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 说明文(三)说明方法-暑假讲义-2021-2022学年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上册(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讲 说明文(三)说明方法-暑假讲义-2021-2022学年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上册(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7 08:59:38

文档简介

说明文(三)说明方法
(一)说明方法作用
1.说明方法总的作用:(1)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说清说明对象的××特征
(2)应注意是为了说明本段中心句,还是全文说明对象的特征
2.常见说明方法作用:
(1)运用________举例子的说明方法,________具体充分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2)运用_________列数字的说明方法,_________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3)运用__________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和……作比较,__________鲜明突出地说明了××说明对象
的××特征。
(4)列图表:这里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照片类的,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对象)……(特点)。另一种是图表类的,包括圆饼图、柱状图、曲线图和表格等,它的作用是________简明直观地说明了……(对象)……(特点)。
(二)补充说明方法——引用
1.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2)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3)引用名言、格言、谚语:增强说明文语言表现力,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引用神话传说、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答题一般模式:
真实可信地说明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充实。(可根据实际酌情加答“权威性和说服力、引出说明对象、加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等。)
注意:如果是引用故事和传说来进行说明,不要答“增强说明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因为它们都属于不可靠的事实。
※例题解析
可燃冰
①2017年6月2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采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②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天然气水合物是是一种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陆地上的冻土带和海底。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所以俗称“可燃冰”。如果把甲醛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③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甲醛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海底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摄氏度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摄氏度;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
⑤但是,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1.
海底可燃冰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④段“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温度、压力、气源。
2.
不能去掉。“几乎”表示大多数之意而并非全部,它表明可燃冰燃烧后还是会产生少量污染物,如果去掉“几乎”,则不能准确表达这种意思。所以不能去掉,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列数字。作用:能更准确具体地说明可燃冰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清洁新能源。
【解析】
1.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即文中的具体位置,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对筛选出的信息认真比较,做出准确判断,去伪存真。然后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语或句子作答。本题结合文章第3段内容筛选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2.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方法: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本题抓住“几乎”的表达作用分析即可。
3.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列图表、作比较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事物的特点。本题中的“1立方米”“164立方米”“0.8立方米”列举了数字,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巩固练习
(一)饮茶
①喝茶是我国传统生活的一部分。
②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公元780年,学者陆羽用几十年的工夫研究茶,写了一本《茶经》,总结了中世纪我国喝茶的经验。从此饮茶的艺术便日益精进。不单茶叶有多种多样,茶具、烹茶的水和烧水的方法也日新月异。
③一般的茶叶可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经过发酵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蒸软后压成的砖茶和用茉莉、珠兰、玫瑰等香花窨(xūn,同“熏”)制的花熏茶。这些茶又因茶种、产地和制法不同而有无数的名称和品种。
④我们沏茶都用开水冲泡。泡饮的方法不仅手续简便,更主要的是充分发挥了茶叶本身的色、香、味等特点。我们喝一杯龙井,就感到它翠色可爱,香气清洌、略带甘涩。喝一杯红茶,那紫红丝绒似的颜色和浓厚甘醇的香味,又给人以迥然不同的感觉。
⑤陆羽认为烧茶的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讲究喝茶的人分辨得出水的味道。现在都市里的人,喝茶都用自来水煮沸冲泡,但在江南农村则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杂质较少的雨水或雪水烹茶。这种茶味道纯清,更能显示茶的真味。
⑥在我国,喝茶的工具——杯、壶和茶灶,也有无穷的品色。因为茶的品种和冲泡方法不同,茶具有各种不同的考究。
1.本文依次介绍了我国饮茶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3分)
2.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在全文的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下文,请你简单解释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分)茶叶的品种、泡茶的方法、烧茶的水
2.(3分)总领下文。
3.(4分)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用开水泡茶不仅手续简便,更主要的是能充分发挥茶叶本身的色、香、味等特点。
4.(4分)泡茶的水最好的是山泉水,其次是河水,最差的是井水。
(二)今天你“低碳”了吗?
