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人类
※知识精讲
(一)常考题型
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XX描写,作用是……
从人物描写角度考查
XX的言行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请分析第X段画线句包含的信息
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从人物描写角度)
概括(分析)XX的形象。(身份,性格)
XX的情感变化过程是,从……到……再到……
(二)写人类记叙文概念
写人类记叙文一般是指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文章。这类文章,以表现人物为主,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或是对与人物相关事件的叙述,展现人物的风采,赞颂人物优秀的品质、性格或是精神等。
其他情况:表达“我”对这个人的某种情感(怀念、感激、愧疚等);通过对某个特定人的描写,来表现这个社会上和他具有同样的特征的一群人,反映一个社会背景。
(三)解题方法
1.阅读注意
(1)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
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文章中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文章的关键一步。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它是最主要的描写手段,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或直接描写景物的方法。一般说来,正面描写常受事物定势框架的限制,而侧面描写天地广阔,无所束缚。所以尽管正面描写是描写的主要手段,但有时还必须进行侧面描写。
人物正面描写:
①肖像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态、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直观地表现人物,反映人物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精神品质。也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③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④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常有以下几种表达方式:内心独白、动作暗示、景物烘托、心理概述。
人物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
总之,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要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就会不断提高阅读水平,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3)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准确抓关键字词语句??
??写人文章里写的人是活生生的人,其思想性格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或者材料来显示的。因此,在阅读写人文章时,要看一看作者是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另外,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句子或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如果能这样阅读,不仅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欣赏能力。?
2.人物形象类解题方法
(1)分析人物形象三个维度:
①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②外貌;③性格特点
(2)结合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答案中包含了“描写方法”,“表达效果”和“人物形象”三个要素。
(3)理清情节,演绎人物性格发展史。找准冲突,展现人物思想境界。
(4)纵横对比,挖掘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有时候不能孤立地来看,还要通过纵横对比来挖掘人物的性格。纵比:即将同一人物个性发展的不同阶段相比较;横比:即将不同人物的异同相对比。
(5)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6)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所谓细节,是指对人物形象的某些局部或微小变化所进行的细腻描写,它是构成人物形象的组成单位,为展示人物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主题服务。因而,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
3.心理情感变化概括解题方法
(1)根据已知答案确定答题范围,根据人物情感变化给文章分段。
(2)尽量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在原文画出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的词,如果已知答案是文中的原词,那么我们也要去文章中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在没有直接表现人物心理的段落中,通过动作、肖像、语言等描写概括人物心理或情感。
(3)根据已知答案进行仿写。或者选取恰当的词语作答。
4.注意事项
(1)审清题干。区别概括与分析,概括不用结合原文,带“析”字的需要结合原文。
(2)词语概括准确性。
平时多积累人物形象的词语。如亲情类的文章中,多出现母亲和父亲的人物形象的概括。母亲:吃苦耐劳,关爱子女。父亲:教子有方,机智聪明。老师:关爱学生,教法独特,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爱岗敬业等等。
※例题解析
无法对你不残酷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难过,___________?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⑤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语,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⑧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1.第二段划线句运用了人物的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阅读文章,文中的“我”说自己对弟弟做了很多残酷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揣摩第三段中弟弟难过的心情,想想他会想什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3分)
