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2021年中考真题汇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2021年中考真题汇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27 08:0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2021年中考真题汇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一、单选题
(2021·吉林省)如图中风力发电属于(  )
①新能源
②可再生资源
③常规能源
④非可再生资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021·湖南省张家界市)张家界新闻网2021年2月4日讯:近日,慈利县天鹅池山上的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并构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请结合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回答问题。
下列关于风电说法错误的是(  )
A.
风电是一种清洁能源
B.
张家界位于风能资源较丰富区
C.
A地可大力发展风电
D.
发展风电可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2021·湖南省长沙市)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回答问题。
根据图示信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生产方式是(  )
A.
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
B.
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
C.
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D.
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
(2021·湖南省长沙市)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回答问题。
下列日常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是(  )
A.
学生上学私车接送
B.
按需点餐光盘行动
C.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
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2021·黑龙江省伊春市)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符合这个主题的做法是(  )
A.
大规模的进行远洋捕鲸
B.
砍伐大片热带雨林开采矿产
C.
误闯村庄的东北虎被放归山林
D.
随意增加牧场的牲畜数量
(2021·黑龙江省伊春市)目前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新时尚,下列生活垃圾中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
A.
花卉绿植、剩菜剩饭
B.
旧书本、矿泉水瓶
C.
废药品、废电池
D.
易腐垃圾、瓜皮果核
(2021·河南省)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如图是1949~2016年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021·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小明同学在查阅“中国自然资源”网站时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后备耕地资源丰富,可以在山区大面积发展种植业
B.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
C.
我国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可以实施调水工程
D.
我国北方耕地多,人口密集,水资源丰富
(2021·广东省深圳市)读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回答问题。
根据能源是否能重复利用的性质,下列能源与风能性质相同的是(  )
A.
煤炭
B.
石油
C.
太阳能
D.
天然气
(2021·广东省深圳市)读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回答问题。
关于海上风电的优点是(  )
A.
投资成本低
B.
解决了西部地区能源不足的问题
C.
海平面没有遮挡物,风力足
D.
稳定可靠,可大规模开发
(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主席到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和阳朔县考察推进乡村振兴、河流流域综合治理等情况。如图为“广西部分城市分布简图”。据此回答问题。
以下做法既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又利于乡村振兴的是(  )
①坚持科技兴农
②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③改善乡村居住环境
④大力开挖矿山增加收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21·广东省)“碳中和”意思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二氧化碳吸收量。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据此回答问题。
为二氧化碳减排做出贡献的生活方式是(  )
A.
多用空调,少开电扇
B.
多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公筷
C.
豪吃海喝,讲究排场
D.
多乘公共交通出行,少开车
(2021·福建省)成语“蜀犬吠日”出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原意是蜀地多阴雨,偶尔出太阳,犬吠不止。如图示意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太阳能资源属于(  )
①可再生资源
②非可再生资源
③清洁能源
④矿产能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21·福建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平衡)。据此回答问题。
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是(  )
A.
植树种草,保护森林
B.
保护耕地,科技兴农
C.
划区轮牧,扩大牧场
D.
兴建水库,调节气温
(2021·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目前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新时尚,下列生活垃圾中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
A.
剩菜剩饭
B.
旧书本
C.
废电池
D.
花卉绿植
(2021·海南省)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行为符合这一目标和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
A.
使用一次性餐具
B.
燃放烟花爆竹
C.
购物使用塑料袋
D.
课本循环使用
(2021·湖南省常德市)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回答问题。
节能减排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措施与节能减排不相符的是(  )
A.
企业研发新能源汽车
B.
骑共享自行车上下班
C.
为节约,所有垃圾用一个袋子装
D.
及时关灯
(2021·青海省)“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
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
B.
生活中多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C.
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
D.
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2021·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回答问题。
下列实现碳中和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调整能源结构
②开发风能、水能、太阳能等零碳能源
③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提高零碳能源占比
④提高减碳零碳行为社会参与度
⑤推动低碳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2021·浙江省衢州市)青少年的健康事关国家的未来,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
远离毒品不要吸烟
B.
体育中考后不再参加体育运动
C.
为了学习经常不吃早餐
D.
面对心理困惑不向任何人倾诉
(2021·湖北省宜昌市)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2018年宜昌被评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2021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秀美城市”。回答问题。
为了家乡宜昌天更蓝水更绿,我们大力倡导(  )
①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投放
②积极开展环保志愿服务
③引入立体绿化概念,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④循环用水,减少污水排放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021·四川省广安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洞庭湖区退耕还湖
B.
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C.
保护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
D.
华北地区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2021·江苏省常州市)下列生活行为符合“绿色、节能、低碳”的是(  )
A.
电器不用时待机延长寿命
B.
出门开车提高办事效率
C.
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
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利用
(2021·湖南省邵阳市)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读表,回答问题。
表: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数据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水资源
森林面积
总量世界排名
3
3
4
6
6
中国人均/世界人均
小于1/2
小于1/2
2/5
1/4
1/3
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
地区分布不均
C.
水资源利用合理
D.
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2021·湖南省邵阳市)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读表,回答问题。
表: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数据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水资源
森林面积
总量世界排名
3
3
4
6
6
中国人均/世界人均
小于1/2
小于1/2
2/5
1/4
1/3
下列物质或能量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①风能
②水资源
③汽油
④水电
⑤森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2021·湖南省永州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据此回答问题。
下列措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
鼓励私人购买燃油车
B.
实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
C.
实施垃圾分类
D.
倡导“光盘行动”
(2021·湖南省永州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据此回答问题。
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土地资源
B.
水资源
C.
森林资源
D.
矿产资源
(2021·江西省赣州市)成渝经济区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体系完善,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和产业聚集区。读成渝经济区示意图(如图),回答问题。
区域内拥有丰富的____(可再生能源),助力经济腾飞。(  )
A.
石油
B.
天然气
C.
潮汐能
D.
水能
(2021·湖南省岳阳市)某学校为了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食堂门口张贴了一幅漫画。结合漫画,回答问题。
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
农田农用,科技兴农
B.
宜粮则粮,宜渔则渔
C.
按需点菜,按需做饭
D.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2021·河南省开封市)屋顶光伏发电是指在屋顶装设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屋顶光伏发电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屋顶变成一个个“微型发电厂”。读“2018-2019年我国不同发电方式发电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关于不同发电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019年我国发电总量小于2018年
B.
水电发电量占比最大
C.
清洁能源发电量小于非清洁能源发电量
D.
发电量增幅最大的是水电
(2021·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是小明的做法,错误的是(  )
A.
丢垃圾时,将垃圾分类回收
B.
不使用一次性消费品,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
C.
过节日时,给朋友们写了好多张贺卡
D.
洗碗时尽量不使用洗涤剂
(2021·浙江省宁波市)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
B.
围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C.
空矿泉水瓶回收利用
D.
大量开采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2021·江苏省苏州市)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电动汽车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如图为我国汽车产业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22~24题。
新能源电动汽车替代传统汽车的意义表现在(  )
A.
降低生产成本
B.
减少能源消耗
C.
减少大气污染
D.
避免交通堵塞
(2021·浙江省金华市)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21年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主题旨在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实行垃圾分类,节约使用资源
B.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C.
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D.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二、填空题
(2021·黑龙江省绥化市)土地、阳光和森林属于可再生资源。
______
(判断对错)
三、综合题
(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如图为“我国南方地区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C海峡是
______
海峡。
(2)图中A河流名称是
______
,其年径流量比B河流年径流量
______
(大/小)。
(3)图中①处是
______
商品粮基地,以种植
______
(粮食作物)为主。
(4)南方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请你写出一个该地区典型的有色金属矿产名称:
______