戎戒
①盘点今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
②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塑料袋的使用为例,自限塑令执行一年多以来。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2/3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240万-300万吨,减排了二氧化碳120万-l50万吨。再以去年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据测算,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单纯的数字只能说明集腋成裘的效益,广泛的宣传发动则会激发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回顾往年“为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我国民众表现出空前的关注与支持。在3月28日晚20:30-21:30,诸多夜景工程绚烂的灯光瞬间熄灭,突然的漆黑与静谧却更让人感到美丽与震撼,也展示出广大民众对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无声的支持。也许这一活动所节约的能源无法精确统计,但由此而产生的宣传示范效应却远远大于单纯的数字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④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自觉行动。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媒体参与,都应当努力营造“低碳”环境的舆论氛围,向每一个市民普及低碳生活的科技知识,倡导公民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比如,鼓励“公交优先”,推广示范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少开私家车,完善试点城区自行车租借服务体系;编制“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低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中国人自古就有勤奋节俭的优良品质,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地球家园的关心与爱护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与爱护,这正是低碳生活的价值所在。
⑤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l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用汽车减少l700克的碳排放量;在午餐体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摘自《科学与文化》,有删改)
1.本文是事理说明文,其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连举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中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说明其作用。(4分)
说明方法(
)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方法(
)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材料链接,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链接】
中国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4月20日向媒体通报,“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1)结合原文,用简洁的语言阐释材料链接中政府提倡的“低碳减排”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六?五”世界环境日写一条倡导“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倡导人们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2.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3.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低碳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列数字,通过列举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低碳生活方式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4.(1)减少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意思对即可)
(2)示例:
①清爽地球靠大家,低碳走进你我他。②少坐汽车多行走,低碳健康我拥有。③低碳走进千万家,节能环保我参加。
(三)说窗
①“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曰牖(音yǒu,窗子),在屋曰囱。象形。”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
②钱钟书先生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野。
③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对于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对于房屋,窗户则是建筑灵魂的眼睛。窗户是会说话的,是有表情的,它所流露出的人情味也特别令人回味。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窗是词人吟咏不尽的题材,自然景物是窗中永恒的画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名诗佳句,至今还广为传诵。
④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开在园林墙上的漏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⑤窗的这些特点为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于是,窗的设计就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丰富,且流露出更多的真性情。然而现在,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学者赵鑫珊在他的《建筑是首哲理诗》中感叹道:“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窗仅仅是生存的窗,原先的生命窗消失了……然而,只有生命窗才富有诗意。”作者的感慨带给人们一种尴尬,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深思。
1.本文介绍了窗的哪些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并分析其说明方法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请以“漏窗”或“空窗”为例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加粗词“生命窗”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远古时代的窗有门的功能,可出入。(2)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3)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4)在园林中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答出两点即可)
2.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出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的特征。
3.举例子:举了“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漏窗的“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的特点。
4.(1)漏窗: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向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2)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3)空窗: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意对即可)
5.(1)“生命窗”指的是设计活泼、造型丰富、流露出真性情的窗。(2)具有审美功能而不是实用功能的窗。(3)会说话的、有表情的、能流露出人情味的窗。(4)有诗意的窗。(意对即可)
(四)巧克力:历史悠久的靠谱零食
①如果你是巧克力控,那么你对巧克力的了解有多少呢?