他只是难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记叙了弟弟在北京上大学的艰难过程。
B.告诉我们亲人之间要相互帮助。
C.启示我们在艰难的人生路上要自立、自强、自信。
D.赞扬了弟弟的坚强品质,让我们向他学习。
5.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文中的弟弟是个怎样的人,并简述理由。(6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肖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写出弟弟的柔弱以及赶路之后的疲惫,暗示了乡村男孩初到大城市的一路艰难以及姐姐对弟弟的心疼。
或者弟弟饱受磨难时候的样子,为下文弟弟的成熟铺垫。
2.我只给他留两个月的生活费;我没有直接帮他找份兼职;
③拒绝接弟弟④给弟弟提供的帮助也仅是写了信。
3.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呆了几年,便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4.C
5.略
从原文这些地方分析:不善言语,略略羞涩
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腼腆,自卑,自信沉稳,自强自立,结合文章分析)
【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头发蓬松,满脸汗水……伤痕”这些是对弟弟的肖像描写,这些内容很明显地交代了弟弟的疲惫之态,作为姐姐,看到这些肯定会心疼。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答题时先要阅读全文。明确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然后用简洁语言具体概括“我”对弟弟所做的几件残酷的事。原文的第①③④⑤段即是“我”对弟弟“残酷”的具体内容,而且每个段落均有中心句,据此进行整理概括即可。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5分)
回忆鲁迅先生(删改)
萧红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梅雨季,很少有晴天,一天的上午刚一放晴,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得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我喘着连茶也喝不下。鲁迅先生就问我:“有什么事吗?”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
(3)海婴一看到我非拉我到院子里和他一道玩不可,拉我的头发或拉我的衣裳。为什么他不拉别人呢?据周先生说:“他看你梳着辫子,和他差不多,别人在他眼里都是大人,就看你小。”许先生问着海婴:“你为什么喜欢她呢?不喜欢别人?”“她有小辫子。”说着就来拉我的头发。
(4)一天,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是不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那怕一点点小事。”
(5)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6)鲁迅先生常常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7)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8)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9)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10)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边睡着了。
(11)鲁迅先生家里,从楼上到楼下,没有一个沙发,鲁迅先生工作时坐的椅子是硬的,休息时的藤椅是硬的,到楼下陪客人时坐的椅子又是硬的。
【注释】①许先生: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②海婴: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
1.第(7)段中括号的作用是:
。(2分)
2.根据要求,填写下列表格内容。(8分)
鲁迅先生的事迹
人物形象的特点
与作者相处融洽
和蔼亲切
①
②
坚持陪客人到深夜
③
④
专注勤奋
3.第(11)段画线句中三次描写椅子是“硬的”,其表达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下列对文章的中心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感恩。
B.赞美了鲁迅具有生活情趣。
C.
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怀念。
D.赞美了鲁迅家人真情关爱。
【答案】(15分)
1.
解释说明(2分)
2.①亲尝鱼丸
(2分)
②做事认真(严肃细致)(2分)
③热情真诚
(2分)
④深夜坐着工作(写作)到天明(2分)
3.描写强调了鲁迅先生居住环境的简陋(1分),衬托了鲁迅先生优秀品质的难能可贵,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景仰之情。(1分,“衬托”和“表达”的内容写出一点即可;意对即可)
4.
C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题1-5题(16分)
我的老师
①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采,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他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并认了他作我的老师。
②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儿疼不疼?”人们对于美好的东西,往往不加爱惜,只想占有,甚至加以残害。孙涵泊却视一切都有生命,加以怜悯、爱惜和尊重。我想,他真该做我的老师。晚上看电视,七点钟,当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时,他就要站在椅了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歌,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③街上两人发生了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他便跑过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现在的人,多半是胆小怕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孙涵泊不顾个人安危,敢于挺身而出,显得十分神勇。一点不假,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④有一次,我在他家书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头歪着,一手掏着耳朵。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再问:
“写的什么?”说:“字。”又问:“什么字?”说:“黑字”。还有一次,朋友带了他去一个同事家拜年。同事家墙上新挂了印有西方诸神油画的年历,神是裸着或半裸着,来客没人时都注目偷看,一有旁人就神情严肃。同事也觉得年历不好,用红纸剪了小裤兜贴在那裸体上,大家都嗤嗤发笑起来。有人故意指着仍裸着的胸脯问他:“这是什么?”他玩变形金刚,玩得正起劲,看了一下,说:“妈妈的奶!”说罢又忙他的操作。孙涵泊无视权威,不瞧脸色,不转弯抹角,说话直奔事物的根本,没有丝毫的虚伪和做作,大大方方,自自然然。的的确确,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⑤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他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却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我是诚心诚意地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接触了我的老师都要羞耻的。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
1.第①段划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错别字:
订正:
(2分)
2.第②段划线句的细节描写十分生动形象传神,试分析它的表达效果。(3分)
3.第②—④段中主要写了“孙老师”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
(1)
(2)
(3)
(4)
(5)他面对年历中裸着的神大方自然
4.请从外部特征和内在品质两个方面概括“我的老师”人物特点。(4分)
外部特征:
内在品质:
5.文中结尾“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这句话有什么含义?(3分)
【答案】(16分)
1.(2分)错别字:采
订正:睬
2.(3分)表明他对大人摘花行为的不理解和强烈不满,突出了“我的老师”的爱心。
3.(4分)(1)视一切都有生命(爱护花草)
(2)尊重(指挥)国歌
(3)制止两人打架
(4)不恭维(赞美)我的字
4.(4分)外部特征:不漂亮,少言语,表情不然,显得傲慢。(1分)
内在品质:善良,有爱心,尊重生命、勇敢、坦诚(3分,写出一点得1分)
5.(3分)作者认为向孙涵泊学习,把他作为老师的应该不只是自己一个人,同时表达了他的良好愿望,希望更多的人都来向儿童学习,多一些坦诚、爱心和勇气。(答出任意一点2分,答全3分)
※课堂检测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题1-4题
门外那对老人
牛凯
①一天,全家正在吃饭,突然有人敲门。开门见是一对老年夫妇,大概都有六十多岁。穿着物业的衣服。我以为来收物业费,刚要解释,那大婶忙举起手中的水桶,说想来接桶水。我说没问题,伸手想接过水桶,她身后的大叔闪出来,说要给我钱。一桶水当然不值什么钱,可大叔很认真地抓住水桶,说想以后定时来打水,不给钱他们心里过意不去。我推辞了半天,他才放开手。
②接好两桶水,我顺便让他们提过去。他们租的房其实是间储藏室,从虚掩的门看进去,也就十几平方米,里面除了一张床便没了多大地方。老人连连称谢,甚至又把我送了回来。
③小区里住的大都是以前单位的同事,我们彼此都很熟悉,孩子们也都能玩在一起,每天放学后,院子里便成了他们的天堂。老人的房门始终开着,每当干完活他们便拿张小凳出来看着孩子们玩,一有车来,便站起来把嬉闹的孩子喊走,等车过去再慢悠悠坐下。日子久了,我们也都熟悉起来。有时遇到谁家有事,便让他们给看着孩子,每当这时,老人都格外高兴,直到家长回来把孩子领走,他们才如完成任务般轻松愉悦。
④每到夏日晚饭后,人们都喜欢在院子里乘凉,也有好事者支张桌子,几个人甩把扑克。他们也凑上来看,让他们打,他们总是推辞,说看看就行,一副很知足的样子。一天晚上,忽听见院子里传来二胡婉转悠扬的声音。我出去一看,竟是那位老人坐在门口,正入神地拉着。看得出他在有意识地控制,所以声音不大,但他拉得不错,一曲凄婉的《二泉映月》竟驱散了些夏夜的燥热。渐渐地,不少人围了过来。老人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便停了手。我们让他再拉几首,他犹豫了一下便又拉了起来。看天色有些晚,他说今天不拉了,有上早班的还要休息,人们这才散去。
⑤一天,我记得钥匙好像丢在了外面,便去老人处问,正看到他们在吃饭。房子本来就小,面前的小凳上放着个方便袋,里面装着好像是点儿凉皮,两人正头碰头地就着馒头吃。见我过来,他们都有些吃惊,忙站起来把我往里让,其实里面早没了地方。我忙说明来意,他们立刻都认真回忆起来,甚至要放下馒头马上去找。我忙说抽空帮着问问就行,他们像接受重大任务般连连答应。
⑥晚上,老人竟真找到了钥匙。后来才知道,他们几乎把那天晚上在那待过的人都问了一遍。找到钥匙,老人甚至比我还高兴,在我道谢时,他却急红了脸,说平时我们都很照顾他们,以后有啥事尽管说。
⑦两位老人起床很早,我们每次上下班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有时是点头一笑,有时是几句寒暄,这时候,我的心情就格外轻松。我觉得,他们身上有着我们在苦苦找寻的东西。
1.文章围绕“那对老人”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上下文,结合老人形象特征,品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1)一桶水当然不值什么钱,可大叔很认真地抓住水桶,说想以后定时来打水,不给钱他们心里过意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忙说抽空帮着问问就行,他们像接受重大任务般连连答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结合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他犹豫了一下便又拉了起来”,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表达出来。(不超过6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结尾说:“他们身上有着我们在苦苦找寻的东西。”请结合老人的形象,想一想这些“东西”具体指什么?请联系生活,指出“我们在苦苦找寻”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老人来我家接水并坚持付钱。(2)老人帮大家照看孩子。(3)夏夜,老人在院中拉二胡。(4)老人帮我找钥匙。
2.(1)“很认真地抓住”形象地写出了老人不想占别人便宜的心理,体现了他要给钱才接水的坚决态度,也体现了老人淳朴的品质。
(2)“连连”表示郑重,与“问问”的随意形成反差,表现了老人答应为“我”找钥匙时郑重(重视)的态度,也体现了他热心的品质。
3.例:我拉二胡是自娱自乐,这么多人来人往听真是不好意思,但平日里大家待我那么客气,不能让大家扫兴,就拉几首吧。
4.这些“东西”指老人身上淳朴、热心(关心他人)、善良、谦和等美好品质。苦苦找寻的原因:正是因为缺少了老人身上的美好品质,人们逐渐变得冷漠、自私;为了让生活充满温情,我们必须找回这些东西。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题1-5题
送给父亲的手套
①那年我在离家三十多里的县城读初中。六月的黄昏,我在学校的操场上读书,听见别班的几个女生在叽叽喳喳地说着“父亲节”的话题,这样的洋节日,我还是头一次听说,新鲜又好奇,想着父亲含辛茹苦养育我不容易,想到明天反正是星期天,何不回一趟家,给父亲买个礼物,向他表达一下我这个做儿子的感激之情和诚挚的祝福呢?
