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榕江县民族中学 语文组
改春联的故事
有个暴发户略通文墨,极爱以文人自居。其母生日恰逢大年初一,故年年大开筵席,喜贴春联。这一年,账房先生写好一副常见通用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暴发户想,既是过年,又是给娘祝寿。应该改动一下才贴切,于是让账房先生改上联为:“天增岁月娘增寿。”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应改得对仗工整才是。他又想起小时候塾师指教的“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便吩咐将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满门。”账房先生曰:“东家,怎么这么改?”暴发户正色道:“爹对娘不是很对仗吗?!”
1.你了解哪些有关对联的常识?
对联大家谈
2.从对仗和平仄角度看,你知道对联有哪些基本特点?
3.你会写对联吗?
对 联
——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俗称对子,雅称楹联。
只存在于汉民族文化圈 。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对联的起源
张贴桃符: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风俗。
神荼
郁垒
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
秦琼
尉迟恭
第一副对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五代时期后蜀国君孟昶作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
元 日
对联的一般特点
1、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应该相同。
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
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收。
5、内容关联。
6、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
对联的一般特点
1)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断句一致。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上联:墨。
下联:泉。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
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 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对联的一般特点
2)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应该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和 风 吹 柳 绿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细 雨 润 花 红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对联的一般特点
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联的一般特点
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收。
春回大地诗行绿
日耀长天画卷红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对联要求:仄起平收
古代对联讲究仄起平收。(上仄下平)
古代习惯从右边读起,所以面对大门,
左边的为下联,右边的为上联。
以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准,上联末字为“仄声”,即“三、四声”,下联末字为“一、二声”。
5)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革命尚未成功 ;
同志仍需努力 。
对联的一般特点
1、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应该相同。
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
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收。
5、内容关联。
6、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
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为例,探究对联的特点。
天 增 岁 月 人 增 寿
名 动 名 名 动 名
名 动 名 名 动 名
春 满 乾 坤 福 满 楼
主 谓 宾 主 谓 宾
主 谓 宾 主 谓 宾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对联特点
对联的分类
合 字 联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
八目尚賞,賞风賞月賞秋香
——唐伯虎戏秋香
把联中的某几个字合成一个字,构成字面上的对偶,同时内容也蕴含着某种含义。
技巧联举例
拆 字 联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
所谓拆字,就是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
技巧联举例
隐 字 联
南北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所谓隐字,就是有意识地将某些字隐去,从而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
—— 没有东西
—— 缺一(衣)
—— 少十(食)
技巧联举例
镶 字 联
韬略终须绘新图
奋起还得读良书
——郭沫若题上海韬奋图书馆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讽贿选总统曹锟
所谓镶字,就是把有关的人名、物名或其他名字嵌入对联中,使对联意中有意。
技巧联举例
同 偏 旁 部 首 联
河汉汪洋,江湖滔滔波浪涌
雲霄雷電,霹雳震震霈雨霖
——湖北利州天成观龙王殿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广东东莞虎门
经过精心构思,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对联,称“同偏旁部首联”。
技巧联举例
叠 字 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苏州网丝园联
水水山山 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 时时好好奇奇
——杭州西湖联
在联中分别有一个或数个同样的字相继重叠出现。
技巧联举例
顶 针 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将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使相邻的两个分句首尾相连。
技巧联举例
回 文 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乾 隆)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纪晓岚)
——浙江新昌南明山大佛寺联
对联的上下联各自倒读和顺读完全一样 。
技巧联举例
谐 音 双 关 联
狗啃河上骨。——苏 轼(和尚) 水流东坡诗。——佛 印(尸)
清风满地难容我。——“清”暗寓清朝统治。 明月何时再照人。——“明月”怀念明代。
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情或两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技巧联举例
谜 语 联
日落香残 免去凡心一点
炉熄火尽 务把意马牢栓