②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的南美洲,人们就发现了一种会结一些胖乎乎的果实的树,每个果实里还有好多种子。他们把种子晒干、碾碎,然后冲水尝了一下,觉得味道还不错。于是这种用可可豆做成的饮料就流传了下来。到了玛雅人时期,他们把如何冲“巧克力”喝的方法画在瓦罐上。可能他们口味比较重,因而通常都是在本来就很苦的可可水里面加入辣椒,香草等东西,然后再来回倾倒多次以产生泡沫,玛雅人把这种富含泡沫的苦味饮料称作“Xocoatl”。之后的阿兹特克人继承并改良了玛雅人的这种可可饮料。他们把经过烘烤的可可豆碾成糊,用水冲调后加入玉米粉,蜂蜜,胡椒,辣椒等来制作饮料,并且发明了特殊的搅拌工具来产生泡沫。
③终于在1528年,巧克力被西班牙殖民者带回了欧洲,而巧克力的名字“Xocoatl”也变成了Chocolate。西班牙人没有玛雅人那么重口味,于是用糖和牛奶来掩盖可可的苦味。慢慢地,这种新的巧克力饮料开始在西班牙流行了起来,并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后来,可以直接吃的块状巧克力也出现在了欧洲的市场上。
④巧克力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可以按照可可膏和可可脂的含量不同分为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以及白巧克力。简单说来,黑巧克力就是在可可膏里加入可可脂和糖;牛奶巧克力则是在可可膏里加入一定比例的可可脂,奶粉,以及糖;而白巧克力,则只是在可可脂里加入牛奶和糖,并不合可可膏。在这三种基本的巧克力中掺入其他的香料,坚果等东西,再配合不同的模具,就可以生产出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了。
⑤巧克力是一种高热量的食物。通常,根据巧克力的种类不同,每100克巧克力可以提供490-550千卡的热量,相当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所需热量的四分之一。做个对比参考的话,100克的苹果、鸡蛋、米饭分别可以提供55、160和350千卡的热量。
⑥尽管如此,相对于其他糖果,巧克力其实算是很有营养的一种零食了。这是因为巧克力,尤其是黑巧克力中,也同时含有其他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比如,每100克黑巧克力中含有8-11克膳食纤维,相当于人体每日膳食纤维的推荐摄入量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巧克力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比如100克黑巧克力可以满足人们对镁元素日常需求的30%,铜元素日常需求的70%。除此之外,巧克力中也含有丰富的钾、铁、锌等矿物质。牛奶巧克力中由于可可膏的含量降低了,这些矿物质的含量也相应降低了不少。而白巧克力中因为不合有可可膏,主要成分就是可可脂,糖和奶粉,因而仅含有很少的矿物质,其营养价值远不如黑巧克力或者牛奶巧克力。
⑦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表明长期食用黑巧克力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黑巧克力中含有的抗氧化物质有一定的扩张动脉血管以及降低血液胆固醇的效果。
⑧巧克力中还含有一些能兴奋中枢神经的物质,主要是可可碱,还有少量的咖啡因和茶叶碱。再加上巧克力中的糖分以及品尝美食本身这一过程也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从而起到一定的缓解压力,消除抑郁情绪的作用。不过,与咖啡因相比,可可碱对中枢神经的刺激要缓和得多,且不会让人上瘾。
1.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②③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文,说说巧克力为什么被称作“靠谱零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巧克力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以及白巧克力。其中只有白巧克力不含可可膏。
B.巧克力虽然是高热量食物,但也算是很有营养的零食了。每100克的黑巧克力中含有8-11克膳食纤维。
C.黑巧克力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是因为它含有的抗氧化物质有一定的扩张动脉血管以及降低血液胆固醇的效果。
D.可可碱、少量的咖啡因和茶叶碱,是巧克力含有的主要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的物质。
【答案】
1.选文主要从历史起源、种类、成分等方面说明了巧克力是历史悠久的靠谱零食。
2.时间顺序
3.含热量高、富有营养、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缓解压力,消除抑郁
4.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巧克力是一种高热量的食物。
5.C
作业
如何给地球降温
龙学峰
①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②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世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lC,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③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④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⑤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1.文中第①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设想给地球降温的离奇计划是什么?被采用了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②段加点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列数字、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全球将变暖,给地球降温,迫在眉睫。(4分,意近即可)
2.(1)在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2)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光镜;(3)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3分,每处1分)
3.离奇计划是:在拉格朗日点(或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相互抵消处),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1分)没被采用。因为无人支付巨额费用;同时,滤光镜会破坏同温层,妨碍紫外线的通过。(2分,只答“没被采用”不给分)
4.不能去掉。因为在文中加点词语表明数据的来源,是根据爱德华·特勒的计算,若去掉,则与原文意思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只答“不能去掉”不给分)说明文(三)说明方法
(一)说明方法作用
1.说明方法总的作用:(1)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说清说明对象的××特征
(2)应注意是为了说明本段中心句,还是全文说明对象的特征
2.常见说明方法作用:
(1)运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________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2)运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_________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3)运用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将……和……作比较,__________地说明了××说明对象
的××特征。
(4)列图表:这里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照片类的,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地说明了……(对象)……(特点)。另一种是图表类的,包括圆饼图、柱状图、曲线图和表格等,它的作用是________地说明了……(对象)……(特点)。
(二)补充说明方法——引用
1.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2)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3)引用名言、格言、谚语:增强说明文语言表现力,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引用神话传说、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答题一般模式:
真实可信地说明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充实。(可根据实际酌情加答“权威性和说服力、引出说明对象、加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等。)
注意:如果是引用故事和传说来进行说明,不要答“增强说明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因为它们都属于不可靠的事实。
※例题解析
可燃冰
①2017年6月2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采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②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天然气水合物是是一种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陆地上的冻土带和海底。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所以俗称“可燃冰”。如果把甲醛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③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甲醛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海底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摄氏度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摄氏度;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
⑤但是,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1.