②回到宿舍,路近的同学都回家了,空荡荡的,突又想起父亲,想起他骨节粗大的手,不苟言笑的面容,以及每次我走时他站在巷口看我的眼神……想着想着,心里激动起来。我来到校外的夜市,寻思着给父亲买个什么礼物?最终,我花一元钱给父亲买了双帆布手套。由于长年累月地操劳,父亲的手不但粗糙,已严重变形,就像是耙子,有双手套护着,终归会好一些吧。
③第二天一早,我出发了,因为买手套花去了一元钱,我舍不得坐班车,徒步走小路。
④八点钟左右,我终于到家了。父亲正在收拾农具,他吃惊地看着我,问我怎么回来了?有什么事吗?我说没事,就是回来看看。看我说的轻描淡写,父亲突然发怒了,说没什么事跑回来干嘛?中考在即,不好好复习,跑来跑去不浪费时间?
⑤当头受到父亲一通没来由的教训,我的心情顿时暗淡下来,如同鞋底的泥,有说不出的沉重,还伴随着不被理解的屈辱。我更像是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一个只会花钱没有多大出息的孩子。路上我在脑海里上演的那些温情的场面,顿时烟消云散。最终我什么也没解释,一头扎进了自己的房间。
⑥关上门,无限懊恼地躺在床上,突然之间我意识到“父亲节”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即便我给父亲买了礼物,和父亲近在咫尺,却又如何?对于长期含蓄惯了不善言谈的父亲,我的“父亲节”在他看来是多么可笑,华而不实,因此我已没有勇气把手套送给父亲,相反,我为自己感到羞愧!
⑦之后父亲看见了我包里的手套,开始唠叨个没完,问我买手套干嘛?花了多钱?庄稼人不需要这玩意。哪有戴手套干活的?真是的,我看你是忘了自己是谁了!
⑧父亲嫌我糟蹋钱,批评我忘本,没有干活的样子。我窝着一肚子的气,没有吃饭,扭头就去了母亲干活的坡地。
⑨过了一会,父亲来了,他给我带来两张鸡蛋饼,让我吃饱了再干。然后,父亲从裤兜里掏出那双帆布手套,让我戴上,免得把手磨出泡。我没理父亲,也不接手套。父亲看我生气了,讨好地说,买已经买了,买了就戴上吧!
⑩我赌气说,谁说手套是买给我自己的?我有那么金贵吗?
母亲看出我和父亲在较劲,劝解说,那这就奇怪了?儿呀,既然你不是买给自己的,谁又能用得着呢?
我把手套扔给父亲,继续赌气说,反正我不戴,你不戴扔了就是了。
父亲愣了一下,没再看我,而是盯着脚下的土坷垃,一个劲喃喃地说:哦,原来是给我买的,这又何必呢,等你出息的那一天,给我买东西也不迟呀!
顷刻之间,我的泪水夺眶而出。第二天父亲送我去学校时,我依然没有说出那双手套的来路,更没敢告诉父亲天底下有一个特殊的节日,叫“父亲节”。我心里想的是,什么时候我才有出息?才可以大大方方地孝敬父亲呢?
