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一)综合学习
(一)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1.基础知识点
特点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在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分
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
顺
序
1.顺叙:①以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②以事情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2.倒叙: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加强表现力
3.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
作用:对缘由作补充,对人物作介绍
表
达方式
记叙:对事情原委、始末作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待,基本表达方式
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人物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
交待环境、烘托气氛、表现心理、抒发感情
细节描写
具体、生动、形象
夹叙夹议:叙述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议论)
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①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②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其感情
记叙语言
生动形象
朴实简洁
幽默风趣等
记叙线索
以人:人的活动、见闻感受、感情;以物;以事。
作用
结构
内容
开头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与题目相照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及情感(主旨)上的作用
中间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及情感(主旨)上的作用
结尾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首尾呼应;升华主旨等
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及情感(主旨)上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标题的含义有两种:①浅层含义:字面意义(与文章的情节相关)
②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与文章的中心主旨相关)
(2)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有六种:①贯穿全文的线索;②透露情感主旨,点明主题,统领全文;③表明写作对象;
④关联主要情节;⑤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注:写作文时如果标题运用了比喻手法,作文内容往往侧重于比喻含义的书写。
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作用: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现了---
(2)拟人
拟人,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拟人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答题格式: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现了---
(3)排比
排比是指三项以上(含三项)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
排比作用:恰当的使用排比,能使表达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能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表现了---
(4)夸张
夸张是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
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夸张不等于说大话、说谎话。
夸张作用: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答题格式:突出了+事物的+特性,(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等)表现了---
(5)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
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自问自答,答案在问题外)
设问作用: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6)反问
反问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答题格式:强调了……加强语气
4.人物描写
重要人物描写的作用:
分析人物一般分析他的三个方面:一是人物描写,二是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人物的精神品质。一般来说,所有的人物描写是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服务的。
①肖像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动作(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即使是梦境也是心理描写)
5.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常见作用:①交代作品发生的背景;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
④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⑤突出、深化主题。
答题步骤:1、先概括,即划线句描写了……的环境
2、从以上5个作用里选(一般需要选2个以上)
3、考虑结构方面作用(铺垫、对比、衬托、照应……)
6.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分析:
形式:修辞→描写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有色彩的词语)
内容:内容概括
→人物形象、心理、情感→
主旨
艺术效果:极富感染力,富有诗情画意,留有余地、意犹未尽等
(二)记叙文阅读要点1.重视标题,思考标题是否是线索,概括的时候紧扣标题,思考标题和主要内容和主旨之间的关系。
2.边读边概括要点,如六要素,人物形象,文章思路。
3.把握文章主旨。
4.理解关键词句,了解关键段落作用。
5.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
6.关注记叙顺序和人称。
※例题解析
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1.文章的一条清晰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2.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母的三巴掌”给“我”的深刻教益分别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析后母的性格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永远的一课
①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雪恶狠狠地寻找袭击的对象,风呜咽着四处搜索。
②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③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栽了下来。
④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
⑤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惊异地望着欧阳老师。
⑥“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⑦几十双眼睛在问。
⑧“因为我们要在操场上立正五分钟。”
⑨即使欧阳老师下了“不上这堂课,永远别上我的课”的恐吓之词,还是有几个娇滴滴的女生和几个很横的男生没有出教室。
⑩操场在学校的东北角,北边是空旷的菜园,再北是一口大塘。
那天,操场、菜园和水塘被雪连成了一个整体。
矮了许多的篮球架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
我们挤在教室的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
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站定,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风雪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在操场上去,站好!”欧阳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三列纵队。
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guǒ(
)着他,使他显得更单薄。
后来,我们规规矩矩地在操场站了五分多钟。
在教室时,同学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叫他们站半个小时,他们顶得住,叫他们只穿一件衬衫,他们也顶得住。
正如生命中的许多伤痛一样,其实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如果不把它当回事,它是不会很痛的。你觉得痛,那是因为你自以为伤口在痛,害怕伤口的痛。面对困难,许多人戴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1.填上正确的词语
紧guǒ(
)
(2分)
2.文章划线部分运用了
描写,表达作用是
。(4分)
3.阅读全文,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
文题中“永远”指在风雪中的一课给“我”留下了深远的难忘的印象。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记叙作者儿时的生活。本文的记叙顺序却不同
。
C.
