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专题复习:柳宗元作品专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专题复习:柳宗元作品专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7 06:2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柳宗元作品专练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②
王安石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注]①柳察元的堂弟宗,从柳州到江陵(今期北江旋)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②和甫:王安石弟王安礼。吴氏女子,王安石的长女,吴安持的妻子。古时女子出嫁后,从夫姓,称某氏。
18.
下列对第一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零落”“春尽”等词语交代写作时间,即春尽时分或春夏之交。
B.
领联运用数词,对仗工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极富感染力。
C.
诗人被贬南荒,处境险恶,而宗一将行经洞庭,也很难有更好前程。
D.
尾联运用想象并融情于景,表明兄弟相隔两地,只能寄以相思之梦。
19.
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8.
C
19.
相同点:都表达了亲人之间的感情深厚和骨肉分离时的伤感。不同点:柳宗元同时还抒发了作者被贬的愤懑愁苦之情。王安石表达了对远方女儿的深深思念。(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也很难有更好前程”错。“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预示宗一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柳诗的一、三、四联着重表现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第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预示宗一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带的烟树。可见此诗表达的是亲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和骨肉分离的痛苦,还抒发了作者被贬的愤懑愁苦之情。
王诗是写给女儿的,是为了送弟的缘故,来到龙安江边,触景生情,想起女儿出嫁时的复杂心情,不由得再次泪下沾衣。诗的前两句说来到江边送弟,同样的荒烟凉雨,同样的骨肉分离,这种场面又一次经历,怎不让人泪下沾衣。诗人说“泪下”而又“不自知”,正写出了站在江边遥望亲人远去时痴凝的神态,其中感情深厚沉郁。后两句说,除了春风吹绿了沙滩这一点与当年不同,一切都和当年送你出嫁时是一样的让人伤感。而“除却”一句又特巧妙,把春来草绿、凄迷伤情的景色特点反而加强了,风物一如往日,而今亲人却各自东西,心里必会伤怀和感慨。可见此诗表达的是亲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和骨肉分离的痛苦,表达了对远方女儿的深深思念。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①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②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②坐:徒然。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起句一个“发”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B.
颔联刻画早梅内在气质,一写“香”,一写“色”,集中写了早梅傲视风霜的风格。
C.
颈联继续咏物,诗人看到早梅绽放,不禁想起远方的友人,想折梅赠之。
D.
这首诗语言平实质直,不事藻饰,意脉若隐若现,艺术美和人格美融和为一。
15.
简要分析整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4.
C
15.
借物抒怀(或托物言志)诗人极想攀折一枝寒梅,赠与友人聊以表达慰勉的情意。可是转念一想,千里迢迢,山水阻隔,这是无法如愿的,表现了诗人对亲友们的无限思念之情。时日过久,梅花势将枯萎凋零,借梅花的销落来抒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C.“颈联继续咏物”错误,应是由咏物而转入抒怀。颈联“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句,诗人看到早梅绽放,不禁想起远方的友人,想折梅赠之,可是转念一想,千里迢迢,山水阻隔,这是无法如愿的,表现了诗人对亲友们的无限思念之情。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及情感的分析能力。
本诗为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景,“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写出在繁霜朔风摧残下的早梅的英姿。作者此处以梅花自况,暗示自己在政治上遭到打击后的坚强不妥协的精神。后两联“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意思是诗人极想攀折一枝寒梅,赠与友人聊以表达慰勉的情意。可是转念一想,千里迢迢,山水阻隔,这是无法如愿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此处作者用梅花托物言志,既表达了自己高洁的风格,又在字里行间表现了诗人对亲友们的无限思念之情。同时,“由于关山阻隔,时日过久,梅花势将枯萎凋零,于是喟叹‘我将用什么去慰问远方的友人呢?’”梅花势将枯萎凋零,此处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亲友的思念,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借梅花的销落来抒发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
种柳戏题
【唐】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古代召公有惠化(德政与教化)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亲手种的甘棠树,还作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
8.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对诗的首联进行简要赏析。(5分)
9.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
答案:
8.①诗的首联语言幽默、轻松活泼。(2分)②连用四个“柳”字,以姓柳的柳州刺史在柳江边种柳树的绝妙巧合,来自嘲自勉,诙谐而开朗。(3分)
9.①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2分)②颈联,诗人想象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入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种树能使百姓得利,能惠及后人;(2分)③尾联用思人树这一典故,表达后人怀念时,自己只感到惭愧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