现在我出息了,父亲却义无反顾地离去了!那双一元钱的帆布手套,从此成了我送给父亲的唯一礼物。现在想起,已全然不是寒酸和羞涩,而是庆幸。庆幸在我年少之时,也曾偷偷地为父亲过过一次“父亲节”。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段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②段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⑥段“我为自己感到羞愧”中的“羞愧”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感到羞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本文后,你从父亲和“我”身上各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父亲节,我给父亲买了双帆布手套,父亲嫌我糟蹋钱,后来父亲认识到对我的误解,鼓励我认真学习,但我却没敢说明买手套的原因,那手套成了我送给父亲的唯一礼物。(意思相近即可,起因、经过、结果各1分,3分)
2.心理(1分),两个问句恰如其分地刻画出我此时愧疚和感激的心理(1分),暗示手套将成为我送给父亲的唯一礼物(1分)。
3.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父亲手的粗糙变形(1分),表现了父亲的勤劳朴实(1分),交代了我买手套的原因(1分)。
4.“羞愧”指我为自己冒冒失失地给父亲买手套感到惭愧(2分)。父亲勤劳朴实、不善言谈,家境的贫困,对比我的华而不实,所以感到羞愧(2分)。
5.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勤劳朴实,善良淳朴的品质;从“我”身上学到了孝敬父母,懂得感恩,踏实勤恳,努力奋斗的品质。(3分)
※能力提升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祖父和我(节选)(14分)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
(dài)一个大草帽,我
(dài)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有的不单没让土把菜种盖上,反而把菜籽踢飞了。
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
“这是什么?”
我说:
“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
“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
“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
“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
“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
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飞得多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初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来,跟了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
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也许把蚂蚱腿就绑掉,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下雨了,下雨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祖父
(dài)一个大草帽,我
(dài)一个小草帽。
2.祖父和“我”在后园里做了许多有趣的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的三件事。(6分)
(1)
(2)
(3)
3.祖父劳作,“我”帮倒忙,祖父不但不生气,还笑着教“我”这充分体现了祖父的
和“我”的
(4分)
4.对语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写了“我”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B.体现出“我”对轻松愉悦生活的喜爱。
C.祖父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
D.重点表现了祖父对“我”浓浓的爱意。
【答案】
1.戴
戴
(每空1分,共2分)
2.学种菜,学铲地,辨认谷子和狗尾巴草,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学浇菜(写出任意3件即可)(每空2分,共6分)
3.祖父:勤劳慈爱、宽容耐心(风趣);
“我”: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幼稚)(每空2分,共4分)
4.D
(引文体现的是祖孙间浓厚的亲情)
(2分)记叙文—写人类
※知识精讲
(一)常考题型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XX描写,作用是……
从人物描写角度考查
XX的言行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请分析第X段画线句包含的信息
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概括(分析)XX的形象。
XX的情感变化过程是,从……到……再到……
(二)写人类记叙文概念
写人类记叙文一般是指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文章。这类文章,以表现人物为主,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或是对与人物相关事件的叙述,展现人物的风采,赞颂人物优秀的品质、性格或是精神等。
其他情况:表达“我”对这个人的某种情感(怀念、感激、愧疚等);通过对某个特定人的描写,来表现这个社会上和他具有同样的特征的一群人,反映一个社会背景。
(三)解题方法
1.阅读注意
(1)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
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文章中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文章的关键一步。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它是最主要的描写手段,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或直接描写景物的方法。一般说来,正面描写常受事物定势框架的限制,而侧面描写天地广阔,无所束缚。所以尽管正面描写是描写的主要手段,但有时还必须进行侧面描写。
人物正面描写:
①肖像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态、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直观地表现人物,反映人物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精神品质。也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③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④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常有以下几种表达方式:内心独白、动作暗示、景物烘托、心理概述。
人物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
总之,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要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就会不断提高阅读水平,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3)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准确抓关键字词语句??
??写人文章里写的人是活生生的人,其思想性格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或者材料来显示的。因此,在阅读写人文章时,要看一看作者是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另外,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句子或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如果能这样阅读,不仅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欣赏能力。?