“欧阳老师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
是比喻句。
D.
文章启示我们生命中有很多困难,面对困难我们要不畏惧,和困难拼搏一番。
4.“正如生命中的许多伤痛一样,其实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如果不把它当回事,它是不会很痛的。你觉得痛,那是因为你自以为伤口在痛,害怕伤口的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看法。(字数60字左右)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18分)
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①温丝莱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她有着一头金黄的鬈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大大的蓝眼睛,长长的jié(
)毛忽闪忽闪的。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她一笑起来脸上就像绽开了一朵花。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经常有外地人来到这里定居。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搬来了一位老妇人——珍妮芙太太。她是一个孀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因而显得非常孤单。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
③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④有一次,珍妮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奖。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点点头。
⑤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zī(
)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儿,足有鸽子蛋大小。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医生说那是一个良性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
⑥温丝莱特回到家中,她变得沉默自闭了。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玩了,她害怕手术。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她问了问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摸了摸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太再也没有来过。温丝莱特有点儿想她了。可是,珍妮芙太太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⑦温丝莱特的手术很成功。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她依然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两天后的傍晚,温丝莱特放学回家后,欣喜地发现珍妮芙太太家的门敞开着!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去。可是,她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在房间忙着收拾东西的,是一个男子。仔细看,竟是马休医生——她手术时的主刀医师!温丝莱特惊奇地问:“您怎么会到这里来?”马休医生说他是珍妮芙太太的侄子。温丝莱特于是急切地问珍妮芙太太到哪儿去了。马休医生的眼神黯淡下去,他轻声说道:“她去世了!”
⑧原来,当珍妮芙太太得知是自己的侄子为温丝莱特主刀后,便赶往柏克郡,找到了马休。她向马休提出一个建议,一定要按颈部皮肤的纹路横向切口。因为温丝莱特脖子上的肿块儿是竖着长的,马休原本的方案是纵向切口,那样手术难度最低,风险最小。所以他显出了为难的样子。可姑妈不依不饶,非要他改变方案不可。她说:“如果刀口是纵向切的,那么将来就会留下一道醒目的疤痕,她做大明星的梦想也就被这一刀给割掉了。”马休医生答应了。可就在次日,珍妮芙太太在回雷丁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
⑨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⑩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转眼,温丝莱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孩儿。她顺利地成为一名演员,凭借世纪之作《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这一角色,她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神话,并一举获得第81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1.看拼音写汉字(2分)
jié(
)毛
卖弄风zī(
)
2.第①段画线句子是人物的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
第③段画线句“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的原因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来看,第⑧段是插叙,其作用是补充交代了(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内容,请为站在第81届奥斯卡领奖台上的温丝莱特设计一段60字左右的获奖感言。(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6题:(22分)
妈妈,送你半朵玫瑰花
①学校门口有个卖花的妇人,每天雷打不动的准时出现,推着辆板车,车上热热闹闹的挤满了玫瑰、百合、康乃馨……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花。风一吹来,香气四溢,充满了生机,像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②唯一没有生气的是那妇人的脸,学美术的同学说她简直是尊天然的雕塑,毫无表情,冷冰冰的。那妇人听说不过三十出头,可看上去,却有五十岁的光景。
③妇人有个女儿,才十岁,却是伶俐乖巧,时常咬着我们的耳朵说悄悄话:“我妈妈下岗了,她偷偷哭了好几夜呢!”“姥姥病就要好了,妈妈这个月卖花的钱说要给我买新衣服呢!”“我没有爸爸,我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不在了!我不记得他的样子!”小孩子的眼睛里是没有忧愁的,但我们听了,心里总忍不住有些黯然。于是,也不再计较那妇人如何的面无表情,我们常常跑去买花,还拉上同学,你一枝,我两枝的,买得不多却也是常客。
④那一年的寒假刚过,就是情人节。外面雪后初晴,冷得能冻掉鼻子。妇人一早就推着一车的玫瑰来卖,小女孩也跟着来了,冻得通红的手里握着一枝娇艳的玫瑰,脸上闪耀着骄傲的神色。她告诉我们这是她挑出来的最好的一枝,她要送人的。我们笑笑,这十岁的小女孩!
