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16世纪起,欧洲白人就把非洲黑人掳掠到美洲为奴。
黑人作为商品来买卖一直延续到19世纪,1861年解放黑奴宣言,让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呢?
几个白人警察在公众场肆无忌惮地殴打一美国黑人。
美国的黑人在20世纪50年代,展开争取民权的运动。南部一名黑人妇女拒绝让座给白人而被捕的事件,激起持续的抗议行动。当时在教会当传道士的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也投入争取黑人民权运动的行列,并成为了民权运动的领袖。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 简介
马丁· 路德· 金 (1929—1968)
神学博士,牧师,美国民权运动领袖。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的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要争取正义与和解,而不是争取胜利。——马丁· 路德· 金
1963年8月23日,马丁·路德·金组织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自由进军”运动。他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为全美国的黑人争取人权。他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发出呼号。
1968年4月4日他在田纳西州被暗杀。
1963年8月23日,金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为全美国的黑人争取人权。他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当时,美国许多黑人没有投票权,种族隔离在美国各地十分盛行。金在1968年4月4日在田纳西州被暗杀。
马丁·路德·金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左四)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现场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现场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现场
马丁-路德-金演讲现场
1956年的马丁·路德·金(左)
一家人在亚特兰大街头漫步
1968年4月3日马丁·路德·金(右二)在遇刺前一天还和其他领导人在一起
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旅馆的阳台上遇害。他的同事们急忙呼救,并一起向打枪的方向指去。
1968年4月9日,哀悼的人们挤满了佐治亚洲亚特兰大市的街道,注视着骡子载着入殓(liàn)的棺椁(guǒ)从教堂缓缓走向该市莫尔豪斯学院的纪念公墓。
马丁·路德·金墓
马丁·路德·金塑像
印有马丁-路德-金头像的旗帜
刻有马丁-路德-金演讲时间主题简要背景的石刻
我们的目标,决不是击败或羞辱白人,正相反,我们要赢得他们的友谊和理解.
检查预习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
义愤填膺:形容心中充满了愤怒。
安之若素:安定镇静,跟平常一样。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摇摇欲坠:摇摇晃晃,就要落下来。比喻地位或基础极不稳固,马上就要垮台的样子。
问
我有一个梦想
他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
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梦想?
他能否实现这个梦想?
找
哪些段落是作者满怀深情的梦想 ?
18—26自然段
读——六个“梦想”——内容
人人平等
拥有自由正义
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
黑人白人情同手足
要求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上给予黑人真正的自由与平等权利
找
哪些段落是他产生这个梦想的原因?
1—7自然段
一百年前,政府许下“解放黑奴”的宣言,给黑奴带来了希望
一百年后,政府没有兑现诺言,“宣言”成为“空头支票”,黑人依然没有自由和平等
如果黑人没有自由和平等,国家就得不到稳定
找
他以怎样的方式来实现这个梦想 ?
8—17自然段;非暴力斗争方式
哪些段落?哪些语句反映了这种斗争方式?
8段—
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
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
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
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
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抗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9段-
我们却不能因此不信任所有的白人。
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和平、团结、彻底、永远向前
品读11-16 黑人怎样才能“满足”?
当警察停止对黑人的野蛮迫害时
当黑人能和白人一样找到旅馆住宿时
当黑人的基本活动不被局限在贫民区内时
当黑人能和白人一样享有选举权时
当正义和公正滚滚而来时
诵
自由诵读18—26自然段,注意排比句式的作用
思
马丁 路德 金的“梦想”是?
