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闻两则[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1-12 19: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时代背景新闻常识课文导读词语品析课堂练习毛泽东
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什么是新闻?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1.真实性。新闻有哪些特点?2.时效性。
3.简明性。哪几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事实?导语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在新闻的开头,对新闻事件进行高度概括。 标题、新闻由哪几部分组成?导语、主体、
背景、结尾。“电头”
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的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开头括号里的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标题:
导语:
主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详述三路大军战斗经过 在导语下划上波浪线九江安庆芜湖南京江阴鲁港荻港铜陵繁昌青阳贵池殷家汇至德东流彭泽无锡扬中镇江铁
路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想一想,本文的主体部分又可分为几个部分?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这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与其它部分有何不同?议论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两个方面谁详谁略?我方略,敌方详。为什么这样安排?我军英勇善战,已为事实说明。议论敌方,是为了分化敌人,孤立少数,争取多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数量
之多气势
之大词语赏析“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西路军
35万中路军
30万东路军
35万100万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战线长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战线长
胜利大九江未解放,用语准确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时间准确
暗示进展迅速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褒贬鲜明的感彩课后练习三第

题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
“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24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题句①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句②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我军的神勇。


题句①只是交代我军取得了胜利并占领了哪些地区,没有讲敌军的情况和取胜的程度。句②用“整天激战”概述了战斗的艰巨,表现我军的英勇无畏
课堂练习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对议论性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赞颂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
B、揭露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找出对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导语和标题扣合很紧,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战斗的热烈气氛。
D、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表现了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和辉煌战果。对本文主体先军中路军的原因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发起进攻时间最早。
B、首先突破敌军防线。
C、24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D、所遇之敌抵抗较为顽强。文中有两处“至发电时止”,这两处包括的时间是:A、从20日夜起到22日。
B、从21日下午5时到22日22时。
C、从21日下午到22日。
D、从20日夜起到22日22时。以上句子蕴含的感彩是:A、嘲讽。 B、批评。
C、斥责。 D、抨击。战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督战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以上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A、归纳正文。 B、总结上文。
C、承上启下。 D、照应首尾。战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督战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填空题 …… 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我军前锋,业已(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指“全部被消灭”
指“敌军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指夺取土地指掌握军事要地,获得主动权船只不能自由通行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歼灭封锁切断击溃占领控制读准下列字的音:
荻(dí)港 锐不可当(dāng)
获(huò)得 当(dàng)真
要塞(sài) 歼(jiān)灭
阻塞(sè) 阡(qiān)陌
堵塞(sè) 纤(xiān)维
溃(kuì)退
匮(kuì)乏
馈(kuì)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