⑤车上的玫瑰一律的含苞欲放鲜艳欲滴,在雪地里分外yào(
)眼。4元一枝,要比花店里便宜一半。学校里,好多平时不爱花的同学都跑出来,买上几朵。没多久,一车的玫瑰花就卖得所剩无几,剩下的,多是些破损的残花。
⑥正要收拾回家,远远的跑来一对情侣,看到空空的花桶失望极了,那个妙龄女郎扭头刚要走,看见了小女孩手中的那枝长柄的玫瑰,一枝独秀,分外诱人。
⑦“这朵花卖吗?”“不卖!我要送人的!”小女孩回答得干净利落,透着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卖的卖的,四元一枝,小孩子胡闹呢!”卖花的妇人连忙上前招呼。她收了钱,着急的作势要打孩子。小女孩一下子跑了,没跑多远,脚一滑,就狠狠地摔到在地上,玫瑰花的刺戳到手心里,流出血来,在洁白的雪地上触目惊心。
⑧终于买花的情侣拿着花走了。小女孩擦干了眼泪,在最后剩下的残花中挑了半天,找出一枝来,那上面的花掉了一半,只有半朵了。她怯怯地走到妈妈面前,举起手里的花:“妈妈,这半朵花送给您,你爱我!我也爱您!”一刹那间,卖花的女人呆住了,良久,泪珠从脸上滚落。
⑨我们都被小女孩震hàn(
)了。有谁说过情人节的玫瑰只能装点爱情?
⑩那一天,情人节的玫瑰情人节的雪,印在我们所有人的心里。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yào眼(
)
震
hàn(
)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大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描写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说说你对结尾
“有谁说过玫瑰只能装点情侣间的爱情呢?”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第⑧段画线句的内容,结合文章,补写此时妇人的心理活动。(80字左右)(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3分)
路过一颗心
(1)从一家名叫“马丁”的咖啡馆里走出来的时候,已经暮色四合了,我不想坐车,只想沿着香榭丽大街走走,早就听说,这条街是融合法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最巧妙的地方,所以,街道上的每一寸都让人觉得无比新鲜,生怕错过这里的每一个瞬间。
(2)街灯逐渐地亮起来,一棵茂密的梧桐树下面,我发现了一位老者,他正在咿咿呀呀地拉着手里的大提琴,那是一首流露着忧郁的曲子,却叫不上名字,大提琴的下面,侧放着一张硬纸板,上面写着一行大大字,下面零星地散落着几行小字,字迹很娟秀,俨然是一个女孩子的字体。
(3)他是一位穿着十分绅士的老者,西装笔挺,皮鞋也擦得锃亮,而且他拉琴的时候,嘴角还挂着浅浅的笑意。我(
)看不懂老者脚下的硬纸板上写着什么,(
)直觉告诉我,他是个乞讨者,遇到了麻烦,需要路人的帮助。我一瞬间有些惊讶,心想,
一个身处困境而能嘴角挂着笑意、这般体面地面对生活的人,是多么乐观与坚强啊!
