中多次运用排比,如第四节中的八个排比,一方面具体地铺述了大堰河的繁重劳动,赞美了她的勤劳品格,另一方面表现出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歌颂她的美好的心灵。这样写,省去了许多笔墨,扩大了诗歌内容和意境上的容量。如第六节中的7个排比;第七节中的6个排比;第十节5个排比;十二节的8个排比。这些排比的使用,使诗歌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2、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节的“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节的“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10、11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㈢对比。
①在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主题。如第四节和第六节,诗人把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未作任何评论,但黑暗的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已经明显地显现出来,不能不激起人们对旧世界的愤恨与诅咒。同时,又把在家里的“新客”地位和在大堰河家里所受到的爱抚进行对比,清楚地显示出诗人的爱憎。此外,如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劳和死后的凄苦悲凉……这些对比,大大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有力地揭示了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小组展示(C级)
提示:每小组选一人进行文字展示,另选一人结合文字展示口头分析讲解
第一层(1―2节)
问题1:从第1节可以看出大堰河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大堰河”是河的名字还是人的名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从小做童养媳,度过了悲苦的一生.这个贫困保姆的名字,看似平淡无奇,却深刻揭示了像大堰河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是很多很多的.大堰河就是当时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
问题2:大堰河,我的保姆”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
第二层(3―8节)
问题1:第三节,诗人为我们描绘了四个画面,如这样改“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坟墓/你的瓦菲/你的园地/你的石椅……”,把那些修饰语“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门前的长了青苔”全部省去,不是更简练吗?
这些修饰语营造了一种悲惨、凄凉的氛围,说明大堰河身世的悲苦。
问题2:细读第4、7、8节,诗人回忆了大堰河对自己的爱,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爱的 体会诗人给我们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大堰河形象。
第一问:1、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如:(1) 第四节用八个排比句即八个细节,铺叙大堰河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写出关心、照料、温暖、爱抚乳儿,充分体现了她的勤劳和善良。(2) 【第七节,六个排比】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含着笑,不停地劳动表现了大堰河勤劳、纯朴、宽厚、善良。首尾反复,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她的伟大。(3)【第八节】描写了堰河对乳儿真挚的爱。
2、真切感人的生活细节描写:年节切冬米的糖;贴乳儿的画;逢人夸乳儿;梦里盼乳儿幸福。真切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感情,反映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二问: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问题3:怎样理解“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这种矛盾的写法在本节中还有哪些?
对大堰河的依恋和对金碧辉煌的豪门的不适应。
问题4:第7节中反复写“她含着笑”,应该如何理解
诗人连用六个“她含着笑”,写大堰河尽管有永远也干不完的艰辛的劳动,但她却很快乐,坚强质朴乐观。
第三层(9―11节)
问题:第9节中,写了大堰河死时的境况及她的丈夫和儿子、我在她死时的样子或境况,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写大堰河死时还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博大而深挚的爱。写平时打她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和儿子的痛苦,衬托出大堰河的悲苦和贫穷。两次写我不在身边,表现诗人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而愧疚痛苦的心情。
第四层(12―13节)
问题:在第12节中,诗人用“紫色的灵魂”来形容大堰河的灵魂,“紫色的灵魂”应该怎样理解 看看全诗中艾青用了多少颜色词语,一一找出来,说说各自的意义。。
灵魂本来是抽象的,更谈不上有颜色,用“紫色”来修饰“灵魂”:一是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灵魂”和难以触摸的心理感受形象化;二是紫色象征高贵而忧虑,说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突出了大堰河灵魂因“痛苦”而“高贵”,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长满了青苔的石椅”表示一种荒凉、败落。
“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显出大堰河家的生活十分穷困。
“红漆雕花的家具”“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显示艾青父母家里非常富有豪华。
“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表现艾青的少年的特点。
“辉煌的结彩的堂上”,显示大堰河梦中的艾青婚礼隆重。
“泥黑的温柔的脸颜”,显示大堰河的作为劳动人民劳作辛苦。
二、主旨探讨(C级)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该如何概括?