政治上:
希望美国的有色人种能享有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有同等的地位和公民权。
文化上:
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有受教育的权利和自由。
经济上:
希望有和白人一样的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一、回顾《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1)
二、揭露黑人生活的现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
. 一面,提出自己正当的要求(2~16)
揭露黑人_________________的现状
讽刺当局_________________的许诺
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提醒当局 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讲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
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三、展望:斗争必胜(17~32)
全文的结构层次
受歧视
空头支票式
自由、民主、平等
不兑现许诺
非暴力斗争
坚持斗争,直至胜利
演讲词的特点
三多:(形式上)
多用整句(排比,气势强大)
多用短句、呼唤语(感召力,煽动性)
多用修辞格(比喻、排比、反问等增
强感染力)
三性:(内容上)
针对性 逻辑性 思想性
课堂练习
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种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这里的“秋天”和“酷暑”分别指什么?)
“空头支票”是个巧妙的比喻。自林肯总统签署《黑奴解放宣言》以来,黑人在法律上就有了和白人一样的的生存、幸福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现实却如此令人失望:美国政府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就像空头支票一样,听起来不错,却没有实际意义。
美国是一个商业社会,空头支票的含义大家都非常清楚、熟悉,用它作比,生动形象且容易为人们理解,从而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地投入战斗。
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黑人为之奋斗的实现自由、平等的那一天比喻为“爽朗的秋天”。我们知道,秋天“秋高气爽”,是收获的季节,通过这个比喻,生动而直观地告诉听众,他们的奋斗结果是什么,从而激发他们更加自觉地投入战斗。
酷暑与秋天形成鲜明的对比,它简介而形象生动地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秋天”的到来而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课堂练习
联系上下文,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3)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辟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我们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美国应定能够成为一个“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家。
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是多种乐器、多重乐声的合奏与“交响”。
作者在此处用“交响乐”来作比喻,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黑人运动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报复和消灭白人,而是要与白人共享美好生活,展现了一幅和谐而优美的生活图景。
课堂小结
本文感情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感召力强
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生活现状,号召黑人投入争取民主、自由、民主的非暴力战斗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未来作结。
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
体现了作者的才情,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
——同学们也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才,为伟大祖国的繁荣、人类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拓展
很多年过去了,你认为金的梦想实现了吗?《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借助朗读体会体会本文是如何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感人的。
2.能够以此文为例,初步归纳、掌握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的要点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讨论、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2.学习马丁路德金“像大麦那样”,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能“把悲哀变成歌唱”。恪守信念,不屈不挠的崇高品质
说课
新修定的课程标准规定: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做过多分析。本单元的要求是领悟品味其中深含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我在教读本课时,为避免教学目标过大、过空、过虚,单就情感为切入点,体会这篇演讲稿的感染力。学习方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讨论法,朗读法。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分析文本,体会作者在文句中所蕴含的感情;重、难点的突破,我采用讨论法。通过积极讨论、分析、教师归纳;对于教具的使用:为避免盲目运用和机械照搬课件,我采用当场输入电子板书程序,突破了课件的限制,梳理情感线索。
上课
一.导入新课:
边讲边播放课件:历史的声音:1862年9月22日,林肯颁布《解放黑奴宣言》
二.教学教程;
师:有一个问题先问一下大家:全文的题眼是哪个词语?
生:梦想
师:请问正面描写梦想的段落在哪里?
生:17节到完
师:正面描述梦想部分只占全文的三分之一,1——16节的作用又何在?
师提示:1——16节没有正面描写梦想,它在这篇演讲稿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情感。演讲稿最重要的是达到和听众的共鸣,情感上的感染力。除了刚才有的同学说的内容铺垫、背景介绍,还有情感上的铺垫,情感蓄势。有了这段蓄势,才使得后面的正面描写梦想部分尤为感人,尤为产生共鸣,所以这节课我们单就演讲稿的情感,以情感为切入点,细细品味一下这篇文章。马丁路德金饱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又能激起一种什么样的共鸣?请大家在1——16节推荐一段文字,来给大家评说一下,朗读一下,给大家品味一下这段文字当中,你读出了马丁路德金的什么情感?
生:1——2节。表现出了马丁路德金内心的痛苦与愤怒。
师:你从哪几句话特别能看出他的痛苦与愤怒?