(4)老者的笑容是那样的迷人,让我情不自禁掏出了相机,并摁动了快门,我想把这样一种笑容永久地记录下来,勉励自己。拍照完毕,起身的时候,我还从兜里掏出了十元钱,周周整整地放在了老者脚下的硬纸板旁边,然后满怀敬意地离开了。
(5)回到住处的时候,朋友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一个劲地埋怨我太“蜗牛”了。我一边解释,一边拿出了相机,郑重地向朋友介绍了刚才我在路上遇到的那位令我敬佩的老乞,打算与朋友一起共勉。哪知道,当朋友看到我拍的照片后,却哈哈地笑了起来,朋友说,他并不是一个乞丐,而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艺术家,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找一份工作。
(6)我瞬间愕然,问为什么?
(7)朋友告诉我,他脚下的硬纸板上的字就是明证呀。我迫不及待地问朋友纸板上到底写了什么。朋友给我翻译说,上面的那排大字写的是“等待水壶!”?
(8)等待水壶?我一头雾水。
(9)朋友继续翻译下面的小字:“当你路过一颗心的时候,如果你曾被这颗心打动,那么,就请拿出自己的水壶吧!如果你不能拿出水壶,那也没关系,你驻足的地方已经留下了两只爱的脚印。落款是,一个迫切需要水壶灌溉的人。”
(10)我的心猛地一颤,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个招聘会上堆山满案的简历,那一刻,我发现,那些简历和老者的“硬纸板”比起来,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缺少诗意。我真后悔自己不是老板,没有资格拿出自己的“水壶”,还用十元钱,冒犯了老者的一颗诗意的心。
(11)多年以后,我仍想起那位老者,隔着岁月的山重水复,他一定该找到自己的水壶了吧!
1.阅读文章第(1)段,说说香榭丽大街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第(3)段的括号内应填入的合适的关联词语是____(2分)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不是……而是
3.细读全文,梳理“我”对老者认识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过程。(3分)
惊讶
→
________
→
愕然
→
________
→
________
4.第(10)段“水壶”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2分)?
5.对本文分析鉴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第(3)段画线句属肖像描写,为后文揭示老人的身份作了铺垫。
B.第(6)段末的标点符号应改为句号。
C.文中划线的“马丁”、“蜗牛”、“水壶”三个名词上运用双引号的作用是一致的。
D.文中的老人身处困境仍诗意地生活,并拥有一颗真诚、自尊的心灵。
作业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①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②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
)——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③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④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⑤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⑥——还是失败。
⑦再试……
⑧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⑨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⑩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
),你把母爱比作(
)。
2.文字可以用“行云流水”来修饰吗?作者写“行云流水的文字”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思泉涌”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文中还有一个用法相同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文中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母亲美丽的梦”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通过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件事情,表达出母亲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记叙文(一)综合学习
(一)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1.基础知识点
特点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在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分
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
顺
序
1.顺叙:①以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②以事情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2.倒叙: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加强表现力
3.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
作用:对缘由作补充,对人物作介绍
表
达方式
记叙:对事情原委、始末作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待,基本表达方式
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人物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
交待环境、烘托气氛、表现心理、抒发感情
细节描写
具体、生动、形象
夹叙夹议:叙述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议论)
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①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②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其感情
记叙语言
生动形象
朴实简洁
幽默风趣等
记叙线索
以人:人的活动、见闻感受、感情;以物;以事。
作用
结构
内容
开头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与题目相照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及情感(主旨)上的作用
中间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及情感(主旨)上的作用
结尾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首尾呼应;升华主旨等
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及情感(主旨)上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标题的含义有两种:①浅层含义:字面意义(与文章的情节相关)
②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与文章的中心主旨相关)
(2)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有六种:①贯穿全文的线索;②透露情感主旨,点明主题,统领全文;③表明写作对象;
④关联主要情节;⑤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注:写作文时如果标题运用了比喻手法,作文内容往往侧重于比喻含义的书写。
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作用: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现了---
(2)拟人
拟人,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拟人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答题格式: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现了---
(3)排比
排比是指三项以上(含三项)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
