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1.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各种搭配方法。
2.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各种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各种搭配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活动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出所要研究的搭配问题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马戏团小丑的图片)让学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说一说。
师:这是马戏团的小丑,他有两顶帽子和三条裤子,他今天要去表演节目,可是他不知道怎样穿戴才好,想请我们帮忙,选
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你们愿意吗?可以怎样搭配呢?
活动二:自主探索,初步发现搭配规律和表示方法
1.摆一摆,说一说。
(1)学生利用学具图片动手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
(2)集体反馈交流,展示自己的搭配过程和结果。
(3)比较出现的不同方法,初步感受按一定顺序搭配的好处。
先让没有顺序、任意搭配的学生展示,发现有遗漏和重复的现象。再展示其他两种方法。
师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搭配方案呢?为什么这么肯定?搭配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才能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①没有顺序任意搭配。②先确定帽子,然后每顶帽子搭配3条裤子。③先确定裤子,然后每条裤子搭配2顶帽子。】
(4)选择一种搭配方法再来摆一摆,并和同伴说一说,进一步体验按顺序搭配的好处。
2.画一画,说一说。
师提问:刚才我们用图片摆一摆,找出了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没有这些图片,怎样把你想的过程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呢?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几种搭配方法表示出来?
(1)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表示搭配的过程。
(2)展示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学习成果预设:
①用汉字代替
②用图形代替
③用字母代替
(3)重点讨论用字母表示的方法,理解A1,A2,B1,B2,B3各自表示的具体含义,并体会这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好处。
(4)选自己喜欢的字母表示,再次体验用字母表示的方法。
活动三:多次体验,逐步加深对规律和方法的理解
1.搭配午餐。
师:我们为小丑选择了表演的服装,他非常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吃午餐。(出示午餐信息,主食:米饭、馒头;炒菜:鸡蛋西红柿、土豆片、青椒炒肉、烧茄子)一种主食搭配一种炒菜,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方法?你能把这些方法都表示出来吗?(1)学生独立尝试表示出所有的搭配方法。
(2)组织集体交流,展示思考过程和表示方法。
2.去动物园的路线。
师:吃完午餐小丑要带我们去动物园,这里面也有数学问题。
(1)出示路线图,明确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少年宫到动物园有3条路。教师提问:学校到动物园一共有多少条路线可以走?
(2)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所有路线。
(3)反馈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3.观察比较,发现不同问题的内在联系。
观察比较解决前面三个搭配问题时所画的图示,你发现了什么?(先与同伴说一说,再组织集体交流。)
二、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为在搭配中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
不重复
有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