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九上 第二单元 石鼓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九上 第二单元 石鼓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7-26 16:4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石鼓》教案
教学年级:九年级
一、教学内容:湘艺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华夏乐章《石鼓》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选自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华夏乐章,本单元主要是介绍中国优秀的交响乐作品。《石鼓》选自多媒体及大提琴协奏曲《地图》的第七乐章,是当代著名的湖南籍作曲家谭盾所创作的,里面的九个乐章中包含了九种湖南民俗文化,是谭盾历时四年深入湘西少数民族采风创作的,可以说是一座移动的湖湘文化博物馆。本节课以《石鼓》为切入点,拓展到谭盾的整体风格,并了解各风格作品的音乐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石鼓》的重点欣赏来了解谭盾的创作手法,感受谭盾的浓浓湖湘情。
2.通过他创作的音乐欣赏,开拓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感受现代音乐的特色。
3.通过本堂课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弘扬湖湘文化、中国文化的意识。
教学设计意图:
以《石鼓》作品作为整堂课的切入点,介绍谭盾的作品及其音乐风格特征,使学生对现代音乐作品有初步的认识。通过课堂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石鼓》,感受湘西音乐的魅力,了解谭盾的音乐特色。
教学难点:参与《石鼓》的表演
教学准备:师生每人两块小石头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播放《月光爱人》视频片段,思考:这首歌曲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这首歌曲是作曲家凭借这部电影的配乐获得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和44届格莱美四项提名(“最佳电影原创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最佳古典音乐”“最佳古典音乐协奏曲”)。你知道这位音乐家是谁吗?(小提示:作曲家是长沙人。)
2.介绍谭盾。
3.点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他的神秘音乐《地图》之七《石鼓》。《地图》是作曲家谭盾通过科技手段与传统音乐表演形式相融合创作的一种跨时空的全景式音乐。作品于2003年11月在湘西凤凰古城举行了大型户外演出,反响强烈。作品共分九个乐章,主要表现的是湘西的音乐及文化,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乐章《石鼓》。
二、欣赏《石鼓》
1.微视频介绍《石鼓》的创作由来。
《石鼓》的创作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
2.欣赏《石鼓》视频。思考:
①、石头的演奏者用了几种方式使石头奏出音乐?(敲击、磨搓、改变手型和口型调整音色)
②、弦乐队最突出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大提琴)
③、认真聆听《石鼓》中的典型节奏,音乐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神秘而奇妙,受湘西巫蛊传统文化的影响)
3.完整欣赏《石鼓》视频片段。
4.回答问题
5.作品的演奏形式介绍。
这种由一种或多种主奏乐器与交响乐队合作、竞奏的体裁称为“协奏曲”。除了听觉享受之外舞台上还有什么元素?(视觉:多媒体技术)所以它是一部什么体裁的交响作品?(大提琴多媒体协奏曲),在作品中,中国的原生态音乐与西方的演奏形式完美的融合。
三、音乐活动
1.模仿老师拍击节奏。(第三拍空拍加跺脚)
4/4 ①xxxx x x o x x丨
②xxxx x x o xx x丨
③xx ox ox x 丨
2.探究活动——我们也来敲一敲
①分组展示《石鼓》的典型节奏
②再次欣赏作品,我们来当打击乐手,一起模拟石头敲击,与乐队相呼应。
四、课堂小结
谭盾用现代的音乐方式将中国的古老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多样而又神奇的文明,希望在课后大家能通过自己的重视让古老又鲜活的民间艺术不再消失于人世。
五、课后拓展
欣赏谭盾先生的“有机音乐三部曲”——《水乐》、《纸乐》和《垚乐》。搜集更多的原创协奏曲与同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