将谜面化入对联之中,在字面上造成一种意境。
(秃)
(驴)
技巧联举例
对偶联
①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意境。
例: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技巧联举例
对联写作方法
1、把握对联的基本特点。
2、进行联想和想象。
A、相似联想:由花朵想到美人
B、相反联想: “旧习” “新风”“大”“小”
C、相关联想 : 一代园丁乐 九州桃李香
3、化用法:也就是灵活变化运用诗文名言或者
成语典故来制作对联的方法。
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 )
4、利用传统的对联口诀。
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水——
碧水——
碧水环绕——
门前碧水环绕——
草——
绿草——
雨润绿草——
静聆雨润绿草——
山
青山
青山耸出
院后青山耸出
花
红花
风拂红花
笑看风拂红花
1、门前碧水环绕
下联:
2、静聆雨润绿草
下联:
对联分解练习
课堂练习
请运用你所掌握的对联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1、北京大学吴小如教授曾为茅盾纪念馆作了一副对联,其中巧用了茅盾的小说篇名。请你补全对联:
一代文章推( ),
毕生心血似( )。
2、把下面悼念鲁迅的挽联补充完整。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
中国何人领(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
文坛从此感彷徨。
子夜
春蚕
呐喊
答案:
1、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2、苟有恒,又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3、删改对联的括号部分,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1)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2)(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忙起床。)
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
4、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上联进行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
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
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5、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1、冬去山明水秀。
2、忆往昔峥嵘岁月。
3、树雄心,
向自我挑战。
4、华夏儿女
文武双全建伟业。
1、春来鸟语花香。
2、看今朝锦绣河山。
3、立壮志,
朝榜首看齐。
4、炎黄子孙
德才兼备展宏图。
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6、读对联,猜人物:
2.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3.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4.披上战甲,踏上霜花,将一腔热血抛出,
沙场里傲那些英雄好汉
洗了征尘,妆了水粉,把双目柔情施尽,
人世间活他个万紫千红
司马迁
项羽
诸葛亮
花木兰
(2)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4)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1)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赏对联,游名胜: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醉翁亭
春山一路鸟空啼 日暖神州万木荣
锦江春色来天地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晖又红万朵花 老梅到时自然红
芳草春来依旧绿 玉垒浮云变古今
春回大地千峰秀 冬雪欲白千里草
8、请将下列诗句用连线连接起来。
9、填成语完成对联
(1)世本无先觉之验 人贵有( )
(2)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 )
(3)良言入耳三冬暖 ( )六月寒
(4)光阴似箭催人老 ( )躜少年
(5)( )先得月 向阳花木早逢春
(6)山重水复疑无路 ( )又一村
(7)( )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80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
自知之明
海阔天空
恶语伤人
日月如梭
近水楼台
柳暗花明
业精于勤
精益求精
高考题
1、为春联拟下联:A,爆竹声声脆——
(全国卷三) B,满园春色好——
参考答案:A,祖国日日新 B,神州面貌新
2、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全国卷三)
参考答案: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3、为春联拟下联:A,扫千年旧习——
(全国卷一) B,祖国山河好——
参考答案:A,树一代新风 B,大地气象新
噫 何 处 放 炮
哦 他 们 过 年
课外延伸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课外延伸
挑战“绝对”: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曾煞费苦心也没能对出其妻所出的绝对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格)亮”。
后来有人为增加此联的难度和情趣,又在句首添一“明”字,遂使之成为历经二百余年而未获佳偶的名副其实的绝对。
1984年两位澳门楹联学会会员联合悬奖六千港元,为绝对求偶,尽管应征踊跃,但未发现匹配的妙对。获“鼓励奖”的有:“直臣罹铁网,官官子直令狐明”“德门传礼记,篇篇敬德尉迟恭”等。
课外延伸
雪笼青山,片片香山白乐天
淑女学炒菜,天天饮食刘仪伟
1、请为自己撰写自勉联。
2、请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写向副赠联。
3、请运用对联知识,为所学的课文编写出若干对联。
课外练笔
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无
短
长
有
对联趣事《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设计思想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对对的过程中,采用启发的办法,帮助学生对出正确答案。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教学目标
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学会基本的对仗方法,学会自主、创新、推理、演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1.关于对联的知识,重点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异”“区分上下联”“对联的张贴”的知识,学生课前解决。
2.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古诗中对仗的诗句四至五例,注明出处并交流。
二课堂教学步骤
(事先邀请同教研组老师听课,其中包括准备写毛笔书法的黄同异老师。体现对课程资源的开发)
1.开头要求同学以本学段学习过的《兰亭集序》中一句对仗的句子来形容今天来听课的人和盛况。答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古文对)
2.以各小组搜集的古诗中的对句引入(古诗对),再以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说明这也是名人励志对联,过渡到下一环节。