海底可燃冰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④段“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一)饮茶
①喝茶是我国传统生活的一部分。
②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公元780年,学者陆羽用几十年的工夫研究茶,写了一本《茶经》,总结了中世纪我国喝茶的经验。从此饮茶的艺术便日益精进。不单茶叶有多种多样,茶具、烹茶的水和烧水的方法也日新月异。
③一般的茶叶可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经过发酵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蒸软后压成的砖茶和用茉莉、珠兰、玫瑰等香花窨(xūn,同“熏”)制的花熏茶。这些茶又因茶种、产地和制法不同而有无数的名称和品种。
④我们沏茶都用开水冲泡。泡饮的方法不仅手续简便,更主要的是充分发挥了茶叶本身的色、香、味等特点。我们喝一杯龙井,就感到它翠色可爱,香气清洌、略带甘涩。喝一杯红茶,那紫红丝绒似的颜色和浓厚甘醇的香味,又给人以迥然不同的感觉。
⑤陆羽认为烧茶的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讲究喝茶的人分辨得出水的味道。现在都市里的人,喝茶都用自来水煮沸冲泡,但在江南农村则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杂质较少的雨水或雪水烹茶。这种茶味道纯清,更能显示茶的真味。
⑥在我国,喝茶的工具——杯、壶和茶灶,也有无穷的品色。因为茶的品种和冲泡方法不同,茶具有各种不同的考究。
1.本文依次介绍了我国饮茶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3分)
2.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在全文的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下文,请你简单解释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今天你“低碳”了吗?
戎戒
①盘点今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
②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塑料袋的使用为例,自限塑令执行一年多以来。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2/3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240万-300万吨,减排了二氧化碳120万-l50万吨。再以去年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据测算,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单纯的数字只能说明集腋成裘的效益,广泛的宣传发动则会激发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回顾往年“为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我国民众表现出空前的关注与支持。在3月28日晚20:30-21:30,诸多夜景工程绚烂的灯光瞬间熄灭,突然的漆黑与静谧却更让人感到美丽与震撼,也展示出广大民众对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无声的支持。也许这一活动所节约的能源无法精确统计,但由此而产生的宣传示范效应却远远大于单纯的数字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④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自觉行动。不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媒体参与,都应当努力营造“低碳”环境的舆论氛围,向每一个市民普及低碳生活的科技知识,倡导公民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比如,鼓励“公交优先”,推广示范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少开私家车,完善试点城区自行车租借服务体系;编制“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低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中国人自古就有勤奋节俭的优良品质,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自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地球家园的关心与爱护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与爱护,这正是低碳生活的价值所在。
⑤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l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用汽车减少l700克的碳排放量;在午餐体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摘自《科学与文化》,有删改)
1.本文是事理说明文,其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连举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中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说明其作用。(4分)
说明方法(
)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方法(
)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材料链接,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链接】
中国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4月20日向媒体通报,“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1)结合原文,用简洁的语言阐释材料链接中政府提倡的“低碳减排”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六?五”世界环境日写一条倡导“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说窗
①“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曰牖(音yǒu,窗子),在屋曰囱。象形。”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
②钱钟书先生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野。
③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对于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对于房屋,窗户则是建筑灵魂的眼睛。窗户是会说话的,是有表情的,它所流露出的人情味也特别令人回味。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窗是词人吟咏不尽的题材,自然景物是窗中永恒的画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名诗佳句,至今还广为传诵。
④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开在园林墙上的漏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⑤窗的这些特点为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于是,窗的设计就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丰富,且流露出更多的真性情。然而现在,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学者赵鑫珊在他的《建筑是首哲理诗》中感叹道:“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窗仅仅是生存的窗,原先的生命窗消失了……然而,只有生命窗才富有诗意。”作者的感慨带给人们一种尴尬,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深思。
1.本文介绍了窗的哪些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并分析其说明方法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请以“漏窗”或“空窗”为例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加粗词“生命窗”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巧克力:历史悠久的靠谱零食
①如果你是巧克力控,那么你对巧克力的了解有多少呢?