排比作用:恰当的使用排比,能使表达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能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表现了---
(4)夸张
夸张是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
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夸张不等于说大话、说谎话。
夸张作用: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答题格式:突出了+事物的+特性,(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等)表现了---
(5)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
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自问自答,答案在问题外)
设问作用: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6)反问
反问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答题格式:强调了……加强语气
4.人物描写
重要人物描写的作用:
分析人物一般分析他的三个方面:一是人物描写,二是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人物的精神品质。一般来说,所有的人物描写是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服务的。
①肖像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动作(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即使是梦境也是心理描写)
5.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常见作用:①交代作品发生的背景;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
④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⑤突出、深化主题。
答题步骤:1、先概括,即划线句描写了……的环境
2、从以上5个作用里选(一般需要选2个以上)
3、考虑结构方面作用(铺垫、对比、衬托、照应……)
6.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分析:
形式:修辞→描写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有色彩的词语)
内容:内容概括
→人物形象、心理、情感→
主旨
艺术效果:极富感染力,富有诗情画意,留有余地、意犹未尽等
(二)记叙文阅读要点
1.重视标题,思考标题是否是线索,概括的时候紧扣标题,思考标题和主要内容和主旨之间的关系。
2.边读边概括要点,如六要素,人物形象,文章思路。
3.把握文章主旨。
4.理解关键词句,了解关键段落作用。
5.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
6.关注记叙顺序和人称。
※例题解析
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1.文章的一条清晰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2.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母的三巴掌”给“我”的深刻教益分别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析后母的性格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后母的三巴掌(或时间线索)
2.第一巴掌是我8岁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吃。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想放弃上重点初中。(重点:偷瓜;藏钱;不想念书。抓住大意即可,允许灵活表达)
3.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帮助他人的含义;念书的重要性(言之成理即可,也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4.爱子心切,教子严厉(必须抓住“严厉”来回答)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叙事线索。叙事线索有以下几种类型:(1)人物线索:即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即某一件有特殊意义的物品。(3)感情线索:即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感情变化。(4)事件线索:即中心事件。还有时间线索。寻找线索,要看标题及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文中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等。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此处简要概括出“偷瓜”“藏钱”“不想念书”即可。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学生也可进行归纳总结,分别从“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帮助他人的含义;念书的重要性”三点意思来谈。
4.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抓住文中所叙事件和人物的描写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永远的一课
①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雪恶狠狠地寻找袭击的对象,风呜咽着四处搜索。
②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③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栽了下来。
④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
⑤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惊异地望着欧阳老师。
⑥“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⑦几十双眼睛在问。
⑧“因为我们要在操场上立正五分钟。”
⑨即使欧阳老师下了“不上这堂课,永远别上我的课”的恐吓之词,还是有几个娇滴滴的女生和几个很横的男生没有出教室。
⑩操场在学校的东北角,北边是空旷的菜园,再北是一口大塘。
那天,操场、菜园和水塘被雪连成了一个整体。
矮了许多的篮球架被雪团打得“啪啪”作响,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
我们挤在教室的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
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站定,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风雪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在操场上去,站好!”欧阳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三列纵队。
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guǒ(
)着他,使他显得更单薄。
后来,我们规规矩矩地在操场站了五分多钟。
在教室时,同学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叫他们站半个小时,他们顶得住,叫他们只穿一件衬衫,他们也顶得住。
正如生命中的许多伤痛一样,其实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如果不把它当回事,它是不会很痛的。你觉得痛,那是因为你自以为伤口在痛,害怕伤口的痛。面对困难,许多人戴了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1.填上正确的词语
紧guǒ(
)
(2分)
2.文章划线部分运用了
描写,表达作用是
。(4分)
3.阅读全文,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
文题中“永远”指在风雪中的一课给“我”留下了深远的难忘的印象。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记叙作者儿时的生活。本文的记叙顺序却不同
。
C.
“欧阳老师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
是比喻句。
D.