3.列举几个名人励志联(以课件展示)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作者林则徐)
②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答案周恩来)
③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引导学生说出作者蒲松龄)
(教师指导:名人励志联,嵌入自然地理、比喻,嵌入历史故事)
4.兴趣引导:出个对子考考大家。
以成语为对,上联“望梅止渴”(板书),邀请学生上黑板前对下联。答案“缘木求鱼”或“画饼充饥”(板书)
分析“缘木求鱼”、“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的平仄,教师指导认为在合乎情境的情况下,“缘木求鱼”在平仄上对得更工整。以此例说明平仄、上下联、语法结构、内容上相关或相对的对联基本知识。
5.兴趣激发:古人从小学对要背一些规律,如《笠翁对韵》。邀请学生齐诵课文中《笠翁对韵》片断。由“天对地”说起,引入对子游戏。
(板书)“细”――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粗”(板书)
(板书)“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毛”(板书)
(板书)“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兽”(板书)
(进一步板书为)“家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进一步板书为)“野兽”
(板书)“后”――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先”(板书)
(板书)“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生”(板书)
(进一步板书为)“砖后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进一步板书为)“石先生”
由此黑板上已形成一幅对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起到激疑的作用)。
讲述一个关于这副对联的故事,说明故事中的学生把他的老师“石先生”讽刺了,但“石先生”却拿他没办法,因为从对仗来看,那学生确实逐字对得很工整。
6.在此摘取《笠翁对韵》中的几句,我们也来对一下,注意其中创设的情境和主题,注意押韵。
(1)清对淡,薄对 (课件放映)
(教师提醒:先来点简单的)
答案: 薄对(浓);
结合李清照诗句“薄雾浓云愁永昼”。
(2)暮鼓对 (课件放映)
答案:暮鼓对(晨钟)
结合“晨钟一杵醒尘梦”。(课程资源分析:泉州崇福寺钟鼓楼对联之上联,以课件放映照片)
(3)鱼书对 (课件放映)
(教师提醒:来点难点的)
答案:鱼书对(雁字)
教师引导:①鱼书:东汉末年的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②雁字:结合李清照词,师生一起背出“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4)草舍对 (课件放映)
答案:草舍对(柴扉)。
结合“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诗句 。
(5)鸡晓唱,雉朝飞。 对绿肥
答案:(红瘦)对绿肥。
结合李清照诗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 骑马踏花归
(教师提醒:来点更难的)
答案:(举杯邀月饮)
教师启发:①宋太祖时翰林图画院招考题目“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故事;苏轼回环诗“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课程资源分析:本人有此回环诗的书法拓片,拓于西安碑林,出示此拓片看学生会不会读出回环的四句诗,激发兴趣)②上联出自李白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再结合对仗知识引导学生,难点是“踏花归”对“邀月饮”。
(7)秋露横江, 月明 ;冻云迷岭,韩公雪拥过蓝关。
答案: (苏子)月明(游赤壁)
教师启发:唐朝韩愈有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下联写的就是这情境故事。上联与我们本学段学到过的苏东坡的文章有关。
(注:在对的过程中,结合的诗句可在引导学生时或学生自行对出后使用,视课堂即时情况。结合诗句的目的不仅在于引导,还在于感受文化,加深文化印象)
7.奇联妙对欣赏(课件放映各联)
(1)猜猜有谁
①昨夜敲棋寻子路,今朝对镜见颜回(其中有孔子的两个弟子名字)
②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这是一幅挽联,挽的是谁?挽秋瑾)(藏字)
③二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猜猜内中有何人名?)(谐音,鲁肃、狄青)
(2)猜猜是什么地方
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偕太守常来问津(桃花源)
(3)猜猜下面什么行业
①操天下头等事业——做人间顶上功夫(是什么行业?理发店)
②刘伶问道谁家好,李白唯言此处高(是什么行业?酒家)
(4)欣赏艺术
承接前面讲到“刘伶”
①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唐伯虎妙对张灵,谐音。对联可以戏)
②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地名国名,抗战胜利后的对联,双关。对联可以欢)
③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金圣叹,谐音,“怜子”、“离儿”。对联可以悲)
④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谜联,上联扣“秃”字,下联扣“驴”字。对联可以讽)
(注:欣赏时或介绍其中手法,或介绍对联故事,或介绍字谜猜法,言简
赅带过)
如何对对联
一、对联的上句叫上联(也叫出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句)对联的特点为:
1、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词性相同。 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实词里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3、结构相对。 上下联的结构要并列对并列,偏正对偏正,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
4、内容相关。 上下联的意义要相互联系。
正对。上下联从两个角度、两个方面表现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互相衬托。 如:
十里春风,长安两路;千年晓月,永定一桥。
反对。上下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类事物,或者是一个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互相对照,相反相成。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平仄相合。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字是仄声,下联末字是平声。
二、对联的禁忌
忌同字。即上下联不能有相同的字。如,“科学能致富”对“艺术能修身”就犯忌。
可改为:
Ⅳ 练习
1、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语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2、对出下联或上联
①勤为摇钱树 ②祖国江山娇 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亲情友情情情深
④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⑤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