②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的南美洲,人们就发现了一种会结一些胖乎乎的果实的树,每个果实里还有好多种子。他们把种子晒干、碾碎,然后冲水尝了一下,觉得味道还不错。于是这种用可可豆做成的饮料就流传了下来。到了玛雅人时期,他们把如何冲“巧克力”喝的方法画在瓦罐上。可能他们口味比较重,因而通常都是在本来就很苦的可可水里面加入辣椒,香草等东西,然后再来回倾倒多次以产生泡沫,玛雅人把这种富含泡沫的苦味饮料称作“Xocoatl”。之后的阿兹特克人继承并改良了玛雅人的这种可可饮料。他们把经过烘烤的可可豆碾成糊,用水冲调后加入玉米粉,蜂蜜,胡椒,辣椒等来制作饮料,并且发明了特殊的搅拌工具来产生泡沫。
③终于在1528年,巧克力被西班牙殖民者带回了欧洲,而巧克力的名字“Xocoatl”也变成了Chocolate。西班牙人没有玛雅人那么重口味,于是用糖和牛奶来掩盖可可的苦味。慢慢地,这种新的巧克力饮料开始在西班牙流行了起来,并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后来,可以直接吃的块状巧克力也出现在了欧洲的市场上。
④巧克力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可以按照可可膏和可可脂的含量不同分为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以及白巧克力。简单说来,黑巧克力就是在可可膏里加入可可脂和糖;牛奶巧克力则是在可可膏里加入一定比例的可可脂,奶粉,以及糖;而白巧克力,则只是在可可脂里加入牛奶和糖,并不合可可膏。在这三种基本的巧克力中掺入其他的香料,坚果等东西,再配合不同的模具,就可以生产出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了。
⑤巧克力是一种高热量的食物。通常,根据巧克力的种类不同,每100克巧克力可以提供490-550千卡的热量,相当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所需热量的四分之一。做个对比参考的话,100克的苹果、鸡蛋、米饭分别可以提供55、160和350千卡的热量。
⑥尽管如此,相对于其他糖果,巧克力其实算是很有营养的一种零食了。这是因为巧克力,尤其是黑巧克力中,也同时含有其他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比如,每100克黑巧克力中含有8-11克膳食纤维,相当于人体每日膳食纤维的推荐摄入量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巧克力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比如100克黑巧克力可以满足人们对镁元素日常需求的30%,铜元素日常需求的70%。除此之外,巧克力中也含有丰富的钾、铁、锌等矿物质。牛奶巧克力中由于可可膏的含量降低了,这些矿物质的含量也相应降低了不少。而白巧克力中因为不合有可可膏,主要成分就是可可脂,糖和奶粉,因而仅含有很少的矿物质,其营养价值远不如黑巧克力或者牛奶巧克力。
⑦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表明长期食用黑巧克力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黑巧克力中含有的抗氧化物质有一定的扩张动脉血管以及降低血液胆固醇的效果。
⑧巧克力中还含有一些能兴奋中枢神经的物质,主要是可可碱,还有少量的咖啡因和茶叶碱。再加上巧克力中的糖分以及品尝美食本身这一过程也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从而起到一定的缓解压力,消除抑郁情绪的作用。不过,与咖啡因相比,可可碱对中枢神经的刺激要缓和得多,且不会让人上瘾。
1.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②③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文,说说巧克力为什么被称作“靠谱零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巧克力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以及白巧克力。其中只有白巧克力不含可可膏。
B.巧克力虽然是高热量食物,但也算是很有营养的零食了。每100克的黑巧克力中含有8-11克膳食纤维。
C.黑巧克力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是因为它含有的抗氧化物质有一定的扩张动脉血管以及降低血液胆固醇的效果。
D.可可碱、少量的咖啡因和茶叶碱,是巧克力含有的主要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的物质。
作业
如何给地球降温
龙学峰
①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②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世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lC,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③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④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⑤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1.文中第①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设想给地球降温的离奇计划是什么?被采用了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②段加点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