文章启示我们生命中有很多困难,面对困难我们要不畏惧,和困难拼搏一番。
4.“正如生命中的许多伤痛一样,其实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如果不把它当回事,它是不会很痛的。你觉得痛,那是因为你自以为伤口在痛,害怕伤口的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看法。(字数60字左右)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裹(2分)
2.景物(环境)
(1分)
描绘了一幅风雪交加的画面,突出天气的寒冷恶劣,反映同学们内心已无心读书上课
。(3分)
3.B
(3分)
4.略
(观点1分,阐述2分,言之有理1分,语言通顺1分)(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18分)
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①温丝莱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她有着一头金黄的鬈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大大的蓝眼睛,长长的jié(
)毛忽闪忽闪的。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她一笑起来脸上就像绽开了一朵花。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经常有外地人来到这里定居。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搬来了一位老妇人——珍妮芙太太。她是一个孀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因而显得非常孤单。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
③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④有一次,珍妮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奖。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点点头。
⑤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zī(
)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儿,足有鸽子蛋大小。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医生说那是一个良性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
⑥温丝莱特回到家中,她变得沉默自闭了。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玩了,她害怕手术。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她问了问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摸了摸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太再也没有来过。温丝莱特有点儿想她了。可是,珍妮芙太太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⑦温丝莱特的手术很成功。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她依然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两天后的傍晚,温丝莱特放学回家后,欣喜地发现珍妮芙太太家的门敞开着!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去。可是,她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在房间忙着收拾东西的,是一个男子。仔细看,竟是马休医生——她手术时的主刀医师!温丝莱特惊奇地问:“您怎么会到这里来?”马休医生说他是珍妮芙太太的侄子。温丝莱特于是急切地问珍妮芙太太到哪儿去了。马休医生的眼神黯淡下去,他轻声说道:“她去世了!”
⑧原来,当珍妮芙太太得知是自己的侄子为温丝莱特主刀后,便赶往柏克郡,找到了马休。她向马休提出一个建议,一定要按颈部皮肤的纹路横向切口。因为温丝莱特脖子上的肿块儿是竖着长的,马休原本的方案是纵向切口,那样手术难度最低,风险最小。所以他显出了为难的样子。可姑妈不依不饶,非要他改变方案不可。她说:“如果刀口是纵向切的,那么将来就会留下一道醒目的疤痕,她做大明星的梦想也就被这一刀给割掉了。”马休医生答应了。可就在次日,珍妮芙太太在回雷丁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
⑨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⑩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转眼,温丝莱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孩儿。她顺利地成为一名演员,凭借世纪之作《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这一角色,她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神话,并一举获得第81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1.看拼音写汉字(2分)
jié(
)毛
卖弄风zī(
)
2.第①段画线句子是人物的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
第③段画线句“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的原因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来看,第⑧段是插叙,其作用是补充交代了(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内容,请为站在第81届奥斯卡领奖台上的温丝莱特设计一段60字左右的获奖感言。(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睫
姿
2.肖像
生动地写出温丝莱特幼时外貌出众,为下文她一举成名作铺垫
3.因为有了温丝莱特的陪伴,珍妮芙太太不再感到孤单,心情格外舒畅。
4.①交代了珍妮芙太太劝说医生改变手术方案的经过和遭遇不幸的情况
②补充上文珍妮芙太太家的门一直紧闭着的原因
5.略
(三)阅读下文,完成1—6题:(22分)
妈妈,送你半朵玫瑰花
①学校门口有个卖花的妇人,每天雷打不动的准时出现,推着辆板车,车上热热闹闹的挤满了玫瑰、百合、康乃馨……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花。风一吹来,香气四溢,充满了生机,像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②唯一没有生气的是那妇人的脸,学美术的同学说她简直是尊天然的雕塑,毫无表情,冷冰冰的。那妇人听说不过三十出头,可看上去,却有五十岁的光景。
③妇人有个女儿,才十岁,却是伶俐乖巧,时常咬着我们的耳朵说悄悄话:“我妈妈下岗了,她偷偷哭了好几夜呢!”“姥姥病就要好了,妈妈这个月卖花的钱说要给我买新衣服呢!”“我没有爸爸,我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不在了!我不记得他的样子!”小孩子的眼睛里是没有忧愁的,但我们听了,心里总忍不住有些黯然。于是,也不再计较那妇人如何的面无表情,我们常常跑去买花,还拉上同学,你一枝,我两枝的,买得不多却也是常客。
④那一年的寒假刚过,就是情人节。外面雪后初晴,冷得能冻掉鼻子。妇人一早就推着一车的玫瑰来卖,小女孩也跟着来了,冻得通红的手里握着一枝娇艳的玫瑰,脸上闪耀着骄傲的神色。她告诉我们这是她挑出来的最好的一枝,她要送人的。我们笑笑,这十岁的小女孩!