生:读“黑人生活在一……流亡者。”
师:这两句话反映出黑人当时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
生:受人歧视
师:精神上受到歧视
生:物质上非常穷困。
师:极度穷困。请你来读一下这两段中的情感。来想像一下我们都是受苦受难的黑人。
生:读
师:生读的过程应该体现出了一种没有安全感、归属感的悲惨现状。补充介绍一下当时黑人的生活条件
课件播放:一组黑人孩子的生活的黑镜头、白人饶有兴味地观看黑人被用私刑吊死、新奥尔良警察殴打黑人致死。
教师旁白:从18世纪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长在美国的黑人一直忍受着被轻易地剥夺生命权;忍受着来自警察的随意的恶意的暴力;自由和平等对他们而言似乎就只是奢望。但仍然有一些人在艰苦、坚持、执着地追求着,他们一方面默默地忍受着来自外界的,各种各样的打击、屈辱、痛苦,另一方面始终坚守着自由、平等的爽朗的秋天终归到来。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的味道不够浓,这两节中除了刚才她说的修辞比喻以外,还有什么?
生:排比
师:排比的作用是什么?
生:增强语势
师:作者为什么一直强调“100年后的”这个定语而不是今天?
生答:历史、情感
师:渴望自由的急切。再朗读,诠释痛苦急切两种感情。
生:再朗读
师评:这位同学读的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痛不欲生
生:还有10——14节,排比、反复,愤慨
师:你来给大家愤慨一下。
生:朗读
师:鼓掌。这位同学的朗读我用16个字来形容:如出堂之弹、江海决堤、波涛汹涌、大浪淘沙。再稍加分析一下,补充一下,长短句的概念:长句便于叙述,语气较为平淡;短句长于抒情,语势较为强烈;10——14节,从长句到短句:人生安全、生存权;物质条件;选举权政治权。是从小到大渐次加强,递进关系。谁来重读一下,读出这种递进。
生:重读
师:这位同学读的是铿镪有力,掷地有声,真正把那种愤怒的情感读出来了
生:7——8节。
师:你先读一下,让大家从你的读中体会是一种什么情感?
生:读
师:读的很平淡。是否因为你是女孩子?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这段文字马丁路德金情感是平淡的,非暴力的
师:反对暴力,理智。他的非暴力是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基督教徒?大家讨论一下:从文中找找,真正驱使马丁路德金要非暴力抵抗,要团结白人兄弟的这样最深层的思想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而这个思想是真正打动那些黑人乃至白人以及现在在座的我们。扣住文本,讨论一下,为什么他会提出这样的思想?
生:使美国变成一个和平的国家。国家以和平的方式解决。
师:爱国情怀。理智的斗争方式。不仅是基督教徒,他爱的是黑人,美国的自由。
生:15段。受了苦难,仍要坚持——坚韧。
师:请读一下
生:读
师:感性的声音,就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我们的心灵。如果当时她在场,黑人一定会觉得具有鼓舞力。抑扬顿挫,扬的是痛苦、愤怒,抑的是当他诠释着爱国情怀,和他的理智的时候,这样的情感如一条浪线在听众,我们心中激起层层涟漪。17——27节他的梦想,由国家到家庭,同样也能反映他的爱国情怀。请大家也给我一次机会,让我来诠释一下马丁路德金的爱国情怀。每一次朗读都是对文本的再次把握,理解,希望大家都能和我一样敢读、想读、乐读、会读,对朗读能力和语言理解力的提高。
师范读。背诵
师:26——27节,尤其是26节中优美的交响曲如何理解?按说梦想到25节已结束了,25——26节强调的是什么?“优美交响曲”是什么含义?