2.人物形象类解题方法
(1)分析人物形象三个维度:
①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②外貌;③性格特点
(2)结合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答案中包含了“描写方法”,“表达效果”和“人物形象”三个要素。
(3)理清情节,演绎人物性格发展史。找准冲突,展现人物思想境界。
(4)纵横对比,挖掘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有时候不能孤立地来看,还要通过纵横对比来挖掘人物的性格。纵比:即将同一人物个性发展的不同阶段相比较;横比:即将不同人物的异同相对比。
(5)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6)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所谓细节,是指对人物形象的某些局部或微小变化所进行的细腻描写,它是构成人物形象的组成单位,为展示人物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主题服务。因而,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
3.心理情感变化概括解题方法
(1)根据已知答案确定答题范围,根据人物情感变化给文章分段。
(2)尽量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在原文画出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的词,如果已知答案是文中的原词,那么我们也要去文章中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在没有直接表现人物心理的段落中,通过动作、肖像、语言等描写概括人物心理或情感。
(3)根据已知答案进行仿写。或者选取恰当的词语作答。
4.注意事项
(1)审清题干。区别概括与分析,概括不用结合原文,带“析”字的需要结合原文。
(2)词语概括准确性。
平时多积累人物形象的词语。如亲情类的文章中,多出现母亲和父亲的人物形象的概括。母亲:吃苦耐劳,关爱子女。父亲:教子有方,机智聪明。老师:关爱学生,教法独特,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爱岗敬业等等。
※例题解析
无法对你不残酷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难过,___________?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⑤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语,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⑧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1.第二段划线句运用了人物的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阅读文章,文中的“我”说自己对弟弟做了很多残酷的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揣摩第三段中弟弟难过的心情,想想他会想什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3分)
他只是难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记叙了弟弟在北京上大学的艰难过程。
B.告诉我们亲人之间要相互帮助。
C.启示我们在艰难的人生路上要自立、自强、自信。
D.赞扬了弟弟的坚强品质,让我们向他学习。
5.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文中的弟弟是个怎样的人,并简述理由。(6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5分)
回忆鲁迅先生(删改)
萧红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2)梅雨季,很少有晴天,一天的上午刚一放晴,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得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我喘着连茶也喝不下。鲁迅先生就问我:“有什么事吗?”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
(3)海婴一看到我非拉我到院子里和他一道玩不可,拉我的头发或拉我的衣裳。为什么他不拉别人呢?据周先生说:“他看你梳着辫子,和他差不多,别人在他眼里都是大人,就看你小。”许先生问着海婴:“你为什么喜欢她呢?不喜欢别人?”“她有小辫子。”说着就来拉我的头发。
(4)一天,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是不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是不新鲜的。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那怕一点点小事。”
(5)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6)鲁迅先生常常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7)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8)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9)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海婴从三楼下来,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10)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边睡着了。
(11)鲁迅先生家里,从楼上到楼下,没有一个沙发,鲁迅先生工作时坐的椅子是硬的,休息时的藤椅是硬的,到楼下陪客人时坐的椅子又是硬的。
【注释】①许先生: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②海婴: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
1.第(7)段中括号的作用是:
。(2分)
2.根据要求,填写下列表格内容。(8分)
鲁迅先生的事迹
人物形象的特点
与作者相处融洽
和蔼亲切
①
②
坚持陪客人到深夜
③
④
专注勤奋
3.第(11)段画线句中三次描写椅子是“硬的”,其表达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下列对文章的中心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感恩。
B.赞美了鲁迅具有生活情趣。
C.
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怀念。
D.赞美了鲁迅家人真情关爱。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题1-5题(16分)
我的老师
①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采,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他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并认了他作我的老师。