⑤车上的玫瑰一律的含苞欲放鲜艳欲滴,在雪地里分外yào(
)眼。4元一枝,要比花店里便宜一半。学校里,好多平时不爱花的同学都跑出来,买上几朵。没多久,一车的玫瑰花就卖得所剩无几,剩下的,多是些破损的残花。
⑥正要收拾回家,远远的跑来一对情侣,看到空空的花桶失望极了,那个妙龄女郎扭头刚要走,看见了小女孩手中的那枝长柄的玫瑰,一枝独秀,分外诱人。
⑦“这朵花卖吗?”“不卖!我要送人的!”小女孩回答得干净利落,透着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卖的卖的,四元一枝,小孩子胡闹呢!”卖花的妇人连忙上前招呼。她收了钱,着急的作势要打孩子。小女孩一下子跑了,没跑多远,脚一滑,就狠狠地摔到在地上,玫瑰花的刺戳到手心里,流出血来,在洁白的雪地上触目惊心。
⑧终于买花的情侣拿着花走了。小女孩擦干了眼泪,在最后剩下的残花中挑了半天,找出一枝来,那上面的花掉了一半,只有半朵了。她怯怯地走到妈妈面前,举起手里的花:“妈妈,这半朵花送给您,你爱我!我也爱您!”一刹那间,卖花的女人呆住了,良久,泪珠从脸上滚落。
⑨我们都被小女孩震hàn(
)了。有谁说过情人节的玫瑰只能装点爱情?
⑩那一天,情人节的玫瑰情人节的雪,印在我们所有人的心里。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yào眼(
)
震
hàn(
)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大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描写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说说你对结尾
“有谁说过玫瑰只能装点情侣间的爱情呢?”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第⑧段画线句的内容,结合文章,补写此时妇人的心理活动。(80字左右)(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耀
撼
2.(3分)卖花妇人的小女儿,在“情人节”这一天送给身处困境中的母亲半朵玫瑰,以此表达对妈蚂的爱。
3.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车上鲜花的多和充满生机(生机盎然),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3分)????
4.肖像,其作用是表现了小女孩即将送花给母亲的兴奋欣喜之情(3分)
5.玫瑰不仅能装点情侣间的爱情,而且能够承载真挚美好的人间亲情(一切至诚至爱的真情)。(还能表达小女孩对母亲天真、纯洁的爱)(意思对即可)
(3分)
6.(抓住“呆住”“
泪珠从脸上滚落”来想象)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3分)
路过一颗心
(1)从一家名叫“马丁”的咖啡馆里走出来的时候,已经暮色四合了,我不想坐车,只想沿着香榭丽大街走走,早就听说,这条街是融合法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最巧妙的地方,所以,街道上的每一寸都让人觉得无比新鲜,生怕错过这里的每一个瞬间。
(2)街灯逐渐地亮起来,一棵茂密的梧桐树下面,我发现了一位老者,他正在咿咿呀呀地拉着手里的大提琴,那是一首流露着忧郁的曲子,却叫不上名字,大提琴的下面,侧放着一张硬纸板,上面写着一行大大字,下面零星地散落着几行小字,字迹很娟秀,俨然是一个女孩子的字体。
(3)他是一位穿着十分绅士的老者,西装笔挺,皮鞋也擦得锃亮,而且他拉琴的时候,嘴角还挂着浅浅的笑意。我(
)看不懂老者脚下的硬纸板上写着什么,(
)直觉告诉我,他是个乞讨者,遇到了麻烦,需要路人的帮助。我一瞬间有些惊讶,心想,
一个身处困境而能嘴角挂着笑意、这般体面地面对生活的人,是多么乐观与坚强啊!