生:各谐,协奏。白人。黑人,所有的美国人。我们国家
师:27节,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一个深受苦难的人,毅然能发出如此掷地有声的声音,我们更应该以此为榜样。请大家齐读最后两节,感受一下这种爱国情怀。马丁路德金最大的梦想就是美国的梦想,美国的自由与希望。
三、师:这篇文中每一个标点,每一句话都烧起我们内心的一团火,烧灼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小结一下:演讲稿也好,作文也好,如何使它具有感染力,在情感上能够感人,又能用它的理来服人?本文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营造出气势——以情感人,使文章情感充沛,如大江之水。爱国情怀是我们全人类最高尚的一种情怀,最深刻的一种感情,激起所有热爱真善美的人的共鸣。所以还有思想深度的挖掘。——以理感人
四、作业布置:
1.在刚才这节课上理解的基础上进上步朗读课文,反复朗读,培养一种语感,再次认真去体会一下马丁·路德·金这篇文章所带给我们的一切。
2.我还要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也是马丁路德金的这篇文章送给我的礼物,转送给大家,希望你们再转送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同学、朋友。这是一首小诗,是我遭受挫折时常常鼓励我的。请班长读一下。
结语:
这次的PPT我都是以大麦作为背景,在我心目中,像马丁路德金,特瑞纱修女,巴金都是像大麦这样的人。这首小诗也是郭沫若最喜欢的一首小诗,他认为这首小诗诠释的是一种能抵抗不幸命运的一种精神。对你我来说,我们应该如此:无论遭受如何的困难和挫折,都应该像大麦那样,像马丁路德金黄色那样,有勇气把悲哀变为歌唱,有勇气让自己的生活更顽强,更丰富多彩。仅以以上一首小诗与各位分享。
《我有一个梦想》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我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那位同学能解释一下“蝴蝶效应”这个理论?
生:(学生回答略)
师:是的,这个理论常用来比喻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说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最终会引起北半球的一场风暴。
在这里,我要负责任地对大家说,这个理论在社会领域也是有实例可资验证的。黑板上有一串数字,就是我验证这个理论的密码。1852年,在美国,有一个小女人写了一本大书,叫《汤姆大伯的小屋》,这个名字叫斯陀夫人的女人手指翻动书页的振颤,掀起了一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史称南北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在1863年,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签署了一个宣言,史称《解放黑奴宣言》。同学们注意,这不是结局,故事才刚刚开始,黑奴解放宣言的曙光还没来得及晒暖黑人们单薄的衣衫,结果就碰上了日偏食。在此后的一个世纪里,黑人们一直在昏暗中期待云开日出的时刻。再然后,时间指向了1963年,有一个叫马丁 路德 金的黑人领袖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面对着25万黑人兄弟饥渴的眼睛,喊出了自400年前黑人踏上美洲大地那一刻起,最响彻云霄的声音:“我有一个梦想。”这声音所掀起的巨大风暴,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签署了新的《选举法案》。同学们请注意,这还不算高潮,真正见证奇迹的时刻出现在145年之后,公元2008年,一匹黑马横空出世,这匹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马——奥巴马摘取了第44任美国总统的桂冠。同学们请看,斯陀夫人这只小蝴蝶所掀起的这场风暴有多大!我想,在这场黑人兄弟争取自由和平等的革命风暴中,马丁 路德 金那洪亮浑厚的声音将永远被刻进这张历史唱片的纹路里。如果说奥巴马将被历史定格成一匹昂扬奋蹄的黑马,那么马丁 路德 金的梦想就是它坚实的基座。是的,当初整个黑人世界一无所有,所以,他们只剩下了梦想,而正是有了梦想,他们才重新拥有了一切。
那么,马丁 路德 金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翻到课本85页,让我们用饱满的激情一齐从17自然段一直读到本页末。
生:齐读
师: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个梦想的核心内容。
生:清除种族歧视,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师:接下来,就有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为什么?换句话说,马丁 路德 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他的梦想为什么就不能像本山大叔那样拥有一架私人飞机呢?所以我们要追溯他产生这个梦想的根源。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的1-6段,请同学概述一下,让马丁 金产生“消除种族歧视,实现平等自由”这个梦想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请快速浏览7-16段,概括大意。