②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儿疼不疼?”人们对于美好的东西,往往不加爱惜,只想占有,甚至加以残害。孙涵泊却视一切都有生命,加以怜悯、爱惜和尊重。我想,他真该做我的老师。晚上看电视,七点钟,当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时,他就要站在椅了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歌,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③街上两人发生了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他便跑过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现在的人,多半是胆小怕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孙涵泊不顾个人安危,敢于挺身而出,显得十分神勇。一点不假,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④有一次,我在他家书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头歪着,一手掏着耳朵。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再问:
“写的什么?”说:“字。”又问:“什么字?”说:“黑字”。还有一次,朋友带了他去一个同事家拜年。同事家墙上新挂了印有西方诸神油画的年历,神是裸着或半裸着,来客没人时都注目偷看,一有旁人就神情严肃。同事也觉得年历不好,用红纸剪了小裤兜贴在那裸体上,大家都嗤嗤发笑起来。有人故意指着仍裸着的胸脯问他:“这是什么?”他玩变形金刚,玩得正起劲,看了一下,说:“妈妈的奶!”说罢又忙他的操作。孙涵泊无视权威,不瞧脸色,不转弯抹角,说话直奔事物的根本,没有丝毫的虚伪和做作,大大方方,自自然然。的的确确,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⑤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他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却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我是诚心诚意地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接触了我的老师都要羞耻的。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
1.第①段划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错别字:
订正:
(2分)
2.第②段划线句的细节描写十分生动形象传神,试分析它的表达效果。(3分)
3.第②—④段中主要写了“孙老师”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
(1)
(2)
(3)
(4)
(5)他面对年历中裸着的神大方自然
4.请从外部特征和内在品质两个方面概括“我的老师”人物特点。(4分)
外部特征:
内在品质:
5.文中结尾“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这句话有什么含义?(3分)
※课堂检测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题1-4题
门外那对老人
牛凯
①一天,全家正在吃饭,突然有人敲门。开门见是一对老年夫妇,大概都有六十多岁。穿着物业的衣服。我以为来收物业费,刚要解释,那大婶忙举起手中的水桶,说想来接桶水。我说没问题,伸手想接过水桶,她身后的大叔闪出来,说要给我钱。一桶水当然不值什么钱,可大叔很认真地抓住水桶,说想以后定时来打水,不给钱他们心里过意不去。我推辞了半天,他才放开手。
②接好两桶水,我顺便让他们提过去。他们租的房其实是间储藏室,从虚掩的门看进去,也就十几平方米,里面除了一张床便没了多大地方。老人连连称谢,甚至又把我送了回来。
③小区里住的大都是以前单位的同事,我们彼此都很熟悉,孩子们也都能玩在一起,每天放学后,院子里便成了他们的天堂。老人的房门始终开着,每当干完活他们便拿张小凳出来看着孩子们玩,一有车来,便站起来把嬉闹的孩子喊走,等车过去再慢悠悠坐下。日子久了,我们也都熟悉起来。有时遇到谁家有事,便让他们给看着孩子,每当这时,老人都格外高兴,直到家长回来把孩子领走,他们才如完成任务般轻松愉悦。
④每到夏日晚饭后,人们都喜欢在院子里乘凉,也有好事者支张桌子,几个人甩把扑克。他们也凑上来看,让他们打,他们总是推辞,说看看就行,一副很知足的样子。一天晚上,忽听见院子里传来二胡婉转悠扬的声音。我出去一看,竟是那位老人坐在门口,正入神地拉着。看得出他在有意识地控制,所以声音不大,但他拉得不错,一曲凄婉的《二泉映月》竟驱散了些夏夜的燥热。渐渐地,不少人围了过来。老人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便停了手。我们让他再拉几首,他犹豫了一下便又拉了起来。看天色有些晚,他说今天不拉了,有上早班的还要休息,人们这才散去。
⑤一天,我记得钥匙好像丢在了外面,便去老人处问,正看到他们在吃饭。房子本来就小,面前的小凳上放着个方便袋,里面装着好像是点儿凉皮,两人正头碰头地就着馒头吃。见我过来,他们都有些吃惊,忙站起来把我往里让,其实里面早没了地方。我忙说明来意,他们立刻都认真回忆起来,甚至要放下馒头马上去找。我忙说抽空帮着问问就行,他们像接受重大任务般连连答应。
⑥晚上,老人竟真找到了钥匙。后来才知道,他们几乎把那天晚上在那待过的人都问了一遍。找到钥匙,老人甚至比我还高兴,在我道谢时,他却急红了脸,说平时我们都很照顾他们,以后有啥事尽管说。
⑦两位老人起床很早,我们每次上下班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有时是点头一笑,有时是几句寒暄,这时候,我的心情就格外轻松。我觉得,他们身上有着我们在苦苦找寻的东西。
1.文章围绕“那对老人”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上下文,结合老人形象特征,品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1)一桶水当然不值什么钱,可大叔很认真地抓住水桶,说想以后定时来打水,不给钱他们心里过意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忙说抽空帮着问问就行,他们像接受重大任务般连连答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结合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他犹豫了一下便又拉了起来”,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表达出来。(不超过6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结尾说:“他们身上有着我们在苦苦找寻的东西。”请结合老人的形象,想一想这些“东西”具体指什么?请联系生活,指出“我们在苦苦找寻”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题1-5题
送给父亲的手套
①那年我在离家三十多里的县城读初中。六月的黄昏,我在学校的操场上读书,听见别班的几个女生在叽叽喳喳地说着“父亲节”的话题,这样的洋节日,我还是头一次听说,新鲜又好奇,想着父亲含辛茹苦养育我不容易,想到明天反正是星期天,何不回一趟家,给父亲买个礼物,向他表达一下我这个做儿子的感激之情和诚挚的祝福呢?