(2021·山西省晋中市)【聚焦热点】
主题?倡导低碳生活
资料—?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走进公众视野。我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资料二?为加快建设新型、清洁、低碳的综合能源基地,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从“煤老大”到“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性转变,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山西,积极优化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升新能源、清洁能源比重,坚定走“减”“优”“绿”之路。
资料三?“碳达峰”和“碳中和”示意图。
碳达峰
碳中和
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思考完成:
(1)说明“碳达峰”和“碳中和”应对的环境问题及该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______

(2)概括山西能源工业走“减”“优”“绿”之路的措施。
______

(3)为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列举你的低碳生活方式。
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D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D
17.【答案】C
18.【答案】C
19.【答案】D
20.【答案】A
21.【答案】D
22.【答案】D
23.【答案】D
24.【答案】C
25.【答案】D
26.【答案】A
27.【答案】D
28.【答案】D
29.【答案】C
30.【答案】C
31.【答案】C
32.【答案】C
33.【答案】C
34.【答案】B
35.【答案】√
36.【答案】台湾?
长江?
大?
洞庭湖平原?
水稻?
江西大余钨矿
37.【答案】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海拔较低的低地和岛屿;影响农业生产、影响生态系统等?
减少煤炭的传统开发利用;推广煤炭洁净化处理技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研发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推进煤炭绿色低碳高效开发利用等?
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提倡步行、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实施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纸等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