生:(浏览并概括)斗争的方式和斗争的决心。
师:那么,关于文章的内容,我们只剩下了27-32段了,我请同学们朗诵这一段,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帮我填一个空格,这一段写的是马丁对未来的___ _。
生:(齐读然后填写)期待
师:至此,这篇文章的整体文脉我们梳理完毕。
有同学可能会产生小小的感慨:这么长的一篇文章,梳理起思路来怎么这么简单啊?广告上不是说这篇文章是近百年来最有影响力的演讲之一吗?能这么简单就被我们征服了?是的。你想的一点没错。这篇文章的文脉就是这么易于梳理。我向来认为,越是经典的,就越是简单的,把艰涩难懂当深刻的人,要么是虐待狂,要么是自虐狂。简单,恰恰是这篇文章的优点。同学们请注意,这是一篇演讲辞,面对的是听众,如果思路不清晰而简单,听众又怎么能听懂呢?所以演讲辞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思路清晰。(板书)
有同学可能还有一个疑惑,刚才在分析文章时,你首先脱口而出的是梦想是什么,然后才自然而然的引出为什么,但为什么马丁却把“是什么”放在了文章的后半部分?这就引出了演讲辞的第二个特点:感染力。(板书)
同学们试想,这篇文章的高潮应该在哪里?应该放在“为什么”上,还是“是什么”上?
生:应放在“是什么”上。
师:对。经过前面的蓄势,把高潮放在后面更能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有一种此曲只应天上有的振憾效果。
当然演讲辞的感染力绝不仅止于结构上的安排,要想有感染力,语言永远是最强悍的武器。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读了这篇文章后,如果从修辞上来说,本文最能让你脱口而出的一种修辞是什么?
生:排比。
师:对。排比增强了语势。既然大家都能脱口而出了,我们就实在没有必要再去找例证来分析。
下面我要给大家介绍马丁 路德 金在本文中修辞上的特色菜:偏正比喻。
什么叫偏正比喻?就是以偏正词组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比喻句。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如:不义之火,欢乐的黎明,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这一课的偏正比喻将近有30个,课后请同学作一个游戏,找出所有的偏正比喻。每找出五个奖自己一朵小红花,如果能找出25个以上,就奖励自己中午买一条鸡腿吃。
请同学说一下比喻的作用。
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师:对,比喻本身就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以偏正短语形象出现的比喻,在增强形象性的同时,又使语句短小、简单,更有感染力。
其实演讲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有针对性。(板书)马丁面对的是25万黑人兄弟,所以他的每一句话都直接指向黑人的内心世界。
好了,我在黑板上还留下一个关键词:天下。这个单元的总纲就是“以天下为己任”。我们说,梦想每个人都有。但为什么马丁的梦想可以传颂千古,而我们的梦想却只能羞涩的藏在自己的小口袋里?这是因为在马丁 金的梦想中,我们依稀看见了两个大字:天下。
梦想每个人都有,但它绝对有品格高下之分。我们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卑下,让小小的心里怀揣一个心系天下的梦想,你的生活中也将少却了几许鸡毛蒜皮的烦恼。如果让我说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最大的意义,那么,我要告诉你,马丁 金把一颗写着天下的种子埋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让我们用正义的阳光,用自由的雨露来沐浴它,浇灌它,直至它长成一颗枝繁叶茂的梦想之树。
下面我们做个练习题:
练习:
仿照示例,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主题,续写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对治理环境恶化的渴望。
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地嬉戏。
我有一个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交流所写文段。(在课堂上有很多精彩的生成。如:我有一个梦想,让每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地翱翔。
我有一个梦想,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整洁亮丽,不再有堆积如山的垃圾,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地成长。)
课后作业:
作文练习:
今天,日本少数右翼分子不顾中国人民的感情,公然否认侵华历史,激起了中华民族的共愤。如果你要面对莱西一中南校全体同学发表一个演讲,请结合学习《我有一个梦想》的体会,写一篇演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