②回到宿舍,路近的同学都回家了,空荡荡的,突又想起父亲,想起他骨节粗大的手,不苟言笑的面容,以及每次我走时他站在巷口看我的眼神……想着想着,心里激动起来。我来到校外的夜市,寻思着给父亲买个什么礼物?最终,我花一元钱给父亲买了双帆布手套。由于长年累月地操劳,父亲的手不但粗糙,已严重变形,就像是耙子,有双手套护着,终归会好一些吧。
③第二天一早,我出发了,因为买手套花去了一元钱,我舍不得坐班车,徒步走小路。
④八点钟左右,我终于到家了。父亲正在收拾农具,他吃惊地看着我,问我怎么回来了?有什么事吗?我说没事,就是回来看看。看我说的轻描淡写,父亲突然发怒了,说没什么事跑回来干嘛?中考在即,不好好复习,跑来跑去不浪费时间?
⑤当头受到父亲一通没来由的教训,我的心情顿时暗淡下来,如同鞋底的泥,有说不出的沉重,还伴随着不被理解的屈辱。我更像是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一个只会花钱没有多大出息的孩子。路上我在脑海里上演的那些温情的场面,顿时烟消云散。最终我什么也没解释,一头扎进了自己的房间。
⑥关上门,无限懊恼地躺在床上,突然之间我意识到“父亲节”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即便我给父亲买了礼物,和父亲近在咫尺,却又如何?对于长期含蓄惯了不善言谈的父亲,我的“父亲节”在他看来是多么可笑,华而不实,因此我已没有勇气把手套送给父亲,相反,我为自己感到羞愧!
⑦之后父亲看见了我包里的手套,开始唠叨个没完,问我买手套干嘛?花了多钱?庄稼人不需要这玩意。哪有戴手套干活的?真是的,我看你是忘了自己是谁了!
⑧父亲嫌我糟蹋钱,批评我忘本,没有干活的样子。我窝着一肚子的气,没有吃饭,扭头就去了母亲干活的坡地。
⑨过了一会,父亲来了,他给我带来两张鸡蛋饼,让我吃饱了再干。然后,父亲从裤兜里掏出那双帆布手套,让我戴上,免得把手磨出泡。我没理父亲,也不接手套。父亲看我生气了,讨好地说,买已经买了,买了就戴上吧!
⑩我赌气说,谁说手套是买给我自己的?我有那么金贵吗?
母亲看出我和父亲在较劲,劝解说,那这就奇怪了?儿呀,既然你不是买给自己的,谁又能用得着呢?
我把手套扔给父亲,继续赌气说,反正我不戴,你不戴扔了就是了。
父亲愣了一下,没再看我,而是盯着脚下的土坷垃,一个劲喃喃地说:哦,原来是给我买的,这又何必呢,等你出息的那一天,给我买东西也不迟呀!
顷刻之间,我的泪水夺眶而出。第二天父亲送我去学校时,我依然没有说出那双手套的来路,更没敢告诉父亲天底下有一个特殊的节日,叫“父亲节”。我心里想的是,什么时候我才有出息?才可以大大方方地孝敬父亲呢?
现在我出息了,父亲却义无反顾地离去了!那双一元钱的帆布手套,从此成了我送给父亲的唯一礼物。现在想起,已全然不是寒酸和羞涩,而是庆幸。庆幸在我年少之时,也曾偷偷地为父亲过过一次“父亲节”。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段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②段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⑥段“我为自己感到羞愧”中的“羞愧”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感到羞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本文后,你从父亲和“我”身上各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祖父和我(节选)(14分)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
(dài)一个大草帽,我
(dài)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有的不单没让土把菜种盖上,反而把菜籽踢飞了。
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
“这是什么?”
我说:
“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
“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
“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
“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
“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
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飞得多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初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来,跟了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
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也许把蚂蚱腿就绑掉,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下雨了,下雨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祖父
(dài)一个大草帽,我
(dài)一个小草帽。
2.祖父和“我”在后园里做了许多有趣的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的三件事。(6分)
(1)
(2)
(3)
3.祖父劳作,“我”帮倒忙,祖父不但不生气,还笑着教“我”这充分体现了祖父的
和“我”的
(4分)
4.对语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写了“我”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B.体现出“我”对轻松愉悦生活的喜爱。
C.祖父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
D.重点表现了祖父对“我”浓浓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