本文是一首自传性抒情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塑造了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和淳朴的形象,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对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的同情与关注,表达了对黑暗的旧世界的痛恨和诅咒。
三、学习反思(C级)
如何理解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 大堰河形象在当代有何意义
在阶级斗争年代里,文学作品往往需要用阶级分析方法进行政治解读。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他是吃了劳动人民的奶长大的,他对自己所属的阶级有憎恨对被压迫阶级有同情,这是很正常的。
在当今时代,社会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公,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却又命运悲苦的下层劳动人民比比皆是,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帮助这些弱势人群,所以,适当用阶级的眼光来看这首诗也是有必要的,至少可以唤起一些人的良知。
四、当堂检测
1、比较阅读(D级)
这首诗和上一课的两首诗同属于新诗,但在抒情方式上却有所不同,试分析其各自在抒情方面的特点,比较其不同之处。
上一课中的《再别康桥》的抒情方式大多是间接抒情中的借景抒情,《雨巷》既有借景抒情,也有借事抒情,还有象征手法的运用。而《大堰河――我的保姆》主要通过借事抒情,边叙事写人,边抒发感情;除了运用间接抒情外,也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如诗歌的最后两段,诗人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炽热的感情。另外,《大堰河——我的保姆》用排比反复等手法抒情,强调了对大堰河的深深热爱和对旧世界愤恨的感情。
2、比较阅读
阅读艾青的《礁石》一诗,完成下列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象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艾青说过:“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试比较分析《礁石》与《大堰河》在表达观念、抒发情感方面的“形象”有何不同。
《礁石》借物象——礁石的形象,《大堰河——我的保姆》借塑造人物形象——大堰河来抒发感情。
(2)、试简要分析“礁石”这一形象。
《礁石》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海浪的描绘,塑造了搏击风浪,在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的形象。诗中用一个动词“扑”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浪的汹涌、猛烈、势不可挡,前边用“无休止”来修饰“浪”发起冲击的频率之快,更能烘托出海浪的来势汹汹。“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一句与前面写海浪的猛烈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动衬静,虽是直接写海浪,却间接的刻画了礁石的坚不可摧、稳若泰山、不畏风浪。尽管“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足以见得礁石是何等的自信与伟大,这也正表现了礁石像勇士那样,搏击海浪、不折不挠、顽强抗争,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五、总结拓展(D级)
简要分析下列诗歌景与情的关系。
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2、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六、课堂梳理(从知识、学法、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共16张PPT)
大 堰 河
—— 我的保姆
艾青
李秀娟
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狱中一日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
艾 青
关于大堰河: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诵读全诗,概括每个层次所属发的感情
第一层:(1-3节)
第二层:(4-8节)
第三层:(9-11节)
第四层:(12-13节)
怀念与痛悼
眷恋与感激
同情与控诉
讴歌与赞美
引起回忆——介绍我与大堰河的关系——( 追怀 痛悼)
大堰河生前
家务繁重,疼爱乳儿
含泪别离,贫富对比
生活勤俭,宽厚善良
爱儿好梦,美丽心灵
大堰河死后
死后凄苦,一生悲凉
殡葬之薄,悲惨写照
家人遭遇,悲剧命运
直接赞美—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赞颂 讴歌)
( 眷恋 感激)
( 同情 诅咒)
对大堰河的赞美!
叙事
抒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读第1-3节,思考:
1.这三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介绍大堰河的身份、地位、死后的境况。
意象
雪压草盖的坟墓
檐头枯死的瓦菲
被典押了的园地
长了青苔的石椅
意境
荒寂衰败
萧索凄凉
感情
深情的怀念
低沉的哀思
搭好灶火后
尝过熟饭后
放好酱碗后
补好破衣后
包扎伤手后
掐死虱子后
拾起鸡蛋后

抚摸
拍去炭灰后
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摄取了哪些生活场景?
母子情深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苦难而又温馨的母爱!
伟大而又深沉的母爱!
在我吃光了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跟“我”在大堰河家的生活形成对比。
一方面突出了“我”的亲疏和爱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含着笑
洗衣
洗菜
切菜
喂猪
烧肉
晒麦
纯朴宽厚 勤劳善良的大堰河
命运悲惨,极容易满足
切糖
贴画
赞美乳儿
做梦
哪些细节表现大堰河
对乳儿的深爱
深爱
读第9-11节诗歌:      
大堰河辛劳一生,死后得到了什么?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愤怒控诉不公道的社会世道
深切同情大堰河的悲惨命运
大堰河: 勤劳 、善良、仁 厚、慈爱
“我”: 怀念 、感激、憎恨 、赞美
这首抒情长诗,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主题思想
艾青的诗有着特有的忧郁美。诗人的这种忧郁,源自民族的苦难,体现着他深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史襟怀和浓烈的爱国真情!艾青的诗永远昭示我们:
对国家、民族深沉强烈的爱和广博的襟怀、火热的心肠,是诗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