(4)老者的笑容是那样的迷人,让我情不自禁掏出了相机,并摁动了快门,我想把这样一种笑容永久地记录下来,勉励自己。拍照完毕,起身的时候,我还从兜里掏出了十元钱,周周整整地放在了老者脚下的硬纸板旁边,然后满怀敬意地离开了。
(5)回到住处的时候,朋友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一个劲地埋怨我太“蜗牛”了。我一边解释,一边拿出了相机,郑重地向朋友介绍了刚才我在路上遇到的那位令我敬佩的老乞,打算与朋友一起共勉。哪知道,当朋友看到我拍的照片后,却哈哈地笑了起来,朋友说,他并不是一个乞丐,而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艺术家,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找一份工作。
(6)我瞬间愕然,问为什么?
(7)朋友告诉我,他脚下的硬纸板上的字就是明证呀。我迫不及待地问朋友纸板上到底写了什么。朋友给我翻译说,上面的那排大字写的是“等待水壶!”?
(8)等待水壶?我一头雾水。
(9)朋友继续翻译下面的小字:“当你路过一颗心的时候,如果你曾被这颗心打动,那么,就请拿出自己的水壶吧!如果你不能拿出水壶,那也没关系,你驻足的地方已经留下了两只爱的脚印。落款是,一个迫切需要水壶灌溉的人。”
(10)我的心猛地一颤,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个招聘会上堆山满案的简历,那一刻,我发现,那些简历和老者的“硬纸板”比起来,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缺少诗意。我真后悔自己不是老板,没有资格拿出自己的“水壶”,还用十元钱,冒犯了老者的一颗诗意的心。
(11)多年以后,我仍想起那位老者,隔着岁月的山重水复,他一定该找到自己的水壶了吧!
1.阅读文章第(1)段,说说香榭丽大街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第(3)段的括号内应填入的合适的关联词语是____(2分)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不是……而是
3.细读全文,梳理“我”对老者认识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过程。(3分)
惊讶
→
________
→
愕然
→
________
→
________
4.第(10)段“水壶”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2分)?
5.对本文分析鉴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第(3)段画线句属肖像描写,为后文揭示老人的身份作了铺垫。
B.第(6)段末的标点符号应改为句号。
C.文中划线的“马丁”、“蜗牛”、“水壶”三个名词上运用双引号的作用是一致的。
D.文中的老人身处困境仍诗意地生活,并拥有一颗真诚、自尊的心灵。
【答案】
1.这条街融合了法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街道上的每一寸都让人觉得无比新鲜,生怕错过这里的每一个瞬间。
2.B
3.敬佩
迷惑
后悔
4.一个能够得到赏识的机会
5.C
作业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①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②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
)——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③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④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⑤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⑥——还是失败。
⑦再试……
⑧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⑨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⑩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
),你把母爱比作(
)。
2.文字可以用“行云流水”来修饰吗?作者写“行云流水的文字”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思泉涌”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文中还有一个用法相同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文中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母亲美丽的梦”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通过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件事情,表达出母亲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答案】
1.穿针线;略(春风、雨露等)
2.语言很流畅
3.比喻
笑靥如花
4.母亲对儿女的关爱,儿女感受不到,但母亲还是默默地付出自己的母爱。
5.教会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6.母亲穿针引线为儿子钉纽扣
对儿子无限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